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王国宾等可不知道郑芝龙早就盘算好了的打算,只以为让郑芝龙来为他齐鲁顶雷,那是一大难题呢。如是,他就把侯国安派了去。
不能不说侯国安是一很有能力的人,这大明朝里能从小小举人干到三二品大员的人,就没一个善茬。在郑芝龙面前是上演了一场“申包胥哭秦庭”的好戏,不,不是一场,是连着好几场。短短三五日,就把郑芝龙的心都给哭“动”了。
这虽然是郑芝龙在做戏,但他从侯国安口中听来了诸多前遭清军南下时的血债,也真让他杀意暴涨!
崇祯十一年,多尔衮率军入齐鲁,给齐鲁大地留下的伤创太惨痛了。
“……计德州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七八,沉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满城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
“颅山血海,辨认无从……收残骸剩渍,分男女为两巨冢,合葬于禹城之南北野……”
“临清州城内生员存者三十八人,三行商人存者席明源、汤印、汪有全共七人,大约临民十分推之,有者未足一分。其官衙民舍尽皆焚毁,余烬愈月未灭。两河并街路,尸骸如山若颠,岂能穷数。城垛尽皆拆毁……”
郑芝龙心不能不动的,却不是因为侯国安真的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乃一决定说客。而是因为鞑子杀戮太甚太狠,血淋淋的现实让郑芝龙不得不心动。
不过作为一个聪明人,郑芝龙虽然心动了,却绝不会轻易的让自己身处险境。他手中就那么点兵马,就这么去硬怼清
第六十三章 造化钟神“秀”
把时间拉回到三天前,那时候侯国安刚带着噩耗来到芝罘岛。
郑芝龙还摆出一副忧虑的模样,在那装模作样。
“大帅,江哲江秘书求见。”
一天的应付过去后,郑芝龙回到书房里,泡了一壶茶,静静地在脑子里勾画着自己的计划。
他不会真的拒绝侯国安的,但也不能被人一说,就张口答应。那样不止显得自己没有价值,更拿不到他想要的权利。
整个齐鲁的兵马他不敢奢望,但登莱的兵马大权呢郑芝龙可一直在打着胶东的注意的。
所以,面对侯国安的时候,他的态度必须把握的好。要让侯国安感受到他‘答应’的不容易,这样他才能显示得出他的价值。他也才好趁机攥取权利——提条件。
“玉龙来了,快请进。”郑芝龙说道。
“学生见过大帅。”迈步走入房间的江哲,态度不卑不亢。
郑芝龙又不会读心术,对于这个在秘书室中不显山漏水的人物,他保持的客气、尊重,更多是上辈子养就的习惯。而不是针对江哲本人才能的重视。
但江哲依旧心生感激,这样的郑芝龙在他心中直被打上了“宽厚爱人,尊贤重士”的标记。
“玉龙此时来到是为何事啊”这可都下班了。郑芝龙好奇的问道。
眼前的江哲不是甚经天纬地之才,可在秘书室内,分给他的任务却能每每完成的很好。只因为不爱强出头,也可能是因为没后台的缘故吧,并不出名。在郑芝龙眼中,也被打上了一个‘低调本分’的标记。
“学生来见大帅,是为大帅解难来了。”
江哲的话让郑芝龙开怀大笑,这话也太大了,把手一摆,做出个叫他继续说下去的手势。
“大帅目光高远,恐在觉华岛时候就已经看到了眼下这一幕。故而领引上千精兵返回胶东,一回到芝罘便就整合兵马,加强作训,马不停蹄的整军备战。”
郑芝龙放松的身子一下子坐直了,眼前‘低调本分’的江哲,竟然能看的那么深吗
还很会说话,在觉华岛时候就已经看到了眼下这一幕,故而领引上千精兵返回胶东,说的他郑芝龙真若是大明朝的忠臣良将一般。
秀,真秀,蒂花之秀。
郑芝龙万没想到自己的秘书室内还潜伏着一位如此这般的人物。
而他的神态反应那就是对江哲最好的鼓励,“建虏既要布置兵将于宁远之前,那必是无法倾师南下。然其兵马纵不能无能全力以赴,也非大帅现如今这四千兵将可敌。齐鲁地方招募民军,如大帅所言,一群乌合之众也,岂能挡得此大任
而上遭建虏入塞,已把半个北直隶和鲁东糟蹋的不成样子。此番其趁虚而入,想要再获上回之收益,只能打河间向西,取经真定下顺德,席卷黄河北地。或是穿过东昌府而直下兖州,然后自兖州兵分两路,东取青州、登莱,南下南直隶。”
河间府的西边就是保定,明军就是再差,保定也不会丢的。而黄河南面则是闯军的地盘,建虏现在和李自成那是拥有同一个敌人,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便是没有明面上的接触,必要的默契也是不会少的。
东昌府在齐鲁的最西北处,上一次已被多尔衮给扫荡了。打东昌府向南,兖州府虽也遭受了清军的蹂躏,但多少还保住了一些元气。明军上次不止守住了兖州府城滋阳,还在邹县打了个小胜仗。那里还是有肉吃的。
而打东昌府向西,也就是济南府,却是只有骨头而没有一丝儿的肥肉。
多尔衮上次率军入塞,屠济南数十万。因为齐鲁巡抚颜继祖已奉命领兵移防德州,城
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
郑芝龙把水陆军都弄出一个‘不在现场’的完美证据,那显然不是卢象升那等提刀上阵,亲冒矢石,不避艰辛的大忠大勇之士。他缩在闽省多年,偏偏又在大明国势艰难时候拔剑而起,那不是真心的要为大明朝尽忠,而是要为大明朝挖坑。
这是真正的大奸似忠之徒!
