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皇宫当侍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墨金名
丁峰已经不能接受更大的伤亡了。一旦伤亡太大,即便能够攻入西宁,对于他这个主将而,都是一个天大的罪过。因为大辽国皇帝,在发兵之前,已经千叮万嘱过了。这一次进攻,只能损失五十万以下的军力。
因为在大辽国皇帝看来,西宁不过是一个弹丸的小国,损失五十万,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可是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丁峰手里,那就是一个天大的罪过了。
丁峰数次战役都失利了,这一次说什么不能再败了。否则只怕皇帝可以饶过他,那些大臣和王公贵胄也要生吞活剥了他。
整个江山是大辽国皇帝的,也是那些功勋贵胄的。只有朝廷在,他们才能继续享受这种享用不尽的福分。
丁峰看着关隘上不停叫嚣的葛岩,他心中第一次出现了无力的感觉。
这个看似寻常的葛岩,究竟是怎么跑到西宁去当了将军的。区区的小国家西宁,为什么有勇气对抗一个庞大的大辽国。
这些都是环绕在丁峰心头的疑问。这些疑问,没有人能够给他解决,他只能继续迷茫下去。
丁峰此时已经想不到什么办法去安排这个家伙了。他能够猜到,葛岩肯定有很多的马匹,才能让他的军队行进速度比自己更快。最关键是,葛岩的斥候肯定已经密密麻麻的布置在整个大辽国和西宁国的边境上面。
丁峰的军队有任何行动,都会被汇报到葛岩的耳朵里。
两军交战,最重要的就是情报和战斗力。
战斗力看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任何一方拥有更多的情报,都是胜利的关键所在。
葛岩此时将天机阁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无数的眼线,都是整个西宁国的信息传递的关键所在。
丁峰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他突然间意识到,自己必须和葛岩硬碰硬,否则根本耗不起。
军队的每一次移动,对于辎重和粮草军队而,都是一个巨大的折磨,之前的侵占,造成军队补给都十分困难。
丁峰有着后勤补给的巨大烦恼,可是这些在葛岩面前,根本不是一回事。葛岩有的是银子和粮食,几乎每一个关隘,他都存好的足够的粮食支出。
想明白了这些厉害关系,只听得战场上再次擂鼓震天。
丁峰必须咬着牙继续进攻,因为他需要赌一把,赌的就是这一次葛岩根本没有带来这么多的火炮
因为丁峰知道,火炮的运输非常麻烦,也非常的缓慢。此时的葛岩虽然看似大军已经到了三官关隘,可是丁峰想要看看他们的火炮究竟来了没有。
大辽国的军队一直冲到距离关隘两百丈,这一次火炮并没有轰鸣。看来丁峰这一次赌对了。
可是即便他赌对了,但是等军队毗邻一百五十丈的时候,弩床的弩箭飞射而来,立刻就有大量的人被洞穿了。
等军队毗邻到了一百丈远的时候,弩箭飞射而来,整个漫天都是箭雨,又有无数的人被当场射杀。
丁峰没想到,光是弩床和弩箭,就已经杀伤力足够了。
虽然葛岩的火炮还没有运过来,但是丁峰的战车,其实也都毁坏的差不多了。
&nbs
正文卷 第212章 大辽国的巨变
大辽国的皇帝,甚至有点觉得,从这个葛岩来到大辽国的那一刻,这一切都是一个巨大的坑,等着自己跳下去。
此时的大辽国皇帝,突然想到了什么。这葛岩不正是大魏国的人吗他此时身处西宁国,那就属于叛逃,属于忤逆。
难道大魏国会容许这么一个人,就这么跑到别的国家去当将军吗
虽然大辽国和大魏国此时已经是死敌,但是大辽国皇帝还是派了使者,前往大魏国送了信,明了葛岩临阵脱逃,叛逃到了西宁国的事实。
大辽国一边搞这种小动作,一边却在加紧游说。
大辽国此时对西宁,已经是势在必得,可是军饷和粮草却是缺口巨大。
这个时候,又有能人提出了方法,那就是对富人和商人,进行集资。
这个建议,立即就被皇帝给采纳了。名字叫集资,其实是一种对富人赤果果的掠夺。
皇帝已经将政令摊牌下去了,这是一种政治任务,几乎所有的地方官,都需要依照规定集资一定的金额,完成得好就会有升职的机会。
完成得不好,将会对乌纱帽有致命的威胁。
这种硬性的要求下来之后,对于那些地方官而,必然是采取暴力的手段征收。
可是地方上的豪强和真正的富家贵胄,这些地方官哪里得罪得起,真正的穷人,就是掘地三尺都收刮不出二两肉。正是因为这样子,所以地方官把目标定向了那些较为富裕,却没有什么背景,没有权势的中等财富家庭。
这些家庭,一般般的收刮,也只是螃蟹腿的肉而已,可是往死里压榨,来个杀鸡取卵,却能够整出一个猪蹄的肉来.
