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大唐做可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海之尽头

    温彦博看了看远去的卢志,忍不住骂了一句,“那北狄小儿,虽然可恶,但这卢家过河拆桥负心多是读书人,还真特么一点不错,千年世家门阀的门风就这样好让人心凉啊!”

    郑元寿看了下自己的老友,心里叹口气,千年世家,呵呵呵,不这样就做不成千年世家了。

    就在郑元寿和温彦博在那里谈论新出炉的北海王和议论范阳卢氏的时候,庞德叫住了打算回府的李路,“小王爷,陛下有请。”

    李路跟着庞德左转右转,来到了太极宫后面的后殿,这还是他来长安第一次进入深宫呢,“李二要找自己做什么”李路一边跟着庞德在太极宫转来转去的时候,自己在心里不由得嘀咕,没多时李路就来到了立政殿外面,“小王爷,请您在此稍侯,老奴这就去告诉陛下”

    “这是立政殿该死,李二你要我来这立政殿作甚这可是长孙皇后的寝宫”李路心里更是嘀咕,“难道是李二的老婆要见自己”就在他嘀咕的时候,就听得李二的声音传来,“小子,在那里探头探脑作甚还不进来”

    李路低着头走进了立政殿,又听到一道带着皇家特有的威严,又不失女性的温婉的声音传来,“二郎,你做甚子,别吓着孩子,阿栈来伯娘这里,就跟自家一样,不要拘束”

    李路抬头一瞧,就看到一位极为美丽的女子,说话间她头上的丹凤朝阳金步摇一丝不动,两弯娥眉下是一对漆黑如墨的眸子,李路不敢与之对视,谁让这女子是李二的发妻,当朝的皇后呢,加上她又是李路的长辈,李路只是扫了一眼,然后低下头去,就在那一瞬间李路就看到长孙的脸上洋溢着一丝淡淡的微笑,身上穿着一袭青色绣花软袍,端着茶碗在那里端详自己。她的目光在李路身上定格,轻起樱唇:“阿栈,抬起头来,让伯娘好好瞧瞧”

    让长孙皇后这么一个熟透了的美妇盯着看,心理年龄快要到了大叔年纪的李路顶着一副少年模样,他感到非常的不自在。“咯咯咯,二郎,这孩子害羞了”长孙看了一下李路,心里有些惊讶,没想到传闻是真的,这孩子果然貌美,就是襄城与之相比,也不相上下啊。

    “阿栈,你和你伯伯谈你们的,伯娘去御膳房,给你们爷俩熬点油茶这下了朝你伯父就叫你过来,却没想耽误了你吃饭”长孙不愧是李二的老婆,她一口一个伯娘,就让李路感到了一丝亲情的安慰,没代李路反应过来,一阵香风就杳然远去。

    “陛下,娘娘还会煮油茶”李路看着远去的长孙,很是有些惊讶。

    “小子,很是奇怪”李二笑呵呵看着李路,“来来来,阿栈,与朕手谈一局”庞德赶紧搬来棋盘放在李路和李二中间,李路执白棋,李二执黑棋,李路先落一子(古代围棋不同于现代围棋,以前中国座子的规则是白棋先下,白棋代表平民,黑棋代表穿黑袍的官和官以上的人。这些官气度大,所以让着平民,所以是白先下。后来围棋传到了日本,因为日本的封建制度,所以改成了黑先行。所以李路执白棋,他先落子。然后笑着说道,“皇帝伯伯,小侄来长安路上,听到一个笑话,就是那些普通百姓如何想象您和皇后伯娘的生活,不知您想不想听”

    “噢不知那些百姓是怎么朕和皇后的生活啊”李二也落下了黑子,他也想知道那些百姓是怎么说他的。

    “呵呵,臣在来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农妇突发奇想,继而十分向往皇宫里的生活,于是就想啊,这皇帝家里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




