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贺锦在鲁文彬阵亡后,一心复仇,旋即中了计策,被祁廷谏、鲁胤昌坑死了。但西宁卫诸人到底实力薄弱,贺锦轻兵冒进遇伏而死,其部下将士实力依在,上下皆悲愤填膺,大军杀入高原,轻松的那攻克西宁城,活捉了土司祁廷谏。
至此,整个西北地区的明军据点已全部拔除,民军渡河东征,夺取京师,后方已然稳定。
崇祯帝感受到了一股深深地危机。虽然他与李自成大军之间还有表里山河的晋西,还有大同、宣府两镇兵马,但那都是守成有余而攻不足。明军一败再败,所有的机动力量都败个干干净净了。李自成打来,便是暂时抵挡住了,也非长久之计。如是,他心中南下的想法也就更甚了。
当初崇祯帝为什么要拒绝蒋德璟所请那一大原因就是他心中已经生出了南迁的念想。
不过他现在有些小后悔了,自己当初不该拒绝了蒋德璟的所请啊。
那郑芝龙表现的还很是忠贞么,纵然有些桀骜,可在眼下关键时刻,也可以忽略不计的么。
他要真的到了,南迁的事儿也就没阻碍了。
可木已成舟,说什么都完了。
现在李自成大军都已经杀进了晋西了,可朝廷在彼处却根本无兵可守。周遇吉与晋西巡抚蔡懋德分别布置河防,并向京师求援,但京师亦已无兵可调,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将熊通率领二千士卒助战。
黄河防线不堪一击。
巡抚蔡茂德手下的标营大约只有三千人。他原来驻在平阳,然晋西从河曲城开始就与关中相临,只隔着一道黄河,上下一千余里,到冬天全都结冰,随时可以渡过,根本不是少数兵力可以防守的。蔡茂德奉崇祯帝严旨,不能不布置守河。可是他手中无兵无饷,毫无办法。正准备战死在平阳的时候,晋王却催他赶快回太原,全力保护省城。因为当时不仅是平阳以西黄河
第一百五十章 入卫京师!
崇祯帝绝对是不想死的。
无论是从个人的本能讲,还是从为大明存亡继续上讲,他都不愿意去死的。
所以,后世的他君王死社稷,那是被手下的大臣给坑了的,也是被他自己的犹豫不决给害得。
现在的崇祯帝脑子里就都是“南迁”。
张口就向李明睿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大都集中在中途的安全问题,即接应部队从哪里调集。因为他不可能自己孤身南下的。
彼时,明军主力只有关外的关宁军,还在东线抗击清军,朝廷手头根本没有军队,所以李明睿提出暗中派遣一些朝中官员从京畿地区征募新兵。
“钱粮!”
无形中的两个大字压得崇祯帝喘不过气来。
征募新兵需要大笔的钱粮,而这笔钱粮又从哪里来
朝廷南迁,这本就是耗费极大的事情,再要从中挤出钱粮来,谈何容易
崇祯帝手中可真没银子了。内帑存银只有区区十几万两。这笔银子若是属于个人,那自然是富有的,可要是归属于皇帝,那这皇帝就是个要饭的叫花子。
所以这钱粮自然是要户部出示的。可户部本来就钱粮不多,现在又未到夏收时节,还需要支持各地军队的开销,早已经是力不从心。
此事崇祯帝只能拿到朝堂上去商议,可南迁事宜一旦公开,等待他的真会是解决办法而不是南北两派官员无休止的争论和扯皮
在郑芝龙行船抵到芝罘岛的时候,崇祯帝所酝酿的这一波‘南迁’风潮已经烟消云散了。京城内继而涌起的是——是不是调宁远的吴三桂军撤守山海关,抵抗李自成的争论。
郑芝龙看了郑芝莞使人送到的信报是目瞪口呆,他还真不知道崇祯末年时候的燕京城内竟然还上演过这么一出好戏。
“陈演、魏藻德……”还有那位木匠皇帝的懿安皇后,“祖宗宗庙在此,迁何往”
真好狠的一句话啊。
口中念着这三个在南迁事件中表现突出,为大明江山重重的添了一坯黄土的人,心中唏嘘的很。
“张氏妇道人家,不足谋大事。陈演、魏藻德皆内阁大臣,焉不知道北都已是死地”
郑森这几日里显然已经积攒了不少的怒火,一些话他不能对他人言,可在郑芝龙面前就无所顾忌了。
“贼军的主力虽意图攻取太原府,但流贼大将刘芳亮率领的十万人马,作为一支偏师,渡过黄河以后就同主力分路向晋南前进,一面追赶高杰那厮,一面占领晋南各府、州、县。看势头还要继续向东,越过太行山,进人中原的怀庆一带,然后就由安阳向北,威胁畿辅。……”
“中原总兵陈福永已经降了李自成,就靠着在开封、归德苟延残喘的洪经略的几千残兵,还能保住偌大的中原不成还能拖住刘芳亮军不成
后者北上的话,整个北直隶就只有最东端与齐鲁相连了。北都为一座孤城,乃一片死地。继续坚守,只有死路一条。”这道理郑森都能看的明明白白,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就看不到吗
“当务之急已经是不得不独断专行之时,皇帝如何还这么优柔”
