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之所以从辽降宋,再从宋降金,那就是因为贪生怕死么?

    郭药师对自己很了解,很清楚自己最渴求的是什么。

    生存!人生最大的需求就是生存,荣华富贵都还排在‘生存’的后头。

    这就是他一个出身辽东名门的世家子弟,能成为抗金怨军的数个统领之一,与毁坏了自家家乡故园的女真人浴血厮杀数年之后,在双方结下的血海深仇比天都高比海都深时,又在中原得到宋徽宗的高度重视的情况下,还能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向死敌女真献上自己膝盖的最大原因。也是他在宋金再度开战后,在女真节节败退,日薄西山时候,自始至终都对大金不离不弃的最大原因。

    郭药师他很清楚自己已经不可能再吃回头草了,当初投效背宋投金,还成为了金人南下中原的开路先锋,不管是在河北还是在东京城下,都为金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引着金军第一时间夺取了汴京城西北的牟驼岗,夺取了大量马匹和山一样多的草料。因为他当初得宋徽宗看重,曾经陪着宋徽宗在牟驼岗打过马球。知道哪儿就是赵宋的天驷监所在地。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金兵攻汴京不能下,与宋议和,金军向赵宋诘索宫省伎人与邀取宝器服玩,皆郭药师在出谋献策。

    但叛徒是不可使人信任的。郭药师纵然为女真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历史渊源使然,简直郭军所部实力强劲,故在金兵第一次南侵退兵后,斡不离就随便找了个借口夺了郭药师相当一部分的兵权。拥兵数万众的常胜军被拆的七零八碎。

    可即便如此,郭药师还是对大金死心塌地。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根本无路可回,宋人恨他入骨,除了女真,他根本无有容身之地。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郭药师就真的要跟女真同生共死。他只是用大金来作为一面盾牌,以便能更好的来保护好自己。但现在吴乞买、粘罕这帮人,已经是明了明的来找死了,郭药师又岂能不逃?

    大金国已经完蛋了,它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作用已没有了,郭药师又要之有何用?

    错不是先前时候他寻不到好机会逃走,郭药师早带着自己仅存的一些心腹逃之夭夭了。

    如此一般的女真人也有一些,他们先前也都存下了死念的,恨宋军入骨,恨不能能与之同归于尽。

    然而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当这些意志并不怎么鉴定的人,在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们胆怯了。也可能是被郭药师这么一跑给影响了心神,反正也有击败女真兵打马向北奔逃去。

    本来两三千之多的兵马,一瞬间变得只剩下一两千人。

    但吴乞买冲锋的战马半点也不见减速。

    别说他身侧还有一两千人,就是只有他一个人,死志坚定的吴乞买也不会露出半点怯色的。

    金人的这般动作很是出乎了岳飞的预料。他根本也没有想到城内这些连战连败的残兵败将们竟然敢出城来攻。

    这天下真有不只死的人么?

    他面上露出狠厉色,“儿郎们听令,谁俺杀光这些金狗!”岳飞一横大枪,止住马步,大声下令。

    都这个时候了,他们万没有后退的道理。杀上去,杀光所有的金虏,斩草除根,这才是宋军心思。岳飞双腿一夹战马,坐下一批火龙一样的健马,嘶鸣一声,四蹄撒开,就直向着金军撞去。大枪挥舞之中,转瞬就连连打翻几个女真人落地。

    两支洪流猛然间撞一起!

    马背上狼牙棒铁骨朵并着掉刀斧头上下翻飞,身披重甲的两军将士血水飞溅,惨呼不止!

    岳飞一马当先的冲进敌阵,手中大枪左右挑刺,而下盘却跟打了桩似的固定马鞍上。

    两军哗啦啦一片对冲而过,留下了大批人马尸身在中央!

    两支骑兵调转马头,再度结阵时,才看清了方才的道路上,究竟留下了多少尸体。

    岳飞没有使人去抢占城门大开的通州城,吴乞买也没有带着身后的残兵就此逃之夭夭。

    ……

    距离通州数百里的银州城里。

    王渊正在用笔批示着军中的公文,旁边立着独子王倚,站在案边帮他磨墨,乌溜溜的眼睛却一直盯在父亲的侧脸。

    “父亲……”王倚年纪不大,城府还没修炼到家,心中记挂着事情,到底没有沉住气。毕竟事关王家的前程。

    王渊一边看文件一边道:“嗯,又有何事?”

    “嗯……,孩儿听说,这金虏败亡之后,父亲要上交兵权,辞去中军都督府的职位……”

    王倚心里挺为自己老爹不平的。且不说王渊这几年混下的功绩,就说他的年龄,那比之韩世忠、姚友仲等人来也没有大出很多。

    他今年还不足双十呢,你说王渊的岁数能有多大?

