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桀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两座坟墓上,忽然各长出一棵小树,相攀相附,结成连理。宋康王大怒,性情更加暴戾,“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

    好吧,至少宋康王也有一点光辉事迹不是。看样子这个戴偃性情暴虐,堪比商纣王,不过成王败寇,这么悠久的历史长河里,被摸黑的历史人物也不在少数了,说不定宋康王就是那个被摸黑的倒霉蛋呢。

    不过,更让戴偃感到幽怨的是,自己才刚刚当上了宋国的国君,这屁股还没坐热呢,齐国的大军就来讨伐了




第0187章 旱灾
    公元前328,即宋君偃元年,宋国都城,商丘。

    烈日炎炎,晒得地上的泥土都干涸,车轮碾过,辘轳的声响却扬起了一片灰尘。偌大的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许多店铺都关了门,半掩着的门户里往外面张望,焦躁不安的情绪弥漫在这个城池里每一个人的心底。

    大宋国立国已经七百一十二年,定都商丘也有数百年的岁月,这座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都城,却在此时前所未有地紧张了起来。

    宋国处四战之地,北边是愈加强盛的齐国,南方是超级大国楚国,还接壤越国,西面则是还处于老牌强国魏国。除了周边诸如鲁、滕、卫之类的小国,宋国几乎是夹缝求生的弱国。

    偏偏这个弱国还不得安生,自从剔成君废了宋桓公以来,宋国的动乱就没少发生过。国君手中的权力被世族分散,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内斗,内斗正在消耗着宋国的国力。

    终于在去年的时候,剔成君的弟弟,子偃发动政变,在唐鞅、苏贺等人的拥立下,把剔成君驱逐到了齐国,子偃则成了宋国第三十五代国君。

    但是好景不长,趁着宋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周围的国家都对这一块“肥肉”虎视眈眈,却没敢先下手。但是齐国人却打着“拨乱反正”的旗号,挟持废国君剔成君,想要帮他夺回君位。

    于是齐国大军十万在高唐的统领之下,迅速攻入宋国边关,长驱直入,势如破竹,目前齐军已经抵达睢水一线驻扎,跟十余万宋军在那里对峙。

    睢水,距离都城商丘不过二百里,齐军一旦打垮对岸的宋国守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兵临商丘城下了。

    对于宋国来说,更糟糕的情况就是,在这种大难临头的时候,他们的君上戴偃,竟然在巡视都城守军的时候被一道突如其来的神光……呃,其实是白光,姑且说是神光吧,戴偃被神光冲入体内,好像被砸晕了,至今还昏迷不醒呢。

    对于此事,现在商丘城里还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种是宋国大祸临头,今君上谋逆上位,得国不正,所以上天才会降下神光惩罚他的。

    另一种则是说戴偃有大气运加持,这是吉兆。

    众所周知,宋国一脉相承于前朝,信巫祝之事,对于这种玄乎的事情是十分感兴趣的,所以在这种时候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聊天。

    沙丘宫。

    一座装饰华丽而不失庄重的宫殿外面,一队黑甲士卒持着长戈路过,周围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寻常人都是不敢随便靠近的。

    “呃……水,水,我要喝水!”原本死一般沉寂的宫殿里面,陡然响起了一阵带着嘶哑的叫嚷声,一下子让把守着门口的士卒把眼神探了进去。

    “君上!君上醒了!”

    戴偃迷迷糊糊中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声音,嗯,挺苍老的,不过这口音怎么如此古怪,偏偏自己还能听得懂。

    这时,戴偃慢慢的睁开了眼睛,同时身子被半扶了起来,头部枕在了一个温香软玉的地方,嗯,挺舒服的姿势。

    不必他吩咐,那个他枕着的妙人儿就把一碗水喂给了他。

    戴偃的渴意得到了缓解,终于睁开了眼睛,但是他看到的情景却让他大吃了一惊。

    却见一个绑着头巾的老头跪在地上,身边放着一个应该是药箱的箱子,四周则是古色古香的东西,这张低矮的床榻,四周的缟,幕帘微敞,古朴中又不失大气。

    更要命的是,此时抱着他的还是一个长得很漂亮的美人儿!

    我去,什么情况!

    “我……我这是在做梦吗”

    “君上,你已经昏睡了两天一夜了。祖宗保佑,你现在终于醒过来了。”那个五官精致的古装美女心有余悸的说道。

    “君上”戴偃不解地指了指自己,问道,“你叫我君上”

    “是啊。君上你怎么糊涂了,你是子偃,我们宋国的国君啊。臣妾是你的小童干婉,你都不记得了吗”干婉美人儿焦急地道。

    “子偃宋国国君”戴偃被彻底搞糊涂了。

    经过与干婉的一番交谈,戴偃终于弄清楚了,原来自己真的是穿越了!

    还穿越到了两千多年的战国乱世,呃,这种事情有点诡异,应该是重生才对。不过还好,貌似被自己占据的这副躯体的前主人,是一个身份尊贵的家伙,还是一国之君呢。

    不继续问还好,一继续问戴偃就愁容满面了。

    原来自己穿越的这个人,不是谁,而是那个倒霉催的宋国末代国君——宋康王!

