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这就是手铳他还真是第一次见。

    ……

    战后的寂静是空虚的。在宁浤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昨夜里他第一次那么亲切的听到枪炮的声音,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眼前的一具具尸体更是让他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最本质的认知。

    昨夜里,当枪炮声停下来,他的精神猛地松弛了下,好一阵大脑都空白一片!

    就像也跟着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一样,欣喜自然有之,但第一时间涌上心头的一定是庆幸。庆幸自己人还活着。

    “咯吱,咯吱……”身后拉着家眷的马车发出了轻轻的声音。

    这支队伍顺着官道直向着张家湾而去,马车走的很慢,因为宁浤他闺女昨夜里受到了惊吓,这马车自然要走慢一些了。

    横竖贼军已经被打败了,李贼便是再派来兵马,上午总是安全的。

    “啪啪啪……”几声清脆的枪声忽的传入宁浤的耳朵,身后马车里响起了少女的惊呼。

    宁浤浑身激灵一下,立刻抬头四下的张望,就看不远处一群人正围拢一团不知道在干甚。而看旗号分明就是郑芝龙的兵马!

    “夫人,……”宁浤担忧的叫道。马车内的女儿可不是一般人,这是未来的太子妃。只是因为李自成兵来的太急,朝廷暂缓了婚事,实则已只差拜堂成亲了。若是按照原先定好的章程,没有李自成这一遭,那宁氏女此刻就正在家中备嫁呢。

    “老爷放心,只是受了些惊吓。”宁夫人话音未落,又是一阵枪响,马车内立刻就响起了“好女儿,好女儿”的唤声。

    宁浤扭头看向那队郑军处,满脸怒容。“我倒要看是谁在打枪为乐”

    “驾,驾驾……”

    调转马头,宁浤就向那里奔去。可还没赶到地方,一阵风吹来,一股新鲜的血腥味道就传入他鼻口。

    安南伯,郑芝龙郑军人群中的一个身影闪现,赫然就是郑芝龙!

    宁浤脸上的怒容迅速消散。

    “下官宁浤见过安南伯。”

    郑芝龙骑在马背上,身边对着两堆兵甲,兵甲上还带着鲜血,显然是从死去的顺军尸体上剥下来的,脚下跪着三十来个俘虏。

    十丈外还有些尸体,枪子打出的血窟窿上正在流着血。

    战斗中被俘的顺军可不止眼前这些个人,其他的人被一吓唬就全都归降了,余下的这些个都是硬茬。

    宁浤赶到的时候,郑芝龙正在给他们做最后的开导,投降不投降不投降可就杀了啊。之前的就都是例子。

    现在是非常时刻,郑芝莞、施琅搞出的那些人越就罢了,多是普通百姓,危险性极低,可眼前这些家伙却危险性较大,郑芝龙可没心情跟他们玩仁义。

    “宁翰林”郑芝龙看着宁浤有些懵逼。

    这人是与他是照过几面,可素无联系啊。不仅是宁浤,就是他背后的太子爷,郑芝龙也一直是敬而远之的。不看郑森始终就在御前么,却也不向太子看去一眼。

    现在时候,郑芝龙不想多生事故,给崇祯帝发出丝毫能叫他误解的信号。

    “下官此番来见伯爷,是想求取几支手铳。昨夜里枪炮声轰隆,让下官满门惶恐,就是小人也心慌意乱不已。思之南下路程还有数千里之遥,途中难保不生出一二变故,故而特来求伯爷赐下几支手铳,以作防身壮胆之用。”宁浤一本正经的说道。

    郑芝龙眼睛眨了眨,就为这事也能劳烦这太子爷的老岳丈亲自跑来一趟

    他眼睛通过宁浤身后看到了不远处停下的一队人马,一群净军装束的人簇拥着一辆马车,停在路上。

    哦,原来是顺路啊。

    虽然那宁氏女还未与朱慈烺正礼,但二人已经定亲。这遭朱慈烺和他爹又没有齐齐扑街,可以说不远




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进考场了……(求订阅)
    京城与津门之间足有二百里路,到通州才三十里。路程方走了七分之一,崇祯帝一行远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李自成心中一点并不着急。

    因为崇祯帝在他率军赶到京城的前一日顺利‘逃脱’,从那一刻起,他就明白自己得不到最完美的果实了。便是他发大军急追崇祯一行,也利索的击败了郑芝龙的阻拦,但郑芝龙就是败得再惨,簇拥着崇祯帝父子逃走的能力还是有的。

    而只要崇祯皇帝能赶到津门,他就不可能阻挠崇祯帝南下。

    因为津门兵备道副使原毓宗已经向他传来密信,却是海路上郑芝龙的大批船队已经抵到,随行的还有登莱的兵马以及沈廷扬部。在此刻的津门,别说原毓宗这个副手已经失去了掌控,就是冯元飏都不得不从郑家人的号令。

    原毓宗与李自成是关中老乡,当官赴任的路上被李自成给抓了住,因为官声不差,李自成没有杀他,反而代之甚厚,只是把他老娘雷氏留了下,原毓宗早就是李自成在明廷中埋下的一颗棋子了。

