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而吴三桂在历经了16年冬季里被清军包围在宁远城,后者又再起兵马直逼山海关前的一事后,就十分的想要撤退去山海关。

    后者可不同于宁远城,小小的宁远城可以被清军团团包围,多尔衮若是做好了充分准备,完全可以像之前的锦州之战一样,围而不打,把吴三桂整个‘围死’。

    据他所知,朝廷手中可没有第二支九边精锐能再来一场救援宁远的“松锦决战”了。就是说,只要宁远城被围,吴三桂和他手下的关宁军就会落得外无援军,坐守孤城的境地,这是死路啊。

    而山海关呢却是北倚崇山,南临大海,响当当的天下第一关。

    城高四丈有余,即高且厚,横面也不大,山海关总兵高第更是对其唯唯诺诺之辈,大军退往山海关,五万兵马猥缩一团,清军便是倾力来攻,吴三桂也是不怕。

    故而,在十七年新春之后,吴三桂等待的并不是京城的调兵诏书,甚至不是百万两银子,而是一直焦急地在等待撤宁远的命令。

    时间进入到三月里,他先得到赐封的喜讯,当然感到高兴。他以33岁之盛年得封平西伯,这在他的仕途上无疑又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纵览成祖之后的大明二百年江山,以如此小的年岁就以功绩而得封爵爷,吴三桂也是独一份了。

    彼时,他心中真的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然而,在他短暂的兴奋之后,就不能不想到,崇祯这次破格优赏意味着什么。他凭自己多年的经验,意识到崇祯慷慨加封必有用自己之处。再深入一层想一想,他就感到朝廷形势怕已经变得十分严重起来,已到了十分危机的程度。否则,崇祯怎么会突然把“平西伯”的赐封加到自己身上

    他身居辽东,封号不加“平辽”、“征辽”字样,却加了“平西”两字,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准备打西边的民军吗

    果然,吴襄的加急文书送到来,吴三桂才知道京城所面临的危局,更明白这次加封的范围之光。

    待到崇祯特使太监星夜驰至宁远,向他下达了征召“勤王”的旨意。吴三桂更是明白的不能再明白,当即拜诏,感激皇恩浩荡,直言不敢有怠慢,立刻部署撤离事宜。与此同时,总督邱民仰已经奉命出关,督率关外宁远军民入关。

    吴三桂所部兵马四万,用邱民仰的话说,就是上下皆耐搏战,而夷丁突骑三千,尤骁悍。再有左右辽民不下十万。如仅是撤军,自然容易,但还要撤走当地百姓,就麻烦多了。

    别看吴三桂话说的很好听,他的部属多系辽东人。根本不可能丢下亲眷乡邻,自己拍屁股走路。

    吴三桂不能不为他的部属们着想,因为这关系着军心士气,自然是要把宁远及其附近的百姓民众统统迁入关内。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关键的事宜。至于京城,那里的形势再是紧急,再是刻不容缓,也要放在脑后。

    用兵备道张斗的话说,那就是“迁延不即行,简阅步骑”,动作是不紧不慢,待到撤离诸事完毕后,时间已是三月中旬。

    崇祯帝的旨意到的时间虽然晚了,可并非是不可能的。就像当年袁崇焕驰赴燕京解后金兵之围那样,择选精锐,亲率他们兼程疾驰,也是能够及时抵达燕京的。但他仅以部分步骑先入关,他自率精兵殿后,随百姓缓缓行进,并不急于进兵。

    气的张斗破口大骂,却也无可奈何。

    吴三桂行动缓慢,如是为护卫




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订阅)
    十七日黎明时分,大顺军的追兵杀到了。

    枪炮声在通州城西响了起来,睡的很轻很轻的崇祯帝立刻被惊醒来,或者说整个通州城都被惊醒了。

    无数人胆颤心惊。

    他们早就知道兵祸要来临,可当枪炮声真的在他们的耳边炸响的时候,一个个全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心惊胆战。心脏仿佛在打鼓一样,咚咚跳个不停。