    宋康王这货老牛掰了。

    史载其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

    剔成二十七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戴偃在第十一年时,自立为王。

    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到了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举兵灭宋。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

    王偃的形象,在秦汉以后多有抹黑,如穷兵黩武,暴虐无道,人称“桀宋”。又如,夺封丘舍人韩凭之妻何氏,载韩凭自杀,何氏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

    两座坟墓上,忽然各长出一棵小树,相攀相附,结成连理。宋康王大怒,性情更加暴戾,“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

    好吧,至少宋康王也有一点光辉事迹不是。看样子这个戴偃性情暴虐,堪比商纣王,不过成王败寇,这么悠久的历史长河里,被摸黑的历史人物也不在少数了,说不定宋康王就是那个被摸黑的倒霉蛋呢。

    不过,更让戴偃感到幽怨的是,自己才刚刚当上了宋国的国君,这屁股还没坐热呢,齐国的大军就来讨伐了



第0188章 起事
    齐宋边境,大孤山。

    姜阳穿着一深红色的战衣,墨黑的盔甲,腰间挂着一把装饰华丽的佩剑,脖颈上围着一条红领巾,昂首阔步,亦步亦趋地顺着祭台的台阶向上踏去。

    姜阳接过士卒递过来的三炷香,毕恭毕敬地向着一方鼎炉叩首,三叩九拜之后,把三炷香插到了鼎炉上。然后,他一撩战裙,一手扶着剑柄,又拔剑而出,将一只鸡的头削掉,鸡血就这样染在了泛着古铜色色泽的青铜剑上

    此时祭台之下,三万多名衣衫褴褛,衣不蔽体的姜军将士站在那里,他们与其说是一支军队,倒不如说是一群贼寇,乌合之众。

    这些姜军的士卒大多是良莠不齐,他们有的人连最普通的青铜盔甲都没有,只是简单地穿着普通百姓的衣裳,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额头上绑着深红色的头巾,以示区别。

    三万多的将士分成十几个方阵,错落有致地站立在那里,手里的武器五花八门的,最好的有长戈、铜矛、青铜剑和大戟,最差的却还是生锈的镰刀,劣迹斑斑的锄头。

    方阵之内,战旗招展,深红色的旌旗上绘着大大“姜”字。

    望着这么多的将士,姜阳也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随即,姜阳的右手高举着长剑,面色庄重、肃穆地道“将士们田齐失道,齐王无德,故而有此旱魃之祸为君长者,不能使食人得其位,不能使黔首安其家,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何以为人君”

    “今田齐昏庸无道,导致上苍降下如此旱魃之祸呜呼东皇太一上帝不忍我齐国黎庶食不果腹,流离失所,死于非命,故而托梦于吾吾乃姜阳,吾乃天命之子吾是姜太公的子孙后代,姜氏齐国的嫡系子嗣今得先祖之后荫,复我齐国,拨乱而反正者也”

    好吧,姜阳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的话语,其实祭台底下的黔首将士们绝大部分还是一头雾水的,半句没听懂。

    不过姜阳也不在乎这些了,他猛地挥剑喝道“今我吕阳亦可称姜阳在此盟誓,谨遵太一上帝之号召,讨伐不仁不义不忠不信的伪齐国,复我吕氏基业杀”

    “杀杀杀”一阵煞气冲天而起,随着姜阳的话音刚落,在祭台之下的将士也举起了手里的武器,澎湃地高声呐喊着。

    宋国遭逢大旱,接壤的齐国南部也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旱灾,田因齐虽然极力赈灾,但是于事无补,流离失所的黔首终于在姜阳的蛊惑之下,奋起反抗,掀起了一场反对田氏齐国的波澜壮阔的战争

    西元前325年十月二十五,姜氏后人姜阳在大孤山起兵三万,自称“奉天大将军”,任命吕子义为前将军,韩朋为后将军,宋人盖陧为中将军,陡然起事,发布檄文,讨伐有失德行的田氏齐国。

    起义军先里应外合攻破了军事重镇汾阳,斩首几千,得降兵两万。

    而后姜军又分兵攻占了齐国的盖城、博陵、成邑、圂阳等十几座城池,沿途收拢灾民青壮,得圂阳仓之粮秣,声势浩大,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便拉起了整整十万人的军队。

    得知姜阳骤然起兵的消息,本来就为了赈灾粮的事焦头烂额的宋君偃,顿时觉得手足无措,急忙召集张烈、匡章等人入宫议事。

    “谁能告诉寡人,为什么姜阳仓促起兵了而且寡人事先怎么一点讯息都没收到”子偃脸色沉地道。

    黄庸赶紧拿出了一份竹简送到子偃的手里,说道“这是刚刚收到的奏报。也是姜阳够谨慎,起事的当连一点风声都没透露,我们安插在姜军里面的将尉还没得到什么消息,就被派遣到了战场上,姜阳事后才给我们送来的战报。”