为了追求效率,大辽国的朝廷地方官,立刻对这些中产阶层,来了一次彻底的抄家式收刮。
男的直接卖为奴,女的直接卖为妓女,孩子卖掉,老的打死,家里家产全部没收,田产房产能变卖的就变卖,不能变卖的,直接砸个稀巴烂。
因为这些人没权没势,地方官肆无忌惮,只要一次性把人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他们一点都不担心会有人报复。
整个大辽国都在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顿时有种民不聊生的感觉,哀嚎遍野,痛哭者无数。
这是一场人伦的浩劫,可惜远在燕京城的皇帝根本无法了解这些事情。
他只看到了,一车车的银子,不停的从四面八方朝着燕京城汇聚。有了钱,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本来这大辽国已经风雨飘摇,此时的掠夺,对于整个大辽国而,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果不其然,在集资任务刚刚完成,还没有十天,就有七个地方,同时爆发了暴乱。
这些暴乱犹如星星之火,瞬间以燎原之势,席卷整个大辽国。
立刻有哪些见机行事的豪强,开始借风行事。有了豪强的加入,这种暴乱就会演变成起义,暴怒的人民,由一些投机分子的带领下,开始攻城拔寨。
刚到燕京城的银子,还未来得及送往西宁和大辽国的边境,就已经准备投入到剿匪的事业当中了。
其中有四个地方,叛乱的势力立刻汇聚了十余万人,连续攻下了数座城池。怨恨的百姓们,一旦攻下了城池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杀死了那些万恶的地方官,顺便还把权贵贵胄富家大户给劫掠一空。
恶毒是会传染的,一旦仇恨集结到了这一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得出来。暴乱的人,将这些权贵,只要被抓住了,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折磨。整个大辽国,简直陷入了血的炼狱之中。
正文卷 第213章 搅乱大辽
太监作为皇帝身边最为亲密的人,一旦他们到了军中,却被男性荷尔蒙爆发的军人们鄙视,他们残缺的身体,立刻会生出一种强大的怨念。
既然太监们当了主将,又怎么可能和这些将军们合群呢于是乎,太监立刻被站在了将军们的对立面。可是太监既然没有了将军的支持,但是他却有皇帝的支持,外加上他控制着全军的粮饷,也就间接控制了所有兵。
作为当兵的人,自然是谁发军饷就听谁的。一开始当兵的或许会被将军们鼓动,可是一旦到了发军饷的日子,这些当兵的必然倒戈投向太监的麾下。
这就造成了将军们权利被架空,太监得了兵的心,却没有指挥作战的本领。
这一切的乱象,其实都是远在西宁的葛岩一手安排的。
葛岩要的就是太监当主将的乱象。所以葛岩才派出了最强的数十名杀手,将大辽国各个剿匪大军的主将给咔擦了。
葛岩办了这一招之后还不够,他还让人给那三十多股起义军,送去了白花花的银子还有最为关键的粮食。
每一支起义军,都收到了一笔大钱,还有足够他们目前的军队数量,吃一个月的粮食。
如此数量巨大的资源,一旦投入进去,就是一股强大的势力崛起。
之前的起义军,缺衣少食,现在有了钱和粮食,这些问题都有解决。
最关键是,这些起义军,都缺乏兵器,可是葛岩的兵工工坊全面开动,最不缺的就是兵器。
葛岩派人通过暗地里的运输,将大批的兵器,源源不断的送入这些起义军之中。
大辽国的剿匪大军,不远千里,等他们到达了剿匪地点之后,却一和起义军接触,他们立刻意识到,这些匪兵,根本不是普通的匪兵。装备居然齐全,看起来也是吃得肚子饱饱,力气大得很。
双方一番血战,官军只要人数不占优势,基本都是伤亡接近的。
要知道大辽国架空了将军,靠着一些太监指挥,自然是战斗力大打折扣,最关键是大辽国的士兵,都是给皇帝卖命赚钱的人。可是这些匪兵,一旦被敌人剿匪成功,那就是抄家灭门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一点,所有的匪兵,没有人敢有半点懈怠,他们每一场战斗几乎都是拼命。现在有了粮食,吃饱了,正是发泄心中仇恨的时候。、
这些匪兵,几乎每一个都有着血海深仇,他们恨大辽国朝廷,恨所有的官军。
双方的出发点就不一样,官军顶多只出七分力,可是匪兵却是出了十二分的力气。
双方战斗力的对决,最终才有了五五开的结局。
正是因为这些情况,所以大辽国的剿匪大军,十天之后,居然没有任何的进展。
