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大唐做可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海之尽头

    李路看了小李二,怪不得人家能当皇帝呢,这气度就值得自己学习,也罢,既然起了头,就给大唐的土包子们上堂地理课吧。“陛下好气量,微臣佩服”李路先是小小拍了李二一个马屁,然后对李二说道,“陛下,臣有一物,想献于陛下!”

    这说的很是正式,李二就放下了酒杯,正了脸色,“阿栈,你说的这般严肃,有何物要献于朕”

    李路起身,先向李二行了一个半躬礼,然后从怀里拿出来一个绸缎包裹,递给了伺候在李二身边的大太监庞德,“庞公,麻烦您打开递给陛下”

    庞德接过包裹,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有几块羊皮,几张奇怪的纸张,在这些羊皮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文字,庞德虽然是太监,但不是没有文化的人,他一瞧,就大喜,几步来到李二面前,“陛下,陛下,这这这是西域的舆图啊!!!”

    李二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李二一直想恢复汉时旧土,可惜想要拿下西域,就得有西域的全图,这些年百骑费了老牛鼻子劲也没弄到一副完整的西域全图,可没想到自己认下的这个便宜族侄第一次来觐见自己,就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大的惊喜。

    李二立刻铺开那张李路献给他的西域全图,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文字,看的李二有些眼花,不过仔细瞧,还是能瞧出一二的,弯弯曲曲的黑线代表河流,那些大大小小的黑点表示城池,那些波浪线代表大山

    “这是万山之祖的昆仑,这是高昌,这是疏勒,这是轮台这是龟兹,嘿嘿,原来西突厥的牙帐在这里啊”l李二




第36章 你还会医术?
    “陛下,切不可小看了此人非是臣危言耸听,此子绝非一般人物,乃是不是出的枭雄”见李二颇有些不以为然的样子,李路叹了一口气,李二啊。李二。你就是这么自负,原本历史上,你就是这般自负,结果如何那个乡下干部不仅扬言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还跟李二干了一架,虽然输了,最终不还是赢走了文成公主,没想到正是这次和亲,却让吐蕃成了大唐日后最大最凶恶的敌人,这些你李二怕是都没想到吧

    “咦,能让阿栈你有这么高评价的人定然不凡,给朕说说这个什么干布”李二一听能让李路说是不世出的枭雄顿时来了兴致,他李世民这一辈子就是和敌人斗争度过的,和前隋斗,和隋末诸雄斗,和大哥四弟斗,和突厥人斗,李二还没怕过谁来。

    “陛下,吐蕃的君主名叫松赞干布,原名叫弃宗弄赞,这松赞干布是他一统高原之后,各部给他上的尊号,嗯,据我派去打探的人传回的消息,说他从小聪慧,沉毅,多才多艺,本来我还不信,但是许多的情报都说这厮为人慷慨才雄,骁武绝人,多英略,还通达工艺、历算、武技,最让小侄我注意的是,这厮和小侄的成长经历差不多,都是年少即位,都快速的稳定局面,都在自己的部族一言九鼎,这简直就是另一个我嘛”李路心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基本上拷贝了人家才对,但是这样的秘密他才不会傻乎乎说出来呢。

    “嘶,这么说这个弃宗弄赞果真是个人物”长孙无忌忍不住惊叹了一句,在他看来像李路这样的少年英王有一个已经是世所罕见了,可没想到还有一个一点也不差于李路的少年天骄,看来若是吐蕃人来到了大唐,自己得小心一点,不能中了吐蕃的圈套。

    “岂止是个人物,这厮厉害得很呢”李路就把这位乡下干部如何平叛,如何统一高原,以及如何确立新制度等等事迹说给大唐君臣听的,听得他们直咂舌,这哪里是像啊,简直就是这位坚昆王的高原版本啊,怪不得小王爷如临大敌,原来他们是一类人,都是少年天骄。

    “吐蕃本来是没有文字的,他们只靠着口口相传还有结绳记事,前年这厮派人去了天竺小国尼婆罗迎娶了公主,还学着天竺人制作了文字吐蕃的法律,大臣的品位顺序,大小官员的权势,为善者之奖赏,作恶者之惩治,农牧皮张与双牛耕田之计量,均衡物资之升、合、两,吐蕃之一切纯善法制典章,都出自这厮之手,听说吐蕃百姓有感于他的恩德,才献上尊号为松赞干布陛下,众位叔伯你们说这个松赞干布是不是应该高度重视啊”李路恶狠狠的喝了一口闷倒驴,然后继续说道,“这厮虽然和我极为相似,但还是有不同,那就是我是汉家子,他却是高原蛮夷”

    “贤侄,你为何说起这吐蕃国君就咬牙切齿啊是不是你们同是少年天骄,犯冲啊”房玄龄笑着问李路,“哎,房伯伯,你有所不知,这吐蕃没有文字,想创制文字,你说放着咱们汉字不学,去学什么梵文,特么的,天竺蛮子有甚子好学的”李路说着撕下一块牛肉,塞到嘴里,然后说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汉语是最好听的语言他们不学,就是我的敌人!!”

