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帝国重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周硕

    坐在车上,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陶青,一脸斩钉截铁的表情说道:孙主任,咱们这次准能杀市里一个措手不及!

    陶青陶处长是和孙海吉一个营房的同事,他是采购处的处长,在渤船里算是绝对的实权派了。胡文海入主渤船,他算是最紧张的一个。

    而孙海吉本人则是原厂长的办公室主任,整个渤船的运作都是通过他向厂长传达的。如果要选出一个人,对渤船内部利益纠葛和人际关系最熟悉的,那就是非他莫属。

    至于说苏岩,他算是技术部的特殊。渤船技术部主任是军工系统专门负责大黑鱼项目的,民船这边的技术部就是副部长主持工作。

    另外两个领导一个是负责生产调度的徐建,还有一个则是负责行政管理的谷峰。再加上工程处的王处长和保卫科的李科长,这六个人在渤船能够动员起相当可观的力量。

    没错,市里虽然早就和胡文海穿了一条裤子,不过这种事情毕竟是能做不能说,最怕放到太阳底下来。行政的谷峰对这种事情门清,也是最看好孙海吉这个计划的人:还要闹的影响大了,最好能上个什么报纸电台,国家肯定要给我们监督的权力。马胜利承包造纸厂,也没听说把原单位领导都关起来的!

    三辆岩棉厂的通勤车载了上百人,带着孙海吉他们的期待,飞驰在绣西通往绣城的公路上。

    绣城市府大院的面积不小,内部布置的环境也相当不错。花园绿地还有个小凉亭,楼门前还有一个充作停车场的小广场。以绣城市府的汽车保有量,这个停车场最多也不过能填满三分之一而已。

    市建筑总公司的一队工人刚刚将剩下的设备和材料搬上卡车,他们根据市长的命令,给市府大院里安装了一套游乐设施。滑梯秋千跷跷板小转盘之类的游乐设备,俨然将市府大院变成了一个儿童乐园。

    嘎吱一声,岩棉厂的通勤车一辆接一辆的停在了市府大院的原门口。孙海吉他们的人鱼贯着从车里下来,望着市府大院目瞪口呆。

    门呢,市府大院的门呢!孙海吉疯了一样的四处张望,看到的却是一个已经将围墙全部拆除的市府广场。

    没有门

    那他们堵哪里啊!




第一百八十二章 墙
    孙主任,怎么办?

    是啊老孙,这市府的门呢?门呢?

    孙海吉黑着个脸,很想大声咆哮。尼玛,我和你们一样被封闭训练了五六天,鬼知道市府的大门跑哪去了!

    全中国这么大,就没听说谁家市府把自己的院墙给扒了的。

    不用问,这市府大院改市府广场,自然是胡文海给王以纯出的主意。市府广场对三十年后的中国来说并没有什么稀奇,甚至还成为各个城市互相攀比的一道标杆。市府广场的精致与否,成了判断一座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

    可在八十年代,市府大院改成的市府广场,代表的包容和开放,对当时人的冲击力这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

    要不我们去堵市府办公楼的门?有人探头探脑的提议道。

    你傻啊!不等孙海吉反对,他身边就有人抬手给了提议的的人脑袋一下:市府大门和市府办公楼大门能一样?你这个主意,都相当于一巴掌糊在王以纯脸上了,信不信他把你给专政了?

    提议的人缩了缩脖子,看周围一圈人逼视的目光,只好偃旗息鼓了。

    八十年代是个很神奇的年代,一方面工人敢和厂长甚至市长拍桌子,可另一方面却没有后世那种越闹越滋润的风气。醉心章≈节小說就在嘿~烟~格

    没别的,你一个人找领导骂街那是你的统治阶级权力。可煽动旁人闹事,那说不定就变成政治事件了,上个资料片殷鉴不远,不镇压你镇压谁?

    不见郑磊他们工人组织请愿,都是规规矩矩的在市府大院大门口两边,既不堵门又不喊口号,偏玩我沉默的注视你么。

    这是王以纯管了,不管晾着他们也就那么回事。为了不让这种非主流的方式引起效仿,胡文海只是提了一嘴,这不王以纯就干脆的把市府大院的围墙给扒了?我连大门都没有了,看你们能堵哪去!

    别说,王以纯还真有这股狠劲儿。

    你们,说你们呢!就在孙海吉这群人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在旁边响了起来。

    干什么,又是你们渤船的人?没完了啊?

    一个带着红袖箍的老太太掐着腰,一伸手:得了,先把钱交了吧。

    交钱?什么钱?

    停车费!老太太神气活现:我刚才可都看到了,你们来了三辆大客车,市府停车场停车每辆十五元,快点交钱啊!

