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鞑子就是再不惜民力,个把月时间里,也不可能将牛庄修整来,到了冬天里甚至都不可能破土动工。



    等到一个漫长的冬季过去,当冰雪消融之后,再想开工,彼时郑军的水师又已经杀到。鞑子总没办法把宽阔的辽河水面给彻底拦住。



    如果鞑子真的傻到在辽河上修木堤,部署火炮、木簰,等等手段,以此来防备郑军水师侵入,那郑芝龙晚上睡觉都会笑出声来的。



    现成的靶子!



    时间进到了八月,整个牛庄城的布置都已经妥当,一些船只也先一步撤去了觉华岛。



    城

    城外的尼堪看着牛庄,心中隐隐有一个感觉——郑芝龙是不会坚守城池过冬的。这没有什么靠得住的理由,纯属个人猜测。



    所以,他也不可能这个时候挥军杀向牛庄。



    多铎的那摊子事儿,现在还没有彻底收尾,尼堪才不愿自讨苦吃呢。



    作为褚英的儿子,如今满清高层的政治争斗与尼堪是不搭边的,纵然在尼堪心里是比较同情多尔衮哥仨的。在多尔衮兄弟三人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



    别看老奴在干死了嫡长子后给褚英身上泼了许多脏水,可褚英之死才隔了多少年尼堪当时是还小,但他大哥杜度年纪可不小。



    老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幽死胞弟,杀死亲子,骨肉相残,做出如此违背常理的事情,究竟是为何哪一个成年人不心知肚明呢



    褚英毙命时候,老奴已经五十有七,而战功高著的大儿子则已经三十六岁。年富力强,又威望高隆。偏老奴还有野望未达成,绝不愿意让出权利的。如此,褚英不死,谁死



    眼下的黄台吉以多铎为着眼点,进而威逼多尔衮三兄弟,说到底不也是为了集权吗



    但特别知情趣的尼堪,对于盛京城内掀起的一场场争斗,那是一个字都不会插口。



    时间来到了八月初三,牛庄城内的守军忽的不加遮掩的动了起来,一艘艘战船从辽河中心驶进河岸,有那胆大的八旗哨骑,打马冲到辽河边,向北一瞅,就能明白的看到大批的郑军正毫无遮掩的将粮草、军需等各类辎重运上船。



    消息回传到海州,尼堪急忙带兵马直逼牛庄。不然,只靠清军留在牛庄前的那队人马,对于牛庄可是半点也无有震慑力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




第五十八章 骠骑将军(求收藏)
    对于勤奋的崇祯皇帝言,今年的七月份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时节。

    先是朱仙镇官军大败,十八万大军因为左良玉的怯战——其见农民军势盛,乘夜掠诸营马骡向襄阳南逃,督师丁启睿、杨文岳和其他三路官军见之也争相奔命。李自成立即派精锐绕道截击,左良玉部阵势大乱,纷纷坠入农民军预掘壕沟,相互践踏,死伤惨重。起义军一战获降卒数万,马骡7000余匹,军械火器不计其数,复围开封。

    恶讯传来,崇祯生吃了左良玉的心都有了。可是人家远在湖广,手握重兵,崇祯帝又能奈何呢

    还好关外紧接着就传来了喜讯,却是郑芝龙盘踞牛庄,见已经吸引了松锦前线的清军回援,便立刻出偏师直插松山外海,派人与松山城内的明军沟通后,两相同时发作,内外夹攻,一战救出了松山围困的明军近万(洪承畴虚报数目)。

    虽然紧接着杏山明军就也突围了,塔山的明军也无奈的退去了,但不管怎地来说,这都是一大喜事。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原时空里,松山明军一灭,紧接着塔山明军便被清军攻灭,然后杏山城内的七千明军不战而降,锦州城内的祖大寿也跟着收降。宁远城以北区域的三万余明军,全军覆没。

    而现在呢,洪承畴活了,杏山突围了,塔山撤了,虽然丢了半个锦西走廊,把人祖大寿实实在在给卖了掉,但三万多明军保住了六七成不是。

    多出了这小两万兵马,这对大明朝而言可不就是一天大的喜事么。

    最重要的是洪承畴活着去京师了。

    这位备受崇祯帝信任和倚重的人,没有陷入清军手中,选择投降。而是脚步轻快的去了燕京。

    崇祯帝自然不能不惩罚他,可崇祯帝对洪承畴的信任却不会动摇几多。更重要的是,洪承畴是用亲身经历证明过自己剿匪本领的人,把李自成杀得只剩下十八骑落跑去商洛山,一手将沸腾了十几年的明末农民起义给打压到了谷底,这样的人才正是如今的崇祯帝所急需要的。

    但郑芝龙却很怀疑洪承畴有没有那个本事来力挽天倾。

    现在的农民军可不是当年的农民军了,在一次次击败官军的同时,各路农民军早已经吸收了大量的官军败军、俘虏,质量比之官军

    军也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那一片石之战里李自成的老营表现,那还是挺能打的。

    洪承畴真的还能把现如今的李闯王给再度打压下去吗

    郑芝龙是不信的。

    短短的三年时间,崇祯帝已然把手中的筹码挥霍了七七八八,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大势已成的不止是黄台吉,还有李自成。

    现在关内唯一还有战力的官军,就是孙传庭所率的秦军,但现在的秦军却不是当初的秦军了,这是支由孙传庭一手带出来的军队,崇祯帝还能让孙传庭让位给洪承畴吗

    而且聚集在宁远的明军早晚要散开了,大明朝九边重镇,可不是只一个关外辽东!