这种人能求的是甚江哲用屁股都能想得到。然他现在却很愿意上郑家的船。乱世之中,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很自白明了的事情不是
对比李自成来,对比腐朽的大明朝来,郑芝龙的优势更大。而胸有宏图的郑芝龙,显然也是不能坏了自己如今的名头的。
江哲定目看着眼前的郑芝龙,这真不是意个简单人物。然龙蛇并发之时,一个势力的头脑人物,目光筹谋深远,再直白的说,就是老大英明牛逼,那却是对手下的依附者而言是再幸运不过的了。
没人愿意自己的主公无能若演义中的刘玄德,那有个曹孟德这般的主公,显然更美。
而此刻的郑芝龙则双眼震撼中带着无尽稀奇的看着眼前的江哲,了不得,真的了不得。
能凭着自己一双眼睛看到的,和一对耳朵听到的一点消息,就得出眼前的推断,郑芝龙真实实在在的被秀了一脸。
眼前的江哲哪里还是默默无闻的石头,全然是去掉了油皮的绝世美玉。
遂即正色的问向江哲,“正如玉龙所言,本帅兵力无多,一旦被牵入兖州战场,免不了要顾此失彼。不知玉龙可能教我”
他不知道江哲是什么时候看清楚的一切,江玉龙言语里模糊了这一点,郑芝龙潜意识里就以为江哲是在觉华岛时就已经看清他。这真太了不得了。
加之江哲对现下局势的分析把握,不是一般的了得,一些事儿连郑芝龙都把握不准,或是忽略掉了。就比如孔孟曾颜四大家族,他们的安危那就直接被郑芝龙忽略了。
因为‘历史’告诉他,这四大家在鞑子手下活的好好的。不要脸的孔胤植前头才对李自成献媚,转过脸就又巴结了鞑子,节操碎了一地。他还对鞑子上过《初进表文》和《剃头奏折》。
斯文败类,无耻文人,说的就是他。
所以,潜意识里郑芝龙就忽略了孔孟等家族的安危,只以为他们必是安然无恙的。
可眼下这时空的人却不这样想啊。上一次多尔衮入塞,清军就挥兵猛攻过邹县,没能拿下,才退去。建虏在江哲等人心中就是一群粘毛饮血的禽兽,可不敢把孔孟圣贤的‘安危’寄托在鞑子身上。而一旦清军对邹县、曲阜用兵,孔孟两家求到他的跟前,可不就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分兵影响大局,不分兵,一旦有个闪失,他郑芝龙再大本事也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还有就是在权利的撷取上,江哲建议他不放松一松手。因为整个齐鲁境内可领兵之人舍他再无二人,既然如此,何不大方一些,让自己洒脱一些,也显得他郑芝龙更加的赤胆忠诚
曾樱也好,王国宾也好,关键时刻还能用他人做主帅,让郑芝龙为副将吗
“大帅可听闻过袁时中其人么”江哲道。
“袁时中”郑芝龙恍惚中记得自己哪里看到过这个名字。“小袁营佛兵”他想起来了。
江哲一笑,“大帅,那小袁营此时就在徐、邳境内。距离兖州府,咫尺之遥。”
……
三天的时间转眼过去,在侯国安的一场场哭诉中,郑芝龙动“心”了。
于是,一场大戏也从开演来到了落幕。
虽然不知道侯国安有没有演戏的成分,郑芝龙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权柄,这才是最重要的。
端起一杯热茶,慢慢的抿了口,他抬头看着灰蒙蒙的天,侯国安得到了他的准信后就已经快马疾回济南了,而郑芝鹏、郑芝莞这时候也都已经南下了。
恍惚里,郑芝龙就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的一幕,看到了某个人的臣服。
……
齐鲁、中原与南直隶三省的交界处,大雪纷飞。
邳州北部,一座被农民军占据的镇子里,内中最大的一户地主老财家
第六十五章 招降小袁营
袁时中脸色更是见青。
郑芝鹏这是在羞辱他吗就他手里的这点本钱,他还去争天下
“姓郑的,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辱没你家袁爷爷,当真就以为俺不敢杀你吗”
看着郑芝鹏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样,袁时中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好歹也是纵横中原的一方人物,这郑军来的说客竟如此的不好说话。刺的他脸皮疼。
哪怕他是近来声名大噪的郑芝龙的兄弟,袁时中也怒了。
屋内立着的袁大洪噌的就腰刀出鞘,凶神恶煞的看着郑芝鹏,只差小叔一声令下了。
郑芝鹏却仿佛看到了一场闹剧一样哈哈大笑,“郑将军何故做此姿态你都走投无路了,不是我家大兄看你甚好的名头上,觉得是个人物,要来提携将军一把,我郑芝鹏何苦于此冰天雪地里走一遭”
郑芝龙看中了袁时中,那绝不是因为袁时中已经陷入了‘绝境’,那自是因为这人有他的过人之处。