第47章 李二的知音
    “来,阿栈,你尝尝伯娘亲手熬制的油茶”长孙亲自端着两杯油茶,一杯给了李二,一杯给了李路,李路尝了一口,嗯,还别说长孙熬制的油茶还真是不错,挖起一勺,仔细一品尝,到了嘴里李路顿时感到了一种很清凉、凉爽的感觉;同时还有点微微的甜味,但品尝到最后竟然还品出了一丝略带一点点苦涩的味道。

    “娘娘这油茶熬的还真是地道”李路一边吃着油茶,一边不由得称赞长孙,李二够幸运的,华夏上下五千年,四百多个皇帝,只有李二和明孝宗拥有真正的爱情,在李二身边服侍的长孙自嫁给李二之后,她就把自己整个人献给了李二,李二在外征战,她为李二在长安尽力周旋,对公公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是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二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李二的误解。而在玄武门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政变之所以能顺利成功,长孙竭力地发挥自己温柔的一面起到了润滑政治的作用,这也许就是李家的老祖宗老子所说的柔能克刚的道理吧!

    李二的“贞观之治”之所以能成功和两个“魏征”有很大的关系,朝廷上那位自然是在青史留下浓墨重彩的魏征魏黑子,而在后宫之中还有一位“女魏征”,那就是这位长孙皇后,他把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只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就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李二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军国大事。

    虽然长孙出身显贵之家,如今又身为天下至尊,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作为天下最有身份的女人,长孙这样的举动不是为了塑造自己的高大形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配合李二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政策。大唐建立伊始,天下初平,百废待兴,为了恢复国力,李二提倡简政,而长孙此举正好是以身作则,用行动来支持自己丈夫的国策,用委屈自己的方式当天下的楷模。

    长孙品性高洁,是个懂政治但不干预政治的圣德贤人,她的优点如光普照。她之所以能成就贤圣之名,当然和其丈夫李二的默契配合是分不开的,否则在这封建时代一个女人的才德是根本没有机会展现的,如果得遇昏君那可能就是冷宫待遇了。

    她用独特的方式帮助着李二,要是没有她的护佑,魏征早就被暴怒的李二把这田舍翁给咔嚓了,总之长孙是个极为美丽极为聪明的女人,高超的家庭生活智慧让她获得了一世贤名,更为她赢得了一生宠爱。她不争不佞、顺势而为,善于疏浚意见和引导情绪。她的温柔里藏着一丝坚持,她从来都不会盲目地顺从和肯定,而是对事情有见识有态度;她的坚持了又透着一股圆融,她绝不会一味否定,而是总能于平淡处细细道出事物的另一面。

    掰扯了这么多,李路心里不由得有些羡慕李二和长孙,自己不求这一世能碰到一位像长孙这样的贤内助,能有她一半不给自己拖后腿就成了。

    就在李路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得长孙问李路,“阿栈,我听你伯伯说,你准备迎娶那啥突施骑的公主”

    纳尼,长孙什么意思“娘娘”李路刚说了句娘娘,就看到长孙凤眸瞟来,“呃,伯娘,小侄是准备回西陵后,就着手此事,毕竟坚昆和突施骑世代联姻”

    “阿栈啊,本宫既是你的伯娘,你也认本宫这个伯娘,那本宫就要跟你说说突施骑乃是突厥别种,不是华夏汉家血统这正妻之位,可不能给了那些胡女!”长孙看着李路,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啊咧,长孙,你这是要插手我的婚姻了李路脸色有些那啥,很快他就反应过来,自己本来来长安的目的之一,就是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位大唐的贵女作为正妻,那自己正好顺水推舟,“伯娘,我是汉家男儿,这正妻之位自然是要给汉家贵女,以前在塞北与中原老家隔绝关系,那是没办法”

