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开裂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过境秋风
她想安慰老父,却不知从何说起,听了几声外面传来的更鼓,自感时间紧迫,反而带点焦虑地说:
“父亲!事情原本颇为顺利,不料一夕巨变!那老贼没死,被人救出,羽林军也反了!也不知能否平复。何不赶紧把那些枝枝蔓蔓立即除掉也省得到时候被人救出去,泄了我爷女子的底儿!”
“且先放她等在台上吧!”张国丈不忍说,“为何一提及她等,我儿就说立即除掉那几个大贵之人一向争斗不休,原与汝有仇,已经处置掉了,这些人却不曾吧”
张贵妃冷笑一声道:
“不曾!不曾!她们这些人可有一个好的那年我进宫来,就因为小妈随着进来,一时间也不知被人耻笑到什么地步!走到哪里,都听到冷嘲热讽,说是快看快看:拖儿来了!还叫小妈是大拖,女儿是小拖。倒像是小妈成了正房,正经册了贵妃,女儿我反而是下贱的陪嫁!”
“还有这一说”张国丈一惊,随即脸上止不住一阵发热。原来一直没听她这么说过。
“还不是怕父亲难过,女儿才一直隐忍不说!”张贵妃恨恨地道。“原来我爷女子势不如人,无拳无勇,那人又心狠手辣,女儿怕与父亲招祸,只能忍气吞声,任她们糟践。算来也含忍七年了。”
听得辛酸,张国丈也不由气上心头,脱口道:“不想你们宫中弱女子,碰上事情,也这般刁钻凶恶,全无同侪之念!”
张贵妃嘿地一声冷笑,道:“父亲这才知道其实岂止她们,就连小……”
话到口边,她忽然想到这会更增老父之悲愤,也有些对不住过世的小妈。毕竟她尽心尽力养育了自己一场,就是入宫之初有过那么一点小小争竞,也只是一时势逼处此,不一定就是她内心的真实意愿。
算了!旧事在,人已逝。时过境迁,不说也罢!
她既欲说还休,张国丈便也不问,微叹道:
“我儿!为父的原也是这般想头。人言可畏,移他们到这边台上,便不虞他们泄露。还只是怕将来说得难听而已。今听你说,既然她等也是这种人,到时若留不住,便依你,就地处置好了。
“
第368章 轻取北宫
"爱书网"访问地址更换为 font>
就在此时,朱品声已率部由自家把守的城门洞通过,直接攻入北宫。对方的少量警戒兵力略一接触,便一哄而散,拼命跑回中宫去,前方一时全无阻挡。
趁天已蒙蒙亮,担心还有残敌,她便命令部队散开,五十人一队,一间间大殿搜索。
一番紧张忙乱,却没发现紫禁军,各殿嫔妃也都不见。珠宝首饰已全都席卷一空,只留下一些太监和宫女,守着紫檀家具织锦帐,在那里瑟瑟发抖。
在众军簇拥下,全副戎装的朱品声英气勃勃,昂然进入那已经十分熟悉的翠华殿小院,直入殿门,到了张贵妃的卧室。
她看了看,室内布置依旧,却已微有落尘。想到这里十天之内便已发生多起命案,尽管随从人多,仍不免有几分胆寒。
她看了看,感觉那床似乎挪动过位置,但也不很确定。
床下便是地洞。她命手下揭开地盖,略一靠近,便闻出一股恶浊的尸臭扑面而来。她连忙掩鼻,命打起火来,点着油灯照看。
兵士点着几个火把,伸到洞口。朱品声只略一探头便缩回来,眼睛已经看到下面一片尸骸枕藉,令人伤心惨目。
“先盖上,着人看守。战后慢慢清理。”她吩咐。
一阵厌恶与不忍之后,她回顾殿堂,不由心生哀念,心想:
十后妃除韩妃以外,死在这里这么多天了,若不是天寒地冻,早已腐烂。皇帝如今业已出头,却不命人尽快收敛,嘴头还提也不提,真是薄情寡义得可以!
男人哪,真都把功名权位放在第一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女人都白痴心了!
叹息一回,她转身出殿,各个五十人队陆续来报,都说敌人龟缩于中宫,据墙而守,大门紧锢,不知向何处突击为佳,特请校尉示下。
朱品声胸有成竹,指指南面说:
“中宫又深又阔,共有两大横排宫殿。太子在毓华殿,是在中宫北排由东数第三间。要到那里去,最近的是毓华门。但我们先不攻击它,先攻中间的明光门。
“等把敌人都吸引过来,激战正酣时,再突然攻击毓华门,得手后直插毓华殿,把太子营救出来。这是头等重要的任务,别的且先不管。”
众营佐弁目得令后,立即组织实施。
小蒋在一旁看了称赞说:“朱姐真有大将之风,井井有条,安排得比我聪明多了!”
朱品声一笑,问:“要是你,你怎么办”
小蒋憨笑道:“要是我,早带头冲锋了!”