    “陛下安心。李贼追兵不过数千人,不值一提。”郑森被召进来,崇祯帝衮服都没披好,一脸慌张。郑森片刻也不耽搁,立刻做着安抚。

    崇祯帝脸上的惊容褪去了一些,但整个人情绪依旧低落的很。

    枪炮声预知着一个事实,如果他不逃走,李自成真的已经杀到燕京城下了。如果没有郑芝龙及时的领兵到来,他现在恐怕还要待在那空虚无比的燕京城内坐以待毙。

    到时候没有郑芝龙,没有吴三桂,只凭京师的那点守军,他还能支撑几日

    皇帝没跑掉,太子诸王也没跑掉,大明朝被人一锅端了,那李贼的江山可不就坐稳了么

    这般,他是没有抛弃祖宗祖庙,但他抛弃的是祖宗的江山社稷啊。

    崇祯现在很冷静,他冷静地想着倘若真是那般情形的话,城破了,他应该如何殉国,最好是在逆贼进宫之前举火**,以免落入逆贼之手受辱。

    他又想,最好的办法是,他应该传旨,命皇后率妃嫔们都在坤宁宫举火**,他在乾清宫举火**,都不将尸体留给贼人,以免死后尸体也受辱。

    福王被李贼做成了福禄宴,他呢他和皇后呢龙凤宴吗想来就是可笑。

    郑森始终低着头,姿态十分之恭敬,他感到皇帝向自己走进了几步,然后龙爪拍了拍自己肩膀。

    崇祯皇帝这一刻真的很感激郑芝龙,他不仅救了他们一家人的性命,还救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震山营”

    通州城上,郑芝龙打眼眺望着对面,就看城下火光簇拥处,有两面大旗,一面打着李字,但应该不是李自成的大旗,另一面绣着震山营三字。

    对于李自成军,郑芝龙也不是半点都不了解。

    其军分五营,权将军二人:田见秀、刘宗敏。据说田见秀“为人宽厚”,能得众心,所以命他“提督诸营事”,相当于总司令。刘宗敏的主要职责是充当李自成的左右手,并指挥李自成总部的直辖部队——中权亲军。

    中权亲军:在刘宗敏之下有李岩为辅。其下有帅标正威武将军张鼐,威武将军党守素副之;帅标左威武将军辛思忠,果毅将军谷可成副之;帅标右威武将军李友,果毅将军任继荣副之;帅标前果毅将军罗虎;帅标后果毅将军吴汝义。

    左营:制将军刘芳亮,左果毅将军马世耀,右威武将军刘汝魁。

    右营:制将军刘希尧,左果毅将军白鸣鹤,右果毅将军刘体纯。

    前营:制将军袁宗第,左果毅将军谢君友,右果毅将军田虎。

    后营:制将军李过,左果毅将军张能,右果毅将军马重僖。

    以上就是李自成军中肩负攻城野战的主力了,而随着李自成地盘的迅猛发展,起义军占地日广,许多原属五营的将领也转变成了镇守地方的大将。当然也有一些人已战死了,比如郏县之战中被孙传庭俘杀的前营左果毅将军谢君友。

    除此外还有贺锦,作为革左五营的领军人物,也被任为制将军。再加上李过、高一功、白旺、蔺养成、牛万才等人留守地方,这就是李自成军中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而震山营正是帅标前果毅将军罗虎的队伍,这人本是李自成军中为孩儿营掌旗。就跟后世太平军中的英王陈玉成出身一样,还没成人就干起了geming。自然就是李自成的心腹爱将。待到成人,罗虎更是雄毅严重,骁勇善战,骑射绝人,尤善马槊,每驰陷阵,辄手殪数十人以为常,骁武称万人敌。御马与炮有法,所部三千人,号“震山营”,临阵如山岳不动,为



第一百七十二章 这点贼兵算的了甚?(求订阅)
    通州城头放起了烟花,再其东南五里外的张家湾码头上的一干人全都能看得到。或者说,整个张家湾城的军民都能看得到。

