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帝国重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周硕

    在开放乘用车市场之前,国家政策的想法是好的。用中国庞大的乘用车市场作为交换,从乘用车企业手中得到技术。为此国家也确实做了很多努力,制定了很多严格的政策。

    比如说乘用车生产牌照,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必须执行的合资政策,还有必须在国内建设技术中心等扩大技术交流的手段。按道理来说,中国的乘用车技术在外资进入之后,应该取得长足的发展。

    但结果却并非如此,与外资合资之后的国产乘用车企业,辜负了国家的期待。

    到2016年,中国乘用车产销量2800万辆,蝉联了八年的全球第一,是世界最大的乘用车市场。然而自主品牌的占有率却是低的可怜,整体在五分之一左右徘徊。即使是推出的自主品牌,其技术仍然不为我们自己掌握。

    德国大众的半壁江山都在中国,然而一汽和上汽拿到的技术却是少得可怜。一汽的自主车型技术来自马自达,采用的是丰田地盘,上汽的荣威技术则来自英国和美国。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是丢了,但技术却没有换回来多少。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市场换技术这个政策在汽车行业并非是全然失败的。乘用车虽然全军覆没,但商用车却是一枝独秀。中国的商用车产业大可呸一口唾沫,哼一声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商用车的卡车和客车等市场同样也是技术引进,同样也是市场换技术。然而最终结局却截然不同,中国领导人出访国外,推销中国产品最热心的就是两个产品。一个是高铁,另一个就是商用车。

    和全面开花的乘用车市场不同,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基本上就是三个山头。东风重汽和一汽掌握了国内市场,最多再算上欧曼和陕汽,整个市场是非常抱团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原因实际上在1983年从斯太尔戴姆勒被引进国内与重汽合资的时候,整个格局就已经确立了。而确立这一格局的,只不过是一份文件而已。

    这份对斯太尔项目可行性的国家批复当中,明确指出中国商用车引进要实现重型汽车厂的紧密联合,改组‘小而全’‘中而全’的生产格局。改造工艺更新设备组织专业化大生产,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发展系列化多品种,结束单一品种的生产历史。利用老厂改造新厂,在老阵地上发展新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在后续其他外资与中国的商用车合作项目上,基本都遵循了这一政策。商用车不搞全面开花,国内在政策上只扶持了三家龙头企业,组织的是专业化大生产,实现的是重型汽车的生产基地这一模式。

    也就是说,在市场换技术方面,中国市场是切实的被捏在国内商用车厂家手中的。这样一来,商用车厂家在挑选外资合作的谈判中,自然占据了相当有力的位置。

    而反观乘用车市场的合资方式,虽然也有很多有利于国内车企的政策,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乘用车生产是多点开花。国家并没有重点承接技术的对象,而是放羊一样,让下面的车企自己去和外资谈合作。

    而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又有着自己的利益需求。合资车企落地无疑能够提供大量就业,而乘用车企业大多都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于是全国变成一盘散沙,为了争夺投资落地而各自血拼,将技术转让政策的要价削了又削。

    而在合资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外资又形成了利益同盟。企业利润分红与政府利益相关,企业的运转模式自然要向着资本利益妥协。这样一来还搞什么亏钱的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费时费力还不讨消费者喜爱,前期投入这么大,当然还是来件组装躺着赚钱舒服!

    没有一个强大的意志推动,车企和地方政府的自主研发意愿小的可怜,完全是遵照了资本和市场的规律行事。

    而市场换技术的这一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本来就没有成功的先例,从理论上根本来说就是反市场反资本的。中国国内根本不给国际资本进入的机会,人家又凭什么让你掌握技术?

    要在不开放资本市场的前提下走完全的资本和市场道路,结果就是如此了。

    到了国内私企自己搞起自主品牌来了,这些早已形成的利益集团和地方政府反而是要保护外资利益的。因为这时候保护合资的利益,就是在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最后局面就变成如此这般,大众的一根电线都得送到狼堡认证。而丰田的技术对中方来说完全不开放,你还连说都不敢去说。稍有反抗,外资就会威胁停止车型的更新换代,甚至干脆将生产重点转向其他的国内合资厂商。

    可想而知,在这种局面下一汽和上汽在面对大众的时候有什么底气?哪怕是一汽和上汽结成攻守同盟,国内一大票的车企也眼巴巴的等着和大众合资。而两家企业的地方政府,也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中国的古老智慧两桃杀三士,或许老外不懂的怎么写,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将其纯熟的应用出来。

    好在到了市场换技术这一政策模式逐渐成熟之后,中国自己也摸索出了它的规则。到了铁道部引进高铁技术的时候,更是将两桃杀三士这一策略应用的炉火纯青。

    德国日本和加拿大三个高铁技术的供应商被铁道部玩的欲死欲仙。刘志军一个眼神,西门子的股票就狂跌不止。老刘在秦城其实完全可以开展一下副业,在网上做主播玩三国杀,能把一票小主播虐出血来。

