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阴魔火并阳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辛寒窗
阴魔火并阳神
作者:辛寒窗
建文王朝风雨飘摇,各路英雄蜂起,逐鹿天下!为保家护国,除魔卫道,太极传人程济甘愿牺牲自己,修习焚体杀身的终极剑术!但,大势所趋,危局难挽,正当他伤心绝望之时,一个神秘人物出现,声称千年后的人类将会创造出能够逆转时空、改变历史轨道的仪器!这一消息让他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在神秘人物的帮助下,他将穿越时空,来到现代,寻求救国之道……



第一章:燕师南逼 京师危殆
    六月三日,天气微热。毕竟是夏暑之将至,这春来一直愁容不展、阴雨绵绵的江南天总算是有所收敛——喜气上脸,白天白灿灿的,太阳当空,照出明朗的秀水青山来。夜暮来临时,红霞遍染,江波流金,百虫吟唱,色彩与声音调和得像一出戏貂禅般,甚是喜人。

    只是现在南京城内,却少有人高兴得起来。因为战争急报不断传来,朱棣叛军攻克杨州、高邮、通州等江北重镇,势如破竹,近日已从瓜州渡江,将南军全线击溃。不须多久,就会攻到南京城来。稍有点知觉的人都能感觉到形势的严重。两个月前还繁荣昌盛,载歌载舞的南京城,现在已乱成了一锅粥。

    为避战祸,许多百姓、商贾都纷纷挟着家私逃出城去。在朝为官,特别是在削藩一事上给建文帝出过主意的官员更是不安,他们对建文帝来说是忠臣,对朱棣来说则是为祸社稷、离间皇亲国戚的奸臣佞党。不难想见,素以“威猛勇武”声名远震的朱棣一旦破城,将对他们处于怎样的极刑。所以,除了受诏到西南各处去募兵勤王的官员外,一部分官员也开始随着流民外逃。

    京都危困,人心惶惶。

    面对这种局面,年仅二十五岁的建文帝朱允文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省躬殿内大臣们意见纷纷,有的主张马上离都,退往浙江;有的认为退往浙江太近,只会促使燕军马不停蹄,继续南下,不如一退退到湖南去;有的认不清时势,竟还抱怨不休,归罪于力主削藩的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等人,怂恿建文帝将这些“佞臣”绑缚送交敌营,以平这名为“靖难”的叔侄之争。

    其实早在此之前,建文帝也一度看不清时势,竟应朱棣非礼之请,罢去齐、黄二人的职位,只差没将这二人交出去罢了。只是,事实证明,朱棣志在夺取大明江山,所谓的“靖难,清君侧”不过是巧立名目,欺瞒天下黎民罢了。

    所幸朝堂上还有一位德高望重,忠贞爱国,敢于择善固执、怒犯龙颜的直臣:方孝孺。方孝孺乃当代名儒,时任翰林院侍讲,在内阁参议政事,每每言必中弊,是政治改良的先锋,为建文帝所器重。得悉建文帝竟应朱棣之请,罢去齐、黄二人职位,方孝孺大急,入朝面圣,引汉景帝误杀忠臣晁错为喻,极言此举亲者痛、仇者快,只会使得将士寒心,君臣离德,当务之急应团结臣将,募兵平乱,万不可屈于乱军淫威。

    是于,建文帝这才让齐、黄二人官复原职,重新稳定了前方将士抗击燕军的心志。若不然,早在去年,燕军便已渡江攻破京师了。

    且说此时,大臣们意见不一,甚至有些人提出了迎降的主意。朝堂之上混乱一片。最终还是方孝孺一言定乾坤。他力主固守京师,以待

    援军。

    方孝孺坚持固守的理由是:朱棣起兵北平,外有北元余孽鞑靼和瓦刺虎视眈眈,内有我大明东南西三部地区军民环伺,孰强孰弱其实再明白不过。但自朱棣起兵日起,四年来,我军失利不断,以致如今,京师危困。这实在是一个反常的现象。究其症结,问题出在人才建构上——太祖在世的时候,为廓清寰宇、削除叛党而大兴诏狱,先后办理过“空印”、“胡惟庸”、“郭桓”、“蓝玉”四大案,连坐不下十五万人,其中固有罪当处斩者,然而由于执行官的公报私仇,还有部分小人的恶言诬陷,无辜受牵连者实难计数。野史所言:“元功宿将,因此四狱,相继尽矣”,其实非虚。朝庭自此人才调零。倒是那坐镇北平的燕王,借御边之名、藩王之权,招募壮丁,结纳流寇,修整武备,特训骑兵,麾下聚集不少英才能人,诸如姚广孝、朱能、华天弃等,虽则无德,其机谋算计却远胜于我朝文德之士。然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朝皇帝仁明孝友,登基以来,纠错平反、轻谣减赋、宽政爱民,德被苍生,深得百姓爱戴。出外募兵的诸大臣又贤能有信,不久之后,浩荡归来,倾全国之力,不信不能一举荡平这股乱军。所以我们固守京城,以待援兵,实是当前最佳的选择。如若弃此就他,离京而去,则必根本动摇,定会人心大失。那么只怕我等从此将千里逃亡,无有终日了。【# ¥免费阅读】