    一坏一好两个消息让崇祯帝心里很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所以到了八月里,接到郑芝龙‘无奈’放弃牛庄,引军退回觉华岛的消息后,他心里竟是很平沃。

    都是这些年里被一个个坏消息给磨练出来了心境,再则,他也心知肚明,郑芝龙愿意听从号令固守牛庄的可能性,本就不是很大么。

    不过当锦州祖大寿降清的消息传到后,崇祯帝还是勃然大怒,直要下令将祖大乐给砍了。他对祖大寿是早芥蒂,现在直要算总账了。

    郑芝龙不去理会京城内的风云变幻,优哉游哉的享自己的福。自从撤军之后,他整个人都有些“变”了。一股发自心底里的慵懒感,人就活像是一头吃饱喝足又美美睡了一觉的老虎。虽然外表很吓人,实则却没有半点的攻击性。

    他很满意自己这段日子的表现,从鞑子身上唰到了不小的名头,与周延儒的交易,与吴三桂、马科、白广恩他们的交易,各取所需,很是补充了自己的短板,可说是叫他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那就像那吃饱喝足的老虎,只想那么懒洋洋的休息一阵,才不去管森林里的兔子狐狸多么喧



第五十八章 骠骑将军(求收藏)
    对于勤奋的崇祯皇帝言,今年的七月份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时节。

    先是朱仙镇官军大败,十八万大军因为左良玉的怯战——其见农民军势盛,乘夜掠诸营马骡向襄阳南逃,督师丁启睿、杨文岳和其他三路官军见之也争相奔命。李自成立即派精锐绕道截击,左良玉部阵势大乱,纷纷坠入农民军预掘壕沟,相互践踏,死伤惨重。起义军一战获降卒数万,马骡7000余匹,军械火器不计其数,复围开封。

    恶讯传来,崇祯生吃了左良玉的心都有了。可是人家远在湖广,手握重兵,崇祯帝又能奈何呢

    还好关外紧接着就传来了喜讯,却是郑芝龙盘踞牛庄,见已经吸引了松锦前线的清军回援,便立刻出偏师直插松山外海,派人与松山城内的明军沟通后,两相同时发作,内外夹攻,一战救出了松山围困的明军近万(洪承畴虚报数目)。

    虽然紧接着杏山明军就也突围了,塔山的明军也无奈的退去了,但不管怎地来说,这都是一大喜事。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原时空里,松山明军一灭,紧接着塔山明军便被清军攻灭,然后杏山城内的七千明军不战而降,锦州城内的祖大寿也跟着收降。宁远城以北区域的三万余明军,全军覆没。

    而现在呢,洪承畴活了,杏山突围了,塔山撤了,虽然丢了半个锦西走廊,把人祖大寿实实在在给卖了掉,但三万多明军保住了六七成不是。

    多出了这小两万兵马,这对大明朝而言可不就是一天大的喜事么。

    最重要的是洪承畴活着去京师了。

    这位备受崇祯帝信任和倚重的人,没有陷入清军手中,选择投降。而是脚步轻快的去了燕京。

    崇祯帝自然不能不惩罚他,可崇祯帝对洪承畴的信任却不会动摇几多。更重要的是,洪承畴是用亲身经历证明过自己剿匪本领的人,把李自成杀得只剩下十八骑落跑去商洛山,一手将沸腾了十几年的明末农民起义给打压到了谷底,这样的人才正是如今的崇祯帝所急需要的。

    但郑芝龙却很怀疑洪承畴有没有那个本事来力挽天倾。

    现在的农民军可不是当年的农民军了,在一次次击败官军的同时,各路农民军早已经吸收了大量的官军败军、俘虏,质量比之官军

    军也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那一片石之战里李自成的老营表现,那还是挺能打的。

    洪承畴真的还能把现如今的李闯王给再度打压下去吗

    郑芝龙是不信的。

    短短的三年时间,崇祯帝已然把手中的筹码挥霍了七七八八,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大势已成的不止是黄台吉,还有李自成。

    现在关内唯一还有战力的官军,就是孙传庭所率的秦军,但现在的秦军却不是当初的秦军了,这是支由孙传庭一手带出来的军队,崇祯帝还能让孙传庭让位给洪承畴吗

    而且聚集在宁远的明军早晚要散开了,大明朝九边重镇,可不是只一个关外辽东!

