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不管是北线尾岛上的炮垒,还是七鲲身到二鲲身之间的六个炮垒,那都不是荷兰人能够依靠的。他们真正的底蕴还是热兰遮城堡。
但也正是因为有了热兰遮城堡,荷兰人或许觉得局面再差,他们缩在城堡内,也能守住城堡。
何况他们对自家舰队的战斗力十分信任,认为只要小心行事,不要再着了中国人的邪门歪招,海战的胜利必然就是他们的。
当郑军的陆军来攻打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可以用海军去袭扰郑氏集团的后方。
而至于战争的耐久性,热兰遮城内的粮食、火药等物资储备,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吃用一年是没什么问题的。
所以荷兰人在谈判中的态度虽还没有达到狂妄的地步,却也自持武力,觉得郑氏集团根本奈何不得他们,从而底气十足。
“大帅,西夷如同夷狄,好利贪婪,人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也。荷兰人既已经觉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了,态度自然就十分强硬。我叔父认为两方的谈判实则已经可以宣告失败。因为当西夷在军事上认为自已不会再有失败之忧的时候,他们就更不会在谈判桌前被击败。”
这话说的真是精辟!
郑芝龙沉没半响,开口对何辉说道:“既然如此,你就回去告诉你叔父,勿要贪恋财货,那都是身外之物,人才是最重要的。”
他也只能先这么说了。但也让何辉心中再暖了三分。
郑芝龙是很关心他们何家的,他叔父至少没投错人。
而等到何辉退下去后,在场的郑氏集团骨干们没人再去看何辉画出的军事布局图,他们早就对之烂熟于心了,闭着眼睛就能在脑子里勾画出热兰遮城堡的地理图。
但这不等于他们就能想出速战速决的法子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间的差异,何斌并没有向郑芝龙提出趁涨潮,行过鹿耳门的建议。
郑芝龙不觉得都到这个份儿上了,何斌还依旧藏着掖着,只能说前后差了二十年,现如今的鹿耳门很可能即便是涨潮时候,都无法通行大中型战船。
何况荷兰人在北线尾岛的北端还布置的有一个炮垒。
历史学的不到家的郑芝龙就更稀罕了,郑成功究竟是如何安然无恙的通过鹿耳门水道,直插入大湾水域的那炮垒里的荷兰人是傻子吗就看不到郑家水师的一艘艘战船
这就是天数。
历史上郑成功率军攻台的时候,荷兰人在北线尾岛北端布置的那个堡垒,在就因为一次强台风的袭击而废弃,但现在它还稳稳的
第一百二十章 世外桃源
鹿耳门、热兰遮城堡的确切位置就在后世的台南,而澎湖距离台南的精确距离只有短短的52海里。
这个数字代表着双方的船队在顺利的情况下,一天之内就能在二者间打一个来回,代表着在战争之中的无限可能。
但现在二者间还是未交火状态,还正在谈判中。
郑芝龙却大军已经压倒了澎湖,那简直是在挑战荷兰人的神经。热兰遮听闻消息后,水陆军立刻就进入了临战戒备状态。谈判代表更是当面质问郑联,郑家是不是执意要挑起双方的战争。
郑联自然做一问三不知,这一天他都等了好久了,郑芝龙的大军总算到了。
很有一种觉华岛的郑芝豹和郑森又接到了郑芝龙书信的感觉,俩人都那么多天没出镜了,都怀疑作者是不是已经把他俩给忘了。
“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你看,你们的船你们的兵到大员都多少日子了我家龙头现在才带着兄弟们赶到澎湖,已经很晚了好不好”
用郑联的话这么一解释,郑芝龙的行为反倒是一种态度上的示好了。
就像明明是郑芝龙不甩京城的明廷中央,但大军乖乖的回登莱,一个子的赏钱都不向朝廷伸手索要,崇祯帝反而要赞叹他是忠臣柱石一样。
离得远的荷兰人援军都已经抵到多时,离得近的郑氏集团,则现在援军才刚刚抵到。乍然一看的确是郑家在示好呢。
但这话在荷兰人听来,那就是放屁。
大员就在郑家人的嘴边上,离巴达维亚却又几千里,那能一样吗
“这样好了。我派人回去见我家龙头。”郑联自始至终都摆出一副海上绿林好汉的模样,给荷兰人的感觉就像是与当初的郑一官时期丝毫没变一样。
但事实上呢,郑家的水陆两军,现如今就都改了新建制,定了对应的军衔和职务,绝对正规军啦。
“走,咱们去桃源!”
