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崇祯话音落下,预想中嗡嗡声不断的场面并没有到来,反而如死一般地寂静,众臣全都用带着询问的眼光看着崇祯。

    说白了,崇祯遇刺这事儿,由于发生在东华门外,一天的时间,足够传遍整个京城了。要不是事发之前就已经封锁了城门,估计这会儿已经传到天津卫去了。

    崇祯看着底下的大臣,心里也是感慨万分。看看,就是这些人,一个个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们,一个在当时全世界上找不到对手的庞大帝国,让这群人给硬生生地祸祸亡国了!此后神州陆沉,几百年的时间也未能重新回到世界头号帝国的位置。

    心中越发讨厌起这些正人君子的崇祯干脆道:王承恩,宣诏吧。

    等王承恩取出圣旨宣读之后,御阶之下的朝臣可就如同被人拿大锤砸在了脑袋上一般,全都懵了。

    一连串的人名,阁老,锦衣卫都督,兵部侍郎,一连串的凌迟,一连串地抄家诛九族,终于让朝堂上的众臣们清晰地认识到,大殿中,坐在龙椅上的那个男子是当今天子,而不再是任由他们忽悠的信王。

    等到王承恩念到:国子监监生王某,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行刺,罪无可赦。着锦衣卫将该生员凌迟,夷十族。以为后来者诫。

    朝堂上的众臣一听,纷纷议论,马上就有御史出班跪地奏道:启奏陛下,除成祖皇帝诛方孝儒十族之外,自古从未有夷十族之说,陛下刑罚未免过了,臣请改诛九族。

    崇祯却意味深长地看了那御史一眼,问道:倘若朕一定要夷他十族呢?

    那御史也是个胆子大的,为了搏一身清名,便是连生死也不顾了,只是梗着脖子道:倘若陛下不改,便是桀纣之君也!臣身为御史,本就有劝谏陛下,纠察百官之责。今天陛下欲行此酷刑,臣宁愿撞死于殿上!

    崇祯眼睛看着那御史,却对侍立在一旁的魏忠贤道:朕想要听听这位犯颜直谏地御史大人的情况。

    魏忠贤是什么人?能以一个太监之身做到九千岁,又岂是好相与的?当即朗声道:御史张万盛,天启三年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天启五年超拔为御史台大夫。其人家中富有余财,故为官颇为清廉,向来不收礼物孝敬。

    朝堂上的众臣一听,心中暗道,您瞧瞧,还得是我们这些正人君子,便是魏阉也挑不出甚么毛病来!

    不想魏忠贤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如坠冰窟。

    然则,其寡人之疾甚已。天启四年三月,纳春风楼头牌小玉为妾,未至四月便折磨至死。

    天启五年五月,纳倚红楼头牌夏荷为妾,七月,夏荷死。

    天启七年二月,纳春玉院秋玉为妾,四月,秋玉死。

    其父张老财,于山西老家颇有田产,倚仗御史张万盛名头,巧取豪夺良田三百余亩,逼死佃户共五人。

    笑吟吟地说完,魏忠贤又问张万盛道:御史大人,咱家所说,可有虚言?

    崇祯及众臣只看张万盛大汗淋漓的模样,便知魏忠贤所言非虚。

    不待众臣想出什么托辞来替张万盛推托,怒极的崇祯便喝道:来人!

    当即便有两个殿前值守的锦衣卫大汉将军过来跪下喊道:臣在!。

    崇祯怒道:好一个清廉的御史大人!好一个犯颜直谏!你不是说今日要撞死于殿上么?朕便满足你的要求,也好让你求仁得仁,求死得死!

    随即指着张万盛对两个锦衣卫大汉将军道:拿下!将此獠撞死于蟠龙柱上!

    两个大汉将军闻言,齐声道:遵旨!