    李路恶狠狠的小模样很是讨大唐君臣的欢喜,感情这孩子还有这份雄心,得支持,绝对得支持啊,昔年始皇祖龙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才造就了今日之华夏,要是都说汉语写汉字,那世界大同,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嘛。

    “这个吐蕃若是真让他成了势,对我大唐威胁不小”河间王李孝恭战略眼光很不错,他拿手一指吐蕃,“你们看,若是这吐蕃,北上拿下吐谷浑,东南再并掉六诏,那样一来,就对我大唐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阿栈这孩子说的不错,这吐蕃不能小视,陛下,我建议加强对吐蕃的情报搜集,咱们要遏制这吐蕃,要不然北有薛延陀,西有西突厥,东北再加上不安分的高句丽,如果再添个吐蕃,那我大唐还是不安稳”

    “陛下,我们可以在这里驻屯重兵”初唐不是后来的宋元明清,就是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宰相们在兵事上也是一把好手的,房玄龄就把手指向了松洲,守好了松洲,南可以看住六诏,西可以让野心勃勃的吐蕃人,能让他们不敢乱动。

    就在大唐的精英们筹划对吐蕃的战略的时候,杜如晦的脸色突然变得蜡黄,挨着他的李路敏锐的发现了了杜如晦的变化,他一把扶住了杜如晦,“杜相,杜相”

    李二他们这才发现杜如晦面色蜡黄,一副染了重病的模样,李二顿时就慌了,这杜如晦可是自己的绝对心腹,他要是出事,自己就跟断了胳膊一样啊,“御医,御医,御医是死了还是咋的”李二暴脾气顿时发作了,果然一代雄主的威势不小,几个御医连滚带爬的来到麟德殿,“启禀陛下,杜大人,这,这这是得了消渴症”

    “能治不朕问你们能治不”李二跟一头发怒的雄狮一般,他不问过程,只要结果。

    “这,这,臣实在有心无力啊”几个御医,你看我,我看你,这消渴症自古就是富贵病,数得着的疑难杂症,要是能治,前隋的那位暴君患得就是消渴症,不早就治好了

    就在此时,一个有些清脆的少年声音响了起来,“消渴症敢问杜相的症状是不是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啊”李路一听消渴症,他就心念一动



第37章 让李二别开生面的阅兵
    宫宴之后的第三天,李二再次出城十里,迎接了李靖李绩他们,这次比上次规模要大得很,整个长安都因为李靖他们十多万北征将士的回归变得热闹无比,那场面比李路初来长安那次还要盛大,李路也参加了迎接,他是以右千牛卫大将军,检校兵部右侍郎的官衔来迎接李靖他们的,也就是说李路成了李靖的下属。

    “阿热,阿木和兄弟们没给您还有坚昆的父老丢脸,来时一万五千整,七战七胜,折损三千阿热,当初第一批杀上恶阳岭,最先进入定襄城的都是咱们黑豹骑的兄弟”李大同见到了自己的阿热自然是相当高兴,在这个憨货看来,只有李路才算上是自己的君王,除了李路的命令,他谁也不听。

    “阿木,告诉弟兄们,就说我李路记着他们的好,牺牲的本王给抚恤,家中老幼妇孺本王养活他们,伤的好好养伤你们放心,该有的荣誉和赏格一样也缺少不了!”军人嘛,就应该待遇高高的,千万不能学那啥大怂和大冥,重文轻武,以文驭武要不得,要不得,要不得,因为很重要,所以李路要接连提醒自己三次。

    “喏!”李大同立刻高兴起来,他把自己阿热的允诺给一万多坚昆精骑的军官们一说,继而军官们说给了自己的战士们,他们一听他们的王说了不会亏待他们,都激动起来,尤其是看着看到那个小小的身影向他们走来_的时候,无论是黑豹骑还是坚昆轻骑,都齐刷刷的下马,排成整齐的队列,拔出他们的人佩刀,指向天空,“我的弟兄们,你们辛苦了!”清澈至极的声音响起来之后,一万多坚昆精锐齐声高呼,“汉军威武,汉军威武!”

