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洪孙二人手中的牌面可是大明朝最后的底牌了。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吧
西边守住河洛,东边守住开封,再叫中原总兵官陈永福这等悍将引兵驻守许州(许昌),暂时的安定下中原的局面,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便是要打仗也要等来年钱粮收到手了,再谈兵事。
就现在国库里空荡的可以跑马的时候,还指望着洪孙两人手下的大军能再接再厉发挥出sehuizuyi的核心价值观,勒紧裤腰带的来为老朱家卖命厮杀,除非天上落馅饼了。
虽然对李自成的不争气还有些小目瞪口呆,但郑芝龙对李自成的最终胜利还是坚定不动摇的。
倒是这关外传来的消息给人以极大的惊喜。
林庆业他知道啊,一个能羞煞无数明末士大夫的朝鲜人。就是那崔孝一和独步和尚他也都有耳闻,历史上的崔孝一在崇祯墓前绝食七日七夜而死,叫人挺唏嘘的。
可沈器远是谁啊郑芝龙表示自己真的不知道。
但是,现在他知道了。这是一个在朝鲜政治版图中拥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是一个绝对的实力派,更是一个很坚定的亲明派,他的身边围绕了一大批有着相同的理想抱负的朝鲜士大夫。
可以说,这是一个中国的老朋友、好朋友。
但郑芝龙现在也都能肯定的是——这沈器远的筹谋一定没有成功!
后世的网络上,有一阵子曾兴起了一股“大明爸爸朝鲜儿子”热。原因,一是为了嘲笑当时膨胀的都不要脸了的思密达国那颗不知羞耻的‘虚荣心’!二是为了嘲讽思密达国对灯塔国的狗腿。
以至于,大明是朝鲜的宗主爸爸,朝鲜举国上下对大明都满怀忠诚,这个印象刻进了不少人的心底。
证据很多么,比如朝鲜王宫内的大报坛,比如朝鲜王室长达二百年的对大明的秘密祭奠,比如朝鲜士大夫长久以来对满清的不耻,表面上采用清朝年号,但暗中依然采用崇祯年号,称呼清帝为胡帝,等等!
所以郑芝龙就清楚的记得,明清交际时候的朝鲜国王是个很识时务的,见满清的确打不过就乖乖的改换门庭,认了鞑子当爹。以至于王室声望大坠,到他儿子继位后,为了重塑人心,就高举着北伐满清的大旗,以防御日本为由大力扩军备战,结果引起了满清的警觉。顺治帝下诏斥责朝鲜国王,罢其用事大臣。发生了朝鲜历史上很有名的“六使诘责事件”!
所以,甭管发生多大的变故,若无外力插手的话,现在的朝鲜王李倧都会平安无事的,继承朝鲜王位的人爷依旧会是他的儿子。
沈器远和他所举的怀恩君李德仁绝对不会得好的!
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与不幸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郑芝龙计划盘算的很不错,但也要一步步实施才行。
他现在就必须要用陆军的力量来给热兰遮城更大的压力,好给即将进行的海战创造更好的条件。
炮弹雨点一样一刻不停的落在热兰遮城堡。
不管是佛力欣廉堡还是坎贝费尔堡,亦或是两棱堡间的半圆堡,那都跟烫红的铁锭一样,不断的接受重锤(炮弹)的敲砸。
每一枚实心炮弹落上去就一声轰隆重响。
“开炮——”热兰遮城堡的东面,其与大员镇之间的大片空地,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堑壕间点缀着一个个炮位,面对着城头上荷兰人的还击,炮长面色丝毫不动,语声沉稳如山,那一枚枚的炮弹像是根本没有打到他心上。
毕竟这是晚上。白天荷兰人想把炮弹砸进炮位都很难,就更别说晚上了。
他们这些炮位也不讲究速度,黑灯瞎火中慢慢的来么,炮弹与弹托还有药粉包是连在一起的,装填上大大节省了步骤。偶尔亮个明火,也转瞬就失。根本不给荷兰人瞄准的机会。
何况两边都是前装滑膛炮,准头都差的一笔。
“嗖——”一道亮眼的明光从战场上斜穿而其,照亮了整个天空。已经是夜里了,郑芝龙有过命令——必须保证每刻钟里都有照明弹升空。
这种旧式烟花产物,郑芝龙准备了不要太多!
看着天空中闪亮着的照明弹,保罗两眼中闪过一丝憎恶,这样的鬼东西……,全是东方人的小聪明!