    一边一个,抓住张万盛的臂膀,又腾出一只手来,按住其头颅,不管张万盛如何挣扎求饶,便猛地往那蟠龙柱上一撞。

    可怜十年寒窗苦读的张御史被撞得头颅迸裂,整个人的脸上直如开了染色铺子一般,红的白的一起流了下来,眼见活不成了。

    朝堂上的群臣登时被吓得呆若木鸡,这才意识到,龙椅上的这位皇帝,自从登基起,已经有阁老御史被剥皮实草,活生生凌迟了的,也不是一人两人了,豪格,八大晋商等,都是先例。论杀性之重,只怕远超成祖皇帝,堪比开国的洪武皇帝。

    不理会群臣的模样,崇祯对王承恩道:继续宣读。朕倒要看看,谁还有话说!

    只是这一次,便是走到王承恩将所有的旨意宣读完毕,也没有哪个大臣敢跳出来反对。

    没有人反对的崇祯却越发的不爽了,合计着你们都是嘴炮王者?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大明朝不毁在尔等手中才怪了!

    朝臣说话,角怒了就要死;朝臣不说话,崇祯也是各种看不惯。怒气勃发的崇祯看着底下的群臣道:怎么着,哑巴了?刚才不还一个个的挺想说话的?是不是还有人想说朕乃桀纣之君的?

    不是一个个的号称正人君子来着?这就是朕的大明百官?朕觉得后世可以写本书,就叫做大明官场现形记!

    看看你们一个个衣冠禽兽的模样,你们又有哪个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干净的!?你们可对得起你们身上的官服吗?百姓缴纳了赋税,就养了你们这样一群东西?

    朕送你们一句话。尔禄尔俸,皆是民脂民膏。谁要是拿着百姓的俸禄再去欺压百姓,朕就诛他九族!

    别太自我感觉良好,以为离了你们,这大明就完了。外面想当官的人有的是!我大明别的不多,就是人多!




第五十一章 朝议
    待得一通训斥之后,崇祯又将脸色稍微放缓。看着下面的群臣一个个老老实实,崇祯这才开口道:朕不管你等此前如何,毕竟以前大明的薪俸太低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以后,若是再被厂卫查到,一概按祖制来吧。

    如今水泥之事,卿等既已知晓,朕也不再藏着掖着了。朕计划将此物用于忠烈祠的建设,以及后续城墙建设,卿等有何意见?

    所谓杀鸡骇猴,朝堂众臣做为那只被骇的猴,皆是老老实实地道:皇上圣明。

    看着群臣的反应,崇祯心下又暗骂了一句贱皮子,就该如螨清人般,杀到你们老老实实地才行。

    既然群臣不敢再蹦哒,崇祯却是说道:此番还有几件大事,需要卿等一起商议。

    其一,便是此次建奴入寇,百姓损失补偿的问题。朕为天子,天下百姓便都是朕的子民,此番他们也因为朕之前坚壁清野的旨意遭了难,朕也不能亏街了百姓们。

    待户部尚书郭允厚躬身应是,崇祯接着道:其二,便是这八个卖国害民的狗东西的事儿。

    此番抄家,共计得银六千三百余万两。这些银子上,只怕都沾满了我大明百姓的血,着户部清点后尽入国库,以用于百姓。

    郭允厚再次应是,却是提问道:陛下,六千三百余万两银子虽多,但是忠烈祠,辽东及边军,各地尚有天灾,灾民亦是需要救济,其中如何分配?还请陛下明示。

    崇祯想了想,说道:忠烈祠内,供奉的本就是因这些狗才私通建奴而战死的忠烈,所以优先用于忠烈祠之建。

    其次,补齐边军及各卫所所积欠的军饷。此事由兵部牵头,户部协理,锦衣卫监督。谁敢伸手就剁手。

    至于京师附近百姓的安抚赔偿所需银两,一应支出,皆由内帑出具,以之前锦衣卫所记录为准。此次补偿银子的发现,由田尔耕所部锦衣卫发放,西缉事厂魏忠贤所部监督。谁敢伸手便剁手!

    待几人一起躬身应是后,崇祯接着道:还有,此次因建奴入寇而流离失所的孤寡老人,以及战死的卫所将士所留孤儿,诸卿以为,当如何安置?