    李路他们这边折腾出来的动静很快引起了李二还有李靖他们的注意,更引起了来看热闹的长安吃瓜群众的注意,就连担任依仗的士卒们都在议论。

    “王三哥,咱们大唐啥时候有了这么多蕃骑”

    “什么蕃骑,那是咱们大唐坚昆军的兄弟。”

    “啥你说啥,他们是坚昆军就是那个万里归宗的坚昆王的军队”

    “我跟你们说,别看这些人长得凶神恶煞,可为人都还不错,我在前线的时候和他们打过交道,都是些憨实汉子”

    “看他们那黑衣黑甲的,打起仗来,一定很猛吧”

    “我听柴大将军说过,如果突厥人是狼,那咱们中原唐军是龙,而他们坚昆军就是雪豹子”

    士卒们还有吃瓜群众们议论纷纷,就连李二和李靖,李绩,柴绍等大唐君臣也在议论纷纷,“厉害,果然是百胜之军,就这整阵的速度,我大唐也就是玄甲兵能与之媲美”李二这个人是属龙的,就喜欢好东西,见了好军队,也想收入麾下,“陛下,臣观瞧过,坚昆人的训军之法好像跟咱们大唐完全不一样,是另一套体系”李靖捋了捋胡须说道,“噢药师兄,不知他们这套体系能在大唐推广否朕瞧着这军阵就舒服啊,横看一条线,纵看还是一条线,斜看还是一条线,这样的队伍拉出来就是强军!”

    “陛下,臣说了你可别生气,阿栈贤侄那一套,咱们大唐不适用,坚昆无论是军法还民法,都酷烈无比,他们那些将士都习惯了严酷的军法和民法,在执行起军令来自然也毫不含糊”李靖对李路整军的法子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这深入了解坚昆军制之后得出的结论。

    “严酷有多严酷有咱们的十七禁律五十四斩酷烈”李二听了有些不以为然,是啊,这中原军法动不动就杀头,还不酷烈

    “呵呵,陛下,您可知道坚昆民法比之军法有过之无不及对上官不敬,斩;枉议军政者,斩;就连儿子偷盗,那做父亲的也必须赔罪,用木枷夹住脖颈,不死不能取下,你说生活在这样一个严刑峻法的部族里,训练这样一只精锐之军岂不是比我大唐简单若陛下想推广阿栈贤侄那一套,估计儒家那边就不好过!!!”李靖人老成精,看得明白着呢,坚昆那边根本就没有儒家的势力,推行起来也就简单许多。

    “哎”李二明白李靖所说,要是他推广李路这一套,必然遭到某些腐儒的反对,这些人看武人已经很不满了,“不行,这样的天下强军,朕看着就眼馋,我得从阿栈手里扣下来”李二你还要脸不

    李二和李靖谈论坚昆的军法,李孝恭还有尉迟恭,程咬金等不了解坚昆精锐的大唐名将们也在讨论李路的军阵,不过他们可没有谈论军法,而是谈论装备,“老黑,你说俺老程要是换上那么一套黑甲,嘿”“得了吧,就你看那些甲士没,都是七尺的汉子(唐尺一丈37cm,七尺也就两米,两米一,你不过六尺,扛得起来才怪”“噢,那大老黑,你的意思是你才扛得起来”“黑衣黑甲是不是在草原杀得突厥人狼奔豕突的黑豹骑”

    就在大唐的军方大佬们还有李二看着李路的坚昆精锐流口水的时候,有不看眼的人站了出来,“陛下,臣妖弹劾坚昆王李路,他有反意!”说话的是御史台的一个御史,“你不要危言耸听,阿栈贤侄哪



第38章 痛斥腐儒
    李二在视察坚昆军的时候,发现坚昆军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他也是统兵大将,自然看的出,这气质可是不那些府兵老兵油子能有的,他很想知道这特殊气质来自何方,就随意问了一个看样子根本不是汉人的士卒,“你叫什么名字啊”李二很是和气的问道,没想到那士兵也不惧怕他的龙威,而是出列一个立正,行了个大唐军礼之后才说道,“回陛下的话,俺叫管塞,管仲的管,塞外的塞!”

    “咦,你还知道管仲不得了,不得了。”李二顿时好奇起来,“那管塞,你可知道管仲是何人啊”

    “管仲是俺管家的老祖宗,是一位贤相,是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春秋首霸的大功臣!”

