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飒飒西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居简

    他缓缓拔出腰刀,刀刃出鞘时发出嗡嗡的轻响,犹如龙吟。昔年他身为青城弟子时,曾在山中得一名异人传授一套“玉龙刀法”。凭着这门刀法,他在江湖上扬名立万,被大内田公公选中,当上这龙组的首领。

    如今他已将这套玉龙刀法练得炉火纯青,远胜往昔,刀出如龙吟,刀来如龙啸。

    只见他长啸一声,从座上跃起,举刀向刘驽劈来。仅在跃起后的短短功夫,他已连出数招,刀式连绵,犹如玉龙飞天,气势果然非同凡响!

    铛!

    他手中的刀在距离刘驽头顶尚有半尺时,被其一指弹飞。他怎么也不敢相信,今日竟会遇见这般硬茬,直愣愣地站在原地,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刘驽与这个吕义擦身而过,坐到了龙组首领的位置,“奉夔王之命,从今天起,你们十一人归我管辖!”

    吕义见自己位置被抢,这才缓过神来,“你要做首领,可曾带来夔王的谕令”

    刘驽淡淡一笑,“你的意思是说,我做不了你们的首领”

    吕义从地上拾起刀,“没有白纸黑字的谕令,就是不能做不了这首领!你若是强抢,那这里十一人都不会服你!”

    “可我听说,这大内隐卫的首领素来都是能人当家,何以到你这里改了规矩”刘驽这几年打听到不少关于大内隐卫的消息,听说上面为了让这支人马变得骁勇,刻意让其内部相争,从中提拔有能之士。

    吕义见谎话被戳穿,顿时支支吾吾,“这里的兄弟只服我,你想做这首领怕也做不了,不如乖乖跟着我混,有你吃香的喝辣的!”

    刘驽不再理他,开始发布号令,“奉夔王之令,我负责带领你




第四百一十七节 整治隐卫
    想到这,他指了指犹豫不决的陈利,“你还有甚么话要说吗”

    “我……我没话说……”陈利如今势单力薄,又遇上这么个心狠手辣的主子,再也硬撑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切谨遵刘大人吩咐!”

    “好,我仍命你为龙组副头领,负责协调办理谢攸之一案。夔王有命,谢氏一案攸关天下民心。此次办案与十四年前大有不同,须将当年陷害谢攸之的人都查个水落石出。虽不能冤枉好人,但奸恶之徒一个也不许放过!”

    刘驽将夔王交待的话全部反过来说,这一次他要将谢氏冤案公布于天下,将这个腐朽的朝廷搅他个天翻地覆!

    他不禁想起三年前悄悄离开草原的谢安娘,心中隐隐生出一丝痛感。他曾经与此女共处一顶帐篷多年,却从未正眼看过哪怕她一次,更未关心过她心里都在想些甚么。如今他想弥补这一缺憾,为她平复这段抄家灭族之冤,同时振奋天下民心,为这腐朽的朝廷做最后一回努力。

    倘若大唐能重新成为万民的大唐,他愿意效忠这朝廷;倘若大唐腐朽难救,他要再塑乾坤!

    他靠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十名龙组成员端坐在下方,头上汗如雨下。几名仆役挑着食盒走进屋子,看见地上吕义的尸体,不禁吓得愣了神。

    “抬出去埋了!”刘驽命道。

    几名仆役一听,赶紧将食盒放到一边,两个人将吕义的尸体抬走,又担来清水将地面冲洗干净。

    待整个屋子清爽之后,仆役们将一张长桌在众人面前摆开,十四种荤素菜肴依次上桌。有鱼有肉,有菜有汤,另外还有四种时鲜果子和四味蜜饯。仆役们料理完毕后,便自觉地靠壁站立,等候隐卫老爷们用餐。

    十名龙组隐卫不敢首先动筷,请刘驽先吃。刘驽一声不啃,将筷子重重地架在了面前的瓷碟上,发出脆然声响,惊得十人赶紧放下筷子,推开椅子,跪倒在地。

    “今日这顿饭,你们说是谁赏给你们吃的”他不动声色地问道。

    “是朝廷,是皇上!”