    已经当了好半天背景墙的温体仁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各军孤儿,可以着各地养济院加以收容优待便是。至于因建奴入寇而流离失所的孤寡老人,亦可以由陛下特旨,放宽养老令之所限,由各地官善加安抚即可。

    崇祯这才想起来,后世确实在网上看到看,大明朝别的不说,这老有所依的福利制度可是杠杠的,想了想,干脆说道:既然如此,孤寡老人可着养济院加以收容,凡五十岁以上者,皆按太祖洪武皇帝所定养老令执行。王承恩,命司礼监拟诏。

    说完老人,崇祯双把话头绕回了孩子:孤寡老人的事儿说完了,现在来说说这各军所留孤儿。

    朕以为,单纯地让养院院收容,配不上这些为国牺牲的将士们。

    也罢,这些孤儿,便由宫中收养,愿意从军者,另设幼军一营,不愿从军者,于京师之中就读蒙学。

    原来崇祯想的却是汉武故事。当年汉武帝手里那一支赫赫有名的羽林卫,前身就是孤儿幼军。自己有样儿学样儿的也弄一支这样儿的幼军出来,等这些孩子长大,自然是自己手中最锋利的刀,也是自己最忠心的鹰犬。

    等到安排完这些事儿,崇祯去又想起一事来,便接着说道:此番建奴入寇之时,朕曾经说过要修一本汉奸录,诸卿以为如何?

    内阁首辅温体仁出班奏道:陛下,此事交由翰林院进行编纂即可。只是何等人上得此书,还请陛下明示。

    崇祯道:以前汉之中行说,后晋儿皇帝石敬塘,故宋之秦桧,本朝之八大豪商及范文程等身边炎黄子孙却甘为外族走狗者,皆上其名录。书中需插画留影,以便让这些狗贼为后世人所记住。

    另外,待得忠烈祠建好之后,中行说,秦桧,范文程等,皆铸铁像,跪于忠烈祠外,供百姓及后世子孙唾弃。此事,交由温爱卿牵头翰林院去办。

    见温体仁也躬身应是,崇祯接着又说话:此次查抄八大汉奸商人及阴谋反叛之人的家产,所得加在一起,怕不是近万万两之多。朕有意将宝钞司升格为大明皇家银行,直属户部管辖,专司宝钞印制回收等,重新发行宝钞。

    让崇祯没想到的是,最先跳出来反对的,竟然是之前的好队友,内阁中的阉党成员,次辅施凤来。

    施凤来听到崇祯想要重新发行宝钞,却是反对道:臣启奏陛下,宝钞一事,臣认为应该缓行。

    其一,民间宝钞泛滥,便是七八贯宝钞,也换不得一两银子。

    其二,百姓信不过宝钞,故而不愿意使用。

    其三,倘若有人仿制宝钞,又该如何?

    崇祯一听,却是觉得这事儿也没甚么,便说话:施爱卿据说的问题,朕之前也有考虑。

    此次发行宝钞,多诏高明的匠人,命其研究宝钞防伪之术,兼之锦衣卫暗查,以防有不法之徒伪造。若有人举报伪造者,可得伪造者一半家产。

    另外,由京城先行试点,军饷此次的补偿,皆以一半银钱,一半宝钞的形式发放。另设大明民生银行,于城中多立网点,许百姓自由兑换。

    此后,凡京城税收等,皆以收取宝钞为上,倘若以银子完税,则每两银子收一钱的火耗钱。

    还有,国库之中有多少银钱,便印制多少宝钞,绝不滥发一文。如此一来,百姓可能信得这宝钞了?