    方孝孺这话可谓直指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之过,又挑明了战争的利害关键所在。一言中的,也一言震住了全场。他的大胆与精细使得全场鸦雀无声。有意迎降和主张将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绑缚送交敌营的,本来就心虚,自不敢多言;主张退避的,恐怕真个被方孝孺料中——千里逃亡,无有终日,自不敢多言;那些不表意见的人,多是力主削藩,但由于战事失利,祸及京师,怕皇帝降罪,自也都不敢多言。

    全场里就只有方孝孺的声音。建文帝知道,自己只好、也只能听从——国事如此,唯直臣可倚了。幸好刑部尚书暴昭此时站出来,声明支持方孝孺的意见,那些一时之间持观望态度的大臣这才忙不迭的随声附和。

    主张既定,那么首先要做的便是将城外未曾逃走的居民迁入,坚壁清野,不让叛军在附近找到粮食、抓到壮丁。其次就是封城,选派将领,调出五都督府衙的军队分守京都九门,全城戒严,不准闲杂人等出入城门,以免叛军探子混入刺探虚实或内贼与外匪互通消息,里应外合。

    这其中,以面北的金川门、中华门、康顺门最据要冲,直撄叛军兵锋。须得选派最重要的将领据守。

    时在京中,能征善战、立有显赫战功的不过二人。

    一是长兴侯耿炳文

    ,此人早年随太祖攻打陈友谅,前后数十战,无一败迹,堪称元功宿将中的硕果仅存。在燕军初叛时曾被拜为平燕大将军,领十三万南军与叛军战于真定,不幸初战失利,只能退守,不能冲锋。建文帝急于削藩安天下,闻其战而无功,非常不满,便将他召回京师,以颇负虚名的李景隆替之,



第二章:伏兵城外 故地温伤
    因为程济之言,被事实印证,使得建文帝大为惊奇,以为神异,遂将他提拔为韩林院编修,充任军师。

    这位蹲过大狱的年轻人,果然有非常手段,出任不久,便联合诸将,取得了徐州战役的胜利。徐州战役的胜利一度使得沮丧的南军士气大振,可惜那时燕军的力量已经发展得很强大,而朝庭因所用非人、所用缺人,终导致大势难挽。

    作为督军,程济直接向皇帝负责,对守城军务有过问、督责的权力。

    且说今日此时,太阳下山,霞彩散去,月弦高挂。

    金川门外二里处,有一个名为“平安”的小镇夹着官道,镇里百姓们不是为避兵祸外逃便是被迁到京城里,此处只剩二百来间空房荒宅,静悄悄的,没有半点活气。

    其实在此之前,这儿是很热闹的,因为地近京都,过往客商很多,平安镇上的村民们便沿路开起商店、客栈、货铺、饭庄来,方便过客之需,也撑鼓了自己的腰包。又兼民风纯朴、山水明秀,野趣盎然,有别于城内的勾心斗角、纸醉灯迷,实召引了不少公务缠身,难得给自己心灵放个假的大官。

    所以别看小镇小,出入这儿的却常常是一些你意料不到的大人物。

    只因听得叛军渡江,不久便要攻至京城,才没人敢留在这儿。

    韦秋息六年前曾跟着父母、妹妹在镇上住过,如今重返故地,对这镇上的一草一木,一巷一沟自是培感亲切。

    只是物是人非,父母病故、妹妹失踪,留给回忆的只是一份始乐终痛的往事。

    人去了,房空了,不知散去的百姓们还能不能回来,重新开始小镇热闹的生活。

    韦秋息带着二百精兵埋伏在这他曾生活过的小镇上,静静等待。

    他相信叛军要进攻京城,必会先派一支前锋部队来探路。而他的任务就是将这支来探虚实的前锋部队歼灭。至于叛军前锋部队什么时候来来多少人这就不是他所能料知了。他所能做的便是带领这二百精兵,布好埋伏、小心隐藏,决不让来敌看出端倪,当然也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敌人。