朱品声嗤地一笑,友好地说:
“老万给我讲兵书时,念过《说岳全传》里的一首用兵诗。诗里说:将在谋猷不在勇,高防困守低防坑。还特别讲了指挥员不能站在最前沿。要冲锋陷阵,只管叫别人去,不到危急时候我是不干的。以后带骁骑营去冲锋,我劝你也别跑在最前头——那不叫校尉,叫莽汉!”
小蒋本来看到真正的进攻就要开始,也想卷起袖子干的,听了这话,就不好参与了,笑笑说:
“那就等攻击毓华门时我再出手吧!那时要的就是一个快!”
朱品声一笑,说:“对了,那时才最需要刀刃上的好钢呢!”
正说时,搜索翠华殿的兵士又来报告,发现了第二个地洞。
“还有一个”朱品声不由诧异。“在哪儿藏什么的”
“是有两个!”小蒋也曾和白思孟一起目睹张贵妃杀害诸女,知道位置。“就在刚才那第一个洞旁边。听人掉进去的声音,有点时差,好像比较起来更深一些。”
“里面也有尸体吗”朱品声问兵士。
“禀校尉!空的。一具尸体也无。只在泥地上找到几件钗环香帕,是女人用的。”
“拿来我看!”
东西拿来,朱品声略一察看,便认出其中有两样是尤贵妃的物件
第369章 性命相扑 新
号角吹响,以佯攻发端的战斗行动正式开打。
攻击的初始阶段打得非常激烈。双方挨得很近,各有掩体。强弩营位置在下,先将箭矢泼风也似地射上去,霎时间把门楼上的大红木柱都插满了。对方的弓箭手则登上对面的殿顶,居高临下,也不断还击,箭矢如蝗。
但强弩营不负它本身的名号,平常训练尤重弓箭,准头远远高过敌方。一番对射下来,紫禁军七死八伤,一片混乱。
但是很快,他们就镇静下来。殿顶上的人都躲在了屋脊之后,地面的人则靠着高墙遮护,把地砖阶石雨点似地砸下,打得冲到前面,正尝试着爬墙攀门的强弩营士兵哭爹叫娘,纷纷坠下。
朱品声看了不由心疼,嗨一声说:“这些小伙子!不要命地往上冲干什么不能先拿块盾牌挡挡吗桌子!桌子!”
她指着后面北宫的宫殿说:“抬出所有的桌子,顶着桌子冲!冲到墙边就搁那儿。垒起来当台阶!”
营兵们听了她的话,豁然开朗,对呀!既然校尉让搬,那就可以搬。他们马上一改鲁莽作风,纷纷跑回殿里搬起桌椅床铺,顶在头上或是挡在身前,不惧沉重,一步步地往前推进。
那些家具都是檀木、楠木、花梨木等昂贵木材做就,致密结实,沉得像铁,石头砖瓦打在上面乒乓乱响,却伤不着人。
眼看一波来过又来一波,墙下的桌椅板凳堆集得越来越多,有些已经垒到第二层。
墙上的紫禁军都慌了,急忙调集火把,准备抛下去烧他一烧。
正乱间,突然毓华门那边喊声大作,灯笼火把照得一片通明,门前庭院中人如潮涌,直奔高墙。
原来主攻开始了。
有了在明光门这边的进攻经验,毓华门那边的进攻一开始就有条不紊。
先是十队人员齐头并进,二十张大床被推到墙下,接着四十张八仙桌被顶在头上送到,搁在了大床之上。
这一摞,桌面就已升高到宫墙的一半。
然后便是参与爬墙的攻击士兵或抱或背,一人一把紫檀木椅子冲上前去,高举身前,顶着箭跳上床,再爬上八仙桌。
这景象真正是叠床架屋,椅子一放人就踏了上去,双手已经够得着高大的宫墙墙头。
这就好了,人站上椅子,不但可以舞动随身携带的刀枪与敌方搏杀对战,用劲一扒还能翻上墙去骑着,立马高过对方的头顶。
紫禁军都吓慌了。
不是他们本事不济——是他们的应对方式太过笨拙不灵。
由于根本没时间竖架子搭跳板作为防守的立脚处,紫禁军的人都是站在一架架梯子上防守,哪儿紧急就把梯子往哪儿移,借此才有了个居高临下的优势。
但现在对方突然使出这样一个损招,那就是“长江天险与我共矣”,而且“船”更多,势更猛,叫守方安能不慌
正没奈何处,突然空中又跳起一个飞人,手持五尺哨棒,从殿角高处苍鹰似地飞扑而来,一言不发,见谁打谁!
