天下第二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桂仁
您想做贤妃娘娘,您想有自己的戏台,有漂亮衣裳,和那么多的金银珠宝,您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
这个世上,没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农夫种地,才有一季的收成。渔民打渔,才有鱼虾满仓。
可您呢,您什么都没做。只因嫁了个好丈夫,就跟着鸡犬升天了。
这是您命好,没什么可说的。
但您得为现在拥有的一切,跟其他妃嫔一起,分享您的丈夫。现在,还得容忍您这个不听话的儿子。
因为他要做好汉王殿下,做个贤明懂事的大皇子,就绝不可能再去做个唯唯诺诺,盲目听娘话的孝顺儿子!
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就算您不高兴,也得忍着!
起码在人前,您得给他这个面子。否则,就别怪这个儿子,也不给您面子!”
徐贤妃给逼到无路可退,愤而嘶吼,“你,你爹都不会这么对我!”
只觉脸上冰凉,浑身颤抖,早已是满脸的泪。
可闵柏丝毫不为所动,只轻轻摇了摇头,“对,爹不会这么对您,因为爹欠您的。可我没有!您十月
第141章 祖荫
身为一个落魄世家的后代,只怕对败家的祖先都不会有啥好感。
但世事无绝对。
有时候对于自家人来说,极度败家的行径,对旁人来说,却是一份了不得的恩情。
“……当年我被逐出京城,因怕人知道,是选在一个深夜。别说一文钱都没给我,连衣裳还是那狱卒好心,临时从自己身上扒下来的。被官差押送到城门口时,恰好遇到你祖父。他当时是掌管城门的小官儿,放行时,在我怀里塞了一本前朝古籍。在我被赶出京城后,靠着一路临摹,才挣到一口饭吃,混到了定州。对了,你祖父还在么你家那书,我还得还他。”
薛慎十分的,一言难尽。
他原以为,自己是仗着先祖曾跟上官家结过姻亲,才得了上官令的青睐。没想到却是他那不靠谱的祖父,留下的恩荫
想想祖父死前,祖母还在骂呢,因祖父说把那本古籍拿去换了吃酒。
后爹娘都时常说起,要是那本书还在,起码值个好几百两银子。他读书就够了,姐姐也不必嫁到宁王府,早早夭折了。
要说薛慎心里没怨,那是骗人的。可谁料到,祖父竟是埋伏在这儿呢
“家祖,早于十几年前便过世了,死前也从未跟家人提起这事……”
上官令叹息,“到底是薛家后人,你祖父,骨子里还是个有侠气的将门中人。”
是啊,对外人讲义气,也不知背地里施过多少恩惠,就是苦了家里人。
那本书,祖父既揣在怀里,定是早想用出去的。能用到上官令身上,倒算是件好事。
薛慎忽地又记起一事,“在我小时,家中有几本写满批注的论语春秋。是金爷爷,就是那狱卒拿来,说是在狱中拣的,应是上官先生之物吧”
“我当时狱中无聊,便让他给我找几本书打发时间。走时便把书送他了,没想到落到你手里,也算是替他结个善缘。”
薛慎默默。
金老爷子原本无儿无女,还被家里划为祖父的“狐朋狗党”之列,很不招待见。
但因他送了薛慎这几本书,着实给他的启蒙打下好基础。后薛慎一直很关照他,他晚年生病及身后事,全是他操办的。
说是结了份善缘,当真不错。
美娘很凑趣的问了句,“那薛大人,岂不也能算是上官先生的弟子”
薛慎一怔,随即小心肝一阵狂跳,却强自按捺着,不敢太过欣喜。
上官先生却神色古怪的睨着美娘,“你真打算让我收他为徒”
美娘微愣,“先生不是一向喜欢教书育人的么薛大人,不,不合适”
还是看出他面相不好,不值得教了
虽说这位薛大才子打劫过她,却也着实帮过她。
看在他打劫也没成功,帮忙却成功的份上,美娘小人不计大人过,嗯,重点是看在他那张脸的份上,就小帮他一把吧。