    韦秋息奉命在金川门外官道上布伏。兵分两处,一是由他亲率的二百精兵,伏于离京大约二里远的平安镇;一是由他指派王请愿亲率的五十精兵,伏于离京大约只有一里路的紫金坡。

    两处伏兵,力量悬殊,责任也有轻重:如果敌军的探子一次不超过二十人,那么就由紫金坡的伏兵进行抓捕。超过二十名的,就由平安镇的伏兵进行抓捕——这个安排,由程济提出,韦秋息执行。

    韦秋息初时还不明白程济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但他从实际的抓捕过程中,很快明白了程济的用意。

    埋伏已三天。

    第一天,紫金坡伏兵抓到了行迹可疑的三个人,这三人腰间挂着小笼,小笼里装着便

    于传递消息的鸽子,可想而知,必是探子。幸好,在擒下这三人时,鸽子也没走脱。

    第二天,道上来了八个人,这八个人也被王请愿给抓了起来,只是为首的一人,在其它七位高手的拼死相护下,抢得机会,向天上发射了一管烟花信号弹。一管烟花信号弹,彻底将紫金坡的埋伏给暴露了。

    韦秋息这才想到,程济让他伏兵二处的用意——兵不厌诈,最忌因小失大。不过饶是自己在平安镇的埋伏没有暴露,韦秋息还是心有不安,因为他有种不祥的预感,感觉敌人必会在近两日内有大的行动。今天是执行埋伏任务的第三天——白天无事,不知道晚上会不会发生什么不测。

    官道上静悄悄的,只有风送江潮、河涛的声音在徘徊。

    长江与秦淮河,这一刚一柔、一壮一娇,像一对天涯邂逅的情侣,在风的世界里谈着恋爱。使得那些久已未温缠绵情意的当兵男儿,心头生起了无限的瑕思……

    很久以前,在这镇上,韦秋息有了自己的初恋,那时候他已二十有三,同龄的男女青年大多已双宿双飞,他却还是懵懵懂懂,不问情事,整天习武学艺,与来京的各路豪杰混在一块,全然一副江湖好汉的模样。

    其时,朱元璋治天下,严刑峻法,无论是以文乱法还是以武犯禁,只要稍闻于上,便会被降罪处于严刑。

    父亲和母亲怕他惹祸上身,屡次责备,不准他再与江湖人来往。所以有那么几个月的时间,他也曾把自己约束起来,不再那么“江湖义气”。

    美丽的初恋就是在那段日子里发生的,对方是妹妹韦诗依的玩伴,名叫小青。他们的相识相知,是韦诗依牵的红线,所以他珍爱小青,感激妹妹,常忆起小镇桃花巷里小青说的那句话——“你是雄壮的长江大潮,我是温柔的秦淮河波涛,妹妹诗依却是往来于江河之间的一股和风,因为这股和风,你我才能相识相知,演绎浪漫。所以我们今天能够拥有这份幸福,最应感激的便是诗依,等将来我们结婚后,一定要精挑细选,给她务色一个文武双全的俊才郎。”

    可是,就在他决定改掉好勇斗狠的江湖习气,与小青还有家人安安分分过下去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

    洪武二十六年,被后人称为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蓝玉谋反案”爆发。父亲虽说只是个无官职之累的教书先生,却因为被查出曾在逆臣——东芜伯何荣家当过一年的教书先生



第三章:前哨争锋 暗劲难防
    现在因为得到狱友程济的陈情上请,还有都督徐增寿的极力推荐,建文帝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那就是让他充校卫之职,带着同被关押在狱中的二百多位宏正帮兄弟去打仗。

    是于,这才有了平安镇上的埋伏。

    从牢狱之灾中解脱出来,又被调到前线,面对胜比洪水猛兽的兵灾。

    这人生啊,不是在苦忍中度过,就是在激战中存活,想来现实真是太残酷了。

    韦秋息猝然间,生起一种“俗世多烦恼,不如一醉眠”的感觉。可是人在社会里,常常身不由己,有些事纵是自己不愿做,但还是不得不做下去。就拿这打仗来说吧,他可不想过来插一手。可是人家皇帝既然派你来了,那你又怎能不做出点样子来呢!