    王渊头都没有抬起来,这消息在他率军拿下辽阳,奠定了灭金之战的根基之后,就已经在一些人的口中传扬了。现在王倚都受了影响,那是因为随着大战的即将告捷,那安东大都护府的招牌已经在辽阳挂了起来,显然是没有王渊的位置的。而他这个东北战局最高的统帅,在这个时候也尤为的被人关注。

    “不辞还等着过年么?”王渊对中军都督府的位置一点也不亲热,身负灭国之功,还要提领那种关键的位置,那是要自找苦吃么?

    五军都督府,对应东西南北中五面,可京师是再正中不过的地方,驻京兵马便是由五军都督府分领,中军都督府的优势依旧是极大地。

    因为出了开封府,北到(辽宋)界河,南抵长江,西至河洛,东及梁山泊,这般广阔的地盘都属于中军都督府统辖。在王渊看,这兵权未免就有些太烫手了。

    虽然赵构废了三衙太尉,把京师兵马分由五军都督府统辖,其他四军的存在都是对分领中原驻军的中军都督府的牵制,在某种意义上极大地削弱了中军都督府对京师的影响。可王渊依旧觉得这东西烫手。




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谈
    王渊是一个挺传统的武人。他的性格,他的思维,他的本性,是形成于赵构穿越之前的时代。

    三十多年的人生历途,早已经将他塑造完毕。

    哪怕追随了赵构后被一次次打击了身心,赵构对文官政治集团的大打出手,对朝廷局势的大大阔斧,对京城的那些龌龊将门的手下无情,都叫他大呼爽快,佩服的五体投地。

    可他本性未动摇。

    赵构还没有去粉碎王渊的三观呢。

    如此的一个人,那在政治上的追求是很没动力的。

    狄青的遭遇叫每一个赵宋武人都心有戚戚,那就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宝刃,吹毛断发,叫人不敢生出半点‘非分之想’。

    王渊这种‘老派’武人最是如此。

    往前看的刘延庆、姚古等人,更是如此。

    所以,王渊对于中军都督府的位置一点也不留恋,反而更觉得武略院或讲武堂,是那养老的好地方。

    他也年逾四旬了,大半辈子都过去了,接下的时日里好好地享享福不行吗?

    要知道老赵家对于他这样建立过大功,却又能痛快的放弃兵权,安心养老的人,那可一直都是恩遇有加的。

    先前京城中的那些个世代富贵的将门,就是前例。虽然这般的好日子,今后是不再有了。可王渊相信赵官家不会叫自己受委屈的。

    高官厚禄重赏,子孙荣华富贵,一样也不缺的。

    至于儿子的焦急焦虑,王渊早看在心里,不说不代表着他不知道。这只是他要伸量一下王倚的城府,毕竟这是他的独子,是要继承王氏家门的人。

    可结果是,不悲不喜!

    王倚没有一开始就急不可耐的奔来诉说,也没有沉得下气,在这事儿上全盘相信自己的老爹,更没有透过那一条条谣言看清真实。

    此,中人之姿也。

    不算笨蛋,但也不是真正的聪明人。

    王渊停下了手中的笔,终于抬头看了自己儿子一眼:“你年近双十,亲都已经成了,也不是无知小儿了,为父就要问你一问,你日后究竟有何志向?”

    自己这个儿子,文不成武不就的,讲武堂给的评价可不算优秀。这孩子要真有三分本领,讲武堂的那些个教师教授们,看在他王渊的面儿也不会给出个中中的评分。

    上中下九等分级制度,王倚就一个中中,这叫王渊心里凉了一大截。

    不过王渊也清楚,这官场也好,战场也好,人真正的水准如何,教室、推演室的成绩并不是决定的。可现在看,王倚的表现也不是多好。

    还真就应了那‘中中’的评价!

    然王渊久在军中带兵,对孩子很是有些疏于管教,王倚没被他祖母、母亲宠坏已经难能可贵,现在也不能对之太苛刻了,而且他还真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志向是甚。

    老爹的询问叫王倚有些傻眼。

    自己的志向是甚?那当然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了。

    不过这话能大刺刺的直接对老爹说么?王倚脸上露出一抹迟疑。

    但老爹问话,做儿子的更不可能不回答不是?心中踌躇了一会儿,还是用一种比较委婉的说辞,向自家老爹道明了心意。

    可再委婉的说辞也无法掩盖王倚的中心意思,这家伙只想着荣华富贵,就没想过先拼死卖力效忠。

    王渊心里叹了口气。怪不得当初一个个声名显赫的大人物,留下的后人尽是些酒囊饭袋+蛀虫呢,他儿子不就是个眼前的例子么?

    王家才发家几天啊?这儿子已经毁了。

    不想为朝廷效劳效力,只想着从朝廷那儿搂去好处,天底下哪来的这般好事?