    施凤来想了想,确实没有什么问题。若是使用银子收火耗,宝钞还能自由兑换银子,只怕百姓还会争着要使用宝钞而不喜用银子。

    想通了这一点,施凤来便表示了赞成,不再反对。

    只是崇祯开口说的下面的话,却又让朝堂上的百官勋贵们将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第五十二章 养廉
    此后,国朝之中,禁止有人私设票号,一经发现,诛连九族。

    不管底下官员们死了爹娘一样难看的脸色,崇祯接着道:国朝薪俸,确实低了些,文武百官为国奉献,国朝也不能只要求大家为国奉献,亏待了大家。崇祯略一沉吟,接着道:朕有几件事儿,众卿再议一议,看看该怎么个章程。

    其一,加薪。朕欲提高国朝所有官员的薪俸,只是各级官员各自上涨多少,回头内阁与吏部拿出个章程来,务必要让各级官员们在不贪腐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一个十口之家的生活不至于困顿。

    其二,便是养廉。朕的本意是由吏部于大明民生银行中开立户头,自官员出仕之日起,每月便有不等的养廉银子存入该户之中。待该员告老之时,可一次性取出。若中间有贪腐等事,不仅这笔养廉银子没了,便是其本人亦要剥皮实草。这养廉银子一如薪俸,按官员级别不同而划分,朕属意于每月薪水的一成。

    其三,便是这官员的养老一事。此后国朝为官者,三族之中不得经商,不得借他人名义经商。只是思及官员告老还乡后的生计问题,因此上需要每个月由该员薪水中扣除一部分,国库再补贴相等的银子,存入大明民生银行的养老户头中,等该员告老之后,即可每月支取一部分,直至该员亡故为止。

    崇祯话音刚落,底下群臣便纷纷跪地高呼道:陛下仁慈,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毕竟这是关系到每一个官员自己的切身利益,既然皇帝准备像太祖洪武皇帝一样举起屠刀反腐,那么这些官员们就只有两条路可选。

    要么滚蛋,要么不听话,继续贪腐,后果就是被锦衣卫查出后,全家老小都跟着倒霉。

    刚才的一棍子打的确实疼,但是这颗甜枣也足够甜。纵然不得经商,也不敢贪腐,但是薪水上涨了啊,也不怕以后维持不了生活,一人当官全家挨饿。

    崇祯接下来的话,更是让这些被收拾得欲仙欲死的官员们喜出望外:朕虽长于宫中,却也知道官员们生活不易,毕竟幕僚随员等,都是自己掏了银子的。朕意欲将各级官员的随员定下定额,由国库出银雇佣,此事并之前的几条,内阁一起上折子罢。

    等到崇祯示意散朝,众臣这才纷纷散去。只是内阁与六部各位大佬们,则齐齐到了内阁之中,商议崇祯皇帝的旨意该如何去做。

    温体仁毕竟是内阁首辅,还是由他当先开口道:陛下的意思,各位都明白了罢?

    见众人纷纷示意,温体仁接着道:咱们这位陛下,可不像是之前的几位,任何别人说什么是什么喽。杀伐果决,不下于太祖皇帝。

    本官说的再明白些,好好听话办事,陛下不吝封赏,那几个造了水泥的匠人便是最好的例子。国朝开国至今,何曾有过甚么男爵子爵?陛下说有,那便是要有。

    倘若有人还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那倒也好办,黄大人和陈御史可是还挂在午门之上呢。

    做为阉党的一份子,施凤来却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阉党,他觉得自己是帝党,一心效忠于皇上,不应该被称之为阉党。见温体仁这么说,施凤来便开口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我等当尽心为陛下效力。

    顿了顿,施凤来又道:陛下今日的所有旨意,顺时针一环扣着一环,但是以某之见,根子却是在这大明皇家银行之上。不知众位怎么看?

    户部尚书郭允厚却道:别人都想自己手中权利越大越好,本官如今却是嫌多。陛下所言银行一事,又有谁懂得了?倘若如票号一般,也不过一个大的票号罢了,陛下先是设了甚么皇家银行,又另设甚么民生银行干什么?倘若与票号不同,又如何运作?

    温体仁却是道:以老夫之见,陛下之意,乃是将这宝钞印制之事与这票号运作分开。

    印制之事好说,多寻些匠人以及那些票号之人来办便可。只是这运作一事,老夫也无甚头绪。

    施凤来却是说道:老夫对于这票号之事,也只是略知一二。无非便是存管银子,可于异地支取,但是这保管费用,亦是不低。此中门道,郭大人不妨递了腰牌进宫,当面向陛下求教。
1...1819202122...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