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做可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海之尽头
“
第50章 挑衅
李二成了天可汗,比前隋老杨和杨二的“圣人可汗”听起来更是霸气,这都不是霸气了,和天相比,圣人算个毛线啊,当李二训斥了颉利,并获得了“天可汗”的至高称号,当这个消息传到大安宫之后,大唐的太上皇,李家的老族长李渊感慨于自己太原起兵之时曾经被突厥掣肘,很是感叹的说道:“昔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老头这话听上去似乎是对李二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的公开肯定,也是她和李二毕竟是父子,总不能带这仇恨下坟墓吧,再说李二的确做得还不错。
于是李渊召集李二还有老李家的十来位重臣及在京的诸王、妃、公主等皇亲国戚,在凌烟阁制版酒宴,酒酣耳热的时候,李渊甚至抢过了乐官的琵琶,自己亲自弹奏,李二一瞧,哎哟,老爹这都亲自弹奏琵琶了,那自己还能在这里坐着于是乎他亲自跳起舞来,那些参与酒宴的公卿们都参与了进来,就连李路都参与了进去,直到半夜这酒宴才消停下来
家宴完了还有国宴,这个国宴就正式多了,李二在国宴之前就交代李路要配合自己的装13计划,所以在国宴进行到的时候,李路举着酒杯起身,对李二说道,“陛下,臣对您当初在虎牢关能以三千玄甲破掉窦建德的十万精锐很是钦佩陛下,您能不能以虎牢关之战为题,写一首诗也好为我们这些后辈来吟诵您的功绩啊”李路说着自己心里都想吐,特么的,李二太不仗义了,找自己捉刀不说,连装那啥都要自己配合,太恶心了,要不是大唐太重要,是自己财源的重要来地还有自己想发动西征,自己才不会费这么老大劲讨好李二。
“呵呵呵,虎牢关之战的确是朕的得意之作”李二端起酒杯,很隐蔽的给了李路一个干得好的脸色之后就开始回忆自己的成名之作虎牢关之战,罗里吧嗦的回忆了之后,李二起身学着曹操,来到宴席中间,高声说道,“刚才知远说要朕做首诗,呵呵呵,朕这诗没想好,倒是想到了一曲长短句,就说给众卿家听听吧”
大唐第一马屁精长孙无忌赶紧叫道,“我等敬听天音!!!”“我等敬听天音!!!”在场之人无论是大唐的文武群臣还是那些蛮夷酋长,哪个不是聪明人,知道李二要装那啥了,还不赶紧做好乖乖学生的模样讨李二欢心,他们都已经想好了,就是李二的长短句做的在垃圾也要昧着良心叫好,没办法,谁让李二是天可汗呢。
李二踱了两步,仰头看向远方,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始自己的表演,“此长短句名曰忆秦娥虎牢关,众卿家听好了,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李二刚念完,整个麟德殿鸦雀无声,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他们这些大能在内的众人都吃惊的看着李二,自家皇帝陛下虽说文采也算不错,可是啥时候做出这般雄浑的长短句来了
李二一看众人那吃惊的面容,顿时心里大乐,没想到吧,哈哈哈,这长短句一出,震惊全场啊,有木有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岑文本这些重臣们赶紧拍马屁,坐在李路身旁的杜如晦意味深长的看了李路一眼,然后趁着众人拍马屁的时候,小声对李路说道,“知远,陛下这长短句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分量很重,像一幅出自阎立德这样的大师手笔的画,这样的美句,真是陛下做出来的”
杜如晦因为李路是他的主治医生的缘故,和李路走得很近,再说了他已经辞去了所有职务,只留下了一个莱国公的爵位,李路又是李二面前的大红人,和他走近些对杜家有好处。
李路笑呵呵拿起酒杯,对着杜如晦说道,“杜相,有些事情,说出来就不好了哇!嗯,你尝尝这南瓜山药牛肉粥,多吃点,对你的病有好处!”