    每辆十五?你怎么不去抢!我们就是临时停一下,怎么就要这么多。

    孙海吉急了,这可是1985年的十五块钱,三辆车四十五块钱,都顶上普通工人半个月工资了!

    呵呵,这是王八的屁股,规定!老太太一立眼睛,瞪道:怎么,想耍赖啊?市府门口你试试?

    要不,给了吧?

    是啊,四十五多了点,但是大家凑凑

    说到底这年头公家的威慑力还存在着,若非是没办法了,谁也不想和公家硬扛。被老太太理直气壮的训了一顿,不少人就打起了退堂鼓。

    没有办法,孙海吉自己身上也是没带多少钱,只好周围凑了凑,这才凑出了四十五块钱,交给了带着红袖箍的老太太。

    老太太当面点清了一堆五毛一块的杂票,这才满意的哼哼两声,转身走了。

    交了钱,孙海吉和周围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总觉得就这么回去很不甘心。不管怎么说,总要见见王以纯,至少表现一下自己不畏强权的风骨吧?

    要不,我们来个绝食抗议?也不堵门,就在这广场上坐着,时间长了肯定有人注意到咱们。总算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我听说人家国外就流行这么搞,外国政府好啊,为了怕自己的人民饿坏了肚子,就会答应他们的要求

    嗯,这个主意好!王以纯要是不答应我们的要求,我们就绝食个十天八天的,非得搞出个大新闻不可!

    哎?饿肚子啊,这多难受啊

    笨,咱们这么多人,不会轮流绝食?比如说我上午绝食,你下午绝食。一替一换轮流半天绝食,这不就行啦?

    哦,好主意啊!

    不错,不错,这个主意好!

    孙海吉见越来越多人认可,连忙趁热打铁:那就这么定了,咱们去市府大楼门前静坐绝食抗议去!

    走走!

    说着,渤船这百来号工人就迈开脚步向市府广场里走了进去。

    然而不等他们走出多远,突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站住!

    红袖箍老太太又站到了他们面前。

    交钱!

    老太太的手往前一摆,孤身一人拦住了渤船的上百人。

    交钱?还交什么钱啊!

    门票啊!

    老太太从身后拿出一块木板,上面分明写着:团体票每人十元,家庭票免费。的字样。

    开什么玩笑,十块钱一个人!孙海吉懵了,停车费就够夸张的了,这团体票一般不是应该更便宜么,怎么到了这里反而更贵了?十块钱一个人,八十年代就没有这个价位的地方!你当你人民大会堂呢!

    什么狗屁门票,我们就不给,孙主任咱们走!看她能把咱们这么多人怎么了!

    别惹事,你看那!渤船这边也有眼尖的,连忙把要发飙的人拽住了,偷偷指了指市府广场旁边林荫下。

    市府广场旁边的一条原本没什么人走的小街巷上,赫然蹲了七八辆刷着公安两个字的面包车。显然,这边如果有什么冲突,分分钟就能被人平了。

    孙主任,要不咱们先回去吧?今天的情况好像不对。有鼻子灵敏的,从下车之后这几件事里闻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孙海吉到此也已经知道事不可为,只好咬牙点了点头。

    呵呵,王市长你看,我就说这些渤船的人成不了什么事情的。胡文海从床边收回目光,摇头笑道:用行政命令去规范人是最糟糕的做法,中世纪的时候中东国家就已经明白,强行要求人改信是愚蠢的事情,而是应该让异教徒多缴税。这样哪怕不逼迫他们,异教徒也会主动改信了。

    虽然拆掉了现实中存在的墙,但经济上的墙更让人难以跨越。如果孙海吉还能掌握渤船的账目,哪怕是总经理办公室的收支权力,也不会对这千把块钱放在眼里。但他昨天晚上联络了一圈,却发现渤船的情况让人感到非常棘手。

    工人倒还了银行这边,孙海吉却发现自己竟然有手续都无法从账户里取出钱来。这个事情,说出来就太可怕了。

    这已经不仅是渤船自己的问题,而是除了渤船以外,整个社会都在和他们这群人作对。王以纯以大局名义动员起来的力量,大的吓人。

    所以说对不愿意搞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企业,千万不要通过行政命令让他们去搞。牛不喝水强按头,效果最后只会是双方相看两厌。

    胡文海摊着手,笑道:对这些企业其实很简单,通过经济手段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做就是。比如说这次的军工招标和船厂招标,在打分中对竞标企业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纳入评价体系,这比什么红头文件都好用。否则看着别人吃香喝辣的,自家企业喝西北风,领导层还要不要干了?