    真要玩机谋权变,在引进高铁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骚操作之下,老刘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国人是你们祖宗!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中国引进高铁这些操作,真是让人膝盖发软。网上几次三番出现的反对日本高铁入华的时机怎么就那么精准,阿尔斯通举报西门子的信息是哪来的?川崎重工在声明不转让300公里以上技术,立刻就被扫地出局。哪怕是最后动力分散方案只剩下西门子一家,西门子对这种状况却懵然不知。原来叫价39亿欧元的技术转让费,结果最后签字的时候只剩下了8000万欧元

    阿尔斯通和庞巴迪川崎重工,结结实实的陪着老刘演了好一出双簧。

    然而这些在新世纪中国才练成的绝世武功放到九十年代,大家都还有些懵懂。只有胡文海意识到了,在组建中航发集团之后,航发领域市场换技术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两千台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我们现在有三个选择。d82采用了普惠的jt8d发动机,但是ge也为中国提供过cf56发动机的资料。而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嘛,自然不必多说,卖的比美国企业可干净多了。由此可见,这三家航空发动机企业对中国市场,是非常重视的。

    胡文海沉声说道:我认为利用这种重视,在中航发集团成立之后,完全可以要求他们将发动机的生产技术向国内转移。就我对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了解,说服他们向国内转让技术并不难,甚至将我们的工程师派往英国,在罗尔斯罗伊斯的工厂和实验室实习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利益足够,罗尔斯罗伊斯现在的处境已经没有什么是不能出卖的了。

    我们可以采用类似d82的这种合作方式,前期可以向民航整机交付,但多少比例之下必须在中国国内组装,多少比例之下的配件必须在中国国内采购,最后通过这两千台发动机的订单,让中航发集团彻底掌握商用飞机发动机的生产技术。

    而通过建立中国技术开发中心,向英国派遣实习生交流学者,举办培训课程,甚至是某些不能说的渠道,用十年时间也足够培养起我们自己的科研团队了吧?

    说到这里,胡文海转头看向常畅,说道:常总,商飞不会满足于只是替代g公司组装飞机吧?通过对麦道飞机的组装促成国内航空配件产业链的形成,我们最终还是要生产我们自己设计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客机。到时候我们商飞对航空发动机的需求,只会是比现在更加强大。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各位领导

    胡文海站起身来,居高临下的看着众人,淡然的问道:你们有这个决心,能够消化这些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吗?

    会客室里一片寂静,随即突然爆出了一声大喝。

    有!

    韩天魁几乎是红着眼睛,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强自镇定的盯着胡文海的双眼。

    我们606所带头表个态,胡总都已经把路铺好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干了!

    是啊,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再不敢干干不好,那和一堆草包有什么分别?410厂的冯厂长倒是没有这么激动,但语气里那沉甸甸的压力都切实的落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过往搞不好航空发动机,总还有个推脱的借口。客观条件不允许也没办法嘛,没钱没资源,历史欠账多,不好追赶不是我们主观不努力嘛。

    如今胡文海这算是把事情做到仁至义尽,中航发成立后有这么好的条件。如果再搞不好航空发动机,在座的众人可就彻底没有退路了。

    黄秘书翘起二郎腿,将后背放松的靠在沙发背上,交叉双手放在胸前。以一个非常放松的姿势,笑道:胡总的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第七百二十九章 农业普查卫星
    在黄秘书的目光所及之下,没有人敢于反对,也没有人愿意反对。

    事情已经很明显,中航发的成立势不可挡。有中央的支持,有新科的资金,有罗尔斯罗伊斯的技术,还有未来超过两千台航空发动机的订单,中航发诞生的一切条件都已经具备。

    中航发这样的企业,对于航空发动机行业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它标志着从今以后,航空发动机已经不只是飞机的一个组成部件,而是单独的一个体系,是与飞机制造拥有相同地位甚至是更重要地位的体系。

    涡喷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涡轴发动机涡桨发动机,还有燃气轮机和各式仪表,整个航发产业将摆脱对航空产业的依赖,逐渐发展成一种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工业动力。

    也许未来为了推销涡轮发动机,中航发还会自己生产跑车呢。用涡轮动力的跑车再配上一个特中二的名字,未来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

    哪怕是哪个单位的领导自己有点小心思,在这种情况下都不敢表达出来。挡了大家路的人,是会被拖出去弹jj弹到死的。

    黄秘书足足等了三分钟,见没有人发表反对意见,这才满意的点了下头。

    既然大家都觉得可行,那么咱们就分配一下,看看中航发集团具体要采取什么组成方式吧。

    黄秘书话刚说完,场面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讨论,甚至是此起彼伏的争吵声。

    中航发的组织形式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这种事情不吵起来怎么可能?