他咬牙切齿,面相颇为狰狞,一经扑下,就立刻转为平飞,擦着墙头,划直线一样凌空掠过。
这姿态就像骑马巡行,又像犁铧破土。特别是一套花式棍法,使得直如毒蛇吐信,一伸一缩,左右拨击,叮叮哐哐,快得都顾不上瞄准。
但他的力气却又大得出奇,使劲一下,足能把棍子打断。紫禁军都是站在梯上的,本来就立脚不稳,而他只要见到是个人形,随手就是一戳一挑。
&nb
第370章 大违常理
沿途的发现令她惊心:原来紫禁军撤出的每个地方,都被泼了油堆了柴,似乎在等待点火的命令。但命令没下来,这才不情不愿地放弃。
老国丈是不是准备在逃走时将全部宫室付之一炬那可又是一个火烧阿房宫了!
数百年的积累,万千人的心血,常就因为个别人的一时暴虐,迅速化为灰烬。这是多么巨大的财富与想象力、创造力的浪费!
可是这种事情,尤其在老华夏的历史上,总是一再重演。那种充分体现一个恶毒小人之卑鄙丑恶的怨毒之气,几乎从来都不缺少!
由于情景太过吓人,出于担心,她谨慎地命令部下暂且放慢前进步伐,同时再遣急足,把这些情况报告皇帝,请他早拿主意:
强敌在前,步步荆棘,我强弩营眼下要冒死进攻,实在没余力分开守殿。
若是您老不在乎,就算我朱校尉没说;而若想保住这千门万户的宫室建筑,那就只好牺牲规矩,允许那些如狼似虎的几营大兵都开进来,分殿把守,备水备沙,以防火防灾。
——只是不一定能防盗,这点却要事先道破,请主上明察。因为人总有点良莠不齐,有些大兵很可能趁火打劫、监守自盗。
她这建议完全是从大局着想,相信一定会被皇帝接受。但与她的估计恰恰相反,皇帝的回答很快返回,只有短短七个字:此着不可行。不许。
朱品声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情况说得这么清楚:危险迫在眉睫,大祸眨眼即至,却仍不许!为什么
难道怕遭抢劫老仙儿盘踞多日,紫禁军也顺手牵羊,真正的好东西早就一掳而空,有什么好怕的!
难道怕踩坏踢坏了家具摆设但这跟一场大火的损毁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看来事情已不能以常理揆度。
说不定这完全是一种贵人式的洁癖:自己用的东西绝不许别人碰。
对的,复位在即,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让几千名粗坯莽汉一拥入宫。
那叫人怎么受得了!
就是烧光全部宫殿,他也不愿听任那些又脏又穷的蛮野武夫进入精致的皇家生活氛围,搅了他的安乐窝,还——这里不妨说句反映他那阴暗心理的大实话——从而见识到他生活的腐化,并识破皇权那高高在上形象背后的虚弱底蕴。
再掌乾坤后,他仍然需要一个存在于人们意念中的勤政爱民的良好口碑,更需要长久保持人们对他的高度神秘感。
神秘就等于神圣。
没法子!谁叫他是皇帝你不是皇帝呢只好他说什么是什么了。朱品声不得不分出两百官兵看守各殿,同时减缓了前锋进攻的速度。
这仗有点难打了。
紫禁军总数一千二,自己可用于进攻的却只有六百人。以一打二,即使对方要守的大,兵力被摊薄,自己也只能集中兵力,试探着局部突破,楔破它的防御,同时还要防备他们反扑。
也幸亏紫禁军自知实力有限,捉襟见肘,一直没有做认真的抵抗,也没有举火焚殿,朱品声才得以逐殿克服,挥军一直进逼到宫中的最高处——倚云台。
直到这时她才最后确知:张国丈父女、太子,嫔妃、老太妃已都在建筑在上面的宏大宫殿里躲着,大部分紫禁军也集结在这里,由五天罡和他们的师父统领着,要与造反的军队决一死战。
虽然兵力不足,为防敌人逃逸,她还是下令将倚云台包围起来,每个长边一百三四十人,都持弩待射,不许一个敌人下台,却也不许擅自攻打。
为什么要这样她自觉理由充分。
第371章 高台喋血 新
命令下达,全营都吁地松了一口气,感觉忙了一夜,肚子真已经饿得不行,想一想馒头包子就口水直流。
校尉此令,极洽人心,于是一直绷着的弦松了下来,都留在原地,坐等开饭。
由通知到开吃,有很长一段时间。
趁此机会,朱品声跟几个同伴一起,到处巡视,检点人数,救治伤员,登记阵亡者,同时记功罚罪,严明奖惩,也忙得不亦乐乎。到早点终于送来时,天已经蒙蒙亮。
皇帝派使节前来询问攻得如何,却见全营都忙忙碌碌地在吃饭,边吃边笑着敲盆打碗,逗弄在台上高坐,既没饭吃也没水喝的紫禁军们。
使节就是刘侍郎。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不觉笑了,对朱品声说:
“校尉真是好整以暇呀!如此恶战,三个时辰力克两宫,还不忘该吃饭时就吃饭,好吃好喝地抚循部伍,真乃爱兵如子,有古名将之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