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八闽总兵官郑芝龙接旨!”

    香案供品早就被摆上,前庭也被精心打扫,郑氏集团以郑芝龙为首,众人都是跪拜下去接旨,府内府外持着兵器的将士,也都单膝下跪。

    在郑芝龙高声宣道:“臣郑芝龙接旨。”之后,一片声高喝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音落,四周一片肃然,中官从旁边一个小太监手中取过一个黄绸包裹的锦盒,内中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他从匣内小心翼翼取出以黄绫暗龙封套的圣旨,高声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建虏祸国,甘载于兹,万姓涂炭,天下震惊,凡我臣民无不切齿。今闻闽省总兵官郑芝龙勇冠三军,戮力杀贼,前后戴家集、张秋镇报捷,朕心大慰!今擢郑芝龙为兵部侍郎,赐尚方剑,蟒袍一领,金厢犀束带一条,大红织金胸背麒麟圆领一件,内帑银一千两,又赏功银牌二十副,以供阵前奖功之用……”

    郑芝龙趴在地上,一副泣不成声,激动无比的模样。倒是叫那李公公看了稀奇,这郑芝龙瞧着也不像是脑生反骨的逆贼啊,皇帝赏赐下还是很激动的么。

    四周军民听闻后也尽数欢呼雀跃如雷。

    郑芝龙接过圣旨,身后人等一拥而上,把尚方剑、蟒袍、玉带等全部接过,再热情的邀请那中官留在府中落脚,后者敢暗地里与郑芝龙做交易,可明面上却是不敢真的与郑芝龙密切往来的。

    &n




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天承运皇帝
    六月里,郑军还并没有增援大员,然荷兰人舰队援军的抵到,就已经教台海之间的气息愈发紧张来。

    两边的谈判立刻已经陷入了僵持,两个根本利益相悖的人,如何能在谈判桌前达成共识

    但荷兰人并不想亲手撕破与郑军的‘和平’,虽然他们已经很明显的表现出自己的敌意。这点从后期的谈判中,何斌的身影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上就可以看到。

    可他们对‘和平’还抱着一份希望。

    海峡对岸的郑芝龙也做好了大军随时的准备。

    早集结起来的船队会寻个合适的时机,直插澎湖。

    后者可是个好地方,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静如湖,乃是躲风避浪的上佳之处。距离热兰遮也近。

    不过这出兵不止要选一个风潮间歇的好时机,更还要有个噱头来助兴的。

    把时间向前推一个月,满清鞑子终于出边了,明廷对郑芝龙的封赏也定下来了。虽然郑芝龙很不给面子的跑回家了,可崇祯帝还是按下一口气,选了中官持旨去往南方。

    后者一行人出京,那先是慢悠悠慢悠悠的赶路。不两日,精气神却就陡然一变。

    “李公公费心了。只要能在六月初一前抵到安平,家兄还有厚报。”郑芝莞夜见中官,留下了一份很厚很厚的厚礼。

    李公公拿钱办事,那自不会再慢悠悠的赶路了。

    什么你说皇帝对郑大帅不高兴,不应该那么快的去宣旨

    你听谁说的胆敢离间君王与朝廷重将之情谊,你好大胆。

    金钱的刺激下,这李公公就跟换了个人一样,带着小太监和随身的锦衣卫,还有京营的护卫,一路上快马加鞭的直奔安平城来。

    现在可不就赶到点了么。

    在这个节骨眼上,京城的中官持旨赶到了。说真的,这对即将出征的郑军上下都是一大激励。

    看着手下将士士气陡增的样子,郑芝龙花在那姓李的中官身上的钱,是一个子都没浪费。

    安平城郑宅前庭

    庭,一个神情高傲的太监,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几个锦衣卫,一个个衣袍鲜明,神色高傲。又有数十个身伴骏马的护卫,个个甲胄齐全,系着鲜红的披风大氅。

    那实则都是郑芝龙叫人专门给他们预备的全新行头。除了面带风霜外,一个个都可以说鲜衣怒马。

    “八闽总兵官郑芝龙接旨!”