    “不对,是夔王,是田公公!”

    有人心思更加活络些,慌忙答道:“虽然这放是上头赏给我们吃的,但究竟还是要看刘大人让不让我们吃这碗饭,所以还是要谢谢刘大人。”

    他的话点醒了众人,众人于是纷纷附和道:“是啊,是啊,还得多亏刘大人!”

    “放你们娘的狗屁!”刘驽怒道,接着拍案而起,“你们给我记住,你们吃下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老百姓的血汗,你们吃的饭是老百姓赏给你们吃的。当今天下大乱,你们若是不顾百姓死活,不能秉公办案,那么你们这口吃食迟早会没掉,全给我喝西北风去!”

    “是!”“是!是!”“是!”

    众人慌忙答道,一边用眼神埋怨刚才那人体会错了刘大人的意图。

    刘驽不奢望这些人片刻间就能转性,成为以民为本的好官差,只盼着他们日后办案的时候,在想鱼肉百姓时能够心存畏惧。

    他清了清嗓子,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放进碗里,“都站起来,吃饭吧!”

    众人这才敢从地上爬起,小心翼翼地坐回椅子,心惊胆战地开始吃饭。饭菜虽然丰盛,但是吃到他们的肚里却颇不是滋味,生怕一个不慎,这位新来的刘大人又要让他们跪下。

    刘驽见几名仆役仍在靠墙站立,于是招手道:“来,你们过来一起吃饭。大家都是人,搞什么特殊!”



第四百一十八节 勤政殿上
    大明宫,崇政殿。

    夔王李滋已然将此处当作自己的宅邸,他已经很久没有回过自己王府。勤政殿的大堂上铺设有上好的大理石地面,经能工巧匠打磨后几可照出人影。这里曾经是大唐数代先帝处理政务之地,处处透着肃穆之气。

    李滋拈起兰花指,在大堂上踏起碎步,唱起《贵妃醉酒》,“长空雁雁儿飞,哎呀雁儿呀,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

    除去殿门口守着的两名紫衣太监外,殿中再无一人。两名紫衣太监噤声听着夔王歌唱,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李滋唱了一半突然停了下来,向两名太监问道:“你们说说,当年那安史之乱是杨贵妃的罪过么”

    两名太监面面相觑,其中一人斗胆答道:“启禀殿下,杨贵妃当年蛊惑玄宗,让兄长杨国忠祸害朝政,大抵是有罪的吧,所以才会自缢于马槐坡啊!”

    “屁话!”李滋听后勃然大怒,雪白的脸上显出一丝不常见的红晕,直吓得两名太监连忙匍匐在地,磕头求饶。

    “安史之祸,过在玄宗用人不明,与美人何干!只可惜我千古美人杨贵妃做了他的替死鬼。”李滋冷笑道。

    正在此时,一个青衣低等太监慌慌张张地闯进了大殿,跪在一名紫衣太监的身旁,耳语几句。

    那紫衣太监听后顿时脸色惨白,思索片刻后实在不敢隐瞒,于是顿首向夔王禀报道:“启禀殿下,那两名押着刘驽前往隐庄的人都回来了。”

    “这么快”李滋听后一愣。

    那紫衣太监额上汗如雨下,毕竟这两名派去押送刘驽的低等太监都是他的人,“是,是……的,是刘驽赶他们回来的,此人可能还在生殿下您的气,于是用他们撒气,废了他们每人一条胳膊。”

    李滋听后嘴唇微微颤抖,“将那两人给我押上来,昔日玄宗不会做皇帝,我让你们看看甚么是真皇帝!”

    他一甩袍袖,再无继续唱歌的兴致,指着其中一名紫衣太监喝道:“把田令孜给我叫过来!”

