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与大明同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醉寻芳

    众人乘船在港湾两岸转悠了半天,到中午的时候正准备回去,从右屯卫东海堡那边过来了一队渔船,船上是大凌河海口码头过来的士兵,正要去盘山传信,见朱植正在这儿不由大喜,立即传达口讯。

    “昨天傍晚王府的宁千户从山东乘船过来宿在大凌河码头,那船队吃水颇深,看来带了好多粮食,但今天一早就北上去右屯卫大营,临走时差小的过来通报一声。”

    朱植让李子明打赏了那领队总旗一贯宝钞买酒喝,但其实宝钞在北方要值钱一点,一贯能值三百多文。那总旗眉开眼笑地返回去,朱植也乘船回盘山,准备明日就去右屯卫大营。

    。。。。。。。。。。。。

    &nbs




第0022章 兰登的请求
    杨夏带着空马车一路跟随到了广宁右屯卫,想起今年初宁王就藩到大宁时,可是直接住进城内行宫,而辽王就藩的广宁城池狭小,王府到现在还没动工,竟然住在野外大营,顿时一脸得色,心里是满满的优越感。

    朱植看在眼里,心里是恨得牙痒痒,为方便于行事,自称大营里赃乱无序,特地派人去找来高文泰,让他安排杨夏一行人住进右屯卫城内。

    一进大营安顿下来,朱植立即召来都知宦官乔玄俭、围子手左千户宁庸、右千户李子明二人到大帐。乔玄俭之前已禀报过随武定侯回京之事,但宁庸此行也不知带了些什么,便问道:“宁千户带来了多少船队,船只和水手官兵应该是登州卫的人吧”

    “船队有二十艘五百料铅风海船,三艘一千料海船,不过船员官兵有登州卫、威海卫两地来的,一共运载了五千石粮食,一万套兵甲武器军服配给王府四护卫,还有各类匠户两千人。末将来的时候,武定侯还在济南府,后续还有钱粮,应该足以供王府兴建动工了。”宁庸说完取出一大叠匠户名册和粮食、兵甲册簿验讫。

    这此事先知道个大概,没什么可惊喜的,朱植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又问:“那你看这些山东的水手船员能不能挖一些过来若是有造船匠就更好了。”

    “嘿嘿……王爷这是要备倭么这事儿不大好办,末将只能试试,但这些人的户口转移手续却要王爷来办了。”宁庸举一反三,马上就明白过来。

    有了辽东都司的节制权,这些对朱植来说只是时间问题,但要把这些想法达成现实,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于是朱植沉吟片刻,又道:“两位王府长史和几个得力的文官都派出去办事了,本王又有件急事要办,今天宁王府的杨千户带了现银来采买盐和铁器,你们三位都有什么想法没有”

    三人对视一眼,乔玄俭和宁庸还不清楚最近的事,李子明却是马上笑道:“铁器这只有广宁护卫王雄可以提供,盐的话……不知盘山的盐那个价格他们能不能接受,但是王爷不是派了左护卫的人过去接收么”

    看来这个李子明的脑洞还是不够大,朱植不由笑了笑,提点道:“那些盐可以卖个好价格就暂时不给他们了,本王的意思是,趁山东来的船队还没走,你们几个分头行动,去辽西广宁前屯卫、宁远卫、辽东盖州卫、复州卫、金州卫,总之,将沿海的军户小盐场所有的盐全买回来,运到盘山再回火收盘一次,用井盐的价格卖给他们。”

    “这……这样做行么也得不少钱啊!”李子明一呆,有些不敢置信,自家王爷竟然要做这样的事。

    井盐与海盐可是两个概念,乔玄俭与宁庸两人自然也听懂了,不由目瞪口呆。毕竟大明开国才几十年,从上层皇帝勋贵到底层小民都是比较务实,这事在他们看来有点难以认同。

    哼!小样儿,后世的各种奸商伎俩你们没见过,朱植有些无语道:“还钱什么钱那杨夏一副大金主的样子,宝钞都不屑用,都带了银子和铜钱,你们要想办法让他心甘情愿地掏出来,然后把这笔钱交给本王,另支取宝钞去各卫所买海盐加工,如果成色不好可以适当地兑入一点井盐,但仍是按井盐价给他,明白了么”

    “那宝钞给卫所盐场按铜钱价给么”李子明又追问道。

    朱植连忙安抚道:“当然了,孤再穷也不会去剥削卫所的弟兄们啊!现在天还没黑,你们赶紧去卫城找高文泰,设个晚宴接待一下杨夏,哦……还有,把王府典乐蔡鸿波也带去,包括那个色目美女,让他们歌舞助兴,总之今晚一定要摆平杨夏,让他掏钱!”