老杜看着笑呵呵的李路,忍不住挑了个大拇指,这少年郎硬是要的哇。就在杜如晦和李路一老一少,谈的不亦乐乎的时候,老阴人李绩走了过来,“阿栈,老夫问你,那瘊子甲,你是不是藏私了”
“瘊子甲我藏私了这是如何说起啊李叔叔,你可莫要吓我!!”李路一愣,自己都把瘊子甲给他们让大唐工部的能工巧匠去仿造了,咋还成了我藏私呢
“小皮猴儿,你怎么没藏私”连工部尚书段纶也过来凑热闹,按照辈分这位可算是自己姑父辈,“四姑父,咱们可是亲戚,你咋也这么说我”李路是真的纳闷了。
“呵呵呵,看来小皮猴儿是真的不
第51章 三诗对三诗
“好,小王爷你既然愿意迎战,那我就看看小王爷究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究竟有什么能耐能让陛下对你是如此的看重!”卢鹏忍不住一语道出了他的真实目的,他出面为难李路,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爷爷抱不平,更重要的是嫉妒李二对于李路的看重。
要知道学成卖与帝王家,可是万千读书人的梦想,可是怎样才能卖给帝王家,当然是要让皇帝陛下知道自己,现在机会来了,如果自己今天在陛下在场的酒宴上,要是能够胜过这位名声扶摇直上的北海王,岂不是就能在皇帝陛下心中排上号了,有了印象,那以后还不是青云直上。
“小王爷,作为读书人,诗词歌赋是基本功正好今儿是国宴,不如你我就以酒为题写几首诗如何”卢鹏说道,“小王爷,这里是大唐,你是客,我是主,主后客先,请吧!”
“卢鹏,你错了,这里是大唐长安不假,本王却不是客人,本王是皇室中人,是主人,你才是客人,要不是你执意挑战,本王不露着风头的!”李路轻哼了一句,“你先来,免得听了本王的大作,怀疑人生,和你爷爷一样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听到李路又提到自己的爷爷卢子迁,卢鹏怒了,“好,小王爷,那我就不客气了!!”
卢鹏上前三步,胸有成竹的说道,“小王爷,我这里有酒诗三首,请您雅正啊!”说罢这厮得意的笑了笑,看来这厮早有准备啊。
“本王洗耳恭听!”李路才不怕呢,跟酒有关的诗句,他会背的多的是,随便拿出几首李太白的来,就能压死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
“三杯绿蚁引新词,一曲高歌绾鬓丝。趁取韶华犹未晚,清风不待月来迟。”这厮做完第一首诗之后,傲然当立,得意看看李路。
“好!!”
“好诗!”
在场不少大家,都不由得为这厮赞叹,就连李路也心里暗叹这卢鹏果然不负才子之名,可惜他非要与李路这穿越者这样的挂逼比个高低,注定了他是李路的压脚石啊。
“怎么样啊,小王爷要卢某说,你弓马娴熟我信,要是作诗,你不是我的对手!!”卢鹏笑得很是猖狂。
“你这诗还算不错,继续啊,还有两首呢!”李路一副你狂任你狂,我自岿然不动的模样,让卢鹏感觉自己好像挥拳打到了棉花上一样难受(这个时候棉花其实还没有流传开来,这里提到棉花就是打个比方。,他悻悻的看了下李路,就把自己另外两首诗喊了出来,“世事苍茫几淡咸,云来鹤往少瑶缄。谁人与我诗花酒,愿赌平生一紫衫。相与蟾光共一杯,枕边不见燕徘徊。清宵最忆当年月,柳笛悠悠梦里梅。”
完事了一脸得意的看着李路,“请吧,小王爷!”