    香案供品早就被摆上,前庭也被精心打扫,郑氏集团以郑芝龙为首,众人都是跪拜下去接旨,府内府外持着兵器的将士,也都单膝下跪。

    在郑芝龙高声宣道:“臣郑芝龙接旨。”之后,一片声高喝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音落,四周一片肃然,中官从旁边一个小太监手中取过一个黄绸包裹的锦盒,内中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他从匣内小心翼翼取出以黄绫暗龙封套的圣旨,高声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建虏祸国,甘载于兹,万姓涂炭,天下震惊,凡我臣民无不切齿。今闻闽省总兵官郑芝龙勇冠三军,戮力杀贼,前后戴家集、张秋镇报捷,朕心大慰!今擢郑芝龙为兵部侍郎,赐尚方剑,蟒袍一领,金厢犀束带一条,大红织金胸背麒麟圆领一件,内帑银一千两,又赏功银牌二十副,以供阵前奖功之用……”

    郑芝龙趴在地上,一副泣不成声,激动无比的模样。倒是叫那李公公看了稀奇,这郑芝龙瞧着也不像是脑生反骨的逆贼啊,皇帝赏赐下还是很激动的么。

    四周军民听闻后也尽数欢呼雀跃如雷。

    郑芝龙接过圣旨,身后人等一拥而上,把尚方剑、蟒袍、玉带等全部接过,再热情的邀请那中官留在府中落脚,后者敢暗地里与郑芝龙做交易,可明面上却是不敢真的与郑芝龙密切往来的。

    &n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
    郑芝龙的一番鸡汤灌得手下主要人物一个个斗志激昂,但他们都是郑军水师中的高层,可代表不了基层和底层人的心思。

    此番郑氏集团与荷兰人再度开打,军中士气自然不差,但也明显不如前遭料罗湾大战时候来的高昂,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原因很简单,荷兰人没上回那么嚣张,又是拦截商船,又是炮击港口海岸。郑芝龙也没有遭受丝毫的损失,更没有颁下重赏花红。

    当初的厦门之战,损失最重的是郑芝龙,损失的人马既是部下又是海上兄弟。因此,除了明朝官方安排的赏格外,郑芝龙本人也动用了自己的小金库。对手下发出赏格:参战者每人给银二两,若战事延长,额外增给五两。每只火船16人,若烧了荷兰船,给银二百两(16人分),一个荷兰人头给银五十两。这个赏格相当之高了。高额的赏格加上自家人受损,江湖义气激起的愤怒,使得郑芝龙的部下士气高涨。

    可这一次郑芝龙却没有发出赏格,只是吩咐了下,参战者每人给银二两,一个荷兰人头给银五十两。

    每人给银二两这已经不算低了。郑芝龙发钱可是实打实的,绝对没有飘没的。明军的开拔费呢明面上看也与这差不多,但要加上做官的截留,当兵的真拿到手的就远远没这个数了。

    上头发下一两银子,当兵的能落个一钱银子都是好的。

    照理说,郑军应该知足的。

    但什么事儿都怕对比。

    当初料罗湾大战时候的老人,现如今还有很多人仍在军中的。这前后反差可是不小,军中士气便也就没有先前那种如火如荼的感觉了。

    再就是别跟他们提什么民族大义,提什么文明之争,他们不懂这个,也不爱听这个。

    对于郑军水师言,一切都不如实打实的金银。

    这就是郑军常年氪金的弊端!