葛岩远在西宁边境,却通过飞鸽传书,很快了解了这些讯息。
他的嘴角露出了笑意,他很满意自己的运作,这样一来,整个大辽国几乎全部陷入到了战争的泥潭之中,根本无法翻身。
此时的西宁边境上,葛岩和南院王丁峰,依然正在僵持这。只要没有更多的援军过来,此时葛岩的兵力和丁峰相当,可是葛岩有的是时间和粮草耗下去。丁峰却耗不下去。
最后的结果只有一条,那就是丁峰要撤军。
丁峰看着整个大辽国,到处都燃起了战火,他知道进攻西宁国已经无望了,顿时上书给了大辽国皇帝,让他取消进攻西宁的计划。
如今到了这种局面,大辽国皇帝也只能咬着牙,点头同意了撤军。
在皇帝的眼里,撤军只是暂时的,西宁这块肥肉,他早晚也要坑下来。
可是如今的大辽国已经大厦将倾,皇帝实在没有精力再去想进攻西宁的事情了。
丁峰的大军犹如潮水一般褪去,葛岩并没有乘胜追击。其实葛岩完全有实力继续进攻,可是如今葛岩觉得还不是时候。
大辽国虽然风雨飘摇,
正文卷 第214章 丁峰的困局
一边是咄咄逼人的蒙古和大琻,另一边是蛰伏随时要出手的大魏国,一边是已经箭在弦上的西宁国。
此时的大辽国可谓四面楚歌。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大辽国皇帝谨慎紧绷。
前方剿匪的信息不断的传回燕京城。
因为有南院王丁峰回调剿匪,那些缺乏军纪和训练的匪兵,终究还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些人在丁峰面前,毕竟是不够看,可是有了葛岩的暗中支持,丁峰想要剿匪也没有那么容易。
于是乎,双方鏖战了近两个月,匪兵开始由明转暗,依旧四处流窜,大部分都成了山匪。
如果这些匪兵是占据城池,丁峰剿灭起来还方便一些,如果他们钻进了大山里面,丁峰想再要完全剿灭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在军中,目前也只有丁峰才有压制太监们的威信,只有他坐镇,或许还能调动一下大辽队的凝聚力。
大辽国有四大天王,东西南北各有一位。如今北院王已经在上一次蒙古入侵之时,被蒙古人给杀了。
东院王如今接替北院王,镇守北疆,防御蒙古和大琻,不敢有任何松懈。
西院王已经年近七十,老将一名,早已失去斗志,如今只是混吃等死的勋亲,难堪大任。
如今青壮年之中,又得皇帝信任的也只有这南院王丁峰,外加上他文武双全,几乎已经成了整个大辽国的顶梁柱。
只要南院王丁峰的车马到了哪里,那些匪兵闻讯,早就偃旗息鼓。
可是南院王丁峰毕竟只有一个人就,连带他部下的上千家将一起,势力也实在是有限。
丁峰立刻成了整个大辽国的灭火将军,疲于奔命,甚至连休假回家的机会都没有。
此时的丁峰已经剿匪了两个月,原本红光满面,桃花泛红的面容,此时已经满是疲倦之色,头发蓬松,依稀还能看到一丝丝的白发。
此时他端坐在营帐之中,目光迷离的看着账外的夕阳。
这已经是他第三天呆呆的看着夕阳了。那些匪兵无比的狡猾,只要他去了哪里,哪里就是息事宁人,见不到半点踪迹,等他走了,立刻又是锣鼓喧天的闹事。
他奔波了这么久,已经倦怠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奔波究竟有什么意义。
最近不光是军饷不及时了,甚至是军粮也有些拖延,将士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大家的怨已经越来越大。
丁峰知道,这些人如今还忍着,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强行压制,他们才忍气吞声。
可是个人的压制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如果军饷和军粮再不及时,只怕是军中就要哗变了。
丁峰也知道皇帝那边很难,如今整个大辽国,已经是穷得底朝天了。可是丁峰也知道,自己的军饷和军粮为什么迟迟到不了,也和那些太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自从太监监军之后,这些太监好不容易掌握了权利,自然是作威作福,可是自从丁峰从西北回来,太监们原本的权利又被剥夺了,如今监军的太监主要负责运粮等后勤工作。
这些太监看着丁峰,自然是没有什么好眼色。即使燕京城那边调拨钱粮,到了这些太监手里,拖延那是肯定的事情了。
丁峰被这些事情牵扯着,心很累很累。
他曾经上书多次给皇帝,想要回京城探望家眷,可是都被皇帝给无情的驳回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