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天启皇帝大喜,特加孙承宗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以示隆礼。
孙承宗到了山海关后,却发生了一件事。
袁崇焕向孙承宗请求解救留在十三山的百姓,他说道:“只要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就足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便可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不能放弃十万百姓子民呀!”
孙承宗觉得袁崇焕说得有道理,于是与蓟辽总督王象乾商议此事。
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
孙承宗同意了王象
第一百一十章 失城
熊廷弼这老家伙已经来董府蹭了两顿饭了,还把他大儿子扔到董府不管了,董宣武这几天无事,想起此事觉着很吃亏,随随便便带了点礼物,踩着饭点,决定也去熊府蹭顿饭吃。
“熊伯父,小侄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一下,不知当问不当问”酒过三巡,趁着酒劲,董宣武问道。
“想问什么,就直说。我老熊算是看明白了,你这小子表面上看上去愣头愣脑,心底里的鬼心眼,比老熊和几个儿子加起来还多。我熊家以后还得靠你帮着撑起了。我就当你是亲儿子,比兆琏还亲。”
这熊大嘴说话怎么这么难听,我这是来蹭饭的,不是来认爹的。什么叫当我是你亲儿子,我娘可能你没半点关系,我家老爷子头上更是连根绿毛也找不到。
董宣武懒得跟这张臭嘴一般计较,开口问道:“熊伯父,当初广宁之战时,你手上尚有五千精兵,而野猪皮的人马是在两日后才占领广宁城,那时广宁城中只有叛贼孙得功几百人马。
伯父,当时你完全有机会收拾残兵,夺回广宁城呀,为何你会放弃
非但如此,你为何还要命令放弃沿途的堡垒,撤入山海关内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跟王化贞那厮斗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点董宣武百思不得其解。
熊廷弼眼中精光一闪,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老熊再糊涂,也不会拿国事开玩笑。”
说着,熊廷弼蘸着酒水,在桌子上画出了一副简单的辽东图,接着说道:“这里是广宁,这是辽河。广宁的意义在于守辽河天险,而沿途的堡垒,就是为护卫广宁的后路和粮道。
只要辽河不被冻住,那么,女真人要袭击辽西,要么就是绕过辽河,要么就准备在辽河上接受惨重的损失。
女真人想要绕道奔袭,要绕很大的圈子,粮草补给是很大的问题,而且要防备蒙古各部的袭击。辽河可不止是挡住了女真人进攻的路线,也封住了他们的退路,也让他们的粮食送不上来。
如果他们真敢这么做,我军只需坚壁清野,守住各处堡垒和辽河防线,饿也能饿死他们。搞不好就会落个孤军深入,全军覆没的下场。所以,有辽河防线在,女真人轻易不敢这么做。
渡过辽河与我军作战,情况也差不多。所以,在辽河被冻住以前,辽西是安全的。
辽河被冻住这段时间,才是辽西最危险的时刻。
王化贞那草包不懂这个道理,一批批把辽西敢战之士抽调出来送过辽河,不但破坏了三路进击之大计,也让那些过河的将士成为无本之木,援军与粮草补给都送不上去,只能孤军做战,最后被女真人围杀。
更严重的是,这样一来,严重地挫伤了军心、民心,让将士们对女真人越发恐惧。敢战的精锐之士被抽走战死,也让各地兵马的战力大降,畏敌如虎。这也是广宁之败的主要原因,否则,在平阳桥单单只是孙得功一部几百人临阵脱逃,也不会引起大军的全盘崩溃。”
说到这里,熊廷弼一口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将酒杯狠狠地顿在桌上:“王化贞那蠢材,根本不懂军事和辽事,只会在哪里唧唧歪歪。平阳桥之战,如此大战,他竟然只是指派孙得功去主持大局,他却在广宁城饮酒做乐,根本不管战场情况,甚至连广宁城防务也不布置,连战败了都不知道!他究竟知道不知道这场大仗将关系着辽西的存亡
当时只要有一名有力的督军在场,当场斩了孙得功,及时收拾残军,哪会有此大败女真人的主力,可并不在平阳桥,而是在沙岭等着伏击溃军。广宁的将士,也大多是逃到沙岭后精疲力竭,被女真人杀死的。”
董宣武这才了解到,原来广宁之战中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沙岭大败之后,王化贞那混蛋竟然懵懂不知,
第一百一十一章 辽西
“那大帅为何要放弃辽西我大明经营了两百年之久四百里之地坚守这四百里的堡垒,日后我大明征伐建奴之时,也有立足的据点!大帅难道没想过这样做会对伯父您带来怎样的影响”董宣武对熊廷弼一举率众撤退到关内,并下令从辽西总撤军,焚烧辽西所有的堡垒依然感到不解,又问道,顺便拍了一下熊廷弼的马屁,称他为大帅。