    须臾后,那两名青衣太监被带上大殿,本来在殿外时还在鬼哭狼嚎,见了夔王后却一声不敢作,只是将头低低地埋下,默默等待属于自己的宿命。

    田令孜本躲在自己的厢房里,由两名宫女伺候着捶背,将两只脚搭在桌上翘得老高,这时听人传令夔王召见,这才急匆匆地往勤政殿赶来。他一眼便看见地上的两名青衣太监,心觉不妙,赶紧向夔王施礼问道:“殿下,这又是出了甚么事儿”

    李滋冷冷一笑,“这两人做事不力,皆是该死,我今日召你过来,是想问问你的意见,这两人该如何处置”

    田令孜沉吟片刻,“不如都发配到浣衣局,去做苦力吧!”

    “哟,田公公怎地这么慈悲为怀了”李滋的语气中颇有几分调侃的意味。

    田令孜并非善心之人,但兔死狐悲,他明白自己终有不如夔王心意的那一天,他现在为这两名低等太监说话,便是为将来的自己说话,“殿下,那个刘驽武功高强,这两人哪里是此人的对手,被此人逐了回来实在也有情可原!”

    那两名青衣太监见总管田公公亲自为自己求情,心知活命有戏,于是纷纷磕头求饶,“殿下,求您饶了我们一条狗命,我们以后再也不敢了!”“殿下,殿下饶命



第四百一十九节 提审孙钰
    有人说谢攸之是大唐最后的魂魄,此人死后,大唐就成了孤魂野鬼,惶惶不可终日。可李滋不以为然,他认为死去的谢攸之不过是一个凡胎之徒而已,于大唐三百年江山何干只要他李滋尚在,这大唐江山就不会亡,天下就不会乱。

    他虽身处勤政殿上,却依然能隐约听见远处传来的喧哗声,那是“憨皇帝”正在和小黄门们蹴球。这个憨皇帝在处理政务上一窍不通,但在蹴鞠上却是一把好手,此人曾经说过,若是国朝设有蹴鞠状元,那他肯定是头一名。这样的人,简直是狗屁不通!

    然而李滋对此并不以为意,这是他早已料定的结果,是他煞费心思方才布成的局。只要将大理寺监牢里的那个惹祸精看管好了,那朝廷便会太平无事,一切都会按照他既定的步调走下去。

    礼部尚书孙钰的府邸位于长安城的一条老街上,街面年久失修,铺路的条石经马车牛车长年碾压,显得有些高低不平。由于前几日下过雨,道路的洼坑中仍积着雨水,有马蹄踏过时,便四散飞溅,溅得行人身上到处都是。

    孙府的门面和这条老街一样破旧,门庭上方的牌匾已有些掉漆,“孙府”两个字的金漆掉得斑驳,看上去更像是写得大小不一的“小付”,看上去颇有些滑稽。干裂透风的大门里传出幼童郎朗的读书声,“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副头领陈利保持着大内隐卫办案的一贯作风,稳,狠,准,他与其余十人拴好马后,准备要冲入府中,接下来便是提审孙钰。

    “慢,让院里的孩子们把书读完。”刘驽伸手制止。

    这阵郎朗的读书声唤起了他幼年时的回忆,那时午沟村里的生活平淡,他在与师兄朱旬共读时常挨父亲训斥,但如今看来,那段日子却是相当地美好。没有算计,没有倾轧,就算与父亲吵了一架,顶多回几句嘴,然后撒腿就跑。

    午沟村足够大,父亲不事稼穑,是以身体虚弱,经常气喘吁吁地追上几圈后,便只剩下最后一条老龙计,愤怒地拿着教鞭等他回家吃饭。他皮糙肉厚,不怕父亲手中的那教鞭,倒是最怕父亲逼他背诵《论语》。

    他曾经恨死这个被称作“孔子”的先贤,若是没有此人,他该能少背诵多少文章。《论语》里的每句话都让他讨厌,讨厌得他龇牙咧嘴,若不是父亲时时警惕,他早已将家中客堂中悬挂的那幅孔子圣人像撕得粉碎。

    如今数年过去,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子,听起这孙府中传出的这阵读书声后,心中乃是感慨万千,觉得这《论语》再好听不过。先贤的话从未变过,变的是他这个人,还有大唐烽烟四起的天下。

    陈利等人不敢触动这位新头领的由头,只得在旁耐心等待。

    屋内继续传出读书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陈利听得久了,心里开始烦躁,“大人,再这样等下去,会不会让孙钰逃了”

