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与大明同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醉寻芳

    自手中掌握的情报网渐渐




第0118章 就此南归
    徐元炳一脸奇怪地问:“还有下一拔使者难道你们这次来,不把事情议定对了,从征诸将士回来了,带钱粮赏赐了吧”

    “这咋说呢辽东新建七卫要验收,这一下子拓地数千里,女真四五百部族,兵部和五府的人这回要跑断腿,没个一年半载他们都别想办完这件事。我们太仆寺不过是探探路而已,朝庭诸公想法是很多,可不愿出钱也难办啊!这次随辽王殿下从征辽北的将士赏赐,加上明年建卫所,恐怕也没有钱粮给付,只有麓川和南洋诸国的贡品,辽王殿下若要的话就要自己想办法!”严以智回道。

    徐元炳一阵无语道:“可我听说燕王殿下明年西征,那是怎么回事他们有钱粮,我们这边就没有”

    “这个么跛子帖木儿不肯再向大明称臣纳贡,并再三扣押大明使者,事关朝庭脸面,所以圣上打算命燕王征讨东察合台,以敲山震虎让跛子帖木儿放还使者,可出征钱粮也是南洋贡品。这一说,又不得不说起辽王殿下的馊主意了。”严以智苦笑道。

    事情并不复杂,年初朱植在京时曾向户部提议将丝绸瓷器提价,再加上水泥等新兴产物,好从南洋诸国大量购进粮食,以海运输送到九边,从而减轻国内粮食压力负担。

    不久,户部衙参通过了此议,报给老朱批准实行,结果惹得南洋诸国大为不满,或者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总之,今年五六月以来,爪哇、暹罗、苏禄,以及麓川宣慰司等地大量进贡香料、西洋布、犀角、翡翠、黄金珠宝等奢侈品,让朝庭屡屡吃不下来。

    这可不是大明穷了,西洋布实在太多,若大量引进必然对国内丝绸业造成致命性的冲击,那丝绸还怎么维持原价外贸,所以老朱发了狠一咬牙,来多少就吃多少。

    现在户部库房全是这些东西,而且越来越多,要想不亏本就把这些变现成钱粮,就只能发往九边给藩王销往关外,换成马牛羊拉进关内卖钱,有钱就可以买粮食打仗了。同时,大明产的丝绸、瓷器继续从南洋各国换粮,而战争频发,粮食消耗极大,要想维持国内丝绸布帛和粮价的稳定,朝庭就不得不继续照这个节凑走。

    这外贸一加价啊,真是又刺激又害怕,朝庭诸公现在对辽王朱植是又赞赏又气恼,赞赏是因为赚到了偷着乐,气恼是不得不把各种平时朝庭垄断批发的贡品运往九边,以期能全额变现。

    这些杂货主要有三大倾销地,一是辽东、大宁,二是山陕河套,三是朵甘都司及乌斯藏都司,以此来作为军费开支。而九边设立行太仆寺、苑马寺、茶马司也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和目的。

    而实际上,此前九边就设有流动的太仆寺,但权力太小,虽是隶属朝庭,仍无法避免藩王府和边防军将与外番私自交易,一些强势的藩王府仍在其中上下其手,把这些机构变成了其下属跑腿单位,这样朝庭当然无法容忍,所以设立行太仆寺其实就是趁这个机会将机构升级,把九边外贸课税权完全抓回朝庭手里。

    而辽东各地,从征将士的赏钱怎么发,大家还不知道要怎么搞才好,太仆寺也等着开张营业呢,若朱植再不回来,辽东都司明年开春就要断粮破产了,别说另建三司了。

    经过先一轮接洽,徐元炳再与薛整商议报予王妃,行太仆寺、苑马寺、茶马司、税课司的设立已经是板上钉钉,想要不在辽东设分司都难了。接着进行二次洽谈,初步确立具体的机构设置。

    行太仆寺、苑马寺总部驻于北平,常驻少监一人,寺丞若干,下辖大同、宣府、大宁、广宁、开原五个分司监苑,其中太仆寺将早前设立的流动诸牧监并入其中,架子就有了,而其他三司就不太容易了。

    至于广宁分司,其官署将置于锦州,牧监和苑马场则设于广宁北部一百二十里的广宁后屯卫城,也就是前元时的懿州站驿城。而开原那边,辽王府不打算插手,却提出了增调备倭战船的要求,严以智只能上报,却决定不了,但有他提请,事情就好办得多。