    虽然氪金一时爽,一直氪金一直爽。然作为一个穿越者,郑芝龙显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军队是一支离了氪金就斗志大挫的队伍。

    更重要的是,他不愿意把“氪金”两个字自始至终都跟“真金白银”联系在一起。这要一直是如此,他还如何养军啊

    这样的队伍也不是不好,而是耗费太大,寥寥几万人郑芝龙也还养不起,可要像之前那样养上一二十万人,那可就力所不能及了。

    之前的郑氏集团有一二十万人,那是因为集团军商不分,故而能养活那么多。

    可现在郑芝龙已经把军商分离,那些从商的船只,今后再有赚头可也没有他的一份儿了。顶多交个税买面旗。

    这是郑芝龙割舍掉的利益,不如此,怎么能顺利的完成军商分离

    郑芝龙是把自己拿到的一份儿补偿给老部下了,那谁也不能再说他不讲义气,冷血之类的。

    他现在一大目的就是希望把氪金的‘金’字与土地也联系起来。这样才是氪金最正确的打开模式。

    拿起一面赏功银牌,掂量了下,也就半斤重。仿佛人的半个巴掌大,周边是龙纹,中间铸着“天子赏功”四个大字。

    这可是好东西啊。

    崇祯帝给他提了一个醒儿,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勋章呢

    眼前的这赏功银牌与勋章不都是一个意义吗

    要不是京城里传来的消息中有这个字眼,郑芝龙还真把勋章忘在了脑后。

    现在是终于等到这个由头了。

    “吩咐下去。皇帝赐给的一千两内帑银子,我会打造一百面三两重的一等银牌,二百面二两重的二等银牌,三百面一两重的三等银牌。战后将士们论功行赏。得一等银牌者,可在大员获良田一百亩;得二等银牌者,可在大员得良田五十亩;得三等银牌者,可在大员得良田三十亩。”

    荷兰人在大员,每甲田(约合十一亩)年收租为上田十八石,还征收沉重的人头税和各种苛捐杂税,就这还能让岛南的一万多汉人移民维持下生活。郑芝龙现在给出的赏功田,价值是高是低,就可想而知了。

    郑鸿逵对于郑军现下的状况很明了,但郑芝龙的考虑也非是多虑。要什么都靠金银去摆平,眼下郑军的规模也好能够支撑,可想到自己老哥的宏图壮志,那改变就是必须的。

    历朝历代夺了天下后,新帝都要分田均田的么。

    就看那朱洪武,一个卫所制度,把手下的数以十万百万的军兵将士们就全照顾到了。虽然洪武初年的时候就有逃兵存在,但这至少不用花费真金白银了不是

     



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兰人的本钱
    别看中原王朝一支没有将大员正式纳入版图,可对澎湖的开发却可早早的追溯到秦汉年间。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澎湖列岛逐渐成为台海两岸间的交通跳板。这里有良好的港湾,扼东南海运要冲,被称为“东南锁匙”。在宋代就已正式收入中国版图,当时八闽之地已有人移居澎湖。

    及至到明末时候,澎湖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千户。但在二十多年前的明荷战争中,却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荷兰人掳掠了1500多名壮丁为奴隶,在澎湖兴建红木埕要塞,后来又在白砂、八罩附近兴建类似的堡垒。这些堡垒多为每边56米的方型城堡,每堡安置火炮29门。红木埕要塞历时三个月完工,1500名华人奴隶在这三个月中累死饿死了1300名,幸存的270名被送往巴达维亚做为给库恩总督的私人礼物,其中最终抵达的只有137名,其余均死于途中。

    遭受了如此大劫后,澎湖的发展势头内拦腰斩断,也就近十年,沿海活不下去的难民越来越多,澎湖的人口才恢复到了先前水平。郑芝龙穿越后更是叫人重点控制了澎湖列岛,使之成为了郑氏水师联系大员的一个中转站。