    韦秋息伏身于小镇最高建筑“凤凰楼”的顶层。

    这凤凰楼原是经营茶水的,因老板有心让顾客在品饮的时候能够观瞻到四面的山水人家,所以特意将之建得特别高。

    韦秋息身为伏兵头领,选此高地伏身,既利于观察又便于发号施令。

    他在观察中静静的等待,时间就如秦淮河的涛声,一涛一涛的,去不复返。不知不觉,已是三更时分,依稀听得见京城中棒槌击在更鼓上的声音。

    这夜,不知城中还有几人能睡得着

    风声里忽然多出些微的异响,这异响轻如花瓣掉在地上,若非耳力过人又仔细听,还真辨不出那是轻功高手踩在草叶上飞掠的声音。

    韦秋息仔细听着,异响起自半里之外,但他已辨出来敌总共八十人,八十人,无一不是轻功高手。看来,这是敌人的一支劲旅,战斗力不可小觑。

    韦秋息立刻撮起嘴唇,发出三声枭鸣,这三声枭鸣发得二高一低,区别于真正的枭鸣,又不致于使外人查知。二百位伏在暗处的宏正帮精兵,听得他发出的暗号,知敌来近,便都醒惕起来,各自作好了投入战斗的准备。

    异响来得甚速,只是半柱香时间,便已到了镇外。

    到了镇外的敌人却停了下来。

    韦秋息心知,敌人一定出于疑虑,怕镇上有伏兵,所以才没有立刻入镇。果然,在停顿了片刻后,有二十人先行掠入镇中,占据了镇中的高地,诸如瓦沿、树顶、阶口等。还有一个身材臃肿、短圆,淡眉细眼,活似个大冬瓜的人,直向韦秋息伏身的凤凰楼飞来。此人是来敌的第八十一人,先前并没有被韦秋息用耳力探出来,足见其轻功已到了“踏雪无痕、轻如鸿毛”的地步。【!  …免费阅读】

    江湖中,轻功能有如此高造诣的绝不超过十人,韦秋息自问,自己还没有这等造诣。

    此人轻功高极,一上来便要占据这镇中的至高点,想来必是这一支劲旅的首领。

    韦秋息因为早料到敌人可能行此一着,所以并不慌忙,他从窗棂中瞥见那人从对面屋顶飞

    掠过来,当下一个闪身,已用小巧的身法从楼的背面跃下,以“壁虎游墙功”的粘劲,反贴在下层突出的飞檐下。

    大冬瓜似的矮人入得凤凰楼顶层后,观察四面,觉得这楼层里,并没有伏兵可以藏身之处,心下稍定。又见那二十名占据镇中高地的属下并没有受到任何狙击,当下便放心的向停在镇外的六十名精锐发出前进的信号。

    这人发信号的方式也很特别,竟是引弓弦一崩。

    神了,也不知他手上拿的是什么样一把神弓,这空弦一崩,竟发出锐箭破空的声响,而这声响还如名家手下的琴音,清脆动人。

    贴身在下层檐底的韦秋息悚然一惊,这弓声让他想起了近年来声名甚隆的燕军大将:“怪手魔弓”龙卷云。

    近年来,因为战争需要,燕王唯才是举,广交武林能人异士。据悉,龙卷云是两年前才加入燕王麾下的,仅半年的时间,他便从众门客中脱颖而出,成为燕王最器重的八士之首,后来战功卓著,又被擢升为负责领兵“清君侧”的战将。足见此人手段非同一般。

    韦秋息自知今日碰到了旗鼓相当的劲敌。

    且说信号发出后,镇外的六十名精锐便踏屋跳梁,进入平安镇。

    韦秋息在檐底下瞰,看得明,待敌进入伏击圈后,他便大吼一声:“打”。同时自檐下窜出,向顶楼中的敌首发出他蓄势已久的一记“百炼神锤”。

    “百炼神锤”是“大崇阳重手”中最具威力的一式,练到最高境界时,可以一拳将隔空的一片羽毛击成碎末,有天下第一重拳法之誉,乃明初一代武术宗师杨尚昆晚年所创,是山东神拳门不传之秘。

    韦秋息父亲机缘巧至,早年救了病重在身的杨尚昆一命,杨尚昆感激,将这门厉害武功传于据他看来极富学武天姿的韦秋息。所以韦秋息自七岁时起,便得宗师调教,开始练这门武功。
12345...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