    这些虽然议定,但还得等辽王回来真正拍板实行,严以智等人宣旨后也就没在广宁久待,锦州的三百头骆驼一借调过来就带着赶去辽阳了。

    。。。。。。。。。。。。。

    冬月初,雪后的甫答迷城天气有所好转,但苦孛江上吹来的寒风凛冽刺骨,早晚温差极大,不过要到腊月才是最冷的时候,这时节火尔哈人会穿上几层老皮袄外出渔猎备冬,相比于大明官兵,他们更耐严寒。

    这次以火尔哈、呼伦四部为主力出征并没有什么缴获,其实算是内耗引发的战事,虽然获胜,朱植却没半点成就感,反而心情十分复杂,一次底定辽



第0119章 黄白之物
    仲春二月,暖阳高悬,辽东北部依然是春寒料峭,一些背风朝阴的谷地满是未融尽的积雪,树梢枝头晶莹剔透的冰棱儿在缓缓融化,滴落的水珠和着融化的雪水在黑土地面汇成小溪,将遍地枯枝落叶带入辽河,最终奔腾入海。

    去年冬天最寒冷的时节,朱植带着他的卫队在龙安左屯卫与指挥李良吉、同知沈宏等官兵一起度过,毕竟这是辽北最早立卫之地,无论是卫城军堡烽堠,还是军户家属村寨,田地渔林农牧等等都初步完善,已是新建七卫中发展最好的了。

    待到正月过后天气回暖,冰雪消融之时,辽阳都司已多次派人催促,朱植也就带着护卫女眷顺驿道南下,不过沿途难免要了解各处新立卫所官兵们的需求,每到一卫城都要停留几天,直到二月中旬才回到辽阳。

    一年之计在于春,因为冬天的漫长,这在辽东更加如此,在此等了一个冬天,早已望眼欲穿的太仆寺少卿严以智、司礼右少监钟继恩,以及左都督杨文、平蛮将军顾成、平羌将军何福等一干文武正各自忙着筹建行太仆寺,升级辽东都指挥使司等各项细致繁琐的事务,朱植一回来,很多事情都要等着他决策。

    不过事有轻重缓急,马上就要着手进行的是征讨北山女真,以及辽北三个行都司的同步建立,归根结底还在于钱粮,一谈到这个,大家全都晕菜了。

    现在辽阳的存粮不足以启动战事,一万兵都调不动,满仓库都是香料、西洋布、犀角、象牙、翡翠、玛瑙,当然还有茶叶、少量丝绸、棉布、水泥、农具铁器之类的,各种货物品类繁多,价钱不一,要变现费时费力。

    这样搞,我这个藩王成了什么,基建模范拓边先锋女真五百部族领路人杂货钱粮中转机辽东海运大队长超级无敌打桩机

    正常来说这都没有问题,可付出再多的心血将来也都是别人的,甚至还会被各种抹黑,好吧!想多了,先过这个坎儿再说吧。

    客居于此的文武官员将城内六个军衙客馆都挤满了,朱植这晚就住进了城东一座大宅院,刚沐浴更衣,洗去一身疲惫用过晚膳,文廷震就连夜过来求见。

    朱植转到正堂的时候,文廷震正在用茶,见他出来便起身见礼,朱植摆了摆手,直接到主位落坐,问道:“这么晚前来,主要汇报些什么”

    “当然是去年随殿下从征将士的军功啊!赏赐还要等殿下清仓变现了。而军功因为没有实际的战事,都是武散官升一两级,本来末将要与夏长史一起进京的,但因周总兵没回,辽东都司正值多事,末将就留下等着了。”文廷震回道。

    从辽北回来的路上,朱植已接到过一些快报通知,夏良卿因那篇表文引人属目,去年回京后被老朱单独接见,直升一级迁为正四品太常寺少卿,主管礼仪祭祀,但显然只是镀金。另外张继、贾元仪等人也升官了,以后还有可能调来辽东,但夏良卿却肯定不会了。

    于是朱植又问:“那以张翰文升左长史、徐元炳进右长史,这个朝中批复了吧薛整和萧吾良还是不见之公文最好。”

    “这个去年底就批下来了,其次就是辽东都司和辽北三个行都司,以及其下卫所的主要职务人选,杨都督这次带了不少人来,殿下若要举荐人选得尽快提名,最迟三月就得报回京城。”文廷震提醒道。

    王府的护卫将领,朱植不打算再往外升调,除此之外关系最近的就是广宁左、中、右三屯卫及义州卫,其中没世袭的卫所将领都好办,世袭的办手续要麻烦一点,朱植想了想道:“那你与顾兴福等人若想去辽北,本王是可以调,但以杨文、顾成、何福三人的资历,都司和三个行都司的主官恐怕都没你们的份了,何况周兴还在辽北,去年战事加开年一战,论功又要升了。”