相比较早年时像流寇更多于像农民起义军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袁时中才就是真正的历史课本上的农民起义军。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北直隶、中原、齐鲁大旱,麦无收,秋遭虫(蝗虫)害,至冬饥民载道,饿殍遍野。袁时中于是举义旗而起。兵锋所至,诛杀贪官污吏,开仓救济饥民,深得饥民拥护。(个人觉得现在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军纪该是不错的,毕竟他已经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打天下坐江山,那又如何不会去邀买民心如“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之类的主张,就不要太明显了。并且原先的老流寇也被洪承畴杀绝了)
就是朱明士绅自己都在说:开州贼袁时中,由考成渡河南来,往来梁宋之间,不杀人,不掠妇女,亦群盗中之一奇也。
以至于小袁营的名头传入郑芝龙耳朵中时,那是相当不错的。堪称一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中原百姓甚至把袁时中的队伍称为“佛兵”!
郑芝龙当时就斯巴达了。
在明末的时代大背景下,竟然还有如此出污泥而不染的奇葩
再仔细分析一下这人起事以来的所作所为,那也怪不得会得到士绅官员们的称赞,这人看似杀了不少的贪官污吏,实则对士绅阶层却很手下留情的。若是有那名声稍好一些的,都可以说是秋毫无犯。
如此的作为,自然能从士绅官僚口中得到一个上好的评价。
或者说,如袁时中这等人物,若是能早十年起事,还真有可能与李自成一较长短。
这种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乱世枭雄’,其个人的价值观明显更符合现社会大背景下的“明君英主”的定义。至少那李岩会在李自成与袁时中之间明显的选择后者。
可惜,袁时中错过了最佳的时机。人李闯王已经撇开了当年的腌臜事儿,成功转型了。就是跟士绅阶层还没有彻底和解,所以他的根基始终没有在地方上夯实。
但如果李自成真的能在北京城内坐稳了龙椅,大势之下,那北地的士绅阶层也只能无奈顺从。也保证了皇权在开国之初对文官政治的基础——士绅阶级的彻底压倒。
可那只是如果,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就是如果。
事实是李自成还没来得及夯实自己的基础,弥补自身最大的缺陷,满清鞑子就在吴三桂的领引下浩浩荡荡的入关了。如是一股汹涌的海潮,将李自成那看似磅礴的海滩沙堡轻松摧垮。
然后与中原的士绅阶层达成一致的满清,以极微小到极致的代价,便窃取了中华神器。
这原本的历史就是这么操蛋。
“将军还有甚好不舍的如今是只有我家大兄愿意给将军一份前程。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
袁大洪听了就是一冷哼,“说得好听,还不就是要拿俺们
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给我等好吧!
徘徊在三省交际之处的小袁营动了,抛弃了义军的旗号,举起了官军的大旗。袁时中从一路义军头领摇身一变成为了登莱总兵下属的参将了。
两万多人的队伍也一分为二,一路七八千人去了郯城,一路万五千人则还留在邳州。
去往郯城的队伍就是老秀才在领头,这都是大明朝廷的好顺民,是被当今的世道逼的不得不反的人。他们造反只是为了活命,而当新的活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这些人义无返顾的走上了新道路。哪怕这条路并无半分的保障性,但骨子里渴望安定的心叫他们毅然选择直面危险。
站在袁时中的立场上你可以骂他们忘恩负义,可如今这个世道,你却不能不理解这种感情。
留在邳州的万五千人就是小袁营的主力和附庸之中信不过郑芝龙的承诺的人了。他们算是小袁营里袁时中的根基了。与老秀才那波人自然是有不同。
在没有足够可以夯实的证据面前,郑芝龙的‘空口白牙’可是无法说动他们的。
谁让眼下这个时代,大明朝的信誉已经连张擦屁股的破纸都不如呢
甚至于,袁时中在招安之后,对于登莱和济南发来的进援兖州的命令都爱理不理,郑芝龙不把许诺的钱粮兵戈堆放在他面前,袁时中纵然已经接受了招安,那也不会听招呼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