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作为齐鲁地方上的一支强兵,位居登莱的郑军在必要时候,出齐鲁下中原,从侧翼威胁民军北上的军兵安全,这都是必须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郑芝龙能在这个时候做出如此的提议,那是老成谋国,是未雨绸缪!
自然不知道郑芝龙叫郑森在登莱筹备如此多的的车马民夫,纯粹是为了方便自己日后好及时行军。
因为现在是冬季啊。
郑芝龙还能乘船从海路进入芝罘岛这处不冻港,但他却没办法进入渤海,进入津门啊。
漫长的冬季让渤海一线成为禁区的。郑芝龙想要及时的杀入京城,那就只能从陆路
第一百四十四章 等不到来年了……
“等不到来年了……”
热兰遮城内,保罗看着外城处紧张忙碌的荷兰军民悲哀的说道。
自从普特曼斯带领的海军一败涂地之后,郑军立刻就夺取了北线尾岛,并在其南端布置火炮,将大半个大员港都纳入了射程。
同时呢,疏通鹿耳门水道,将荷兰人沉在水道内的几艘沉船一一捞起。
虽然舰队里的西式风帆战舰依旧不能通过鹿耳门水道进入到大湾水域,但一艘艘鸟船、乌尾船却彻底控制了大湾。不分白天黑夜,一口口火炮对着热兰遮外城狂轰滥炸,连长官公署都被一颗颗炮弹打的千疮百孔,以至于保罗不得不在月前就从公署搬入了内城。
现在,外城处那些紧张忙碌的荷兰军民都在紧张的修补炮垒,他们在被郑军舰炮轰塌的商馆仓房废墟上用炮垒堡篮堆砌炮垒,然后布置火力。
哪怕这种炮垒在郑军的火力下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作为荷兰人在大员的老巢,热兰遮城堡是典型的近代欧洲棱堡。外城有两个棱堡,一个半月堡,西北角的称为荷兰地亚堡、西南角的称为黑德尔兰堡。内城有四个棱堡,三个半月堡。四个棱堡名为佛力欣廉堡,坎贝费尔堡、密特堡与甘博菲尔堡。棱堡与半月堡各有三门大炮,共30门炮,可沿墙侧面与面对开扩地发扬火力。
就防御力上言语,热兰遮城是很强的。
然而,这只是防御力,而不是攻击力。对比荷兰人的火炮,郑军的火炮数量更多,火力更加密集。
现在郑军不止对其表面建筑创伤很大,内外城城体损失也不小。密特堡与甘博菲尔堡之间的墙面、内城第二层的东边半月堡与南边的墙面,还有外城的荷兰地亚堡,全都受损严重,城体都碎裂。但整体上,热兰遮城的防护力依旧不能小觑!
只从军事角度出发,保罗甚至有信心坚持到明年的年中。但在心理上呢
海军战舰的惨败沉重打击了堡内荷兰军民的信心。
身为海上马车夫的他们,早就习惯了自家人在大海上的权威。可是在东方,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败在了中国人手下。
之前还可以用中国人耍阴谋诡计来为自己开脱,但眼下的这场失败,却叫他们哑口无言。
郑氏水师用实力正面击败了荷兰人。是的,这当中也是有火船,可就是在欧洲的大海战中也一样有火船的存在了。
。荷兰人自己都是在海战中放火船的好手。
普特曼斯的失败叫他们无话可说。
整个热兰遮城内的荷兰军民都士气大降。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普特曼斯带来的战舰是他们在东方世界最大的舰队,既然普特曼斯都失败了,荷兰人还拿什么来翻盘呢
把消息传回本土,非洲、天方、天竺地区,甚至是本土的舰队再一一向东方调遣来,那时间还不知道要用多久来准备呢。
保罗自己都说不准,他只能判断出的是——热兰遮绝对等不到这个时间。
只是粮食问题,热兰遮就顶多能支撑到来年年中,就是节省一些用,也顶多支撑到月里。而那个时候,本土可能都才收到巴达维亚的告急!