    不管是对大员的人口输运,还是与荷兰人的贸易往来,一艘艘海船多要打此经过。

    不过为了叫荷兰人的神经不要太敏感,郑氏在澎湖列岛上并没有修筑炮台之类的防御工事,就是城池都是简单的老式城墙,高度也只两丈不到。

    “何辉见过大帅。”何斌的侄子出现在了澎湖,还出现在了郑芝龙的面前。

    “你叔父现下可还好”郑芝龙还真有点担忧何斌的安全。这人在他眼中可算是个稀有人才了,只要能为他所用,日后就是跟欧洲人打交道的最好人选。

    “劳大帅挂心,我家叔父现下还好。荷兰人且没抓到我叔父的把柄,再则,不见谈判破裂,他们是不会对我叔父下手的。”何辉心里如喝了杯热茶一样,暖暖的。

    他们何家现在已经把所有的本钱都压在了郑家身上,搞来了荷兰人的全部情报,一旦出事,血本全无亏得会一塌糊涂的。

    郑芝龙现在表现的越有人情味,何辉心里就越熨帖。

    闲话少叙,何辉这次来澎湖的使命就是给郑芝龙通风报信的。虽然岛南的情况根本就瞒不过郑芝龙。二者贸易往来那么频繁——荷兰人贩入日本的中国货都需要先从郑家手里购买,每年都有大批的商船从八闽驶入岛南,对于热兰遮城(赤嵌楼此刻还没有建起)的地理地势,水道航行,乃至是防御炮台,以及火炮的数量,和驻军的数量,不说是了如指掌,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郑芝龙更需要的是最新的资料,得到了巴达维亚的支援之后,岛南荷兰人手中的实力。乃至是热兰遮城堡内的具体粮食物资,还有荷兰人最新的军事布置。

    赤嵌楼此刻还没建立,热兰遮城是荷兰人在台仅有的堡垒,这可是一个典型的荷兰式棱堡。虽然因地形的限制,外城与内城是前后链接的,而不是外城彻底包裹内城,但它内外足足三层高,壕沟围绕四周,斜坡土堤为台基。墙面为红砖砌成,荷兰人用糖水、糯米、蚵壳灰、河砂,捣和黏之,坚固不下石城。

    高度最低的外城为长方型,长一百六十公尺(米),宽七十七公尺,较内城来的低,内有长官及职员宿舍、办公室、会议厅、医院、仓库等公共建筑。

    内城则为方型,有上下两层,长宽一致,长宽皆为一百一十五公尺(米),城壁高约九公尺,厚一点二公尺,四角棱堡厚一点八公尺。地下室为仓库,储存着大量的弹药、粮食以及杂物,上层则设有长官公署、教堂、了望台、士兵营房等设施。对外城居高俯视。上面的火力可以轻易地覆盖整个外城,而这也是棱堡的难攻之处。

    郑成功那时候都是靠着长期围困,之前明荷战争时候,明军在澎湖也是长期围困,郑芝龙也打算学一下儿子,学一样老前辈,对热兰遮城围而不攻。等粮食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时
    鹿耳门水道险要,周遭海面水浅沙多,谁家的大中型军舰都很难直入大湾水域,绕过荷兰人的炮口。

    七鲲身的有利地形,可是直插打狗山去的。

    这样一来,从海上进攻荷兰人,那似乎就只能在正面与荷兰人修建在七鲲身上的炮垒及主堡热兰遮硬怼了。就算不考虑海上风暴的威胁,自从军事角度出发,那就不是任何一个聪明人会选择的做法。

    只是,郑军若使用陆军顺着大员的西部平原直直的从北端推过来,从陆地进攻七鲲身,荷兰人若是在陆地上没有个支撑点,他们修筑在七鲲身沙洲上的,面对大海一字排开的一个个炮垒,就只能孤单单的单个对敌,而等着被敌人挨个拔掉了。

    更不要说七鲲身沙洲是斜着向海上延伸的,又不是与大员岛呈90°垂直,打禾寮港去一鲲身沙洲那是相当近距离的,可比从七鲲身沙洲到六鲲身沙洲再到五鲲身沙洲等等,要近的多了。郑芝龙军完全可用小型船只承载兵马直抵一鲲身。

    荷兰人在岛南本就有七艘战船,内里有两艘单层炮甲板的战舰和一艘通讯舰,外加四条老闸船。后者存在的目的,本就是为了防患从大湾水域这片浅水区。

    哪怕岛南的荷兰人,汇合到普特曼特带领的船队之后,已经实力大增。他们近来在谈判中表现的越发强硬,未尝就没有这方面原因。这却也不是他们能够无视陆上防御弱势的理由。
1...4041424344...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