    所以,李自成反倒不急着动用老营的精骑去追击,去与郑芝龙死磕了。

    后者可是他赖之镇压天下的老本,要是不能抓到崇祯帝,反而与郑芝龙一阵死磕,折损了不少老本,李自成可就亏大发了。

    就是俘获再多的明廷官吏,就是缴获再多的金银浮财,那也不能弥补他的损失。

    所以啊,就稳扎稳打的来。先让白广恩他们这些降军去触郑芝龙的霉头,不需要与之死磕,但把人缠住总是可行的吧

    白广恩、马科和唐通也是积年老将,打老了仗的人,打赢不容易,把人缠住总是不难的。

    而只要崇祯一行人的速度慢下来了,李自成五营主力的机会也就来了。

    白广恩他们当然知道降将没人权,还能保住富贵,保住手下兵马的基本盘,已经是人李自成大度了。三人俯首领兵,转身出了御前,就各自归队点兵。

    那是一个多余的字都不敢废话。

    三人领兵向南奔去,绕过京城再向东赶。白广恩三人先一步赶到了外城的西南角停住,注视着兵马朝这边赶来。三人联军也有小三万人了,队伍浩浩荡荡。

    唐通坐在马背上,回头打望了一眼,李自成的御驾已经从阜成门向北了。

    阜成门距离皇朝是近,但名头不好听,李自成进燕京城,要走北面的德胜门进。

    御驾北上,看来是要直入皇城了。

    “唉……”做一声长叹,脸上全是复杂莫名。

    不久前他才担负着崇祯皇帝寄托的厚望领兵从京城赶去居庸关,这前后才十日的时间,他就要提领兵马为新皇卖命去追击崇祯了,变化真是天翻地覆啊。

    白广恩、马科脸上也闪过波动,二人也曾受过大恩,如果可以,他们也不愿意当贰臣。

    这种低人一等,受人歧视嘲弄的滋味太不好受了。

    可是,形势比人强啊。

    “罢了吧。这大顺皇帝心胸还是不错的。都半年的时间了,兄弟俺还能带引兵马。”三人中最早投降的白广恩如此说着。

    “只说这胸怀,这大气,大顺天子不做皇帝就没由来。”

    不说是猜疑之心极重的崇祯帝了,就是郑芝龙,遇到这种事儿,小半年的时间也早就把白广恩吃干摸净了。谁知道这位大顺天子是怎想的,竟然还叫白广恩留下了基本盘来。

    唐通、马科都是跟吴三桂一样的兵头,把手中兵马看的比命都珍贵,虽然这些日子里受了不少的气,可想到李自成对自己人等的处置,也只能说一个‘服’字。

    此刻,李自成御驾已经进入了京城,德胜门处,以内阁次辅陈演为首的大小数十名京城留守官员——也就是所谓的北都留守司,齐齐在此恭候着李自成的大驾。

    “陛下,城里的大小官员,还有一些没跑的士绅贤达,都在这了。”牛金星这般说着。

    那些没跑的人,自然就是要对大顺效忠的人,而真正的忠臣似乎都被崇祯皇帝给带走了,留下的尽是要投降的。

    哪怕是陈演这种家人都被带走的人,一样是毫无顾忌的选择投降。

    这叫牛金星甚是不耻。

    “传令下去,城头守军弃兵投降者,归家闭门者,皆得免死。”

    志得意满的李自成现今都不愿听到一声厮杀,兵不血刃的入前朝帝都,就如李岩说的那样,此必可为后世史书大书特书也,能证大顺承天景命者,莫过于此。

    李自成听了大喜。

    黑压压的人头齐齐拜来,在一阵鼓乐声中李自成进京了。陈演脸色有一丝的难堪,这李自成竟然都不来与他说一句话,可还是迅速收拾起心情,笑着对前来引导他们这些降官士绅的顺军军官卖好。

    入城的李自成一行,走在最前边的是他的义子张鼐,与罗虎一样也是孩儿营出身,他身后是军容整齐的二百骑兵,全骑着西北高头大马。这二百骑兵的后边是一位传卫武将,骑在马上,身材高大,擎着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群众想看戏(求订阅)
    李自成进京的消息在郑芝龙带兵刚抵到香河的时候便就知晓了。一同送到的还有白广恩、唐通、马科三部来袭的消息。

    因为,大顺天子要求大兵入城,四民勿惊。家家开门,照旧营生。所以啊,这京师的大门照旧敞开,郑芝龙往来消息灵便着呢。

    “李自成这是进京赶考来了啊……”他没有在乎来袭的白、马、唐三部,反而就李自成入京一事说了句叫身边人听不懂的话。

    陈鼎就听不明白了,贼军打进了京城,大帅怎么就能扯上进京赶考呢

    “哈哈,这有什么扯不上的”郑芝龙仰天一笑,太祖说的这一典故还是很简单明了的。“打天下难,坐江山就容易吗”