没有粮食,再坚固的城堡也不可能坚守。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也因此,这儿的所有人都是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就是保罗自己也很绝望。他的绝望不再是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是对面的郑军竟然到现在了也没有派人来劝降。
之前没有,普特曼斯失败后也没有……
郑芝龙难道想要把他们斩尽杀绝吗
保罗狠狠地摇摇头。“郑一官不会这么做的。”
后者在他的心目中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聪明人是不会干蠢事的。
虽然对大明内部的事宜了解不是很深,但保罗却知道中国内部正在爆发着规模极大地叛乱,中国人在北方更面临着强劲的外敌。
这种情况下他不相信郑芝龙愿意长久地与他们纠缠在一起。
水陆大军长久的盘踞在岛南,这可是几万人马,能在战争中发挥出很大很大的作用的一支军队。
保罗始终坚信郑芝龙会主动派出人来向他寻求谈判的。
当然,他也可以主动的向郑芝龙寻求谈判。
可现在时候谁更主动一些,在谈判中无疑就会更加的被动一些。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契机。保罗在极力忍耐,他相信城外的郑
第一百四十四章 等不到来年了……
“等不到来年了……”
热兰遮城内,保罗看着外城处紧张忙碌的荷兰军民悲哀的说道。
自从普特曼斯带领的海军一败涂地之后,郑军立刻就夺取了北线尾岛,并在其南端布置火炮,将大半个大员港都纳入了射程。
同时呢,疏通鹿耳门水道,将荷兰人沉在水道内的几艘沉船一一捞起。
虽然舰队里的西式风帆战舰依旧不能通过鹿耳门水道进入到大湾水域,但一艘艘鸟船、乌尾船却彻底控制了大湾。不分白天黑夜,一口口火炮对着热兰遮外城狂轰滥炸,连长官公署都被一颗颗炮弹打的千疮百孔,以至于保罗不得不在月前就从公署搬入了内城。
现在,外城处那些紧张忙碌的荷兰军民都在紧张的修补炮垒,他们在被郑军舰炮轰塌的商馆仓房废墟上用炮垒堡篮堆砌炮垒,然后布置火力。
哪怕这种炮垒在郑军的火力下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作为荷兰人在大员的老巢,热兰遮城堡是典型的近代欧洲棱堡。外城有两个棱堡,一个半月堡,西北角的称为荷兰地亚堡、西南角的称为黑德尔兰堡。内城有四个棱堡,三个半月堡。四个棱堡名为佛力欣廉堡,坎贝费尔堡、密特堡与甘博菲尔堡。棱堡与半月堡各有三门大炮,共30门炮,可沿墙侧面与面对开扩地发扬火力。
就防御力上言语,热兰遮城是很强的。
然而,这只是防御力,而不是攻击力。对比荷兰人的火炮,郑军的火炮数量更多,火力更加密集。
现在郑军不止对其表面建筑创伤很大,内外城城体损失也不小。密特堡与甘博菲尔堡之间的墙面、内城第二层的东边半月堡与南边的墙面,还有外城的荷兰地亚堡,全都受损严重,城体都碎裂。但整体上,热兰遮城的防护力依旧不能小觑!
只从军事角度出发,保罗甚至有信心坚持到明年的年中。但在心理上呢
海军战舰的惨败沉重打击了堡内荷兰军民的信心。
身为海上马车夫的他们,早就习惯了自家人在大海上的权威。可是在东方,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败在了中国人手下。
之前还可以用中国人耍阴谋诡计来为自己开脱,但眼下的这场失败,却叫他们哑口无言。
郑氏水师用实力正面击败了荷兰人。是的,这当中也是有火船,可就是在欧洲的大海战中也一样有火船的存在了。
。荷兰人自己都是在海战中放火船的好手。
普特曼斯的失败叫他们无话可说。
整个热兰遮城内的荷兰军民都士气大降。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普特曼斯带来的战舰是他们在东方世界最大的舰队,既然普特曼斯都失败了,荷兰人还拿什么来翻盘呢
把消息传回本土,非洲、天方、天竺地区,甚至是本土的舰队再一一向东方调遣来,那时间还不知道要用多久来准备呢。
保罗自己都说不准,他只能判断出的是——热兰遮绝对等不到这个时间。
只是粮食问题,热兰遮就顶多能支撑到来年年中,就是节省一些用,也顶多支撑到月里。而那个时候,本土可能都才收到巴达维亚的告急!
