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沧海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苏公子南伽

    这才方是人间啊。

    这一日,西城区里,甚至不能算正街,只能算是偏街巷弄里的一处小院子门口,只见不断有人在进进出出,偶尔有外人路过,好奇之下朝着里面观瞧,便能看得到正忙活得热火朝天的一帮年轻人。

    顾苍今天也难得有兴趣离开了那一间太子府里沉闷的小屋子,在两位美艳的贴身侍女的共同陪伴之下,坐着马车横跨了朱雀大道,一起到了这里。

    按照凉国律法,除了皇室成员以外,其余的平民百姓们,甚至是位极人臣的朱紫公卿们,都无一人可以得到特权,在朱雀大道上肆意穿行,这条分割京城的宽阔大街上,就只有有限的一些地方,可以让两个城区的人们互相来往。

    虽是一国储君出行,但在顾苍的特意要求之下,却也没有弄得大张旗鼓,太过招摇,马车也是最普通的马车,甚至连太子府的标识都没有装上,整个院子,屋内屋外,都看不见哪怕一个侍卫,或者说两位贴身侍女,再加上天罗地网,本就已经是整个帝国里最佳的护卫了。

    可以说整个西大陆,也没几个人有那本事刺杀顾苍。

    院子是三进的院子,在权贵云集的东城区里,或许只能算是普通的小门小户,是上不得台面的低品官员们才会住的地方,但在这西城区,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人家了。

    院子里几间厢房都门口大开,里面各自都有人在不停地忙碌,有的是在安装拼接着一些物件,有的则还在不停地往里搬着东西,除了站着的这三位以外,似乎就没有一个是在休息的。

    春末还寒,顾苍将双手拢袖,就好像是一个普通的富家翁般,正满脸笑意地看着下面人在忙碌着,连带着感觉连自己仅剩的生命也跟着暖和了起来。

    来了这座院子之后,陪着太子爷看了这么久,旁边性子最为跳脱的晓露终于还是忍不住发问了。

    “太子,奴婢有一事不明,不知您要印的这民报,到底是何物啊”

    顾苍站的位置,很明显地挨着凝霜一些,到了现在,他似乎已经不太在意旁边这位晓露的想法了,听到她开口发问,当即笑着解释道:“自然是官报报官,民报报民。”

    其实各国朝廷的官府,一直也有抄发皇帝下达的谕旨和一些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国内政治情况的刊物,这些东西,都被统一称之为《邸报》,也可作《官报》,“邸”之一字,在最初本来就是指官员们在京都的住所,“府邸”一词,也是由此而来的。

    “邸”,至也,言所归至也,“邸报”的内容,主要就是用来记录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以及朝廷的法令,公报还有官吏任命赏罚的消息和大臣们的章奏文报等等,总之都是由各国的朝廷官府所控制,是为了让百姓们了解到朝廷最新的一些动向而发明的,其中的字字句句,那都是要进行严加斟酌,务求不会引起误会。

    至于顾苍所说,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官报是报道朝廷的事情,这民报,那自然就是报道的百姓之事,属于会给大众看的一种刊物。

    晓露闻言,顿时皱眉道:“可是这百姓之中,多有不识字之人,这如何可以呢”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哪怕是在最为繁华的京城,可不识字的人也有很多,毕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钱让孩子去上学塾的,京城里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拓展到全国各地,尤其是那些偏远的地方,不识字的人数只会更多,有的或许整个村都没一个认字的,到时候就算把报纸书籍拿给他们看,他们也看不懂。

    整个凉国,可能也就文风鼎盛,百姓富足的江州能基本做到人人识字的程度,其他像穷困贫瘠的幽州这些,识字的人估计一千个人里能有一个就不错了。

    顾苍点头道:“嗯,你说的没错,不过之所以不识字的人这么多,除开很多人没有足够的钱去学堂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字体的结构太过繁复,这阻碍了百姓们去学习和记忆文字,故而民报将用我最新发明的简体文字来刊登,将来,我们更要把简体字给传播下去,明日朝会,我便会向父皇提及此事,到时候还需要你们俩跟着出力呢。”

    简体繁体的事情,晓露暂时还想不太清楚,不懂这种事情为何会阻碍百姓认字,只是觉得自家太子的思维,一般人那是肯定跟不上的。

    而就在这时,门口却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化繁为简,利在千秋,太子果然是有不世之材啊。”