    “哼,他这是翅膀硬了”宋君偃的眼神里透出了一股危险的光泽,鹰眼一般,他说道,“这个消息还是他成了气候,接连攻占齐国的城、博陵、成邑、圂阳等十几座城池,收拢青壮、降卒,拥兵十万才奏报过来的。寡人还真是小觑他了,这都还没立国呢,就已经如此乖张忤逆了,若是真成了气候,那还了得岂不是要学着现在的田氏齐国跟我们宋国作对吗”

    “君上息怒。”苏贺皱着眉头说道,“姜阳这回是仓促起事,趁着天灾拉拢民心,而且齐国上上下下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起兵的齐王若是回过神来,现在看似声势浩大的姜阳军恐怕就如土鸡瓦狗一般,中看不中用了。”

    宋君偃闻言,深以为然地点头道“不错。寡人并不看好姜阳军。姜阳早就在两个月前就给寡人上了几份奏牍,说是齐地遭逢大旱,正是起兵讨伐田齐,复兴他们姜齐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寡人当时还没寻过味儿呢,没想到他竟然一下子给了寡人这么大的一个惊喜可惜,有惊无喜。”

    “寡人不止一次地劝诫过姜阳,让他继续蛰伏。原本在大孤山的旧部不过一万,被我们宋国派过去的将尉cao练了几个月而已,战斗力还没形成,再加上姜阳仓促起兵,聚拢的不过是食不果腹的灾民,还有降卒,现在姜军的战斗力堪忧啊。”

    姜阳还是太心急了,cao之过急。

    原本按照宋君偃的计划,姜阳应该在大孤山蛰伏至少两年的,这还不到半年呢,就趁着齐国南部发生大旱的时机起兵了,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但是这个时机还没有成熟啊

    你妹的,心急吃不了豆腐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猪脑袋宋君偃在心里对姜阳破口大骂道。

    他万万没想到,姜阳的胆子这么大,志大才疏的,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

     



第0189章 哀民生之多艰
    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大旱灾,宋国上上下下齐心协力,自宋君偃以下,所有臣民都有粮出粮,有力出力。

    睢阳郡、淮北郡的灾民多达五十万,宋君偃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鉴于粮秣的不足,他向赵国、楚国借了六十万石的米粟谷物,又颁布征粮令,举国上下,凡出粮的人家都能获得不菲的补贴。

    宋国又不惜代价地向国内外的粮商大量收购口粮。同时派出使者向鲁国、滕国、卫国和薛国索要米粟谷物,呃,至少名义上还是借的。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商丘的仓禀又一次盈余了。

    为了更好地赈济灾民,宋君偃又诏命各地官吏、衙役集中灾民至睢水河畔,以开凿运河,修筑水渠,继而灌溉农田的名义,大量使用灾民,开设粥棚,给了灾民的活命的条件的同时,也开始引睢水、获水的水流,修建了通济渠。

    通济渠,原本就是在宋国的民生计划当中的关键一环。

    现在有着整整几十万人的劳动力,开凿一条水渠,灌溉睢水下游的大片农田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正是因为有了通济渠的灌溉,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宋国的粮食收入也年复一年地盈余,在后来,宋国直接在商丘建立通济仓,在彭城建立彭邑仓,在陶邑建立陶仓,宋国三大仓的仓禀里囤积的米粟谷物堆积如山,米粟之多,闻名于天下

    但是现在,宋君偃还在为睢阳郡和淮北郡几个月没下雨,遭逢大旱的事发愁呢。

    现在宋国朝野都有非议了,说是他这个君主不得人心,自他上位以来,宋国连年征战,穷兵黩武,导致现在天怒人怨,所以上苍这才降下这一场大旱灾来警示

    姜阳在齐地起事的事更是在天下一片哗然,临近齐国的宋国自然也受到了一些流言蜚语的影响。

    这个世道还是贵族至上的,没有谁敢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话来。就算是已经起事的姜阳,他本就是姜氏齐国的后裔,起兵作乱在天下人看来这没什么,都是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而已。

    宋君偃这个时候也害怕宋国之中有人效仿姜阳,来一个起兵反宋,这样事就闹大发了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宋君偃也是害怕自己的种种行为,还有宋国今年的地震、大旱等自然灾害被迷信鬼神的宋国黔首们误会,误以为是他子偃失了德行,这才招致天降横祸的。

    子偃忽然想到了那一月神在他面前占卜龟壳的事,主大凶,没错,当时月神是说过有什么需要他们阳家帮助的话,尽管开口,去她的府邸找她。

    是时候了,于是宋君偃换上了一便服,在十几个宿卫的开路之下,轻车简从地赶到了城西的一座不大却装饰典雅的府邸里。

    “月神大人呢”宋君偃的宿卫自报家门,就被几个仆人引路进去了,子偃这个时候也来到了一处类似后花园的地方。

    但是他前面的仆役忽然停下了脚步,就在一座高耸入云的高楼之下的门口驻足着。

    “就在里面。小人不便入内,还请君上自己进去。”仆役毕恭毕敬地道。

1...4849505152...1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