    三人点了点,一起出了大帐,乔玄俭便去找典乐和歌舞队,宁庸和李子明出大营门口等着。

    如果不是身份地位太高,亲自接待杨夏不合适,朱植都想亲自出马了,交代完这件事便去了后面杂务营区,郭钏正在交待李尚宫准备晚膳,一群宫婢正在各自忙碌。

    这时乔玄俭提着袍服下摆小跑过来,苦着脸禀报道:“殿下!蔡典乐带了乐工出来,可就那色目舞姬不肯去,她那爷娘倒是答应了,可也没办法呐!”

    郭钏一听偷笑起来,却立即转过身去,装作没听到的样子。

    “靠!不知道乐户是什么,那



第0023章 让宁王给我打工
    次日一早,乔玄俭前往盘山盐坊协助徐元炳,李子明与宁庸分乘山东来的船队出发,反正办完这些事再打发山东的船队回去也不打紧。

    朱植则派人去十三山召回顾兴福与蒋公和,让他们顺路带五桶水泥回来,将这个安利给杨夏完全不是问题,只是暂时还没外销,算是自己的人手做出来自己用,那么水泥厂的建立起步资金,以及采矿人力蓄力、运输成本自然要算在这里面,价格就要好好预算一下了。

    顾兴福他们要到下午才能赶回,朱植便自己在大帐里找来笔墨纸砚,取来算盘噼里啪啦地边计算,一边记录着。可这一算就发现,采矿军户及车马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免费征用,只是付出粮食消耗、置办工具、连柴薪都是军户砍伐的,成本算起来竟然很低。

    按之前与顾兴福商议,做工的军户是要给工钱的,不然这些人在水泥厂做工,家里农事就要雇人,这个工钱还不能太低,可一项项地计入成本,按石灰烧制时间每五天一窑三千斤,打粉混配上粘土矿渣、石膏也需要五天,也就是每十天一窑可得五千斤水泥。

    但大明一斤是十六两,实际上是每窑八千斤,每桶五十斤也就是八十斤,暂时看来低成本,但以后把这一块正式理顺了,成本可能还有一定的上升,如果倾销到中原各地则又会回落,只是这样产权秘密又保不住了,这年头又没个专利什么的,以后还要跑路,那就是狠赚一笔就开溜,每桶就定个单价为一百贯铜钱。但为了方便别人还价,就再加个五十贯吧。

    好吧!这玩意儿是盐价的两三倍,如此暴利会不会让老朱眼红,要是像盐铁一样来个朝庭专营那就欲哭无泪了,不过就算老朱知道了,在王府建起来之前应该不会收回,顶多是把配方给他们。

    下午未时,顾兴福和蒋公和回来谒见,禀报了水泥厂的建设进度,打算再新建一组三座立窑,并在厂区外围修建上一圈高墙,但是右屯卫人手不够,又要集中烧水泥供应给盘山。

    朱植也有些苦恼,便问道:“那你们去锦州了吗左屯卫和中屯卫愿不愿意调人”

    “没辽东都司的公文,他们怕是不答应,末将这样做其实都有点不合制度,不过等武定侯来传达了朝庭的旨意,那时就好办多了。”顾兴福回道。

    朱植沉吟片刻,没有先说出自己打算的水泥单价,而是问两人道:“宁王府的杨夏就在右屯卫城,本王打算把水泥卖点给他们,你们看卖多少钱一桶为好”

    “依末将算来,卖个三十贯一桶就有赚了……”

    顾兴福话还没说完,朱植嘴里一口茶水就喷了出来,不得不再当面给两人算一遍这个帐,当然了,他是把盘山修河堤所用水泥也算进成本,毕竟后面还有更大的工程量,指望朝庭提供钱粮那太慢了,肯定会出现断断续续供应不上,一旦朝庭知道井盐的事那还得了,只能让宁王给我打工。

    朱植好不容易说服两人,让他们带上水泥去右屯卫城找杨夏推销,但水泥厂暂时是不能带杨夏去看的,送两人出了大营辕门,朱值正要回帐,这时候又有一队人马过来了,看那车马队前亲卫打出的旗牌显示是左护卫的人,果然那马车近停下,孙晋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朱植心里一阵惊喜,掐指一算,一个多月过去,孙晋早就该从泰宁卫返回了,这家伙是个做生意的料,货物外销业务上一这块可以交给他,生产管理上交给各卫,总部财务运营可以由徐元炳负责,得找个人把他替换回来,自己只能是决策了。

