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巨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满天风雪莫愁
等到稻谷和地瓜土豆入库之时,老杜援原本预备的粮库根本不够用,又紧急腾出几十间大仓库才勉
62、移民
郑芝龙对这次的移民行动极其重视,并为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跟马丁来自后世的关于旱灾的记忆不同,郑芝龙完全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年初时便已察觉气候的异常。不管后来他如何蜕变成一个怯懦无脑的投降派,但在这个时候,他还是一个目光锐利,头脑清醒的枭雄。
首先,在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他就已经敏锐地察觉,今年闽南区域的降雨量远远低于往年同期,干旱的持续时间越长,他就对此越发的留意。
到了四月底稻谷抽穗的关键时刻,旱情对于收成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官府也加大了关注的力度,胡建巡抚熊文灿下令闽南各地官府组织抗旱,但由于缺乏专项资金,官府干预的程度十分有限。
这个时候,郑芝龙根据遍布闽南各地的眼线传回来的情报,加上搜集到的官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预判此次的旱灾,可能会造成整个闽南地区出现数万流民。
数量如此庞大的灾民,即便是放在经济实力雄厚的江浙地区,对于官府而言也是沉重的负担,更何况是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闽南官府
泉城府和漳城府根本无力解决这个难题,由于受灾比较严重,甚至连募捐也只是杯水车薪,连维持基本的粥棚施粥都做不到,只能坐视大批的流民出现。
这个情况对于郑芝龙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很早以前,他就想要跟荷兰人争夺台岛的控制权,以便在今后的对日海贸中,占据绝对主动权,把大部分的利润囊括于自己手里。
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实力雄厚,虽然他们的重心放在东南亚,但是对于日本国航线也是相当重视。
想要跟盘踞在台岛打狗港的荷兰人对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郑芝龙的海上实力不如荷兰人,就算胜过对方他也不敢孤注一掷,他怕刘香或者官府趁机在背后捅他一刀。
于是,郑芝龙想到了从陆地上蚕食对方地盘之计,决定运送大量的移民到岛上扎根,逐步加强岛上居民的实力,然后一步步抢占地盘,最后东风压倒西风,将荷兰人挤出台岛。
不过,中左所本身人口有限,不可能再进行分流,只能是想办法从大陆方面拉人。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规划,此前郑芝龙已多次组织沿海居民的对台移民。
这年头老百姓的乡土观念比较浓郁,轻易不愿离开故土。若是大陆上的迁徙,老百姓还能勉强接受,因为有随时能回老家的盼头,哪怕这个希望也很渺茫。但隔着茫茫大海孤悬海外的台岛,则会让人产生浓重的抗拒心理,总觉得去了那里,就再也无法落叶归根。
因此,中左所前几次的移民计划都不太成功,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时至今日,郑芝龙把大批量移民的希望,寄托在这次的大旱灾后。
当忧心忡忡的熊巡抚,对于闽南即将出现大规模流民感到极为不安之时,因协商招安事宜跟他一直保持联络的郑芝龙,给他写了一封信,表示为了感谢熊巡抚的关照和一以贯之的招安诚意,自己愿意为官府排忧解难,不需要官府花费一分一厘银子,就能够帮忙官府解决灾民问题。
郑芝龙在信中抛出了自己的大移民计划,说自己愿意在闽南各州县设立小琉球善堂,收拢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然后分几次用海船运到小琉球岛统一安置去处。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在海外的小琉球岛上,拥有大片的私人土地,容纳十万人生活都不成问题,那里的气候非常适合耕作,灾民到了那里,一定会比原来生活得更加的舒适惬意。他表示自己愿意付给每个人二两银子的安家费,用于购买农具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到了台岛后,免费提供口粮和种子,此外还每三人提供一头牛用于开荒耕地,而他将非常仁慈地收取田产的一半,作为投资的回报。
可笑熊巡抚压根就不知道郑芝龙的战略规划,还以为他为了讨好自己,愿意花几十万两银子帮自己摆平此事,以免朝廷怪罪下来,影响招安大业。
熊巡抚虽则内心颇为感激郑芝龙知情识趣,但他其实并不关心灾民的去向,只要他们没有大批饿死或者暴乱,对于官府而言就足够了。郑芝龙愿意把他们都送走,那真是瞌睡遇着枕头,正中熊巡抚下怀。
至于说郑芝龙是把他们送去劳什子的岛上去开荒,还是丢到爪哇国去当苦力,那就不关官府的事了。