    说话之间,来人便已经堂而皇之地跨步走了进来,竟然也没人过来阻拦。

    这边来的人是一男一女,男的英气十足,穿着一身劲装青衫,气宇轩昂,俊朗无双,女的则是一副雍容华贵,端庄秀丽的感觉,两人虽然年岁上都不算很大,却都有一股子大家风范,一看便知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后,这二人单从相貌上来看,有七八分相似,再看外表知长幼,该是兄妹二人。

    顾苍一见,赶紧就上前笑着揖礼打起了招呼。

    “张兄!”

    原来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尚书令张伯仁的一双儿女,女孩儿名为张芷娥,儿子唤作张允国,这顾苍自然是认识的。

    尤其现在满京城都在传皇上要把张家的女儿许配给太子为太子妃,未来那就是帝国的皇后,母仪天下,但两人在这之前,其实还却从未见过面。

    张芷娥虽是大家闺秀,但从小在父亲的严加管教之下,遵照圣人教诲,平日里也少有出门,都是在家陶冶情操,跟着母亲老师一起,学些女德之类的书籍,但毕竟是尚书令家的孩子,这生来胆子就不小,看到了顾苍,竟然没有丝毫的害羞之色,反而是




第六十三章 顾苍心意
    院外春意初生,春风撩人,处处可闻啾啾鸟鸣,一派人间新气象,院内人声鼎沸,人来人往,间间厢房内,都是正在为民报而忙活的年轻人。

    前院的角落里,一颗年头已经不小的桃树,竟然抽了新芽,一团粉红色的花骨朵,宛如一位娇羞的小娘子,含苞欲放,充满了春日的活力。

    京城里早就传遍了的天作之合,直到今天,才算是第一次见面,却未曾想,那位传闻中简直如完人一样的太子爷,竟是一位如此害羞的年轻人,眼见此景,身为尚书令家的小女儿,自小便独得家中恩宠的张芷娥,此刻的胆子反而因此而变得大了起来。

    反正这也是在私人的院子里,周围的人,除了她亲哥哥以外,不过就是两个地位卑微的侍女,至于其他还在忙活的下人们,就算是听到了什么,肯定也不敢传出去,毕竟非议皇室成员和朝中大臣的直系亲属乃是重罪,一般的百姓,哪儿敢触犯。

    被家里人给宠得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女,竟然毫不避讳地直视着对面的太子爷,就连言语间,也非常直接地问道:“父亲在家中的时候,便时常会提起太子,每次总是赞不绝口,称颂有佳,反倒是一直看我这哥哥不顺眼的多,只是不知为何太子就从不来府上做客呢”

    面对着这个说话做事,都堪称是一副咄咄逼人样子的少女,顾苍倒不生气,只是有些心虚地下意识朝着旁边瞥了一眼,正要开口想个理由向其解释一二,想不到对面的张允国已经忍不住呵斥了起来:“放肆!你一个女孩家家的懂什么再要乱说话,下次我便不带你出来了。”

    这种事,要懂得避嫌,他们的父亲乃是当朝的地官之首,手掌六部,权柄极大,如果私下里和太子来往太过密切的话,那总归是不好的,这乃是双方都有的一种默契,哪儿容她一个女儿家来质问

    张允国平日里是喜欢游山玩水了些,可他并非是个不学无术的人,相反,作为尚书令的大儿子,自小就在府上耳濡目染,这些官场规矩,他比谁都通透,这种时候,当着太子的面,他就算是再宠爱妹妹,也不会允许她乱说话,这乃是规矩,不可逾越。

    如果因为一时的宠爱而纵容自家妹妹乱说话,从而给张家招来了祸患,到时候才真是后悔都来不及。

    却不料,张芷娥闻言,猛地抬头看向了旁边的亲哥,柳眉倒竖,毫不畏惧地争辩道:“太子都说男女平等,小女子有一些不解之处,自然开口询问,这有何不对”

    眼看对面这两兄妹没说几句,竟然就要吵了起来,顾苍赶紧上去打圆场道:“两位,实在抱歉,两位也知我从小身子就不好,平日里若非是上朝,不然也难得出趟门,尤其现在春寒未去,更是不敢轻易离屋,等到来日夏暖,再行拜会,如何”