    不过这些具体的情况,就不需要有胡文海和黄秘书亲自去介入了。不论他们的利益如何权衡,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蛋糕不论如何分,总有一块是属于新科集团的。

    短时间内吵不出个结果来,很快众位领导们就敲定了回头再战的计划,然后表示不浪费胡总宝贵的时间,纷纷做了鸟兽散。

    当然不可能是这些人真的这么温良恭俭让,为胡文海着想。单纯凭嘴炮总是无法将问题解决的,今天就算是把房子给吵塌了,事实上他们也别想真正吵出个结果。

    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当然是先回头找各自靠山和关系,在桌面下刀光剑影或者利益交换去了。

    等航发的人奔走一空,胡文海的会客室里便只剩下了黄秘书和另外几位部委来的人。商飞的副总李绪,航工部科技委的钱书记国防科工委的赵局长,中科院军工板的孙主任。这几位的名声或许不响,官位或许不高,但在各自的领域里却已经是决定性的人物了。

    和行政或者普通的管理岗位不同,没有相当的专业领域知识和经历,是无法坐上这种关键技术官员位置的。

    而黄秘书在今天将他们带过来,显然也不会只是让他们旁观一场,航发行业发生变革的历史性时刻的。

    实际上看黄秘书的样子,这剩下的最后几人,恐怕才是今天真正的重头戏。

    以前一直听说,胡总最关心的产业有两个。一个是半导体,另一个就是航空。

    李绪摊开手,无奈的笑道:我以前一直觉得,不就是投钱嘛,我要是有几百个亿美元,谁还搞不好一个产业了?今天看了胡总的操作我才认识到——真要是给我几百亿美元,恐怕我连花钱都花不明白呢!

    是了,你以为花钱这么容易?黄秘哈笑了起来:跟胡总好好学学,学到手一成本事,商飞就没有搞不好的道理了。

    行了行了——

    胡文海举起双手投降,笑骂:黄秘书你们这是演双簧呢?我怎么感觉你们没打好主意!

    怎么能说没打好主意,这可太冤枉了!黄秘书假意忿忿不平的说道:中航发的事情,胡总你是筹划了很久的。这次航工部主动帮你把障碍都扫清了,这么一份大礼,你总不能还反咬一口,说我们不安好心吧?

    胡文海一愣,诧异道:苟观也好何副部也好,都是我出力搞掉的吧?就连gd公司组建,也是我支持的。可是为什么,为什么黄秘书你们睁眼说瞎话能说的这么熟练啊!(格鲁曼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简称gd公司)

    咳咳,好了,不开玩笑。黄秘书举手投降,叹道:不管怎么说,航工部这次诚意可够足了吧?你胡总的金手指也不能只点在航空上,都是一个部委,也别太厚此薄彼不是?

    你们这是?胡文海看了看黄秘书和李绪,再看看几位默然不语的技术官员,哪里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胡文海想在航空产业做的事情,航工部这次是一次到位,几乎全都给办成了。虽然胡文海确实出力不小,但如果没有航工部在后面强力支持,不知道事情要麻烦多少倍,单是和上飞这些人磨蹭就要到猴年马月去了。

    如今这个结果,确实是胡文海预想到的最好发展方向了。接下来商飞组建中航发合并,航空产业这盘棋就算是活了。中国提前了二十年开始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大力投入,再加上有胡文海开挂,歼20的中国心总能可期了吧?

    哪怕单是计算新科集团因此获得的收益,也已经是无法计数了。而在将触手伸入航空和航发产业之后,胡文海在国内的话语权无疑是又一次暴涨。

    可以这么说,以前新科集团只是新科集团,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影响力很大和官方关系比较紧密的私人企业。而在进入航空产业之后,则意味着新科终于真正成为了体制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就像未来有一个华润系一样,未来的中国,恐怕也要多出一个新科系了。整个中国所有的投资领域,再也没有会拒绝新科进入的系统。在所有行业,新科可以享受的待遇,都将是国企级别的。

    就这个待遇,未来不知道要羡慕死多少私营企业的老板。

    胡文海不说欠了航工部的情,但至少也要承了莫部长等高层的这个好意。

    航工部将整个航空产业拿出来做人情,一方面当然是中船总公司和铁道部珠玉在前,大家都想争着抢着上胡总这条船。而另一方面,航空产业全面倒向胡文海,航天系统难道看着不眼热?

    我们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莫部长还有我的领导对胡总的本事是心知肚明的。黄秘书连连摆手,慎重的说道:我们也不要求太高,就是希望胡总能给中国的航天事业指一条路。

    航天?航天

    胡文海喃喃自语,想着未来中国航天产业的发展。航天的发展说实话他还真没想过要操心,未来中国航天的水平又不低,探月车都送上月球了,北斗也要组网了,东风快递也使命必达了,从来也没辜负国人的期待,这种绩优股他有什么不放心的?

    怎么,航天现在的情况不太好吗?

    也不能说不好吧,嘿嘿,就是国内之前哪里都缺钱,我们航天也不例外。胡总大概不知道,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的增程项目,这可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我们航工部实在没钱,后来是二炮自筹经费,从官兵的牙缝里硬是抠出五千万才搞的起来。
1...504505506507508...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