但他偏偏不能否认,有了这种东西,城堡内如何还派遣士兵去偷袭,去解决那些该死的火炮,必然麻烦很多。
佛力欣廉堡与坎贝费尔堡已经被炮火轰炸多日了,这些天里不知道有多少枚炮弹命中了它们,纵然他们十分坚固,是实心炮弹很难摧毁的。可一枚枚铁球落在城堡上,两座堡垒以及它们中间的半圆堡上的炮位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对比荷兰人可以在城头上安置的火炮数量,郑军的炮火太多了。
五发乃至十发炮弹中有一枚命中了炮垒,那对城堡上的炮位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因为在这个时代里,炮位都是露天式的,至少热兰遮城堡是这么布置的。
所以,哪怕会有一定的损失,在黑夜里,他也会不时的派出士兵出城偷袭。因为对比白日里的出击,这个时候他们的威胁性才是最大,受威胁性最小。
士兵们也不需要杀进堑壕中的炮位里,他们只需要把一个个手雷远远的扔进炮位就行了。
今天就又是夜战上演的时刻,上百名荷兰士兵合着一群原住民(巡逻队)开始了今夜的进攻。
又一枚照明弹被打出,光亮闪耀的刹那里,下方黑压压的一片荷兰士兵的身影就尽数显现了出来。
“轰轰……”
根本不需要主官再下令。早就在堑壕里警备的火枪兵、狙击手,乃至大批的藤牌兵,就开始了攻击。
漆黑的夜色立刻响起了猛烈的枪声,重重人影在阵地前沿闪烁。
“轰轰轰……”一阵密集,但却比炮弹声音都要弱小很多的爆炸声,在阵地前炸响。
这是掷弹兵的对抗!
说真的。城下的这支郑军,都让保罗快要忘掉先前记忆里明国士兵是什么模样了。当年他跟随着雷耶斯佐恩上校与明军战斗在澎湖,那时候的明国士兵与眼前的郑军真的是两支全然不同的军队。
堑壕战中的手榴弹投掷是很残酷的一件事。固定的环境叫人即便发现手榴弹落到了脚下,也很难及时的逃开。
后者的威力是不大,可杀伤范围对于堑壕中的两边士兵们来说,却绝对致命。
冲在最前面的荷兰士兵立刻就遭受了重创,郑军上百枚手榴弹的一起投掷来,数量上远远多过他们,那爆炸后的威力足以让荷兰人当场报销掉了他们的先头部队。
十几个人倒在了堑壕里,随后火枪打响。
但是死伤了一些的荷兰士兵依旧高喊着“盖茨”、“蛮累”等混杂的叫声
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
十月里,齐鲁的气候,比江南气候要冷多了。
但一支运粮队却在这个时候顶风冒寒的向北行来,为首的管事并不知道明明是搞盐运的自己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鬼天气里运粮食了。
他只要把粮食运入保定府,然后交给那范家之人,那一切就都齐全了。
作为管事,他并不需要了解太多不是
大队人马由南向北进行,越走便越冷,到了齐鲁地界上,那就看不到一抹绿色了,一颗颗树木只剩下了干枯的树枝,大地枯丛荒草边地,放眼打望似乎全是黄色。
平原中间点缀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村庄,可却多有荒凉无人烟的,路上他就多带人在这种村落宿营,顺带着也把遇到的尸骨给安置一下。
已经无所谓棺材不棺材了,挖一个坑,把一堆堆骨头往里头一埋,他就积了大福了。
“造孽啊,鞑子真是造孽啊。”
这管事在扬州也算是个体面人,眼睛看见的不止是扬州这一亩三分地,对于北地的局势也多有了解。所以他直接就对着鞑子开骂。
这是一种人之常情。
身在扬州,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与鞑子扯上甚个干系的他,看到那森森白骨,咒骂一番鞑子,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可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人默默的看在了眼睛。日后江山变色时候,就是自己这沿途路上的顺手而为,就是他对鞑子的几番咒骂,改变了他整个人的命运。
人生的际遇就是这么神奇!
“范家的屯粮之地都查清楚了没有范永良的行踪敲定了没有”
“继续查。要给我盯死了!”
千里之外的京城,城东一处茶楼附近的小院里,传出了郑芝莞的厉喝。
……
也是这个时候,登莱的郑森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一天,房门再次被打开,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的郑森仿佛变了个人一样儿,浑身杀气毕露,如宝剑出鞘!
“我不该对父亲的话生出半点疑虑的。能从一介小民奋斗到今日,父亲果然非凡俗也。”
谁能想到月前形式还一片大好的中原之战,眨眼就天翻地覆了呢
官军八月占领洛阳,九月攻占汝州,形势一片大好。民军督尉李养纯投降。随后就向官军告密,说尽民军虚实:诸贼老营在唐县,伪将吏屯宝丰,自成精锐尽聚于襄城。洪孙二人根据这个情报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首先攻破宝丰,斩伪州牧陈可新等,然后挥师唐县,将安置在那里的民军家属斩杀殆尽。九月中旬官军和民军主力再在郏县进行激战,民军大败而逃,前营左果毅将军谢君友被俘杀,李自成本人都差点被擒。那战报传到登莱的时候,郑森都简直要把郑芝龙的命令抛之脑后了。
这是李自成要完蛋的节奏啊。
然谁也想不到,士气大盛的官军赶着民军杀到襄城,老天爷却在这个时候给大明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就恰恰在此时连下了七天大雨。城外露舍的官军是苦不堪言,又因道路泥泞,官军的粮车难以为济,后勤出现了大问题。李自成看到了反败为胜的契机,派出大将刘宗敏率一万名骑兵从小路抄到官军后方,切断了官军的粮道,明军顿时大乱。
洪孙以陈永福部的中原官兵殿后,自身率大部队向南阳撤退,但中原官兵也不愿当替死鬼啊,前军移后军乱,陈永福斩之不能止,明军全线崩溃。这一退就再也止不住了。
大军直奔到了南阳城才稳住了阵脚,与追来的民军一场大战,想要鼓起余勇反败为胜,却已经力有不及了。再次大败一场,十万大军连死带俘折损了一半,外带逃散的,可以说大明仅有的“一副家当”损失殆尽!