这熊廷弼虽然是进士出身,但骨子还是个武夫。
“老夫当然想过,不过,,”熊廷弼很满意董宣武对他的称呼,傲然说道,“宣武啊,会下围棋么”
“不太会下!”董宣武摇摇头,像棋他倒是会下,围棋只懂皮毛,这还是这辈子被逼学的一点,下围棋需要耐心,他像是有耐心的人么
熊廷弼哈哈大笑,说:“老夫猜你也不会下!围棋讲究审时度势,不拘谨于一子一地的得失。战事也是一样,怎么可以不顾大局,锱铢必争呢你来看!”熊廷弼伸手蘸着酒再次在桌上把辽西的简单地图画了出来,原来的地图已经干了。
“广宁一失,辽河天险就已经不复为我所有。”熊廷弼说道,“女真人不必再担心后路被截断,进可攻退可守,辽西已成鸡肋之地。倘若我大明有一支足以与女真人媲美匹敌、敢于野战的兵马,那本帅绝不会轻易放弃辽西。
可是,现在大明有吗
接连的败仗,已经让军中勇猛、精锐之士损失殆尽,剩下的所谓关宁铁骑,早已经被富贵掏空了身子。欺负百姓行,去跟女真蛮子拼命”熊廷弼摇摇头,“只需看看广宁之战中祖大寿的表现便知道了!孙得功叛逃后,他第一个率领本部人马跑了。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大明军队全面崩溃。
刘渠战死,祁秉忠战死,西平守将罗一贯、黑云鹤也战死了,唯独他一人领着本部兵马,不损一人逃回了觉华岛。
这样的关宁铁骑,还能指望他们跟女真人硬碰硬吗
没有了可以野战的兵马,你看看这些堡垒像什么”
熊廷弼随手在地图上点上各处堡垒的大致位置。
看着熊廷弼一个接一个点上去的点,一个念头突然董宣武心头涌起,失口叫道:“一盘散沙,游击战,运动战,围点打援,农村包围城市”后世天朝太祖就是靠这一套,消灭八百万蒋匪军,把委员长赶到东南的一个小岛上当土皇帝的,董宣武怎会不知道
熊廷弼点了点头,说道:“老夫虽不知你说的什么游击战,运动战,农村包围城市是什么,但是‘一盘散沙、围点打援’这两句话说得半点也不错。
女真人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不是土地,而是粮食与钱财,这些年来天灾,粮食大幅欠收,我大明不好过,女真人也同样不好过。
女真人夺得广宁之后,后顾之忧被解除,他们不止在冬季可以来进攻辽西之地,春夏秋冬,只要他想,随时都可以来。而关外的堡垒,由于缺乏野战兵马,只是一些孤立的点,女真人完全可以再其中大肆穿插,包围。
这些孤立的点中驻扎的兵马,虽然多则几千,少则几百,但很难经受得住女真人的强攻。
救还是不救
救,等待援军的必定是女真人的伏击,等于是去送死。
不救,冷了军心,谁还会死守外无必救之援,则内无可守之城,堡垒内的将士多半会投降女真人,堡垒内的粮食、布匹、银两和各种军械等于送给了女真人。当然还有屯垦的百姓也会被女真人杀死掳走。
如果有周围堡垒的兵马敢来救援,那更好,女真人可以从容的选择伏击地点。
就算女真人不攻打堡垒,每到秋收之时,女真人可以过来肆意地收割粮食,掳掠百姓。堡垒中的兵马唯一可做的,就是事先一把火烧光好不容易种植了一年的粮食。
辽西之地将成为女真人来去自如的猎场,而猎物,就是辽西的兵马和百姓。
而朝廷中那帮鼠目寸光的草包,根本不了解辽西的情况,更不会有人敢说放弃辽西。但如果朝廷想要继续维持这样的形势,大明就不得不不断
第一百一十二章 文言
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不得不说,熊大嘴嘴巴虽然臭,政治上很弱智,但在军事上却见识独到,很有战略眼光。像他这样的军事专家,董宣武在大明还没看见第二个。
打着饱嗝,董宣武浑身酒气从熊府出来,正想去济安居吹吹牛,正在街上走着,忽然见迎面走来一人。那人也看见董宣武,拱手问道:“阁下可是董宣武董二公子”
董宣武打量了一下那人,那人一身青衫,三四十岁的模样,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干练劲,脸上带着无害的微笑。
“你是……”董宣武一时认不出那人是谁。
“鄙人汪文言,久闻董二公子之名,早想结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不想今日竟然能巧遇,不知董二公子能否给鄙人一个薄面,小酌几杯如何”那人笑着说,让人心生好感。
是他,汪文言,内阁的中书舍人,一个从七品,官不大但极为重要的角色董宣武心中一震,酒意顿时醒了一半。
他当然知道此人。穿越到明朝后,董宣武专门派董三调查过东林党人和阉党的主要人员,以做不测之需。作为东林党的骨干,两大智囊之一,汪文言当然也在调查之列。
汪文言这个人可不简单,虽然后来的史书上很少提到他,但是天启朝东林党的兴衰都与他有莫大的关联。
严格说来,汪文言是个混混。
别瞧不起混混,汉高祖刘邦当初也是混混,他手下一帮大臣也是混混,可是他们混出了一个大汉王朝来。宋江也是混混,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可是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就是服他。