    “孙指挥免礼,怎么现在才回,快随本王到大帐叙话!”见孙晋正要见礼,朱植一把扶住,当即就带着他回了大帐,引他落座并唤侯二上茶,朱植便迫不急待地开口问道:“这个泰宁卫指挥阿札失里是诚心要做长远生意吗没什么问题吧”

    “回王爷的话,末将这次是由泰宁卫指挥同知塔宾帖木儿接待,没打听出什么异样但也难说,泰宁卫与朵颜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一向不和,但朵颜卫却是三卫中实力最强的,所以泰宁卫与福余卫指挥同知海撒奚联姻,而阿札失里是前元铁木真三弟哈赤温的后裔,曾被北元封



第0024章 武定侯与杨文
    朱植带着郭钏同行,与一众王府属官赶到城南,老远就望见河边停满了五百料的铅风海船,只是这码头泊位太小,能停靠的船只才三艘,右屯卫城的士兵们正在卸货往城内库房搬运。闪舞

    码头外路边的白桦树下,武定侯郭英正在听取高文泰等右屯卫军官汇报着什么,见朱植带着王府仪卫打起了全幅仪仗过来迎接,便上前谒见。

    此时城郊路上挑夫、车马来往不绝,朱植也只好着王妃郭钏让到一边,待郭英礼毕连忙伸手相扶,微笑道:“武定侯远来辛苦,如今钱粮有所积蓄,那不久应该可以动工了。”

    “殿下所言甚是,只待选个黄道吉日破土奠基即可!”郭英微微一笑,转身指着身后侧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将领引见道:“这是都督佥事、辽海总兵、挂龙虎将军印杨将军,其叔父杨旺当年讨平前元平章辽东刘益,殿下应该听说过吧”

    朱植一听点头示意,就见杨文忙上前一步就要躬身见礼,朱植却抢前一步,一把托住其双手小臂,笑道:“杨将军何须多礼,如此开国大将,小王十分敬仰,但这路边不是说话的地方,请与武定侯一起进城休息,若有空闲不妨随后与小王一起去广宁,届时也好参加王府奠基之礼。”

    “臣也想去凑个热闹,但奈何公务繁忙,却没这福份呐!殿下请!”不似武定侯郭英,杨文倒也不坚持礼节,只是笑了笑,拱拱手作罢,言语随和间却是婉拒了邀请。闪舞

    其实他去不去倒也无所谓,朱植也只是出于礼仪,领着众人一路进城到军衙大堂,各分君臣落坐,随后由侍卫摆上香案,郭英请出皇帝当朝颁发的诏书宣读。因为洪武朝没有内阁,也没有司礼监,诏书是由翰林学士草诏,典宝宦官用印,直接赐予郭英携带传诏。当然,多数时候诏书是由宦官传递。

    即算是朱植这样的亲王接旨,也要依君臣之礼跪拜,如同皇帝亲临,待走完礼仪过场,朱植将诏书收入匣内置于桌案前,再取出黄绫包裹的辽王大印,这就有了辽东都司的节制大权,自此军政、边防、招抚等大事也就名正言顺,但还没有专断之权,凡事还是要上奏的。

    朱植独坐于上位,双手扶着身前大案,眼看着右边为首武定侯郭英等一众重臣武将,左边都是王府文武属官,顿时颇有一种大权在握,斜睥天下的爽感,但现在可不是得意的时候,便清了清嗓子干咳一声,面色一肃,语气缓慢严肃地开口道:“如今……由孤主掌辽东边防,然孤年轻担此重任,不胜惶恐,日后有赖诸重臣将士多多提点,勤勉帮扶,孤自当兢兢业业,不负朝庭重托。闪舞”

    “臣等必辅佐殿下,忠于王事,以保辽东安宁。”武定侯郭英朗声开口,众人跟着齐齐拱手为礼。

    一套场面话交待完毕,就轮到臣下汇报具体事务的时候了,武定侯郭英这时却端坐不动,好像事不关己一般。

    “臣此来辽东,带来山东布政使司拔付钱钞共五万贯,粮食四万石,匠户五千人,按察使司谪戍充军罪人两万人,还请殿下尽快接收安置。”杨文起身出列禀报,说完一招手,军衙外两名军士抬着一只红漆大木箱进来,放在堂上便转身走了。

    朱植转头目视左侧,王府长史司左、右长史不在,现在只有正七品审理副丘世明品级稍高,便示意他先接收了再说。杨文报的数目,朱植听了默默一算便知,加上此前宁庸带来的钱粮人手,也仅仅够王府兴建工程启动,盘山那边一摊事还得想办法。