上官先生摇摇头,眼中含着几分戏谑,也不是对谁。
“还不谢过你师妹”
薛慎狂喜。
也不顾酒楼地板干不干净,顿时跪下行礼。
上官令不甚在意的摆摆手。
老头一辈子徒弟收太多,早习惯了。且没允他登堂入室呢,且看着吧。
倒是秋大姑瞧着,教育起美娘,“看人家徒弟多孝顺,你都没给我磕个头。”
美娘道,“我不一样,我是要替您养老送终的。还差这几个头”
小姑娘不是不感激,为了救她,秋大姑曝露了身份,只怕往后再不得安逸。
所以小姑娘是打算拿秋大姑当亲娘,不,比亲娘还亲,当祖奶奶孝敬的。这些事,彼此心里明白就好。
再说秋大姑哪里真要她跪下,她就是眼馋,没事找事呢。
新任师兄不了解内情,帮忙说话,“师妹年纪小,不懂事,若有不周到的地方,请云大家见谅。”
他端着满满一杯酒,又敬了秋大姑一回。
“小子幼年时,有幸见过云大家半面。大概是您离京之前,我曾在京郊梅林外,听过您半曲。余音绕梁,毕生难忘。”
所以上回在酒楼画龙女像时,他在楼上跟云大姑对视过一眼,就觉得这老妇人有印象。
&n
第142章 明师
上官令重出江湖,消息一出,天下震动,颇有搅起一方风云的架式。
实在是当年受过他恩惠的人太多,而如今这些人中,又有许多年富力强,颇有成就的。
世人虽有忘恩负义者,但更多还是愿意尊师重道。
尤其当年上官令消失时,还留下那样一段传奇,就更引得人啧啧称羡,高山仰止。
且不提江州湖州两地学子,闻风而动,集体赴府学请愿,希望能请到这位名师上课。
就连汉王殿下,他一回王府,就被王府里的先生们围起来了。
个个群情激奋,人人奋勇当先。
眼前就放着这么好的一尊大名师,您还跟我们学个毛啊,去拜师啊!
千万别怕不尊重我们,您尽管不尊重我们。
我们跟上官先生比起来,提鞋都不配。
您要去上学,我们也好跟着蹭蹭旁听啊!
闵柏知道,因为自己出身低,所以名门世家的先生,就算内心同情,却也因种种顾虑,不大愿意来教他。
所以燕成帝,最终能给儿子找的这些先生,基本都是寒门士族。
就算有真才实学,但少了家族的底蕴,名气都不算太大。在名门望族前,就有些不够看了。
这个时代的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半个父子。
一旦拜了师,就自动打上大皇子的烙印,一辈子都洗不脱。
所以无论是从哪个方面,他们都是盼着闵柏好的。
若是能拜上官令为师,那是给他脸上贴金呢。
还是厚厚的贴了层,城墙那么厚的金!
所以先生们的心情,闵柏可以理解。但也正因上官令名气太大,让他越发不敢造次。
否则他回来前,就赖在江州,逼他收自己入门了。
到底是得罪过先皇的人,且身上可能还背负着宫廷秘辛,合适吗要不要请示下父皇,省得给老爹添乱
一群先生中,唯一一个出身高门,也算是先生头领的方夫子,示意众人退下,严肃的跟小殿下,说了几句推心置腹的话。
闵柏记得请示老爹,这是懂规矩,挺好。
但问题是,好人吃亏呀!
如今燕昭帝是驾崩了,但他的女儿,那些长公主们可还活得好好的呢。
若是这事捅到京城,那些长公主们绝对会集体跳出来,坚决反对。
至于宫中秘辛,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上官令除非是想不开,自己寻死,否则绝对会守口如瓶。
他肯站出来,而且选择站在了汉王殿下面前,就表明了一种态度。
方夫子不敢说太深,让闵柏现在就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他却觉得,以上官令的为人,关键是他那强大的半仙功力,不至于随随便便做出这样的选择。
一想到自己可能因好心,教了一只金饽饽,方夫子是心神激荡,又偏偏还得强自压抑。只能端着一张严肃脸,建议小殿下。
趁着消息还传开,赶紧扑上去抱大腿,拜师!