    “好,这是你说的哈,那伯娘就揽过此事,为你挑选一位知书达理的正妃”长孙不待李路表态,就把这事给说死了。李路还能说啥,只能是谢恩啊,能让一国之后为你操劳婚事,这恩情不可谓不高,虽然这里面的政治思量很重。李路在谢恩的同时,心里也在吐槽,血统这玩意真的很重要嘛欧罗巴那群蛮子倒是注重血统,可你看他们那些皇室傻子,短命鬼还少的了欧罗巴老祖母让n个欧罗巴蛮子王室都换上了血友病,绝嗣的王室更不是一个两个,噢,为了保持血统纯正的还有埃及法老家族和波斯沙汉沙做得更是过分,可他们有用

    但这话还真不能和长孙还有李二说,尤其是长孙,她的祖上可拓跋皇族,要是说了她会觉得你在质疑她的汉家女子身份,会很不高兴的。

    李路很识时务,这让李二两口子很是高兴,关于李路婚事的问题,李二也很感兴趣,他也参与了进来,就在李路有些尴尬的陪着李二两口子聊天的时候,三个小娃子在宫女太监的护持下,走了进来,“父皇,母后!!”这几个小娃子一进来之后就给李二两口子行礼。

    “王兄,是你”李承乾眼尖,一下看见了在旁边做背景板的李路,“大兄,这位



第48章 加冠
    “青雀,你真是读书读成了书呆子,这首男儿行通篇透着男儿的傲骨英气,你还小,不知道男儿的风格与风骨是什么。这首诗好的很!是一首世所罕见的男儿之文!”李二一下生气的呵斥了李泰一句,然后给《男儿行》定了位,那就是世所罕见的男儿志文。

    李二很是喜欢这首《男儿行》,在他看来一个男人就是一个家庭的脊梁,对家族、对国家都有着更多的责任。而一个男人如何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往大了说是对国家、家族和民族的责任,往小了说是对家庭、身边人的责任,这也就更需要男人有男儿行的勇气和担当了,而这首《男儿行》就是率性男儿最好的描写。

    “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玉珏,男儿提剑行百里,瀚海之志今日决,今日决!”李二念叨了几句,然后继续说道,“过瘾啊,过瘾!”

    李泰被李二还有长孙使劲的呵斥了一顿,他知道自己这位族兄很是厉害,就那篇《男儿行》,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写不来的,这样文武双全的族兄,而且自己老爹恩宠看来,不下于自己,看来是自己一时半会儿惹不起,李泰极为聪慧,知道该低头就低头,“都是青雀的不是,希望王兄莫怪。”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争取在李路回西陵之前,把这位族兄的本事好好的学一学。

    李路自然是谦恭至极,这小胖子毕竟是李二和长孙的心头肉,能不惹还是不惹为好,至于李承乾和李丽质则成了李路的小迷弟和小迷妹,在这俩小娃子的眼里,他们的王兄好厉害啊。

    李二和长孙一看这四个娃儿相处不错,就让李路带他们玩,和正处于熊孩子阶段的小正太小萝莉们相处,让李路也感觉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了起来,他从那个无所不能的系统里出三套七巧板,让三个小娃子玩七巧板,几个娃子在他的看护下竟然也处的极好。而他们两口子则在一边说着夫妻间的悄悄话,“观音婢,阿栈这个孩子朕是越看越喜欢刚才你说要给这孩子定下一门亲事”他把自己的考虑对自己的妻子说了出来,李二拿不准是收李路为养子还是干脆嫁个闺女给李路。

    “二郎,这孩子可是和我们同宗啊。同姓不婚可是你和我兄长亲自制定的,你怎么有这样的想法”长孙有些意外的看着自己的皇帝老公,在一些唐穿书里的李姓穿越者都成了李二的女婿,其实这根本不可能,这是因为根据《唐律疏议》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同姓又同宗者以奸罪论。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关于同姓不能结婚的规定有了重新的界定,那同姓与同宗开始得到区分,同姓结婚者的处罚要低于同宗,同姓结婚只是流放两年,而同宗结婚可是以强奸罪论处的。而且当时把同姓结婚同样视为兽行,这一点在后来的《通典》中可以证实,可见,在唐朝关于“同姓不能结婚”是道德和法律达成了高度的统一的。