    张家湾是有一座小城的,修建于嘉靖年间。虽然用的砖瓦建材是七拼八凑来的,城砖印刻的有成化年制、嘉靖制、临清造之类的字样。可见建城确属七拼八凑,不得不建之。

    但落成后的张家湾周长约近六里,四面辟有城门,门洞上均建有飞檐画栋的楼阁,城墙高约一丈七八尺,厚约一丈,用大城砖包砌,东南城墙因紧靠河流,又建有水关三座,关闭闸门时可封锁河道。城中建巨型粮仓多处,军营若干,各类政府机构一应俱全,官府门前还立石碑一通,上刻礼部尚书徐阶撰写的张家湾城记碑文。

    去往通州、北京城的大道,跨过运粮河后由南城门入,北城门出,穿城而过,这种布局显然是为了便于控制管理往来车辆行人。城内驻再扎守军500人,叫这儿成为一集军、民两用于一体的关口要塞。

    但如今时候,守军是早就不在了。巨型粮仓也空空如野,甚至多有废弃。

    但这里却多出了洪旭率领的五千郑军,以及英国公张世泽和新乐侯刘文炳所带领的五千人。

    一万军兵不可能全缩在小小的张家湾,准确的说,张家湾城内的守军连一千人都没有,内里还有近半的京兵。京兵可不是精兵,这些人的战斗素养比之郑军来差了老大一截。不是原先京营中的孬兵,就是勋贵重臣的家丁护院,再或是王承恩撒钱招揽的一些京城青壮。

    大部分的军队都被撒到了城外,河道两岸由张世泽和刘文炳各引兵防护,前方则是洪旭亲带的四千多郑军。

    都不需要看到通州城头亮起的烟花,洪旭就抢先命令军兵们提高戒备了。

    大顺军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夜色中传出的很远很远。张家湾守军全员戒备了来。

    一堆堆篝火点亮,还有那一支支的火把。

    四千余郑军排成整齐的队列出现在了本来的大顺军骑兵前方。

    两边隔着两三里地列阵,郑军并没有修筑什么工事,他们又不准备严防死守天一亮,队伍就跟着走人的。

    郑军列队整齐,对面夜色中奔来的大顺军骑兵,队列纹丝不动。只这一条就不是罗虎、李来亨先前所遇到的明军可比的。

    二人并没不管不顾的引兵直杀进来。而是在阵前停下了马蹄。

    “将军,流贼似不打算主动进攻啊,和咱们隔着那么远就列阵了。难不成他们还有援军会到”洪旭身侧,一名中官颤巍巍的对洪旭说着话。

    “那又如何羊羔子还能变老虎吗”在郑军序列中,上到将军,下到小兵,对于明军普遍看不上。因为明军被清兵一次次吊打,而他们对清军却屡有斩获。纵然是两边硬磕,郑军也大占便宜。

    李自成的这些军兵在郏县一战中却又被仓促进军的明军打的大败,错非天公不作美,李自成都可能又跑回山上打游击了。

    这一条鄙视链下来,位居顶端的郑军自然瞧不上大顺军了。

    四个营不足的兵力,一点不怯对面的大顺军。特别是当先的火枪兵们,一个个挺着上了刺刀的火枪,刀身雪亮,眼睛火辣辣的看着对面,直很不得招呼大顺军赶紧杀过来。

    “报……”一骑探马飞到罗虎、李来亨身前,“禀二位将军,通州城内的明军杀出来了。”

    却是郑芝龙眼看顺军马兵杀向了张家湾方向,立刻就率领军队杀了出来,顺带着叫其他人扑灭南关的明火,二者间就只有五里路,眼睛一眨人就已经赶到了。

    罗李双双变色,罗虎更是胳膊一撑,人直接跳到了马背上,站直了甚至向通州城方向打望,就看到城南确实涌出了一条火龙来。

    “打通州”罗虎、李来亨同时说道。

    打通州,真能把通州的明军给打残了,天亮后崇祯帝也出不了城啊等到大部队赶来,那就是瓮中捉鳖。何况通州被围,张家湾的明军也必然会北上来救,那郑军的火器再是犀利,队伍行动时候总是要有影响的,正可以打他们一个立足未稳。

    二人并不是心念相通,而是所见略同。也省去了扯捞的麻烦!