等到消息传开,木已成舟,任长公主们再怎么闹,燕成帝也好推脱了。
当然,这个恶名不能让小殿下来背。
扮黑脸的,就得是他们这些夫子了。
方夫子问,“听说回来的路上,殿下因为顶撞贤妃娘娘,挨了三十藤杖”
闵柏点头,委屈巴巴。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小平安,做事太认真。说打就打,三十藤杖,一点不含糊。他身上伤还没好,可疼可疼呢!
就见方夫子冷着脸,也抽出一根藤杖,双手捧起,仰天叹息。
“臣无能,不能好生教导殿下,致使殿下犯错。臣愧对皇上,愧对娘娘,实在是不配担当这个王府教习之职,当自罚三十。”
闵柏忙劝,“先生不可!若先生有错,弟子当以身代之。”
方夫子猛地一转头,闵柏忽有些不妙的预感。
就见方夫子老成持重的脸上,现出一抹狡诈的精光。
“既如此,那就得罪了!”
啪啪啪!
继被公正执法的小平安,抽了三十藤杖之后,小殿下又被自家先生,铁面无私的抽了三十藤杖。
打得毫无保留,可疼可疼可疼呢!
闵柏悲愤。
先生坑我!
可方夫子却又扔出一封早拟好的折子,“殿下赶紧给皇上写封信请罪,然后随我一道去江州,向上官先生请罪。”
请,请罪
太严重了吧有理由么
他好歹还是个大皇子呢,他不要面
第143章 重色
汉王府。
刚回府的徐贤妃,左思右想,头一次钻进自己院中的小厨房,想给儿子做一碗他小时候爱吃的氽丸汤,拉近一些母子之情。
可是多年未曾下厨,竟是什么都不惯。
十根手指头,早精心保养起寸许长的指甲,染着鲜红的蔻丹。平时刮一下,徐贤妃都要心疼半天,这厨房里又是刀又是锅的磨来划去,让她更是小心翼翼,施展不开。
且衣裳繁复,袖子又宽,不是带倒了油瓶,就是沾染了酱料。
她这忙活一小会儿的工夫,后头跟着收拾的小宫女太监,就忙了个人仰马翻。
好容易开始低头剁肉了,一枝老大凤钗,又不堪重负,啪嗒掉下来。
正好一刀下去,斩成两半。
心都疼了。
终于放弃了肉丸子,徐贤妃想打两个鸡蛋,蒸个儿子更小时吃的蛋羹总行吧
好容易搁进蒸笼,才松了口气,下人来报。
小殿下,被方夫子带去江州赔罪了。
什么
人才回来,就又被带走了
他,他还挨了打呢。
哦,小殿下又挨了顿打。
徐贤妃顿时生气了,想骂那些夫子们。
可新任王府内管事的陈姑姑,把她拦住了。
瑞姑的教训就在眼前,贤妃娘娘可以作,可以闹,甚至可以不顾体统。但这一切,都得有个度。
当众骂老师,这显然就超过被允许的度。
实在不高兴,自己回屋骂去。
徐贤妃怒了,“难道说本宫在自家王府里,都不能求个痛快么”
儿子都答应她的。
可陈姑姑性子虽好,却更讲原则,且理解的跟她不同。
“殿下答应让娘娘在府中自便,但先生们皆是皇上赐的,关系到外头的体面,还有官身,自然不算此列。须知咱们府里所有人的痛快,都系在殿下身上。他好了,汉王府才会好。反过来亦是如此,还请娘娘三思。”
这话好有道理,徐贤妃竟不能驳,只能憋屈的回屋生闷气去了。
要叫人来唱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