    “哎,朕知道,但是这孩子雄才大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一个族长或者养父,怕是不够呀!”李二心里很是纠结,李路肯定是要回西陵的,自己在的时候,还能镇得住这小豹子,那要是驾崩了之后,高明能镇得住阿栈这孩子不过现在看来高明对阿栈这孩子很是敬佩,希望他们也会像自己和长孙无忌一样能相得益彰,相互扶持吧。

    李二和长孙在怎么谈论李路和李承乾的未来关系,李路不知道,因为他回府之后,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加冠礼。汉家男儿只有加冠之后,才表示自己已经成年,此前李二已经下旨为李路筹办加冠礼,这日子马上就要到来了,整个北海王府为这个加冠礼忙的不可开交。

    冠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华夏风味,在华夏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和女子的及笄之礼都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一般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皇室以及朝廷大臣的子孙为早日入朝为政,多提早行礼,一般男子十二三岁就要行冠礼,眼下的李路,就是提早行礼的例子,不提早行礼,有些事情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行冠礼的曰子终于来临!李路的冠礼定在三月初六,加冠礼之前,李二找人占卜了卦象,卜筮皆是吉日。宗正寺内热闹非凡,作为列入李唐皇室的宗室新贵,他的加冠礼自然是很是隆重,文武百官们自然是很重视这个新出炉的北海王,除了极少数和李路过不去的腐儒,其他人都来宗正寺观礼。

    李路放眼四顾,如此宏大场面皆是为自己一人而为,极为震撼,过了今日自己便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年男子,呵呵呵,十四岁的成年男子。

    作为主角,李路就如鸟群中的凤凰,黑夜中的夜明珠一般显眼。他迈着中规中举的步履,在万众瞩目之中,走进了宗正寺。见观礼的众人已就位,李二递了个眼神给身后的心腹大太监庞德。

    庞德心领神会,扯着嗓子道:“今有大唐北海王李路,年方十四,仪表堂堂,



第49章 献礼
    “好一个&039;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039;啊”李路看着他身后的近百位来朝觐李二皇帝的番邦君主和特使们,很是有些感慨,周边的各个部族和小国被李二灭掉东突厥给吓坏了,他们得到信之后,携带重礼马不停蹄的赶到长安,希望李二不要连他们也一起灭咯,这么多番邦使臣和君主觐见,可忙坏了鸿胪寺的头头唐俭,唐老头坏水极多,他跟李二咬了几句耳朵,李二就把李路发配到这里来,还对李路说道,“你是宗藩之主,非那些蛮夷可比,你不做他们的领队谁做”

    在太极殿之上,李二陛下先是接受了以几位皇子的朝贺,然后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接下来就是轮到大唐的属国以及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者,李路是大唐属下的坚昆国北海王,这可是宗藩,身份和地位远比那些蛮子部落高,李路听见庞德那句“大朝觐开始,宣各位头人和使者入内觐见!!!!”之后就起身拾阶而上,那些其他的首领或者特使们则跟在李路的身后,他一身峨冠博带的汉人打扮,在这些或者秃发或者身着皮袄留着金钱尾巴甚至留着一根根发辫的首领们里,显得格格不入,鹤立鸡群!

    在李路身后的是薛延陀珍珠可汗夷男的长子大度设还有高句丽的王世子高权,两人虽然对李路客客气气,但很明显的对李路显示了极大的不屑,尤其是高句丽的王世子高权,私下里称呼李路是大唐第一狗腿

    李路有内家功夫,听力自然是很好,对于大度设还有高权,他只当是犬吠了,没多时李路带领的一干外臣随着太监进入太极殿,进来后看到大唐文武分列两边,最上面端坐的就是李二陛下,通天冠,蟒龙袍,垂下的珍珠穗恰好与眼睛平齐,在九十九只牛油巨烛的照耀下,光华四射,好一派中原天子形象!