    王以纯深呼出一口气,摇头道:胡总不了解,下面这些厂长,说不定真做的出来这种事情。

    不是说不定,而是肯定有食古不化的人。胡文海信誓旦旦:那又如何,跟不上形势的,就让他被社会抛弃好了。

    那怎么行,工人怎么办,国家的企业怎么办?总不能不管。王以纯惊讶的摇摇头。

    合并啊,工业局本来不就有一个将同行业企业合并的计划?只不过谁合并谁的问题上还游移不定。经营情况差的破产,然后被经营情况好的企业合并。反正肉都在锅里,工人也不会失业。绣城的企业数量如果缩小到目前的十分之一,反而会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和提高管理水平。

    这个

    王以纯苦笑一声,摇头道:过后再说吧,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这个。

    他回头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拿起一份文件,递给胡文海:你赶走那个苏岩,真是让人想不到,能量竟然有这么大。

    交通部和中船总公司不算,甚至连国务院都联合派出了调查组。渤船这些人只是跳梁小丑,这个调查组才是真要命的角色。

    胡文海冷静的接过文件,这还算好了,至少是从正规程序支应了一声,没有搞暗访。

    暗访的话就说明是要整人,明察至少说明上面有了解问题的态度。只要不是政治斗争,胡文海的身份就不用太过担心。

    但显然调查组的结论,对最终渤船能否顺利租赁是有决定性影响的。

    调查组什么时候来?胡文海草草看完手上的红头文件,问道。

    王以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叹气道:我想,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吧

    【搜索引擎第一时间收费是



第一百八十三章 调查组
    黄秘书,黄秘书?

    交通部中船总公司这次派来的是总公司的一位将近五十岁的副经理,要说对应的职位至少也是个厅级副厅级领导干部了。

    然而在不到四十岁的黄秘书面前,他却一点也没有倚老卖老的样子,反而是分外的恭敬。

    中船总公司隶属于交通部,负责管理中国几乎所有的国营船舶制造企业。单从其资本上来看,在世界造船业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了。

    不过可惜,八十年代造船业的主力是日本人。在日本人之后承接造船产业转移的是韩国人,中船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开始走上腾飞的道路。

    不管怎么说,虽然渤船自有特殊情况,但名义上确实是接受中船总公司和绣西绣城市里双重领导的。

    除此之外,海军在渤船也拥有一定的存在感。甚至可以说渤船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给海军建造大黑鱼。

    也正是有了大黑鱼,渤船的民船部分才能得到国内市场源源不断的订单支援,以国家之力为大黑鱼的建造输血。

    正是知道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船总公司对这次调查也摆出了谨慎的态度。毕竟年前刚刚发生的爆炸给渤船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笔钱中船不是出不起,但八十年代国内造船业的困窘现实,也让中船说话的底气不是那么硬实。

    如果地方能帮忙把渤船稳定下来,中船毕竟还是想能省一笔是一笔的。如今国内造船业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存在感,日子多少有点苦。

    可是另一方面。中船内部又有点不甘心。造船业是国企的底盘。准确的说整个中国所有造船业都处于中船总公司的控制之中。

    简单的说。中国的造船业是垄断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突然杀出来一个私人企业而且还不是外资企业,而是中国国内的私营企业,突然进入了国内造船业。

    这让中船的人要怎么想?有一部分人不以为意,认为私营企业在重工业尤其是造船业根本无法立足。但也有人指出,重要的不是胡文海或者渤船,重要的是这开了一个私营企业进入造船业的糟糕的开始。

    究竟是否在中船的层面认可胡文海对渤船的租赁,中船交通部。乃至是黄秘书背后的人,都在等待这次的调查结果。

    黄秘书站在渤海造船厂的门口发了会楞,有些恍惚的记起那时候还很忐忑而紧张的胡文海。当初刚从美国回来,帮助国家引进了14战斗机,以个人的身份掌握数十亿巨额资产的胡文海。

    当时的黄秘书,最多就是觉得胡文海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运气好一些,天赋好一些,在关键的时刻做出了关键的决定。他有英雄的潜质,但更多的恐怕还是时势造英雄。

    毕竟站在黄秘书的这个高度,天才英雄之类对普通人来说极其稀缺的资源。对他来说也不是太过特殊的存在。中科院里的学部委员,哪一个不是天纵之才。军队公安这样的特殊行业里。每年不知道要涌现出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

    在黄秘书看来,得到501厂的胡文海,最多也就是成为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普通私人企业主。或许会获得更多的财富,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也许始终都会定格在和格鲁门谈判的那一刻。就如同绝大多数天才一样,一生能够取得一次足矣夸耀和载入史册的奇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创造一件奇迹不难,难的是始终创造奇迹。后者,黄秘书所知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吧。就算放大到全世界,胡文海这样的表现,分明就又是一个爱迪生么。
1...102103104105106...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