汪文言就是这么一个超级大混混,狡猾、有见识、非常会来事儿、能力还相当的强,若非如此,他一个小小的普通狱吏出身,怎么能得到东林党各位大佬的赏识,一跃挤入核心集团,一语可以左右整个大明的政策
作为混混,汪文言绝谈不上正直,与东林党人名义上对道德的要求搭不上边,那些不光彩的勾当干过不少。
但是他很聪明,通晓世故人情,跟及时雨宋公明差不多。他懂得如何利用自己手中资源,编织关系网,而且不拘小节,不计得失。他经常仗义疏财,接济朋友,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这是一般混混没法比的。这也为他赢得了非常好的名声。
可是夜路走多了,终究会遇上鬼,小动作做得再隐秘,迟早会被人发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被揭发出来,好在他的关系够多,很快就从麻烦中解脱了出来,但狱吏的工作也没了。
和宋江一样,汪文言认为自己迟早能做出一番大事情来,县城太小,不足以让他施展拳脚,于是他来到了京师北京。
可是无论他名声多大,他始终只是县衙一个小人物。他有关系,但关系仅限底层和下层。在龙鱼混杂的北京城,充其量也只是些个城狐社鼠,摆在汪文言面前的情形跟张宝差不多。
这时,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出现了,他叫于玉立。
于玉立,当时任刑部员外郎,职位不高,但想法不少。他也想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求晋升之路,但成效不大。
朝堂与江湖毕竟不一样,不仅要讲关系,还是要讲道统,单单靠那些沽名钓誉的勾当,其实用处不大,要不然自古以来那些贪官污吏还怎么混
于玉立听说汪文言同学擅长拉关系,便将他招揽道麾下,专门为他打探消息,疏通关系。
几个月下来,不懂官场潜规则的汪文言发现自己在县里很吃香的那套,在京城根本混不开。那些进士、举人懒得答理这位汪兄。原因很简单,他们之间斗的再凶,但好歹都是读书人,你汪文言算什么东西谁会自降身份结交他这种社会底层的小混混
当然,不是所有人的出身都比他高,总有人的出身比他更让人鄙视。这类人,朝中肯定是没有的,但皇宫内有。
没错,是太监。
汪文言被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太监看中了,不是魏忠贤,那时的魏忠贤还叫李进忠,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这个人是魏忠贤的领导王安。
王安,东林党人的支持者,在光宗和熹宗两位皇帝继位斗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汪文言能被王安看中绝不是偶然。
汪文言认识王安时,万历皇帝的身体倍好,吃嘛嘛香,作为太子朱常洛伴读的王公公还没几个人愿意搭理。但汪先生眼光就是这么不同,鞍前马后、不计辛苦地为王安办事,还经常塞点银子给他。
明末三大奇案之一的梃击案发生后,由于王安在其中优秀的表现,被万历皇帝看在眼里,身价立刻暴涨,连拉了好些个涨停板。早已经持股在手的汪文言同学当然也受益匪浅。
借着王安,曾在朝廷内受尽白眼的汪同学的春天终于来了,他先是花钱捐了个监生,又上下打点混进了太学,终于跟六部官员都混了个脸熟。
当杨涟秘密找到王安,告诉他万历即将晏驾的消息时,汪文言就在王安身边。
几十年的江湖经验让汪同学立刻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劝服王安,听杨涟的话,带太子朱常洛立即入宫。
朱常洛也因此顺利当上了天子,当时若稍有犹豫,当上皇帝的未必就是朱常洛,很可能就是后来洛阳城破后,被闯王李自成干掉的那位福王,也就是万历最宠爱的郑贵妃之子——皇三子朱常洵。
&nb
第一百一十三章 翻脸
“原来是汪大人!既然汪大人相邀,董二怎敢不从”董宣武急忙拱手还礼。
坦率的说,他对汪文言没有什么好感,他和张宝本质上是属于同一类型的人。所不同的是,汪文言可能没有张宝那么大的野心,毕竟,他手中没有真正属于他的实力。他的出身和所选择的道路,决定了他只能依附于东林党身上。
但即便如此,董宣武却不愿得罪汪文言,因为他身后站着一位巨人,东林党,同时也是出于对汪文言的忌惮。
两人找了一家酒楼二楼包间坐下,点了些小菜,汪文言知道董宣武刚喝过酒,所以只要了一壶淡酒。
聊了几句闲话拉了下关系,汪文言微笑着说:“崇文,你若把汪某当作是朋友,‘大人’二字就莫要再提,叫我一声文言或者老汪,我听着更舒坦一些。一个从七品的小官,哪里当得起‘大人’二字。”
董宣武呵呵笑道:“文言兄既然如此说,那董二恭敬不如从命,老实说,大人来大人去,确实有些别扭。”
两人哈哈大笑,汪文言忽然问道:“崇文,汪某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下,不知二公子肯否赐教”
我能说不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