    “拜!”有礼仪官在一旁喊道,李路领着一干外臣就齐刷刷的三呼万岁,拜见李二陛下!接下来就是各位首领和使者觐见皇帝陛下然后献礼,作为宗藩之主的李路被安排到了最后压轴出场,首先登场的是薛延陀使者大度设,“大度设代表父汗觐见陛下,祝愿陛下健康长寿,嗯,父汗嘱托我献上良马五百“大度设破锣嗓子很是那啥那啥,”五百匹良马,夷男可汗好大的手笔“其他的首领们都在想

    ”你父汗的心意朕已知晓,更何况你们也算大唐的皇亲国戚,快坐下“李二陛下一听很是高兴,接下来接见了不首领和使者,比如高句丽王世子高权献上了十颗东珠,昆明部使者献上了几块玉石原石

    等到一个身穿皮袍戴狗皮帽子自称流鬼国王子孟蜯的家伙出现的时候,李路斯巴达了,这货的儿子不是应该在贞观十四年时候才来到中原的嘛,咋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只见这个孟蜯拜完了李二陛下之后,使者让人牵上了一只鹿和一只狗,说是听闻中原人杰地灵,看看是否有人能认出这两个畜生

    李二陛下和大唐的文武重臣还有那些使者和首领们看了这只鹿和狗之后,面面相觑,这是啥品种连见多识广的唐俭也没见过,李二陛下见唐俭也摇了摇头,没办法,大唐要丢人了,谁能替朕分忧啊!这鹿不是梅花鹿,狗比阿栈,不,应该是知远送的雪橇犬要好看不少,一身的雪白,李二刚想到这里准备叫李路初来帮忙,那边李路已经站出来了。

    李路也看到了这鹿和狗就笑了,别人不认识他可认识!于是李路就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这鹿和狗微臣认得“李二陛下一看,嘿,阿栈果然给力,不用喊,他自己就跳出来给朕解围了,好,真好。

    “孟蜯王子,本王乃是坚昆部北海王阿热,是大唐的宗藩,孤认得这狗和鹿!”李路说自己认得这鹿和狗,孟蜯用很是生硬的汉话说道,“王爷,您的坚昆,我也有所耳闻,您说认识这鹿我还信,可这狗您真认识”李路笑笑,围着鹿和狗转了两圈之后,就对那流鬼国王子孟蜯说道这鹿名唤驯鹿,狗叫萨摩耶犬,乃是住在塞尔特斯的萨摩耶人驯化的犬种孟蜯听后对李路身鞠一躬:”小王爷果然博学多识,你说对了,我回去之后,会让人给你另带几只驯鹿和萨摩耶犬“

    “孤只是好奇,那塞尔特斯孤只是听说过,你们流鬼国是怎么得到这萨摩耶犬的”李路好奇啊,这不科学啊,原本历史上流鬼国来的使者是孟蜯的儿子可也余志,可在本时空流鬼国不仅提前了十年来到长安,而且孟蜯带来的狗也不是历史上的那只哈士奇,而是一只雪白的萨摩耶,这狗咋提前一千年冒出来要知道在原本历史上,萨摩耶犬是因西伯利亚牧民族萨莫耶德人而得名,原产位于俄罗斯北极地区,起源于17世纪。原始的萨摩耶犬是由如今定居在乌拉尔山以东的极北之地塞尔特斯的萨莫耶德游牧部落所培育的。在19世纪末,有毛皮商人将此犬输入美国及欧洲等地。而后该犬传到英国,因其雪白的毛色深得人们喜爱。20世纪初期,北极探险的热潮中,此犬因其天生的特性为探险者提供许多帮助,而获得殊荣的。
1...1112131415...1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