    这李自成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最著名的典型事例。

    “打进了燕京城不意味着李自成就能得天下坐江山。他北有建虏,南有大明,稍有不慎就能翻了船。这与进京赶考何其相似可以金榜题名,也能名落孙山,就看他自己做的了。”

    郑芝龙现在也想不明白李自成的未来是甚样的,因为他已经将满京城的达官显贵们全都卷跑了。纵然在顺军追击的路上,这些个达官显贵中有人要遭殃,可影响力较之历史上李自成的拷掠追赃,那简直是不值一提。

    因为这些官是‘逃跑’的,大顺军的追击甚至是‘天经地义’。

    而历史上的大顺军呢,其上层建筑完全迷失了方向——李自成在皇宫大内高兴的乐不思蜀,牛金星忙着筹备登基大典,组织新朝科考,忙着招揽门生弟子;刘宗敏忙着拷掠追赃,直接搞出了一个成立了“比饷镇抚司”,造夹棍五千副,在衙门或路边架设刑具,日夜拷掠追赃;高层将领一个接一个的住进了京城里的显贵华宅中。低层的军兵也在一次次的抄家追饷过程中放肆了起来。在燕京城内外肆意妄为,刘宗敏把矛头对准了达官显贵和豪门士绅,他们就把矛头对准了小商小贩和平民百姓。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三年不征、一民不杀”的政治许诺就成了屁话,军纪荒废,民心抱怨,直接从刚入京城时的仁义之师,王者之师,变成了一支强盗流寇团伙。

    李自成天怒人怨,民心士心尽丧,山海关一败后,就此一蹶不振,再无起色。

    可现在李自成就是想要‘胡作非为’也不具备现实条件了。郑芝龙现在最好奇的就是如今这个时空的李自成会怎么做。

    满京城的做官的都被他卷走了,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就是不少富绅大豪也跟着逃出了京城,燕京城内不是没剩下官绅,可数量比之历史同期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情况下,他还会叫人明火执仗的“拷掠追赃”吗这显然不可能。

    就陈演那些个官儿,全部投降了也不能将奉天殿站满的,李自成脑子进水了还会对他们下手

    现如今的局势与历史同期的时候是全然不同,崇祯帝跑了,李自成再想传檄而定江南是不可能的了,也就是他的‘江山’在他的心里都还没彻底坐稳。这种情况下,只要李自成还有点脑子,他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对官绅阶层下手。

    是的,自从去年冬季里起,李自成的大顺军以让人意想不到的速度,一路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完成了对山海关以内大半个北地山河的接管。大军攻入京城,也已经在政治上推翻了朱由检为首的大明王朝二百七十七年的统治。

    至少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由此取得了替代大明王朝的“合法权”。

    以历史上的经验来说,这已经是一次合法的王朝更替,此时的大顺王朝,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个新兴的汉人中央王朝,一个完整的政治势力,并得民心,顺天下大势。

    其接下来席卷天下也当势如破竹,兵锋到处,所向披靡。

    就像当年朱洪武北伐一样……

    北直隶大部都已经被刘芳亮的偏师给拿下了,只有保定有一定抵抗,其他皆不战而降。齐鲁大半也被李自成给拿下,刘泽清逃去了淮南。

    有消息说,曲阜的孔胤植都已经给李自成上了降表,在孔府供奉了大顺永昌皇帝牌位。

    而那青州城呢之前在清军入塞时候表现的还甚有胆略的衡王父子,现在非是被知府何永清阻拦,那都已经收拾家当逃去登莱了。知府何永清政令也是不出州城,非是李士元还在那撑着,何永清恐怕连知府衙门的位置都坐不稳。

    同时的情况还在兖州,邓藩锡也是焦头烂额。

    而刘泽清退后的临清、东昌等地,已经全数换上了大顺的旗号,齐鲁巡抚王国宾不知所踪,只剩下布政使侯国安在济南城坚持。

    那局势真就是秋风扫落叶也,横扫千里如席卷。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事实上就连李自成自己心中都没有底。他的崛起太快了,从商洛山里钻出来后,从几千人变成百万大军,短短时间里就席卷了北地几千里江山,李自成的根基空虚的很。

    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形成自己绝对掌控的基本盘。

    力量发展太快太迅速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团队的军政能力跟不上。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大批的鱼虾混杂来,只会让纯洁变得不纯洁;二是根本来不及建设根据地。刘邦有关中,朱元璋有江左,他们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刘邦被项羽打败不止一次,每次战败都能迅速拉起几十万人。李自成没有,李自成一直在做流寇,他还来不及建设根据地就得天下了,为了控制骤然间放大了许多倍的地盘,他只能大规模启用明朝的降官降将,两条是占的齐齐的,这让他的根基十分的不牢固。

    因为这些个降官降将,他们投降容易,背叛也容易。谁让他们周边都没有李自成的嫡系力量在辖制着他们呢

    所以他一败就不可收拾了。

    更别说眼下还不是历史上,崇祯帝已经跑了,只要他去到金陵继位,那又是一个大麻烦。这李自成的天下俨然从混一宇内变成了隔江对峙的南北朝了。
1...5758596061...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