    “另外,据辽东都司协守副总兵周兴上报,朝鲜李氏屯粮于边境,或于入秋用兵辽东腹地攻打猛哥帖木儿,殿下当早作决断。”杨文又禀道。

    朱植沉吟片刻道:“此事杨将军不必担心,据孤所知,朝鲜已有使节至京城,孤当差人回京问明朝庭意向再作决定,如此可算妥当”

    “殿下若如此安排,那臣就放心了,只待王府动工后,臣便需



第0025章 千头万绪
    朱植安排完一些琐事,又与武定侯郭英聊了一会儿,将盘山河堤码头工程的事说与他知道,因为这些都要取得他的支持。闪舞只是井盐坊的事暂时还不便细说,等他们去考察之后自然会有所建议。

    朱植骑着马出城门的时候,王妃郭钏正与一名身着黄鹂补子的八品绿袍文官在路边闲聊,仔细一看,原来是王府典宝郭铭,也就是郭英次子,郭钏的二哥了。因为之前一直没到任,王府的宝玺印章都是乔玄俭在管,朱植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但郭铭上任无疑就加上了一道枷锁,要办什么事,都需要郭铭用印。

    此人三十四五岁,身材高大微胖,面相看来也是丰神俊朗,肤色白净,上唇和下颌蓄着短须,虽出身将门却没多少武夫的气质,倒是儒雅之气十足,颇有些勋贵家族的君子风范。

    朱植暗暗点头,这个二舅哥应该比较好相处,便连忙下马,热情地拱手笑道:“二哥何来之迟,快随我去大营休息,明日交接一下差事便该上任了。”

    “呵呵……之前在朝中任职,有些职事没办妥当,便拖到如今才来,还请殿下宽恕啊!”郭铭笑着回道。

    王府典宝的职级并不高,但却很重要,拖杳至今当然是便于自己先做一些事,朱植自然明白,笑道:“无妨无妨!二哥刚来,待会儿先与王府同僚结识一下。”

    郭铭微笑点头,便自行上马与王府随从一路去大营。朱植骑马走在前面,叫来一名围子手小旗,吩咐他去盘山通知中护卫文廷震、右护卫李子实,务必尽快将两护卫新增三个千户所的军籍名册交由乔玄俭明日带回。

    只待与杨文一交接,立即就扩充了三千多兵力,四护卫将全部标配。以后备倭卫所建立,那就是另外的兵力,这可以慢慢来。

    接下来两天里,朱植命顾兴福召集右屯卫三千多士兵,加上王府围子手一千兵协助,从城南码头将粮食运进城内仓库,并派仓库大使一起盘点登记造册。至于钱钞五万贯,则要运进大营,由王府典簿入帐。

    另外从大凌河出海口码头过来的五千匠户,加上宁庸之前带来的两千匠户,以及来自大明各地,但主要是山东的充军罪人共两万七千人在右屯卫城东扎营。

    这时候朱植与郭英、杨文两人有了一点争议,因为两人的意思是将这两万七千人全送去广宁,顺路还可以把粮食带过去,接着就在广宁安顿下来准备王府动工。

    但朱植认为这有点浪费人力和粮食,两万七千人的安置工作就要好几天,刚开始也用不上这么多人,大家只能闲着。与其全都送去,不如先将七千匠户送过去,两万罪人送去盘山修河堤,这样两不耽误。

    郭英和杨文见朱植这么重视盘山河堤工程就有些好奇,勉强答应下来,当天就在赶回的乔玄俭带路下一起去盘山察看,并顺路先带了五千罪人过去,这样粮食自然也要带一些。

    杨夏也不知在哪里打听到盐场在盘山,想要跟着去,但朱植哪敢答应,马上派侯二领着杨夏去广宁找王雄,先把他要的铁器给他。杨夏想着这也是一批重要的货物,便去了广宁。

    朱植则留在大营向广宁转运钱粮物资,并安排王府属官带七千匠户向那边转移,等了两天之后,郭英和杨文回来了,总算对此没什么异议,但也发现了盘山那一摊事的秘密,自然也就顺藤摸瓜,连杨夏买了天价水泥都知道了。

    三人在大帐中分宾主落坐,杨文便直接问:“敢问殿下!这水泥虽然确实有大用,但真要一百二十贯钱一桶莫非是金银矿石烧出来的”

    “是矿石烧出来的不错,但当然不是金银矿了,不过目前才研制出来,王府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财力,所以成本自然就高,以后大批量烧制,价格自然可以下降一点。”朱植只好耐心地解释。
1...45678...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