    “那是……末将去年回来后不久就与杨都督私下谈过,杨都督主辽东都司这是肯定的,周兴主北契丹、顾成主抚远、何福主怀远,他们这次上任后,到夏秋时要各调一卫官兵过去,但立卫的钱粮归朝庭调给。其下同知、佥事还是可以提几个女真族长,末将与顾兴福也谈过,他也不太想去。至于辽河套七卫、建州沿海九卫明年再建,杨都督也是这个意思。”

    在路上接报时,朱植就担心杨文照老朱的套路猛搞,这下总算松了口气道:“那就好!先军后政,太仆寺、苑马寺那帮文官先晾着,等徐长史从广宁过来了再说。”

    文廷震又报了一些其他琐事,见朱植面有倦意便起身告辞,朱植送他出门时,恰好在门口遇上李芳远怀抱一个小木箱来见,



第0120章 备倭造船厂
    数日后,徐元炳和宋星潮、乔玄俭赶来了辽阳,经三人将各项事务详细汇报,朱植也知道了广宁目前的工程营建进度与工厂产业营销,以及财务开支。

    自去年朝庭开始分批将旧钞回收,并放缓发行新钞,增加发行铜钱,使得宝钞的市值持续上涨,原本一贯宝钞只能兑换到三百钱,现在已经翻了一倍,可换到六百多钱,而且还在继续上升。

    宋星潮作为王府产业大掌事,对此早有预料,去年秋冬趁着大批量往关内批发水泥、皮货、羽绒服、玻璃镜子和器具,灯具顺带卖煤油,以及辽东各种特产等,将货款大量换成宝钞,使王府现存累积的宝钞达到五百万贯,换算价值三百万贯,就算现在全部出手也净赚了一半。

    当然王府的库房可不止这点钱,还有铜钱、黄金等库存总值两百万贯,离富可敌国还差一点,富可敌省是妥妥的。铜钱当然是随要随用,可金银必须是朝庭户部发行的,否则就得兑换,若是来历不明的大批量咂向市场就等于是走私赃款,迟早都会被户部弹颏,从而被锦衣卫调查追究。

    而朝庭在满套儿金矿开采的黄金,也只是作为存仓以发行宝钞,另外老朱还喜欢用金银锭作为赏赐,市面流通的官府发行金银是非常少的。

    朱植有大把钱,要去关内买粮很容易,但王府存粮还有二十多万石,分别屯于广宁、盘山及各护卫仓库,只是辽东都司没粮,朝庭下拔满仓的贡品,打的什么算盘不言自明。

    朱植只好先让宋星潮与辽东都司文廷震、赵景柱交接一下帐目,将库房的贡品全部吃下,一半欠帐慢慢给钱粮,一半立即支给宝钞,并从王府调拔五万石粮食抵帐,让辽东都司将去年从征将士的赏钱发下去,随后杨文等人也好率兵北上。

    然后再与李芳远详谈,其中犀角、象牙、翡翠、玛瑙全发给李芳远带走,到时再拉五万石粮食回来给辽东都司,另外还有金银锭,这只能通过李芳远或者尼贾亚去南京兑换成铜钱转手给朱植,反正南洋诸国、朝鲜、倭国都使用大明铜钱,但他们自己国内也缺,只能去南京换。

    最让朱植头疼的,反而是剩下的一万五千石香料和三十万匹西洋布,这很难一下找到销路。别说女真人了,就算是北元小朝庭也未必能一口吞下,他们能出什么货,牛羊马驴骡和骆驼,其次生皮、人参、虫草、东珠等等,这些价钱都不算很高,现在还可以加上造船的上等木料,同样不值钱,发到辽北去要好多年才能收回,虽有点亏但勉强还能做。

    先把经济上的事搞定,打发李芳远回朝鲜后,朱植又得处理军政,主要就招抚辽北女真,建立三个行都司,以及杨木答忽叛乱的军功,即将再征北山女真等等与杨文交接。

    这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很多,归纳一下就是辽北军政地图、各部族人丁财物册簿及亲厚关系、行政思想方略、行都司规划方案与未来发展纲要,事后是各自上奏,杨文接手得有点忐忑,朱植是甩手得开心,却不大放心,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至于行太仆寺、苑马寺、茶马司、税课司的设立,朱植压根就不想管,辽东关外没什么大城,也没多少人口,他们想找一个合适的大城建办公衙署都难,所以朱植都懒得与严以智、钟继恩等人谈,只让宋星潮给他们递个条子,让他们自己去建牧监、马场和马市,王府照章纳税,但是不管。

    这下严以智就傻眼了,他们下辖的牧监和马场办公地,辽东这边只能分设于广宁后屯卫的前元懿州站城,一个周长六里的破土城,驻军都是很勉强,每年都需要辽东都司补贴钱粮,现在就盯着辽河套,看朝庭能咂多少钱投资吧。