熊巡抚当即发文给闽南各地官府,由于郑芝龙的招安还未最终定论,不方便以他的名义出面,只说是各地会有义民成立小琉球善堂,专事聚拢灾民,并将其移居外地,敦促各地官府务必全力配合善堂的工作,不得无故推诿、干涉和生事。
于是闽南各地官府纷纷划出指定的场所,以供临时成立的小琉球善堂使用,同时在城里城外热闹之处张贴告示,指引灾民前去善堂报到。
不过为了消除灾民的顾虑,告示上的文字语焉不详,根本没有说清楚移民台岛之事,只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场面话,让人读了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人愿意免费提供三餐饮食,在饿得心里发慌的人眼里,那就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到了六月中旬,夏收基本结束之后,马丁特意带人去南安城里城外转了一圈,发现无家可归的乞丐已经随处可见,其中很多是拖家带口的人。
其实整个闽南地区的灾民情况都不容乐观,各地都出现大量的流民,这其中尤以南安为甚。
跟左邻右舍泉城府和漳城府相对比,南安小地方的百姓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低了一个层次。
在旁边两个府城还能勉强维持粮价波动幅度之时,
63、来客
由于白马庄从郑员外手里接收的灾民仅有两千人,没几天老杜他们就挑选出足够的人数。
这些人全部都是二十岁至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壮年,有夫妻俩一起的,当然也有单身的男女。
考虑到挖矿是重体力活,需要的都是清一色的男子,因此整体来说还是男性占了较大的比例。
马丁吩咐将这些人交给保安营派来的老兵整训了几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将他们分别分配到开荒队、采矿队和护矿队,分别发给相应的木牌作为凭证。
郑员外答应提供的口粮、车马、农具、农作物种子、日常生活用品和防身武器等物资,几天之内也已陆陆续续到位。
马丁又从府库里提取三千两银子,作为移民抵达紫金山后,一个阶段内用于采购粮食的资金,以便他们能够维持到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成熟。
一切准备就绪后,移民队伍便准备开始向尚杭进发。
在马丁制定的计划里,两千人将分成两批,第一批由他亲自带队,第二批由老杜带队,两队出发时间相间隔半天,可以相互有个照应,至于所需一应的车马粮草农具,都由郑员外提供。
老杜在白马庄一直管理民政和基建,对此已经是驾轻就熟,这段时间夏收秋种已经告一段落,老杜的时间也相对充裕了一些,于是马丁就顺手给他加了担子,这对于他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
但是就在出发之前,万达派人从泉城府送来急件,称丁云峰这两天之内就会动身前来白马庄,要找马丁面谈生意。
说起来,现在距离马丁从泉城府回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当初马丁亲自到泉城府跟丁云峰洽谈合作的时候,对方似乎对此很感兴趣,在马丁发出邀请之时,丁云峰很愉快地答应几天内就会来白马庄细谈。
这不奇怪,马丁亮出的珍珠项链样品,绝对是大明朝绝无仅有的宝贝,丁云峰本人对此也是啧啧称奇,看得出他对产品极有信心,对合作前景十分乐观。
不过很显然,在马丁离开泉城府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丁云峰爽约了,而且迟迟不来南安城。
五月底在马丁去尚杭之前,曾经给身在泉城府的万达发过信件,让他敦促丁云峰来白马庄一趟,不过万达回信说丁云峰忙于今年对日海贸之事,无法脱身。
马丁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丁云峰在找借口对马丁的再次邀请予以推脱。南安城距离泉城府不过半日多的路程,如果丁云峰有心拜访白马庄,抽出两三天就能搞定此事,不可能这么长时间都抽不出身来。
至于丁云峰所言忙于海贸事务更是拙劣的借口,以丁府多年经营海贸的实力,能够处理此事的大有人在,根本无须他事事亲力亲为。
根据之前掌握的情况,马丁判断丁云峰出现这种反常举动,原因多半出在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三公子丁启桢身上,只不过丁启桢因何阻止自家大掌柜来南安,那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之前丁云峰推三阻四不来白马庄,此次却主动提出要过来见面,这就让人感觉非常可疑了。
与此同时,马丁考虑的还不止丁云峰,他还想到了袁正光,当然想得更多的还是袁紫冰。
马丁离开泉城府之前,他还特意又去拜会了袁正光一次,当时老爷子就表示,他有可能会在六月份和他的闺女袁紫冰一并来白马庄走一趟,看看这边的情况,至于是否留下则两说。
那时马丁早就打定主意,只要袁正光到了白马庄,自己要千方百计将他留下,当然袁紫冰也就顺理成章地留在了白马庄。
可是如同丁云峰一样,袁正光也放了马丁的鸽子,任凭马丁等到花儿都谢了,压根儿就没有见到他们父女俩的身影。
更糟糕的是,据万达传回来的消息,自从马丁走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袁正光的面。他找上门去,才发现袁家已经搬走了,左邻右舍也不知道他们的去向。