没有粮食,再坚固的城堡也不可能坚守。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也因此,这儿的所有人都是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就是保罗自己也很绝望。他的绝望不再是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是对面的郑军竟然到现在了也没有派人来劝降。
之前没有,普特曼斯失败后也没有……
郑芝龙难道想要把他们斩尽杀绝吗
保罗狠狠地摇摇头。“郑一官不会这么做的。”
后者在他的心目中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聪明人是不会干蠢事的。
虽然对大明内部的事宜了解不是很深,但保罗却知道中国内部正在爆发着规模极大地叛乱,中国人在北方更面临着强劲的外敌。
这种情况下他不相信郑芝龙愿意长久地与他们纠缠在一起。
水陆大军长久的盘踞在岛南,这可是几万人马,能在战争中发挥出很大很大的作用的一支军队。
保罗始终坚信郑芝龙会主动派出人来向他寻求谈判的。
当然,他也可以主动的向郑芝龙寻求谈判。
可现在时候谁更主动一些,在谈判中无疑就会更加的被动一些。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契机。保罗在极力忍耐,他相信城外的郑
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无选择
商人就是商人。热兰遮城内的局势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时,但评议会有资格到场的二十九人里却只有区区七人支持继续战斗,原因还是荒诞的——万能的天主与我们同在,仁慈的祂从不放弃自己的羔羊。
其余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总督保罗本人,都认为无法抵抗下去。最后评议会决定:“立即写信通知郑芝龙,我们愿意和他谈判,在优惠条件下交出福尔摩沙。”
“这就是你们的诚意”
何斌看着眼前的勒奧那杜斯脸上闪现的全是嘲弄。他用手捏着荷兰人的意见书,就像甩掉一堆臭狗屎一样扔回给勒奧那杜斯。
后者脸色难堪的接住意见书,就看上头罗列着七条意见:
第一、大员当局承认失败,郑军获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第二、立刻停止双方间的战斗。大员当局愿纳劳师银十万两并年输商税若干万、年年照例纳贡。
第三、郑军要在双方正式签署和平协议的当天释放所有被俘的荷兰士兵,并归还一应枪炮。而现在他们(被俘的荷兰士兵)必须得到郑军的优待。
第四、郑军可以保有已夺取到手的所有利益,当双方正式签署和平协议的一个月内,当局承诺将岛北土地交于郑军。
第五、郑军允许继续向福尔摩沙(即大员)的一神教徒传布福音。
第六、不干扰所有荷兰、中国(指汉族人)、和福尔摩沙(指高山族人)公民的正当利益。
第七、允许荷兰继续保持热兰遮城堡。依例参照澳门!
郑芝龙真是呵呵了,见都没有见这个勒奧那杜斯。只叫何斌出面传了他的一句话,“大员本系中国之故土,先人早在此经营。大军此番前来只是为收回自家产业,可不是与尔等作战,夺尔等之利益。你辈西洋人,万里波涛前来东方本是经济之用,何以却是侵土掠地,屡坏东方之邦国本官甚是不解,亦不需予理会,只管大员完璧归赵,如是而已。你等若是愿意,就挂起一面白旗。本官允许尔等用自己的船只载人返回巴达维亚。日后再来贸易,亦是待如宾客。如若不听劝告,就不妨挂起面红旗,两军血战一场,分出个生死胜负!不必再来商谈。”
“一天,我只给你们一天时间!”
勒奧那杜斯灰溜溜的回热兰遮城去了。
他们知道郑芝龙在大员赶绝他们的心思真的是无可动摇了。
但他们又如何真的愿意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来继续战斗呢
商人考虑的事情,最关键的就是利益。何况从郑芝龙的口吻语气来看,他还是乐意与公司保持和平与贸易的。
这点很重要。
如果荷兰真的要失去大员,郑芝龙接下的态度对他们来言,那就关键无比!
要知道,每年他们从郑芝龙手里那货,或是卖入日本,或是转销南洋、天竺以及欧洲,那都代表着巨大的利润收益。
失去了大员就已经糟糕的了。如果还与对华贸易彻底绝缘,……,评议会在座的所有人只要一想到本土十七董事会所能爆发出的愤怒,就一个个都觉得不寒而栗。
别看他们在大员都算是一号人物,可拿去巴达维亚就已经泯然众人了,更不要说是在本土那些真正的大佬眼中。
所以,他们谁都清楚,失去大员固然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可要是拿大员来对比整个对华贸易的利益,该如何选择对公司更加有益就不言而喻了。
要清楚,此时的欧洲世界对中国商品有着不小的需求,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中国热——主要是一些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儒家和道家学说与思想得到了知识界的认可,孔子—儒学,老子—道德经在欧洲获得了前所未有过的知名度,那就是中国货最好的软体广告。
连带的就是丝绸、锦缎、瓷器、茶叶、漆器等诸多货物,在西方世界的畅销!
要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来评判这一点,后世人完全可以把自己对法国意大利的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头
“刘元,你他娘的连个点炮都不会啊。快上去看看,要是哑炮,就换上新的。”
岛南一处采石场内响起了小组长的大吼。
被点名的刘元一声不吭的抓起新炮管就往炮眼处跑。他自从被俘虏之后就没挨过好日子,先是被赶去给郑军转运物资,后又被派来采石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