    “嘶。”这下不只李二,跟着李二前来的大唐文武群臣都吃惊不小,刚才他们挺李路介绍了,这位管塞不过是一个什长,什长是啥,五人为一伍长,十人为什长,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小军官啊,这样的人,长得一脸胡人模样还开口闭口老管家,还知道管仲,还知道齐桓公九合诸侯春秋首霸,这不得了啊,说明这厮有可能识字。

    李二也是这么想的,为了验证一下,“管塞啊,那你会不会写你还有你家祖宗的名字啊”

    管塞也不拿捏,直接拿过一个树枝在地上写起来,“管塞,管仲,齐桓公。”七个字虽不工整,但是却写得极是认真,这个自称管仲后代的家伙他能识文断字。

    “你这字是祖上传下来的”李二又问道,“回陛下,不是,俺以前只知道祖上姓管,是跟着李大将军北征匈奴的丹阳精兵这些字是我家王上还有草原上的道爷们教的,我家王上说了,没文化不识字就一辈子受人欺负,只有识文断字才能改变命运!”管塞憨憨的说道。

    “嘶,”李二长吸了一口凉气,能让这样的憨人识字可不是一件简单事啊,“管塞,他们是怎么教你识文断字的”

    “陛下,您也看出来了,俺比较笨,王上还有道爷们就要求俺一天只认识一个字,就这样三年俺认识了一千多个字,一般的书俺也能看个大巴概”管塞得意地说道,说着他还拿出自己背囊里的一块黑黝黝的木板,拿着一截石灰笔在木板上写道,“俺叫管塞,大唐坚昆西陵城人氏,俺是汉人,不是胡蛮!”

    看了管塞写的字,好多大唐的官儿都笑了起来,这货太搞笑了,只有李二房玄龄长孙无忌等极少数人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家坚昆虽小,但是人家在鉴定的推行开启民智,要是大唐也能推广,还用怕劳什子门阀李二扭头问李路,“阿栈,像管塞这样能粗通文字的人多不多”

    李路闻言一乐,他对着面前的坚昆士卒吼道,“所有人听令,能写出自己名字,粗通文字的向后转,三步走!”只见一万多士卒齐刷刷的扭身向后走了三步,只剩下不到一千人,“陛下,这些世去年年底刚入伍的汉子,还没完成考核,所以他们识字不多,不过也能写几个字儿,说几句汉话”这些人都来自去年归附的哥舒部落,自然比其他人基础要差不少。

    “阿栈,你为何要让这些士卒们都要识文断字”李二眼神灼灼的看着李路,李路坦然回道,“回陛下,臣以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李路前世在那支伟大的军队服役,它的缔造者毛爷爷就是这句话的版权所有者,李路是毛爷爷缔造的那支伟大军队的兵,自然熟知文化的力量,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永远是不可战胜的军队。

    “臣不认同小王爷的说法,正所谓兵贵愚,将贵智,只要将领勇敢无畏,有勇有谋就行了,大头兵什么的,学劳什子字有甚子用多认几个字,又不能帮他们多杀敌人,再说谁见过这些丘八有文采,你看那厮写的字极不工整,这是对仓颉的侮辱,要知道当初仓颉造字,鬼神嚎哭,字写成这样还好意思拿出来显摆……”就在李路刚说完的时候,一个老头颤巍巍摇头晃脑站出来对李二说道。

    李路听完了大怒,“兵贵愚,将贵智”这种说法,正是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齐名的愚民政策的体现,这种说法不仅仅毒害了华夏的士兵,更毒害了整个中华民族,这种思想是李路所最痛恨的。所谓兵贵愚,将贵智,将领希望士兵绝对听指挥,不用质疑将领的命令,可以维护将领的权威,是,乍一看没有,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服从命令和“愚”、“智”根本就不是不是一回事好不好,兵愚的结果就是古代战争中常常因为主将阵亡而溃败,常常因为谣言而人心浮动,而将领“智”了吗

    将领“智”不“智”那得看人,跟士兵们“愚”不“愚”压根就没有关系,而士兵的“愚”使得一些图谋不轨的将领更容易行那谋反、分裂之事。再者,士兵如果都聪明,并不会影响其服从命令,反而增加战斗力,如果士兵都“智”,那么宋军就不会面对着辽金西夏连战连败,更不会出现明朝中期时候几十倭寇追杀几千人的情况;如果百姓都“智”,那么,金军和蒙元的南下,满清的入关,就不会有这么多汉奸,汉家江山



第39章 你就是无用之人
    “诸位爱卿,莫要急嘛,这首诗朕收下了”李二不怀好意的看了下李路,“你们大都是阿栈的晚辈,想要他一幅字不难吧啊”

    李二刚说完,爱好字画的大佬们齐刷刷的看向了李路,至于卢子迁,长孙无忌他们表示跟新字体相比,卢老头算个屁,再说了他们大多出身关陇集团,和卢老头出身的山东门阀很不对付,卢老头尴尬出丑,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替卢老头化解尴尬,傻子才会做。

    “呃,诸位伯伯,你们”李路吃惊的看着就跟恶狼一般向他看来的诸位大佬,“阿栈贤侄,老夫要求不高,你给老夫写一份颜氏家训,老夫拿回去好教导族中儿郎”呸,长孙胖子,你这要求还不高,颜氏家训有七卷二十篇,33138个字,老家伙还说要求不高,简直是无耻之尤。
1...89101112...1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