    三月初一,朱植送杨文、顾成、何福三将率辽东都司一卫五千六百骑马军北上,他们至五国城后,由杨文坐镇,继续处理朱植去年未完成的卫城斟探选址及卫所军将任命、兵员选拔等事务,而顾成、何福会合周兴为副手,打完北山女真得就此留驻,只有杨文会回辽阳主事。

    回程途中,朱植让徐元炳、乔玄俭护卫着黛文等女眷横穿辽河套,抄近路回广宁。先派人去盘锦城送信给高文泰,让他从前护卫挑选三个百户队及家属,并配备三个月的粮草物资,选取得力可信的千户一名带队,准备去耽罗岛先立下据点。而朱植自己则带着宁庸、宋星潮、侯二等三百骑直下平山炼油厂。

    这里现归盖州卫官兵负责炼油,辽河口采油海运过来的则是广宁右护卫,出油收款都是宋星潮批文调给,管理越来越规范,对于军卫来说有个营生就行了。但对于



第0121章 广宁船舶设计局
    当晚,朱植就宿在船厂衙署,让侯二随侍磨墨,听卢启依船厂目前的实情汇报,亲自执笔起草一份《船厂管理营建规划大纲》。

    首先,依造船大小和功能,重新划分为海运船、海战船、江海船、民用小船及维修,共四大车间。其下再以大小载重和功用来设定型号,从而临时组建某型号船型子车间,同型号完全可以用原班人马来建造,实现流水线式作业。

    船厂占地大,但人工船匠大量稀缺,只是刚起步,必须要精益求精,可不是京城的龙江船厂那样人多钱多力量大,分工种是以“户”为单位,而这只能以“个人”为单位,以十人一班,设班头两名;三到五班一甲,设甲长两名;一到三甲为一厢,设厢长两名,这样人工不浪费,又合理了。

    这是建造车间的编管结构,一个车间一到两厢船工,还可以视情况增减。而供料车间也可以照这个编制,整个船厂正常只需要四厢,或依闲时忙时有所调整。

    其中一厢出龙骨木料组件、梭橹、索匠;二厢出筋板、壳板、甲板、铁匠、缆匠;三厢出船体甲板上层建筑、桅杆、舱匠;四厢出船体涂料、风帆、棕蓬匠。

    厂内结构调整至少需要十天,从基层到高层都完善后,得选拔熟练又有航海经验的老船匠组建一个广宁船舶设计局,直辖于辽王府工正所之下。按说辖于提举司,或辖于广宁前护卫就行了,但船厂提举品级太低,若朱植提高一点又不行,朝庭会有意见。

    这没办法,那帮眼高手低的读书人一向轻视打压任何技术,他们是要独霸朝纲的,不过朱植却可以将船厂提举司及一应官吏薪俸之外的待遇提高一点,并设立一个奖惩机制,以提高船工们的积极性。

    将船厂管理结构调整后,次日便交由卢启召集两名副提举及各厢厢长研讨实施,朱植反而无所事事,将船厂里外各车间、库房用料、船台、船坞、起吊设备都看了一遍。这年头虽没龙门吊,但也有大木柱立架支撑起来的缆绳滑轮组吊装绞车,缺点是无法移动,起吊重量也有限。

    没工业底子,朱植对此也没什么好办法,便重点关注造船车间,这年头造船主要是木工榫结铆钉技术,将备好的龙骨梁架组装,再以筋板、壳板拼接,船体内部置水密隔舱,勾缝和防腐的艌料有两种,一种是用麻丝、桐油、石灰调制,另一种是用贝壳灰、桐油、麻丝调配,都称为麻板。

    造船选用的木料,依船体大小功用和部位都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南方的楠木、檀木、铁力木、油楸木、荔枝木等木质纤维密度高的最好,杉、松、柏、柚、榆、樟等木料也可以,当然是就地取材成本更低,否则从外地购进木材,这花费和人力就大了。

    这天下午,卢启拿着一叠规划大纲公文,带着五六名老船匠前来禀报道:“殿下!经下官与一众僚属商议,殿下的改良方法基本可行,但做了一些改动,而船工仍算匠籍,其家属成年男丁仍带进船厂做工,妇人女眷也不少,这该如何安排”

    “妇人另外编组,搭配进供料车间做一些轻松活儿吧!未成年的孩童不要带进厂内做事,以后设个船工学堂管起来。”涉及户籍还是有很多事情不好办,船厂匠户比船夫水手运军地位还低,与前护卫军户更没法比,但这又是一体两个方面,朱植也只能在老朱的编户制度中钻钻空子。
1...2930313233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