郑森对懿安皇后所言的“祖宗宗庙”是很不以为然的。说的就跟不迁都,祖宗家庙就能保住一样
大明朝真要完蛋了,不但京畿的皇陵要落入敌手,就连中都凤阳和金陵的太祖陵都保不住啊。
看看人家李自成,早早就抛家舍业的,老李家的祖坟不一样被扒了么现在重修了一遭,只要人李自成真能坐稳江山社稷,等待他们的荣耀还有更多呢。
郑森觉得现在这事儿就很有点‘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的感觉,真不是优柔寡断的时候,皇帝就该拿出自己一言九鼎的范来。
可惜啊,他从崇祯皇帝身上半点也没看到。
“你说的这些很多人都明白,但是,明白归明白,却不见得有人愿意去做。”
“为父曾听人说过——成人的世界,无分对错,只见利弊。小孩子才分对错。”
“此话虽有失偏颇,但也道出了一些真谛。”郑芝龙对郑森安抚的说道。后者对大明对崇祯帝虽然已经不在同以往,但看着京师的样子,还是有种怒其不争的气。
“撇过懿安皇后不言,只说陈演、魏藻德,二人皆内阁大臣,见识自然不弱。可二人却纷纷表示反
第一百五十一章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郑芝龙此番带来的了足足十个营的陆军,也就是一万两千五百人,合上登莱的郑军兵马,人数(只是陆军)还不足两万。但要再加上小袁营,那就两万还多了。
这样的军力绝对不是曾樱手中的那点新军,亦或是已经回返到鲁南的刘泽清部可以媲美的。
而如此规模的军力,即便一分为二,郑芝龙要带着上万人赶去京师,那也是不简单。
一万大军的行进,从粮草物资补给,到随军的各类军需辎重,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及时转运。
不是郑森在登莱事先已经做好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郑芝龙抵到芝罘后就是一秒钟都不歇息,也都需要一段日子准备!
现在,随军民壮,牲畜车马,粮食军需,郑森已经全都准备齐全。
五千名随军民夫,上万头牛马驴骡等大型牲畜,还有四千大几百辆马车、驴车、牛车、骡车。
“平板大车不到半数,余下的尽是小车。”郑森把整个登莱都搜刮便了,马拉、牛拉,人拉,不管什么拉的载货平板大车就强强两千辆,余下的都是载人小车。
那种小车两车载重也比不上一辆平板大车。
为此,郑森还不惜把一些马车上碍事的车厢给拆了,但底盘小,再怎么改动也无济于事。
郑芝龙之前就接到过这方面的汇报,年前郑森就已经把牲畜车辆搜刮的七七八八,现在这个数字也变化不大。
没办法,灾难、战乱,早已经把这里的民生给榨干了。
郑芝龙大军抵到芝罘岛,消息传到曾樱耳中,他是快马赶到了奇山所。看到郑芝龙就满是感慨。
当年的坐地虎,闽海王,如今的朝廷柱石,天下名将,眼下更是要入卫京师,勤王救驾,这际遇谁个能想得到
崇祯帝并没有下旨郑芝龙调兵入京,但只要没有明旨要郑芝龙停下来或是原路返回,郑芝龙就可以不加理会的。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李自成在晋西的进展不要太顺利。
“我也是意想不到啊。当初只是未雨绸缪,谁知道现在竟……”郑芝龙得了便宜还卖乖道。
曾樱也不揭破,他现在与闽省巡抚张肯堂可是联系密切,郑芝龙的‘打算’,张肯堂一字不少的都传给他听了。
“不过数月,北地事败竟然至此,年前谁能想得到”
都是眼睛一眨,李自成竟已经席卷甘陕,马上连晋西也拿下了。曾樱此刻还不知道,太原已经失守,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晋王朱求桂被生擒,部右侍郎李建泰是落荒而逃。中军副总兵应时盛与蔡懋德同时击贼,亦自刎殉国。
但就如今他所知道的情况,就已经够让曾樱愁眉不展的了。
“中丞勿忧。那太原虽难守,可晋西还有大同,还有周遇吉,向东更还有宣府……”作为一个穿越者郑芝龙很清楚这些地方都靠不住,但曾樱不知道啊。
两镇兵马因为松锦大战损失惨重,可以说是精锐大丧,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周遭都是军户子弟,多有青壮,小两年光景来,二镇虽远没有恢复实力,却也不能无视。
曾樱想及此,心中倒是安稳了两分。
二人约定,待到海冰消融,郑军水师出动,当带上登莱兵马。曾樱手下的新军不多,登州总兵黄荫恩手下的战船也寥寥无几,但登莱有沈家的沙船,沈廷扬也是在场,听到曾樱提及自己来,当下抱拳说道:“正值国难之时,能有幸出力,敢不效死。”
沈郑两家关系密切,这段时间里,沈廷扬也不是白白空度,他利用自家的财力和影响力,从崇明和松江府亦招揽了一批青壮。又有郑芝龙的鼎力相助,无论是火器,还是刀枪兵甲,都堪称一流。