    刘驽镇定如常,“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牵马到远一些的地方等候,听我命令行事。”

    他一眼扫见了孙府门口的几个鞠球,与孙府破落的门户比起来,唯有这几个鞠球还算得上新。长安城的孩子们喜爱在下午读完书后,出门上街蹴鞠。若是他没有猜错,孙府内的这些孩子们也快要出门了。

    陈利隐约猜到了他的用意,劝道:“大人,为了几个小娃娃家耽误了办事,值吗大不了我们不打娃娃便是了。”

    刘驽微微一笑,“让孩子们看见血腥的事情总是不好,还是再等等吧!”

    “血腥”陈利一听愣了,以他看来,今日来孙府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一次提审而已,这个孙钰宅邸破旧,为官应该比较清廉,这样的清官,实在没有对其进行拷打的理由。

    刘驽笑而不答,他已看出夔王交给他这个任务不过是为了试探,试探他是否忠诚,以及他对这个朝廷的态度。他已经想好给此人看怎样的答案,剩下的事情只需按部就班便可。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他远远地看见孙府大门洞开,四五名孩童蜂拥而出,抱起门口的鞠球上街玩耍去了。

    他回头向陈利等十人命道:“现在就进去,牵着马一起进,勿要让其他人发现。”

    十名龙组隐卫听令后哪敢耽搁,上马向孙府内疾冲而去。孙府的一名老仆正准备闩上大门,猝不及防间被马匹冲倒,连忙扭头向屋内喊道:“来人哪,快来人哪,遭……”

    他还没喊完,已被陈利一脚踢晕。陈利回头将大门闩上,朝其余九人一招手,“冲进去,搜!”

    刘驽没有随陈利等人一起进屋,他留在庭院中踱步。陈利是个有眼色的人,会将需要的人送到他的身边。

    须臾后,一个柴瘦的中年人被陈利扭送到他的面前,身上官服破旧,两只眸子里透着惶恐不安。

    “你就是孙钰”他望着此人,淡淡地问道。

    “是,我……就是……”孙钰面如土色,他心里明白,但凡被大内隐卫盯上的人,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nb



第四百二十节 隐庄检信
    孙钰摇了摇头,“这些事我也说不清楚,那时候我还只是个礼部侍郎。”他听着屋内传来的翻箱倒柜声,低声求道:“该说的话都告诉了大人,不知大人可否饶过我一命”

    刘驽微微一笑,他明白此人仍然有很多实话没有吐露,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计划,于是开口说道:“既然谢大人胸怀坦荡,无所畏惧,不如随我去隐庄住几日如何”

    “这……这……”孙钰结结巴巴,脸色惨白。他听说过隐庄是大内隐卫的根基所在,对他这种朝廷命官来说,进了这些爪牙的巢穴,无疑于九死一生。

    就在他踌躇间,陈利已带着其余九名隐卫走出屋子,向头领大人禀报,“启禀大人,屋里并未查到甚么可疑物件,只得到这些孙尚书与亲朋好友往来的书信。”

    他手一招,两名隐卫提着只麻袋走到头领大人跟前,将麻袋口松开,满满的一袋书信。

    刘驽点了点头,“把这些书信和孙大人都带回隐庄。谢攸之的案子事关重大,我们必须格外小心处置。”

    陈利听令后便将孙钰强行绑上了马,由他亲自押送。刘驽一声令下,一行人骑着马从孙府中冲出,往五爪山的方向疾驰而去。

    长安街上,一众百姓目睹礼部尚书被隐卫逮捕,惊得目瞪口呆,顿时议论纷纷。这位孙尚书虽然官名不显,听说向来甚少贪腐,算得上是一位不错的官。

    刘驽要的就是这份效果,他要让全长安的人都知道,大内隐卫改变了一贯的作风,在光天化日之下逮捕了朝廷三品大员,礼部尚书孙钰。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入大内,进入那个夔王的耳中。他倒要看看,以此人之老谋深算,究竟会怎样应对。
1...9899100101102...1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