    对面的张允国一听,心中暗自惭愧,面带歉意地朝着顾苍拱手道:“太子您言重了,您是为国事而操劳,若是有公事,与父亲在朝会上商议即可,若是有私事,也当是我们主动拜会您才对,岂有让您奔波的道理。”

    就在双方互相谦让的时候,外面突然过来了一个下人,眼看里面的人正在聊着天,没敢进来,又在门口等待了一会儿,才终于被眼尖的凝霜瞧见,然后给带了进来。

    这人在恭恭敬敬地朝众人躬身行礼之后,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太子,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还请您过目。”

    眼看终于有人出来解围,顾苍也算是松了口气,他哪里能给对方说自己其实并不想娶你妹妹,故而才会迟迟不去登门拜访,当下赶紧接着这个由头相邀道:“两位赶巧,今日是我这民报的首刊,不如随我过去一观”

    张允国正要开口答应,却不想旁边的妹妹赶紧抢话道:“太子相邀,岂敢不从”

    顾苍笑了笑,没多说,五人随之一起跨过了走廊,来到了里面的这件院子。

    后面这院子占地也不大,而且朴素至极,就只是在中间的天井处放有一个数人环抱的大水缸,里面蓄满了水,摆放着石块荷叶等物,荷叶茎秆处,可见几尾红色的锦鲤游曳,想来是用于镇压风水和装点的。

    院子里面的厢房都没关门,五人这才刚跟着下人一起走到屋子门口,顿时就闻到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

    张允国深深一吸,脸上顿时露出了陶醉之色,忍不住赞道:“果然最美书上墨,这墨香味,真是闻一辈子也不腻啊。”

    他本就是书香门第出身,父亲又是当朝尚书令,从国子监学宫,再到家里的藏书楼,从小不知道读过了多少书,那自然是喜欢舞文弄墨的。

    厢房的屋子里,这时候还可见有人在不断的忙碌着。

    里面的桌案上,放置有一块块石板,上面清晰可见地雕刻着一个个凸出来的小字,只是字形有些奇怪,都是所谓的简体,比之正规的文体要少了许多笔画,但并不影响人们阅读,毕竟简体本就是托生于繁体,只是去掉了一些其中的零碎,但整体上还是能看出框架,知道到底是什么字,就算偶尔有一两个字不认识的,但放在文中,也能猜出其中的意思。

    屋子里的人现在正在把石板给依次用粉刷刷上墨水,然后再将黄色的厚实纸张整个地覆盖上去,轻轻地按压之后,再小心揭下,接着就放置在一旁的木架上摊开晾干,等待晾干之后,就是一张完整的报刊了。

    眼看顾苍走了进来,领路的下人赶紧就从旁边拿起了一份早已完全拓印好,而且晾干了的初版,弯腰呈了上去。

    旁边的凝霜姑娘将其小心翼翼地接过之后,然后就伸手为众人展开。

    &n



第六十四章 革新之道
    对于张芷娥刚才所问所想的这些问题,顾苍其实早就已经思考了许多遍了,不然也不会特意创办一个民报,谋定而后动,是他的做事准则,当下马上便开口回答了起来。

    “百姓不识字也无妨,我会让衙门从学塾里专门招募一些讲郎,在茶楼酒馆等各处为百姓们宣讲这民报里的内容,至于你刚才所说的,关于这些版面的问题,我不敢苟同,国,不是你我之国,也不是一人之国,这是大家所共有之国,没有百姓,君王就是一个空架子,没有足够强势的领导之人,百姓们就会成了无头苍蝇,任人欺凌,圣人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两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的,既无高低贵贱之分,又何来‘不便告诉百姓’一说呢”

    “既然大家都是凉国人,那大家就都有资格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所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边关有战事,百姓知道了,也不一定就会慌张,只要我们为他们讲通了其中的道理,那大家自然会同仇敌忾,一起抗敌,至于‘娱乐’,只要掌握好一个度,自然就没有问题,若是长期让百姓们处于重压之中,那么有朝一日,他们不是被彻底地压垮,就是愤而造反,而娱乐栏目则正好是一个宣泄口,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潜移默化地宣泄掉人的负面情绪,百姓开心了,自然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顺便还能减少他们犯罪的可能。”