郑芝龙接到郑联的回禀后,就知道自己离开澎湖去大员的时候到了。这是对荷兰人的‘示好’,也是他回避海上交锋的最佳之借口。
当然,他也不会去热兰遮,也不会回安平去,而是去往桃源。
后者是他给郑氏集团在大员领地的命名——桃源,世外桃源。
对比北面一水之隔的大陆,眼下的大员郑氏领地之内可不就是世外桃源了
虽然人人都要交税,但有土地,有郑氏给的安家费,甚至还发放粮食和耕牛,生活在这里的人,日子过的不要太美了。
郑氏本就对这些移民很尽心,现在所有的移民全都编户齐民后自然也对郑氏满怀感恩之情。郑芝龙每日去往桃源,都能亲切的感受到民众对自己的爱戴和拥护。
这些才是郑氏的根基。
因为战争从来不是双方统军将帅的单挑,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一封封战报中所汇集到的几个冰冷的数字,那代表的就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一方势力要归纳它的真正实力,那一定要考虑到战争潜力的问题。
看看明军,都败了多少回了,却能拉出一波又一波的人了。这就是战争的潜力。
过去,郑氏集团的战争潜力在于东南诸多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这些人多如牛毛,但素质上就别抱太大希望了。而现在就再多出了一个大员。
虽然这里人口还少,但大员沃野数千里,降雨充沛,全得此地,足以养民数百万,使人耕种,粮食全然无忧。北部的鸡笼一带更是有储量丰富的高品质硫磺,药粉无缺。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钱粮物资无缺。俨然就是一片王霸之基业。
十年生聚,十年教养,郑芝龙便是面临着当日郑成功的局面,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也足与大陆抗衡。
而且,安平城内的一套套规矩,那就是郑属大员的最好版模。加上
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蛮
农历六月,这是收获的季节。不管是南方的稻米,还是北方的谷麦,全都迎来了成熟。
同时,这也是觉华岛上的郑芝豹、郑森叔侄最忙碌的时候。
他们忙着在关外放火,只需要一个火星子,就可以轻易地烧掉一大片麦地,给鞑子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样的战斗对于有着海面水路优势的郑军言不要太舒逸了。
但是,郑军舒服了,建奴恼火了,明军也就要遭殃了。
鞑子再恼,也不可能生出翅膀飞上觉华岛,他们就只能对宁远一线动手,甚至大军越过宁远城,而向更南面的宁远中后所、中右所、前屯卫等城池发起进攻。
关宁军被搞得苦不堪言,但明面上他们却又对郑军无话可说。不,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有怒不敢言。
吴三桂二十来岁做总兵,三十岁提督关外全部明军,人也是顺风顺水,人生的道路上何曾受过这等的郁气
“郑氏叔侄欺人太甚。他们自己招惹了建州鞑子,却拿俺们关宁军来做替死鬼。”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是对外人,对于他们自己人来说,还有什么可遮遮掩掩的
吴三桂面前站着一群手下人,副将张国忠、佟师圣、李应科,参将朱采、孙文焕,全是他的亲信。
如今的关外已经再无其他力量可以制衡他了。李辅明都调去关内,如今也还没有归位。新任的山海关总兵高第更只会在吴三桂面前唯唯诺诺。
虽然关外明军的力量削弱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可吴家在关外的影响力却被放大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而且督师范志完的心也根本就不在关外,靠着之前立下的功劳,还有他在朝中的老师周延儒的照应,范志完正积极谋划着调回朝廷。
那下一个接任他位置的人,吴三桂个人觉得,很可能就是邱民仰。而不会是洪承畴“王者归来”。
关内的李自成都要势大难治了,崇祯皇帝不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吗
曹变蛟、王廷臣可是两把利刃。还是去痛痛快快的斩杀流寇的好。
而辽东巡抚邱民仰呢这也是一个很有手腕的人物,资格更是老。但再厉害的人,他手中无兵无卒,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吴三桂现下时候真就已经成为了关外的第一人。