旁观的人们都为李路捏着一把冷汗,尤其是和李路交好的那些人,“这个卢羽生果然不愧是范阳卢氏第一神童,厉害!阿栈怕是遇到对手了!”“辅机,你瞧,阿栈那孩子一点都不怕,应该是胸有成竹!”他们在议论纷纷,只有李二心里暗道,“这个卢鹏卢羽生,仗着自己家世还有几分小才气就敢挑战一国郡王,这样的人就是有才也不能用!”可怜卢鹏还想踩着李路上位呢,他那里想得到李二已经在心里给他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号。
“阿栈王兄,给他点颜色瞧瞧,让他们知道我们李家人不好惹!”“是啊,王兄,青雀还想听你做一首能和《男儿行》媲美的长篇古诗!”“阿栈哥哥,你要是做不好诗,我们姐妹几个就不理你了!!”在李路的亲友团里数着那几个皇子公主跳的欢。
“卢羽生,你做了三首诗,那本王也回你三首如何”李路笑着举起自己手中的玉碗,“你看本王这玉碗都是满满的兰陵美酒,本王这第一首诗就以此为题,听好了,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首客中行怎么样”
怎么样还能怎么样这可是李太白大大的《客中行》,比卢鹏的那三首诗高的不是一星半点,卢鹏听完了顿时羞红了脸,特么的,这个北狄小儿竟然这样厉害
“好诗,好诗!!”自家侄儿,必须吹捧,何况这诗还极为出色。李二带头说好诗,那必须是好诗,不管是对李路心里怎么想,在场的众人都只能说是好诗啊。
李路连看都没看卢鹏,他径直走向魏黑子面前
第52章 本王教你治国之道
“哼,小王爷,诗词不过小道尔,不如咱们比试治国之策如何”见卢鹏挑战李路失败,作为国子监学子代表参与宴会的其他几个学子里有人又跳出来了。
“诗词不过小道,呵呵呵,行,咱们比治国之道!”李路笑着看向对方,“不知足下如何称呼是哪一家的高门”
“兰陵萧家萧锐,学的是人间至理的儒家!!”原来他是大佬之一的萧瑀的大儿子,就是那个娶了李二大闺女襄城公主的那家伙,噢,当然,现在他只是定亲了。
“好一个学的的是人间至理”任谁都听得出来李路的奚落之意,“正好本王对治国之道也有那么几分自得,今日就让本王领教下儒门高徒的治国之道,如果你能说服的了本王,本王就把这个给你!!”李路说着拿出了一块紫色的水晶牌,“此乃谦河出产的紫色水玉,曾经有波斯胡商出千金,本王都没卖,本王要是被你驳倒,这个给你怎么样”
“这,这”萧锐看着李路手中的紫色水晶,眼中闪过一丝占有的渴望,他老子萧瑀在萧锐刚站出来的时候,想阻止来着,但是李路反应极快,已经接下了萧锐的挑战,萧瑀老头只好低叹了一声,在老头看来自己儿子输定了,满朝文武那个不知道这个李路是个妖孽
旁边的人看着李路手中水晶牌,也是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千金难求的精纯水玉啊,为什么叫做水玉,还不是因为这是“千年之冰所化”的似水之玉《山海经》里有言:“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多水玉”;“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前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里也曰:“水玉磊河”。这些记载无不在提示着人们这水玉的珍贵。
“不知道萧公子打算如何治国啊说来听听!”见萧锐有意,李路就笑了,书呆子还想谈治国做梦去吧!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人间至理,更没有什么人在家中做,就知天下事的奇才,要是有,那他一定是穿越者。
萧锐稳了稳心神,然后张口就来,“治国之策在于德,治民之策在于仁,………………,德兴而国兴,仁政而民之福也。”这萧锐不愧是世家大族出身,儒家的精英,他来把儒家的仁政治国之策背的是滚瓜烂熟,再加上他自己的一点见解,端的是天花乱坠,让在场的不少人都忍不住心悦诚服的点头认同。整个治国之策讲下来,萧锐满脸涨红,今日他若是驳倒北海王定然会名扬长安城,最要命的是皇帝陛下也在场,只要李路倒在他的膝下,那准丈母爹皇帝陛下一定会知道他的女婿有才,那自己离飞黄腾达的日子就不远了。
“还请小王爷请教!”萧锐喘了口气,镇静下来,然后得意的看向李路。
“呵呵呵,萧公子讲的仁德之政果然精妙”李路看下萧锐,他也不得不赞叹这萧锐有一定的才华,算是个人才,在这古代社会,能有这般见识,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萧锐脸上不由得浮起得意的表情,要论治国之策当然还是自己学的儒家那一套最为高明。听说小王爷师从道门,道门呵呵呵,不就是黄老之学嘛,那些东西老朽至极,早过时了!!