这汝州之战和松锦大战一样,都是决定明朝命运的战略决战,在这两场战役中,明军并非没有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全都归于失败。
只能说是天命不在大明!
如郑森听闻了汝州之战的经过,心中就生出了如此的封建迷信念想。
在中原之地,在农历的九月中旬连下七天的大雨,这百年都遇不到一次的事情啊。
洪承畴仓惶逃至开封,孙传庭则和高杰收集散亡士卒数千军北渡黄河,经晋西的垣曲绕到潼关。总兵白广恩也领着残兵败卒奔往潼关。
而李自成也秉着再接再厉的信念亲率大军逼近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牛成虎等人投降,孙传庭手中无兵,潼关旋即失守。本人亦战死当场,时年51岁。可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年……
“公子,今芝罘岛已拣练青壮七千人,车夫上千人,大小车辆近三千。牛马驴骡等大型牲畜上万。”奇山千户所(后世烟台市区)内,冯澄世向郑森禀报着自己一行人近些时候的成果。
随着郑军的声势在中原愈发响亮,随着郑军在登莱的存在感愈发亮眼,奇山千户所的主导权早就由本地的军官转到了郑军的手里。
不然,就那不大的芝罘岛上,光是一座座粮仓、军需仓库,就要把之填满了。
——储粮三十余万石,麻布十三万匹,棉布二十万匹,棉花八万五千石。盐糖酱醋各有上万石,各类药材上十万斤……,这是民生。
长枪大刀三万杆,硬弓三千张,箭矢二十万枝;棉甲一万五千副,铁甲两千副,精甲一千副。这是冷兵器。
燧发火枪五千支,大小斑鸠脚铳一千杆,刺刀一万柄,轻重火炮六十门,小炮(虎蹲炮、佛朗机炮)二百门,精制药粉3000桶(每桶五十斤),大批的硝石硫磺上千石,更多诸多的铅锡铜铁和火石储备……
郑芝龙穿越两年半的时间,安平城一座座工坊的建立和技术改善,水利风力畜力的扩大运用,所产出的果实,那除了用来武装自身的水陆军外,剩余的就一半都堆砌到了芝罘来。
数量蔚为壮观不是
可它们的储备需要一座座封闭式的仓库,守卫更要森严,那芝罘岛里还如何能装得下一的难民流民呢
随着京城爆发大疫,北直隶的百姓纷纷南逃。而对比战乱不止的中原,齐鲁对于他们而言显然是一个更好更妥善的安居之地。
更有不少人直把目标盯向了郑家。
郑芝龙这两年源源不断的向南方运送难民流民,那消息早就传开了。
大批难民流民的汇聚,一座座仓库的拔地而起,这些就都不是小小的芝罘岛可以铺开的。拿下奇山千户所是他们与登莱地方无须言表的默契。
何况那千户所的千户百户等大小军官们也没吃亏。虽然这些个人多该杀了砍头,但郑军还需要登莱地方的支持,郑芝龙也没彻底的举旗造反,该遵守的规则还是要遵守的。
对之都进行了妥善的安置。
现在郑森跟换了一个人一样,与前些日子的态度已经大有不同,对郑芝龙安排的事宜是一百个上心。听到冯澄世的禀报,下意识的脸上就露出了一抹不满意来。因为这个数字对比他老爹所要的数儿,可还有着不小差距。
不过郑森也清楚,以登莱之地的体量,能在一个来月的时间里筹备出如此多的人员车马,冯澄世等已经是尽力了。
这还多亏了巡抚曾樱的大力协助呢。
郑森自接到郑芝龙的示意后就当即亲自走了一趟登州,曾樱对郑芝龙“筹备车马民夫,以备来日不时之需”的想法大加赞同。因为他对崇祯皇帝发起的中原之战也是不看好。
朝廷没钱,大军的粮饷都不济,如何能打胜仗纵然前期得胜,亦难久持。
当然,曾樱那时是绝对想不到汝州一战的后果竟然是如此的灾难性——大明王朝的落幕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