因为在李辅明离去后,关外各城堡的明军纷纷依附于吴三桂。现在他手下已经足有三四万兵马,外加高第麾下的上万人,四五万军兵,战力、素质自然不能跟当初鼎盛时候的关宁军媲美,但他自问守住山海关和宁远城却也不成问题。
所以,皇帝还是把洪承畴放在关内吧。
也所以,吴三桂现在看郑军就分外的感觉膈应。
他们招惹了鞑子,鞑子打不到他们就来打关宁军,那损失的兵力都是吴三桂自己的血肉啊。
可最叫他气恼的是,吴三桂明明不愿意看到郑军这般行事,但阻止的话就是不能出口。
这不只是因为郑军的存在对于明军在关外局面的稳定有着极大的作用,吴三桂更是清楚,在过去的那一年时间里,他用关外的皮货和马匹、药材,从郑军手中换取了多少粮食、布匹、盐糖和铁器药粉。
受制于人,那是连翻脸都不能的。
当然,他也更清楚,就是翻脸了自己也伤不到郑军的一丝儿毫毛,觉华岛上的郑军根本就不会吊他。
就看眼下的这局面,就再明显不过了。
“大帅三思啊,那范志完、邱民仰……”副将张国忠看到吴三桂脸色越来越难堪,忙劝道。
郑军可不是只觉华岛上的那一些人,他们背后还有闽海王,还有在如今天下声名赫赫的郑芝龙。
与郑氏的整体实力相比,觉华岛上的一些人又算得甚
更别说范志完、邱民仰与郑军都好的恨不得同穿一条裤子。二人也不是笨蛋,眼看吴三桂势大难治,自然会拉拢郑军来制衡吴军。
何况人家待在觉华岛上,又不来陆上驻扎,在明面上可并未侵犯了吴三桂这位提督关外兵马的利益
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
“主子你放心。奴才一定吩咐道。”尚安福跟前的牛录章京光着脑袋,敞开着衣襟,腰间只挂着一把单刀,但火辣辣的阳光下,袒胸『露』『乳』的他仍热的满身大汗。
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一滴滴的往下流成了河。
这麦收实在是辛苦。
“嗯,你也悠着一点,别中了暑气,再辛苦几天,等过了这段时间,咱们就去南面好好的乐一乐。”尚安福只是各处转悠转悠,就已经热得不行。像眼前的牛录章京,那更辛苦。
因为现在这收获的粮食不仅是朝廷的,也是他们牛录自己的。朝廷调拨粮食的时候,他当然要交付粮食了,可省下的就是整个牛录的了。
那剩余的多,牛录上下就都能吃饱饭。剩下的少,牛录里饿死人,或者说饿死一些阿哈,那也不稀罕不稀奇。
当初辽东缺粮,盛京城内一斗粮食二两银子还有价无市,饿死人,尤其是饿死些阿哈,这很正常。
但再该死的阿哈那也是财富,是主子的财产,没有了阿哈去做工,田地里的活儿全靠八旗来忙碌,那他们还哪有时间来打仗啊。阿哈饿死了也是要心疼的。
所以,这牛录章京只会比他更用心。
听尚安福要去南面乐和,牛录章京立刻兴奋了。“这个好。”打不到郑军就打明军,横竖都是汉儿。
“不过那郑军……”
后者实在是个祸患,比当初的毛文龙威胁还大。
毛文龙那只是一只癞蛤蟆,自身战斗力太弱了,对于当时的后金来说,就是癞蛤蟆趴在脚面上,咬不死人,只是膈应人!
可郑军呢
枪炮犀利,战船无敌,搞起破袭战来就真的是拿小刀子捅了。一般的小城堡城池,你都挡不住他们的强攻硬打。
虽然这种小刀子捅不死人,但也疼啊,也流血啊。从去年的郑芝龙开始,到今年的郑芝豹和郑森这对叔侄,大清都折损了多少勇士
“主子爷会想不到这个等这粮食一收,郑贼若再敢来袭扰,非崩掉它的大牙不可!”
牛录章京想了又想,实在想不出能崩掉郑军大牙的招来,啃不动人家不会走啊那么长的海岸线呢,大清还能每个地儿都守的严严实实啊
但他也不是白丁,见尚安福露出自信满满的样儿来,也不做多言。正要说请尚安福去庄上歇息歇息,却正好起了风,乐得一干人直叫凉快。再看那麦浪起伏,一**的,金灿灿的,更见欢喜。
“走,去庄子上歇个脚。”尚安福喝了一声,骑上马就向着旁边的庄子方向奔去。三二十骑奔跑在土道上,扬起一片尘土,那道路两旁的包衣阿哈们,没人抬起头来看上一眼,只埋头于田间。
但人还没有奔到庄子,尚安福就勒住了马。
很多一直埋头田中忙碌的包衣阿哈们也纷纷直身腰来,朝南眺望。
便见南面的半空中,一片烟幕直升了起来。就跟滚滚乌云一样。鼻口间也隐隐嗅到一股烧焦的味道。
火,南面起火了,大火。
尚安福脸色大变,郑贼竟真奔到北镇了他可是在前路布置了不少马步兵的,怎么连个示警都没有
身后的一众人全都变了颜色。
很快,就瞥见庄子南面奔来一队兵马,都是八旗马兵。待走得近时,听得为首的马甲兵焦急地唤道:“甲喇章京,郑贼来袭!郑贼来袭!”
心中虽然早有预料,但尚安福还是脸色大变。厉声向来者问道:“我布置在南路的兵马呢,怎的无一人示警”
“郑军马队来的突然,且人马甚众,足有四五百人。从闾阳(驿站)杀入,乌纳海措手不及,只能缩回闾阳固守。郑军也不理,钻进来后只管四处放火。”那人大声的回答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