    一坏一好两个消息让崇祯帝心里很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所以到了八月里,接到郑芝龙‘无奈’放弃牛庄,引军退回觉华岛的消息后,他心里竟是很平沃。

    都是这些年里被一个个坏消息给磨练出来了心境,再则,他也心知肚明,郑芝龙愿意听从号令固守牛庄的可能性,本就不是很大么。

    不过当锦州祖大寿降清的消息传到后,崇祯帝还是勃然大怒,直要下令将祖大乐给砍了。他对祖大寿是早芥蒂,现在直要算总账了。

    郑芝龙不去理会京城内的风云变幻,优哉游哉的享自己的福。自从撤军之后,他整个人都有些“变”了。一股发自心底里的慵懒感,人就活像是一头吃饱喝足又美美睡了一觉的老虎。虽然外表很吓人,实则却没有半点的攻击性。

    他很满意自己这段日子的表现,从鞑子身上唰到了不小的名头,与周延儒的交易,与吴三桂、马科、白广恩他们的交易,各取所需,很是补充了自己的短板,可说是叫他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那就像那吃饱喝足的老虎,只想那么懒洋洋的休息一阵,才不去管森林里的兔子狐狸多么喧



第五十九章 黑心坏鸟郑芝龙
    “好个棱堡,果然是了得。”

    郑芝龙前世今生,这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着一座真实的棱堡。虽然之前他已经拿到了模型,但模型如何能跟真实的事物相比

    不大的觉华岛上一共立有两大三小五座棱堡,别看数量不少,工程量也更大,实则却是比屯粮城还要更早完工。

    因为啊,修筑屯粮城所用到的夯土和城砖太费劲了。

    标准的‘夯土’可不是像民间打地基一样啥土都能用,那首先要反复筛土,不准有任何的渣滓。然后还要蒸土,这一是为了杀死土内的虫卵,二是为了让土被夯实的时候更见坚实。

    所以,别小瞧了夯土城池,纯粹的夯土城池绝对十分坚固,在抵抗硬物撞击的时候,比如石砲和火炮的攻击时,那效果较之包砖城墙尤要好。只是夯土较为怕水罢了。

    且夯土的建造法除了压实以外,还有其他的方式加强材料的固化,蒸土是其中一种。另外,类似石灰和动物血液的添加物也常被作为稳定剂与黏著剂。包括糯米浆!

    而除了夯土,屯粮城外侧的包砖一律是岛上自行建窑烧造,这同样耗费时间。

    屯粮城的工程量并不大,却因为一些步骤太耗费时间,以至于拖拉到七月下旬方才完工。

    不像棱堡,看似工作量大,却始终能一刻不停的建造,等到基础‘打牢’了,觉华岛上开采出的石料也已经备好了,等到石料用完了,那砖窑烧出的青砖也齐备了。

    所以速度上反而能更胜一筹。

    走进一处炮垒,看着炮口对应的前方,郑芝龙只想叹一口气。

    怪不得这种堡垒能如此牛逼,用这么少的人便能得到如此高的防御值,这种设计实在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枪炮的威力。

    就像眼前的这门大炮,它的前方一侧空旷如野,另一侧则就是棱堡的壁垒。

    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出,当棱堡壁垒前堆满了敌人的敌人时候,这一炮轰出去就能收割多大一波人头超神都是小菜一碟。

    这就是棱堡防御的精髓。

    觉华岛上的棱堡两大三小,两个大些的棱堡,一个在屯粮城的侧面。

    要知道屯粮城可是在觉华岛的最北端的。其北、西、西北三面都是海洋。日后清军借着冬季里严寒冰封海面,如当初的觉华岛之战一样,马步军直接黑隆隆的杀过来。

    那也不可能把大炮布置在屯粮城外的海上。

    所以,一个大的棱堡位于屯粮城的南面,遮蔽住其南侧的大片野地;一个小棱堡位于屯粮城的东侧,满清如果能越过岛屿的东侧沿岸山脉,将大批的火炮运抵过来,那也是清军的能耐。

    然后,另一个大点的棱堡位于整个觉华岛的中部,两个小点的棱堡,一个位于觉华岛的南岛,一个位于两个大点的棱堡中间。

    从五个棱堡的方位布置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存在,一切都是为了拱护屯粮城,为了保护整个觉华岛。

    “福松。”屯粮城城墙上,迎着落日的余晖,郑芝龙跟郑森慢悠悠的踱着步。“今岁于我郑家至关重要,为父忙碌数月,虽为我郑氏赚取了不少声誉,但也正是因为此,觉华岛才于我郑家来说必不可失。”

    “孩儿知道父亲大人的意思。我郑家兵马在关外连连得胜,声誉正隆,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若是此时若丢了觉华岛,则影响太大。甚至有前功尽弃之可能。”

    “你能明白此事甚好。”郑芝龙把手一指南方,“你叔父不日就将带领船队抵到此地,那不止会有大批的军需物资,还会带来一支人马。一是要补充各营队的缺员,二是要留在岛上历练。”

    “以觉华岛现今的防御,为父实在想不出沦陷于鞑虏之手的可能。这些兵都是从难民中挑拣的精锐,一如未经历阵仗之前的铁人军和义勇营。只要稍加磨砺,便是一支精兵。”

    “我已经决定要留你五叔在岛上,然后你来任副手。”

    郑芝龙不可能留在觉华岛上,道理与他不能固守牛庄一样。
1...2021222324...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