“呵呵呵,可是”李路话锋一转,那句可是,让萧锐如临大敌。
“萧公子,本王知道你是国子监的监生,国子监监生一毕业,最好不过是一个一县之尊,当然萧公子是世家出身,有门路,运气好的话,能弄到一个下州刺史当当,那本王就问萧公子,要是你做了一县之尊,如何推广你的仁德之政啊”
“当然是办学!我将会在县内兴办学堂,推广入学,讲授孔圣仁政,三年之内必有所成,县内大治。”萧锐郑重的说道。
“可要是你这所在的县,穷困至极,山穷水恶,偏偏此地的百姓还不少,他们大都性子凶悍,还都饿着肚子,如何听你讲授孔圣之学”李路心说,孔子那一套,要是能治国,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呢。
萧锐看着李路,惊讶的问道,“哪有这样的地方,明明穷的要死,百姓还不少”
“萧公子出身高门,哪知百姓疾苦这样的地儿,本王要不是没见过,能说给你听你就说该怎么做就是”李路心说还特么跟我斗,看爷不玩死你。
“自然是轻徭薄赋,鼓励垦荒”萧锐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
“萧公子怕是没听清楚,本王说的那句山穷水恶吧你再怎么轻徭薄赋,再怎么鼓励开荒,不还是那烂样”李路笑了。
“那你说怎么办这样的破地方,看来只好迁移百姓了”萧锐没想到李路一个问题就问倒了自己。
“你问本王怎么办呵呵呵,那好,本王告诉你,本王认为该怎么办,一是走访全县,拿到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下结论,须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改平整梯田就平整梯田,实在不行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总有办法养活全县百姓,三才是教化百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你还没弄明白,你跟本王瞎扯什么仁德之政,这不是沙上建楼,毫无根基可言嘛”李路的话很明白,少特么扯什么仁德
第53章 亲上加亲?早婚早育?(上)
“你们用热锻的办法来打造瘊子甲”李路到了工部作坊之后,看着作坊的工匠正在挥汗如雨的进行着正火,回火,淬火与退火等热处理工续,李路一下明白了问题的所在。
“怎么了知远打铁难道不都是需要这几道工序”段纶很是纳闷,难道坚昆的铁匠还有什么窍门不成
“还问我怎么了我不是说了这瘊子甲的真正名称叫做冷锻甲,冷锻甲这三个字你们是听不懂还是怎么的”李路很是生气,自己好心好意的把冷锻工艺传授给他们,结果人家还认为这工艺太lo,继续用自己认为技高一筹的热锻工艺。李路这个气啊。
李路仔细检查了一下大唐工部冶铁作坊的精铁打制的甲片,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热锻打造而成。“你们看好了,在退火调质消除应力之后,就不能用火了,要自然锤锻,还有选取的精铁必须要有很好的延展性和韧性,不然最后就像你们打制的这些废品一样,会断裂的。”李路把这些工匠们叫过来,跟他们这样说道。
“小王爷,您说的那种铁被称作百炼钢,产量极少,好钢要用在刀刃之上,要是全部拿来打造盔甲,这”作坊里最德高望重的老宋头一脸的难为。
“啥,你说这叫百炼钢”李路纳闷了,在他的记忆里,自己采用的西夏技术打制的瘊子甲用的可是铁而不是钢啊,在仔细查验了之后,李路发现就算是老宋头说的百炼钢其实也不适合冷锻,看来自己够幸运的,占据的那些铁矿出产的精铁,竟然稍加处理,就能冷锻成型。
噢,想起来了,前世的时候,自己读过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对瘊子甲就提到了宋朝人用宋朝这边的原料造不出真正瘊子甲的事情,就跟沈括生活的宋朝一样,大唐出的材料也不具备冷锻的条件,这样一来用冷锻的方法就根本没法加工,不是太软就是太硬,非要这样加工的结果就是甲片最终因金属疲劳而发生断裂。所以老宋头他们只能是是用热锻的方法来加工甲片,最后样子做的象那个样子,而性能却完全是不一样的。盔甲甲片的硬度与结构强度,抗冲击性是一对矛盾的对立体,硬度越高它就越脆,塑性越高,它就越软。要做到有足够的表面硬度兼有抗冲击性能,除了加工手段外,基本性能取决于材料。而材料的来源,是自然条件下的地理资源,天生的,这偏偏是目前的大唐解决不了的
而热锻之中的热处理技术,才是金属工艺中的最考验手艺的。这么说吧,这热处理工艺最主要掌握的就是火侯温度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检测温度的设备,全凭工匠们长期积累起来的个人经验,就是同一个人,同时打几把同样的东西,也有软脆的差异,成功率很低,好不容易打造成型,最后一手难成正品。这也是热处理技术到后世,华夏也一直落后西方的历史原因之一。恩,你说热处理热大批量锻造甲片对不起,那只是一种奢望,打刀剑可以,打甲片难,不要说有多少人能够掌握这种技术,即便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材,那还得看看能不能先满足做刀剑的需求才行!
在听李路说大唐的生铁不合格之后,李绩,李靖,侯君集等大唐的将领们虽然极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虽然这冷锻甲虽然很简单有效,技术要求不高,但冷锻对金属的抗疲劳性要求很高,并非各地的生铁都适合,眼下的大唐就是如此。再不甘心又能如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