    当下一人引主力北击通州之敌,一人引少量兵马殿后,同时看着对面的明军。

    “冲啊。趁明军立足未稳,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李来亨舞刀高喊着。周遭的大顺骑兵立刻发出了一阵欢呼,李来亨这话说的对,说的有道理啊。

    二者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一眼力极好的亲兵就震惊的对李来亨惊喜的叫道:“少将军,明军出来的好像都是火器兵”

    大晚上的出城作战,打头的竟然是大批的火枪兵,这不是自己找死么

    “火器”李来亨闻言就一样大笑起来,“哈哈哈,竟然是火器这不是赶着来送死吗”郑芝龙军的火器再是犀利也要站稳列成队开枪不是“去告诉弟兄们,额们这一仗赢定了!”

    周遭的军兵脸上全都喜气洋洋,纷纷点头附和:“明贼的官儿忒不会打仗,额们这仗赢定了。”

    郑芝龙亲自领兵,当两个营的队伍开出城后,就直拉到城外南关(没有关城)列阵,现在他的将旗也跟着一块移动到了阵中。

    成国公朱纯臣紧张的满头都是汗水,“安南伯何以轻身犯险”就算要减轻张家湾的压力,郑芝龙也没必要亲自上阵啊。

    他就是站在城头听着外头滚滚的马蹄声,都觉得害怕。

    郑芝龙哈哈大笑,“国公爷放心,这点贼兵算的了甚待俺出城之后,国公直管紧闭城门就是。”

    唯恐大顺



第一百七十三章臣愿效犬马之劳(求订阅)
    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东边的天际已微露出蛋白,一丝儿像是浸了血的红渲染其中。

    乳白色的轻雾弥漫开来,笼罩着通州城内,也笼罩着通州城外。一片狼藉的通州城外!

    冷冷的风能吹散了鲜血与硝烟的味道,却无法带走战后通州城外的伤痕。当然也带不走满城的肉香。

    那一匹匹被打死或是受伤的战马,现在就都成了南迁队伍的肚中食了。

    上到达官显贵,下到最底层的小兵奴仆,一个个都吃的满嘴冒明光。

    翰林编修宁浤骑马走在通州城外的南关的大街上,这里在顺军第一次兵临城下时候就被他们放了一把火,只是没烧起来。而在第二次大战时,则就都在南关外头了。两侧的房屋门面,现在多还保存的完好,只有极少数房屋化作了一堆废墟。大火焚烧后的情景清晰可见,那股燃烧的味道,还有黑色的废墟中升腾起的白色的轻烟。就像一次普普通通的失火走水一样。

    可是出了南关后,看着外头大地上躺倒的一具具尸体……

    宁浤狠狠地握了下手中的仪刀,他的手握了半辈子的笔,现在却必须紧紧地握住手里的刀。没奈何,在现在的环境下,他必须保护自己的家人,哪怕皇帝专门给宁家派来了一队净军。

    可是昨夜的枪炮声响起的时候,这些个净军一个个仿佛受惊的兔子,还没他胆量大呢。

    “哒哒哒……”马蹄声从前方传来,是一队郑军骑兵,离得还有一段距离,一股凶煞之气就直冲来。看着他们身上被鲜血渲染的战袍,就知道他们去干甚么了。

    “看那些人腰间挂着的短铳没……”

    “什么短铳,那是手铳。没见识。王爷爷那儿就有一支,佛郎机人进贡的。”

    身后的净军的声音响起,宁浤也向边上的那队郑军骑兵看去,就见为首的两个人腰间确实垮了一把短了许多的火铳。
1...5657585960...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