    顾玄说着,露出了一双拢在袖子里的手,因为体内的气血亏空太过严重,双手十指细白就如女子一般,上面清晰可见一条条紫色的脉络。

    他猛地将双手合在一起,神色有些兴奋地道:“百姓,官员,君主,路边的小商小贩,甚至是青楼妓女,我们就如这双手十指一样,虽有长短之分,却无高低之别,因为我们都是凉国人,我们是一个整体,是我们组成了凉国,我们吃的,看的,本就不该有分别,不是吗”

    他这些话,对于一直崇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习惯了遵循儒家规矩的人而言,简直就是不可言说的巨大震撼,称得上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就算现在他们还琢磨不透其中的道理,但终归是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一个种子。

    这就好比是从小只吃过米饭的人,虽然从未见过面条,但哪怕只是闻到了那股异样的香味,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探索的好奇心,会思考那是什么东西,能吃么,好吃么,哪怕这一代的他们找不到香味的来源,到了下一代,下下一代,一直延续下去,总归会找到的。

    顾苍的话,就好像是一道光,直接撕裂了他们原本的世界,让他们从缝隙处看到了外面的风景,让他们产生思考,自己走出桃花源,外面亦还有大千世界,哪怕下一刻缝隙直接又封闭了,那也无妨,起码对方已经见过了,不是吗

    得益于他这些年的不懈努力而建立起来的威信,以及树立起的一个革新者的形象,所以哪怕他的话根本就是颠覆性的,是祸乱纲常的东西,却也没人会直接地嗤之以鼻,不以为意,或是直接掘弃,只当自己没听见,相反,他们都愿意去思考,想要从这方面离这位凉国未来的主人近一些,若是换个人来说这些话,只怕就要被当成疯子和反贼了。

    看着对面的兄妹二人已经完全地呆住了,顾苍心知这些话其实不该这么直白地说,这完全是拿自己的世界观去强行撼动和改变别人的世界观,尤其对面两个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更不该用这么粗暴的方式来灌输,唯有潜移默化的,才不会引起对方下意识地反抗,而且效果也会更好。

    其实民报,便是其中一个方法。

    当下,他赶紧就想着要转移话题,眼睛一瞟,就朝着旁边一直垂手而立的下人语气严肃地嘱咐道:“这是第一次,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只是有些地方的墨迹糊住了,这种以后就直接丢掉重印,总之一定要确保每一份民报上的每个字都能看得清楚,明白了吗”

    那下人被顾苍郑重的语气给吓了一跳,赶紧躬身答应道:“是,太子。”

    顾苍满意地摆了摆手,随意道:“走吧。”

    对面现在才缓过神来的张允国正想由衷地拍一个马匹,却没看到旁边妹妹的眼中冒出异彩涟涟。

    张芷娥感慨道:“父亲曾说太子的眼光跨越千年,对革新之事,有十分独到的见解,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晓露站在顾苍的身后,这时候也探出头来,满脸骄傲地道:“我家太子,自然是非常人可比。”

    对面的张允国见了,大笑着点头称是,而旁边的凝霜,则是悄悄地捏了一下妹妹的手臂。

    顾苍对此,只能苦笑着道:“就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罢了,真要落到了实处,阻力不少,到时候还需要各方的鼎力相助才行,万民一心,则无往而不利。”

    他先前在自己父亲的寿诞上呈的那份《凉国策》,已经得到了父亲和朝中不少官员的大力支持,因为都是些不算特别激烈,但是行之有效的革新,所以阻力其实不算太大,尤其是诸如办学堂,凿运河等事,大部分人都极其认可,阻力也就只是在改革军政职位和重新划分权利上罢了,说到底,就是革新所触及到的人怕自己因此而丢了职位而已。

    但凡是朝廷下发的政令,只要触动到某一方的利益,动了他们碗中的米,那就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反弹,毕竟底下的人,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其实看重的都是自己这个阶层的利益,他们只会在乎和计算自己牺牲了多少,绝不会去考虑这条政令为国家带来了多少好处,给别人带来了多少好处,除非有一条政令可以让每个人都得到好处,不然必然会出现反对的声音,这就是人性,人习惯了现有的秩序,自然会恐惧改变,此乃人之常情。
1...7677787980...2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