联想到袁正光对丁家三公子青睐有加,而丁启桢和袁紫冰似乎也有那么一丁点情愫,那么袁家父女对白马庄的态度一落千丈也就不难理解了——谁要敢说这不是丁启桢在给自己上眼药使绊子,马丁敢跟他打赌一万两白银。
马丁陡然觉得自己面临的问题很多,身上的担子很重。
现在六月份即将结束,连泉城丁府的丁云峰都要成行了,袁正光却依旧杳无音讯。
马丁考虑了一阵子,觉得多想也是徒劳,不管怎么说,以丁云峰这种泉城府巨商的身份,愿意过来南安,对于马丁而言就是一个良机,白马庄的民用工坊已经开始运作,如果此次双方能够达成合作伙伴的协议,白马庄的影响力将再度提升。
本来依着马丁的性子,既然你言而无信,就休怪我不给面子,然后让丁云峰吃一个闭门羹。
不过为了大局考虑,马丁决定暂时不跟丁家计较,留在白马庄静候丁云峰的到来。
既然做出这样的决定,马丁就无法带领灾民前往尚杭,只能是变更计划,让万科代替自己,跟老杜一起完成这个任务。
经过了这几个月的磨练,万科和老杜都堪称白马庄里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把灾民队伍交给他们应该问题不大。
官面上,他们随身携带着盖有巡抚衙门大印的公文,想必没有哪个官员敢驳回熊巡抚的面子。
&nb
64、见闻
自从上次马丁去过泉城府一趟后,丁启桢就一直有一种不太好的感觉。
本来丁启桢第一次从屏风的缝隙中看到马丁之后,对他并无特别的观感,无非是从南安小县城出来的一个乡下土财主而已,无非是这个土财主年轻一点,帅气一点,神情看起来更吊一点罢了。
不过当马丁亮出那串珍珠项链时,丁启桢的神情便凝重起来,以他的见识,知道品相如此完美的珍珠项链万中无一,这个马公子绝非等闲之辈。
及至见过手机,更是让见多识广的丁三公子对马丁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专程派人到白马庄盘查对方的底细。
南安方面反馈回来的情况很不妙,白马庄的大肆扩张和私造武器,对于地方官府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这不由得让忠君爱国的丁启桢产生了一丝忧虑,加上他对马丁纠缠袁紫冰心生不满,故此便在知府王猷面前提起白马庄之事,怂恿王知府过问此事。
与此同时,丁启桢还在袁正光面前有意无意地说起马丁的种种不轨举动,暗示马公子与海贼勾结,恐有谋逆之心。
谋反可是要凌迟处死的重罪,袁正光一听这还了得,果然人不可貌相,看似和气的马公子居然是狼子野心,想要把我老人家也拉上贼船,多亏丁三公子及时提醒,不然真去了南安就悔之晚矣。
袁正光心说我老头子还想着多活几年,犯不着跟反贼来往,为了彻底断了马丁的念想,袁家赶紧搬离原来的住所。
几乎不费口舌就说服了王知府和袁正光采取相应行动的丁启桢,觉得经过自己的这番运作,便可高枕无忧。
他的思路其实跟当初南安知县甘宫一样,觉得既然白马庄尚未公开造反,说不定马丁存了侥幸心理,随便去几个捕快就能将他拘回衙门口,然后一通严刑拷问,任你铁打的金刚也照样低头认罪。
故此在他眼里,只要知府衙门公文一发,马丁就无异于一个死人。
更何况为了稳妥起见,他还特意给南安甘知县写了一封私信,以王猷的名义再次施压,敦促甘宫不得徇私舞弊,对马丁网开一面。
谁知过些日子,当他收到南安传回来的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甘知县非但没能将马丁绳之以法,连派去围剿的巡检司也全军覆没,还差点让白马庄攻占了县城。
虽然马丁最终没能入主南安县,不过当丁启桢听说城楼都被炸飞之后,认为马丁绝对有足够的实力拿下县城,他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多半是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但即便如此,南安县衙门必定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丁启桢给甘知县算了一笔账,县衙门的捕快足有二三十人,其它部门的公差衙役几十人,加上他们各自的帮闲,凑个两三百人没问题;巡检司的人马少说也有两三百人;南安所的官兵再怎么吃空饷,几百兵丁还是有的。
只要甘知县想办法将这三方糅合在一起,用上千人马发动雷霆一击,想必几个白马庄都不够看。
这么简单的事情,没想到甘宫居然给办砸了。
若是换成旁人,知道此事后一定会这么想:这得是多昏庸无能的县令,才会被辖下的区区一个庄主打得全无还手之力。
不过丁启桢跟甘宫虽则然不熟,但毕竟是同年,一起喝过酒叙过话,他知道甘宫属于大器晚成的那一类人,能力不见得有多突出,但治理一个县城绰绰有余。
看来白马庄的水很深,甚至比自己预计的还要更深一些。
综合这段时间汇总的消息,丁启桢得出以上的结论。
于是,他吩咐丁云峰与万达取得联系,要去南安城面见马丁,而丁启桢本人也决定乔装改扮成丁云峰的长随,亲自披挂上阵前往白马庄一探虚实。
丁云峰对此存有疑虑,担心白马庄既然有可能造反,会不会做出对三公子不利的举动。
丁启桢不以为然,一则马丁很可能都不知道有他这号人物在暗中窥视白马庄,二则即便马丁有所察觉,双方未曾照过面,只要丁云峰这边人守口如瓶,对方又岂会知道三公子在此
一行人出发之后,丁云峰和万达各乘一座轿子,而丁启桢则骑了一匹白马,紧随在丁云峰的轿旁,以便随时能够跟他沟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