    官家对在京的那些顶着将门名头不干将门事的家族们动手,真的半点没有错。

    “你想身居高位,享尽荣华富贵,你有哪个本事往上爬么?”

    要知道,便是他王渊如今上位,都在军中受不少人的褒贬,说他是靠着当初的情分上位,对之一百个不服气,这还是因为王渊有实打实的战功在手呢。

    如王倚这般的混蛋思维,他真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没有敢想过。

    甚至说一句大实话,他之所以愿意放弃兵权在当打之年去养老,一大原因也就是军中的威望不牢固,压力太大。

    后辈人中涌现出太多的人才了。

    岳飞、韩世忠、姚友仲、王彦、李彦仙、曲端、吴家兄弟,刘锜等等。

    太多有资格挑战他地位的后起之秀了。

    甚至他看着岳飞、韩世忠、姚友仲几个,都有种要压不住的感觉。

    军中传说他之所以能位居现如今的地位,皆是因为当初他早早的率兵跪倒了赵构膝下,这种传言真的很影响他的威望,大军主帅威望不固,这是很致命的一点啊。可偏偏王渊他自己都有点觉得就是如此。

    虽然杨惟忠退了后,赵构手下论资格最高杆的也就是他了。

    王倚被父亲问的有些支支吾吾,他这人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论文论武,讲武堂里能吊打他的人就太多了,放大到武略院,放大到整个军中的同一辈人,他真的没啥信心出人头地。也所以,他更期望自己老爹能位居高位,为帝王心腹啊。

    “孩儿确实不够出众,所以才要看您的啊。您这要是一退,孩儿日后岂不更是坐蜡?”

    官场上人走茶凉的事儿不要太多。王倚也是说出掏心窝子的话了。

    “痴儿,痴儿。为父能保你一时,岂能保你一世?既然心中又怯,又何必去趟那摊浑水?为父交了兵权后,官家自然不会亏待于我。纵然无有实权,却也少不了实爵。如今大宋爵位与先前可不相同,好处你自知道。日后啊,尔就如当年的钱曹诸家子弟一般,见人先即高一等。又可在御前挂着虚衔,尊位不低,能得享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

    “空有高职,而无实权,如那无根浮萍任人摆布,何乐之有?”

    王倚连连摇头,他才不要这般命运。

    “可你有那本事么?你就不想想,便是为父坐在那高位上,受万人瞩目,一举一动皆在他人冷眼旁观之中,就又能扶持你几次?”

    打铁还要自身硬,自己要立不起来,那上面的资源就再是优厚,又能起到多大用处?

    如果这官场宦海是一味的用资源就能堆砌起来的,古往今来,有那般多的二代,怎就不见几人出头?



第四百七十六章 给儿孙留个念想,给自家留个体面
    强大的背景必然能叫受益者在人潮汹涌的洪流中迅速的脱颖而出,拉开与其他人的距离,建立起一段不可小视的优势。

    可自身能力不行的话,当二代们走到一定位置后,那就是苦难的开端了。

    封建社会还好,裙带关系一等一的过硬,像当年的武则天,大权独揽后转手就把几个侄子堂侄全给提了起来。武三思、武承嗣等,一个个后台硬朗,所以能权倾朝野。

    但王渊能跟武则天比么?

    武则天是皇帝,王渊又是谁啊?

    靠着王渊的影响力,王倚能顺顺利利的爬到总管、都指挥使一级,就跟水浒里头的张清、董平一样,但想要再向上爬,不说是呼延灼、十节度一级的,就是大名府的李成、闻达这一级,那都很难。

    王渊是把自己所想的这些掰碎了一点点喂给儿子,唯恐王倚自觉不凡,自视太高。但他显然低估了讲武堂的氛围了。去过一年多时间里被反复吊打的王倚,对自己的真实能耐那是心知肚明。

    就他的表现,便是有王渊的面子在,也难在讲武堂混进上舍,这般的,他在结业之后就只能是都头。

    这是赵构定下的规矩。

    不管是讲武堂还是武略院,每期结业生中,只有上舍生才能坐上副指挥使,中舍生只能干都头,而下舍生就只能是副都头。当然了,这指的都是主力部队,讲武堂和武略院的结业生都必须在边疆主战部队里干满一任,才能转入地方守备部队。而在地方守备部队里,基本上军职都能上调一级。

    “你是愿意去边塞受苦受累,还是准备往东边钻山林,到西边吃沙子?”

    王渊看着眼前的儿子,那就不是一个踏实的人,也不是一个能吃苦受累的人。不管是边塞之苦,还是东北接下的‘剿杀战’和西部日后必将开启的战事,自己这儿子显然都不会乐意。

    王倚脸上的颊肉不由的抽搐了起来。

1...197198199200201...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