有了这两部人马帮衬,再加上郑军,再有海路运输辎重,郑芝龙觉得李自成就是和多尔衮、吴三桂联手,都不可能拿下津门的。
誓师出兵一笔带过。
郑军上万兵马在四五千辆马车、牛车、驴车、骡车的配合下,向着京师挺进。
“大帅,那郑芝龙可真是下了血本了。长长的车队,一眼看不到头,至少三二十里长。当兵的都在车上坐着,粮食、草束、药粉、炮弹、帐篷、黑豆等等也全堆在车上,大炮小炮也都绑在了车上,后头还跟着大群的牲畜……”
刘泽清身前一将用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口吻诉说着自己看到的一切。
“就是那姓郑的警惕怪高,前后左右都有马军巡哨,真个是属海贼的。”
这军官声音中有着一股说不出的可惜,真的很可惜啊,看看在座的人,哪一个没心动这要是抓住机会了狠狠干郑芝龙一回,可不就发了
至于原因
没见到朝廷都有发出勤王诏书啊,郑芝龙竟敢无有命令,擅自向京城进军,他这是要造反啊。
这理由很光明正大。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
把视线转回之前的燕京。当太原失守,周遇吉死节的消息传到京师后,崇祯帝感到脖子上的刀口是距离更近了。心中就又升起了‘南迁’的念头。
恰好这时李邦华上了一道密折,求崇祯帝固守京师,同时仿照永乐年间的旧例,让太子到南都监国。过几天没得到回复,李邦华又请求把定王、永王分封到太平、宁国二府(杭州广州),让他们拱护两京。
彼时的崇祯帝是又气又恼,因为他心中想的是自己与太子诸王皆南下,哪怕两人中必须有人留守京师,那也是把太子留在北都,自己带领朝廷上下南迁金陵,现在李邦华的提议正好相反,这等于是让他自我牺牲。
当即愤愤不平道:“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
但崇祯帝身边早就被人渗透成了筛子,李邦华的奏折根本保不住秘密,如此策略赢得了不少官员的赞同,比如那周延儒,还有陈演、魏藻德、蒋德璟等。
如此力量应该说已经很强了,即便很多北方官员拿出了“遗弃国土,放弃北方”的由头阻止,也不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但崇祯帝很不满意啊,于是,他就给了官阶中下的言官们开口说话的机会,还是那个兵科给事中(从七品阶)光时亨,他站出来反驳道:“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这一句治正确的口号,又有谁还敢再说话
所谓的“得失”在这次的朝会之中彰显的淋漓尽致,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士大夫阶层和皇帝的无耻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李自成把周遇吉大块分尸之后,姜瓖已经秘密派人送上降表,李自成大喜过望,马上打点军队,越雁门,占朔州,直向大同。
兵不血刃而夺得了大明一座重镇,这让李自成得意非常。但他最得意的却是刘芳亮在中原的进展——洪承畴根本无力招架刘部大军,崇祯皇帝的南逃路线已经被掐断了大半了。
年初颁布北伐幽燕诏书时候,李自成最担心的三件事——一、担心崇祯会将一部分守宣化和大同的人马调回京师守城,使民军屯兵坚城之下。届时万一不能攻克燕京,事情就不顺利了。
二、崇祯不惜割地给建州鞑子,调回关宁铁骑入卫燕京。
三、崇祯万不得已时溜之大吉,留下几个重臣守燕京,自己走齐鲁和津门,两中选一,逃往金陵。
现在大同不战而下,齐鲁的运河也被刘芳亮给掐断了,宣府的明军丝毫未动,这当日的三条担忧可不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了么。
“天琳兄弟,坐。”李自成见到张天琳后招呼道。
“陛下,你找额”张天琳毫不客气的坐了下,张口问说。
“大同的事儿。你劝额不要杀姓姜的,有道理,额就不杀了。但姜瓖额信不过,人骚情,面上卖乖,滑的很。额要把你和柯天相、张黑脸留下来掌控大同。姜瓖也还是总兵,但你们要握着实权,要把他手下的兵给掏空了。留做个样子就好,省的麻达。”
“额晓得,陛下你放心。”张天琳拍着胸脯向李自成保证的道。
但他遂即又道:“额们三个留下大同,兵马也尽都留下”
李自成当然会把他们的兵马都留下。
“那你军中兵马就更少了。号称五十万,去了额们也就十几万人,何不多带些人马前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