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与大明同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醉寻芳

    杨文却是将信将疑,似笑非笑道:“可据臣所知,这水




明朝的船只
    ,

    新书首发,目前成绩并不好,求书友们多多支持,这里上点资料。因为种田文,节凑有点慢,本来预计到靖难之变一卷完成,现在看来可能要再开一个分卷了。

    第一卷就是立足落户辽东、种田攀下科技树,接下来要上正餐,备倭航海殖民,所以明初各种类型船只数据整理了一下,但有些找不到确实数据,我只能预设个载重多少料,由此也能推算出来可装备多少水手、兵员、武器、粮秣什么的。

    这里又不得不说一下,明初一石的权威数据是153。5斤,后期有所不同,这是按粮食算的,而船只载重多少料就是多少石。

    而明朝的船只建造主要是龙江船厂,但“龙江船厂”是嘉靖时期才改名的,之前叫什么船厂查不到。龙江船厂就在南京城外狮子山下,整个船厂规模宠大,有完备的建造、质保、维护系统,主要由工部都水司、船厂提举司管理运营。

    当然了,船厂也并不止造一种船,而是什么类型都能造,不过洪武时期船厂未被整合,龙江船厂周边还有宝船厂、快船厂、马船厂,这些都是官办并存的船厂,永乐时期才被整合,好吧,接着上船只类型。

    沙船

    沙船,是一种平底、方头、方艄的海船,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船型。在唐宋时期,它已经成型,成为我国北方海区航行的主要海船。因其适于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所以被命名沙船,也叫作‘‘防沙平底船”。它江河湖海皆可航行,适航性特别强,宽、大、扁、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沙船的纵向结构采用‘‘扁龙骨”,从而使纵向强度得到加强;横向结构则是采用水密隔舱的工艺。这样,沙船纵横一体,抗沉性较好。同时,为提高抗沉性,沙船上还有“太平篮”。当风浪大时,从船上适当位置放下用竹编的其中装有石块的竹篮,悬于水中,使船减少摇摆。

    网梭船:超小型,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内有2—4人,装备二三支鸟枪。战时二三百船蜂聚蚁附。

    鹰船:轻型,两头尖翘,不辨首尾,进退如飞,机动性强。四周用茅竹密钉以掩护,竹间留铳眼。常冲入敌阵,与沙船配合。

    连环船:轻型,长4丈,形似一船实为二船。前船占三分之一,后船占三分之二,中用2铁环相连。前船有大倒须钉多个,上载火球、神烟、神沙、毒火,并有火铳,后船安桨载乘士兵。战时顺风直驶敌阵,前船钉于敌船上,并点燃各种火器,同时解脱铁环,后船返航,后船既返,前船烈焰旋起,敌船遂焚。

    子母船:轻型,母船长3丈5,前2丈,后1丈5,只有两边舷板,内空,有一小船,上有盖板,有4桨可划,用绳索与母船绑。母船有柴火猛油,火药火线。战时母船迅速抵近敌船,钉在一起,点燃母船后人乘子船而返。

    火龙船:轻型,分三层。以生牛皮为护,上有铳眼,中置刀板,钉板,下伏士兵。两侧有飞轮,4名水手。先伪败于敌,诱敌登船,开动机关,使敌从上层落入中层刀板钉板中。

    赤龙舟:轻型,船身像龙,分为

    3层,内藏火器刀枪。船首如龙头张口,内藏士兵一人,侦察敌情。龙背用竹片钉之,胸开一小铁门,两侧各有1口供一兵划桨。身有坚木架2个,船龙骨以铁坠,使船平稳。内部除兵器外不装他物,2兵于其内发射火器,一兵掌舵操帆。常以数百船齐射攻敌。

    苍山船:小型,吃水5尺,装备千斤佛郎机2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4把,喷筒40个,烟筒60个,火砖30块,火箭100支,药弩4张,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战士33人,编三甲。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车轮舸:以轮击水的战船,长4丈2,宽1丈3,外虚边框各1尺,内安4轮,轮头入水约1尺,船速远快于划桨。船前平头长8尺,中舱长2丈7,尾长7尺。上有板钉棚窝,通前彻后,两边伏下,每块板长5尺,宽2尺。作战时先放神沙、沙筒、神火,之后掀开船板,士兵立于两侧,向敌船抛掷火球,发射火箭,投掷标枪,毁杀敌船。

    作战方式:先从船内发火药箭,喷射毒龙喷火神筒,待敌战斗力稍弱时,士兵从舱内出来,向敌船扔燃烧性,爆炸性及标枪等东西,并用钩拒等兵器钩攻敌船,最后歼灭敌军

    总结:明代时期战船作战多样化,结构上不同又适于不同水域,既突出单船优势,又看种各船协同,外加火器优势,是把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海沧船:中型,吃水七八尺深,风小时机动,配合福船。千斤佛郎机4

    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6,喷筒50,烟罐80,火炮10,火砖50,火箭200,药弩6张,弩箭100。乘员53人,水手9人,战士44人,分4甲。第一甲佛郎机和鸟枪,第四甲火器甲。

    福船:

    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明代一种巨型战船。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明代我国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

    福船:大型,身高大,底尖上挑,首昂尾翘,树2桅,舱3层,船面设楼高如城,旁有护板。士兵掩护在其后向敌船射箭发弹,掷火球、火砖、火桶。并顺水顺风撞沉倭船。舰首备红夷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及冷兵器上千。乘员64人,水手9人,战士55人,编5甲。一为佛郎机甲,操舰首炮、佛郎机,近敌掷火球火砖;第二甲是鸟枪甲,专门射鸟枪;第三、四甲为标枪杂役,兼操舟近战;第五甲为火弩甲,专射火箭。

    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

    福船特有的双舵设计,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宝船是商人和海盗们对超大型福船的通称,这种船适合近海贸易,载人和载货量均是一流,船体宽大结实,百叶窗一样的木质船帆可以使用很多年不换。前进速度慢而稳,通常用来运载瓷器等易碎物品,只有泉州到吕宋之间海盗较少的海面上,这种船才出现。

    蜈蚣船:大型,仿葡萄牙多桨船,底尖而阔,航行迅速,逆风亦可行,不惧风浪



第0026章 宰肥羊的正确方式
    杨夏才走了不到两天又回来了,原来半路又遇上宁王府再派来的车马队。宁王朱权在见识到水泥的妙处后给朱植写了一封信,由杨夏转交给乔玄俭呈递了上来。

    宁王朱权在信中对朱植提供的雪花盐(海盐回火与井盐掺合)、水泥赞不绝口,但却对如此高价和稀少的数量极度不满,并要求再采购雪花盐一百小引,水泥五千桶,最令人发指的是,宁王十分豪爽地说了,分批次拉货,拉多少就给多少现钱。

    朱植看完信,一颗心很不争气地怦怦直跳,这事透着诡异,其中必有隐情。

    五千桶这不就是两百吨嘛!水泥厂现在的产量是一个月大约七吨半,再加一组立窑能达到月产十五吨,但人手会不足,效率反而会下降,不说别的,装水泥、装盐的木桶都供给不上,这五千桶的订单岂不是要做两年,那自己的王府简直都不用搞了。

    然后按每桶一百贯也要五十万贯,一百小引的雪花盐价值一万八千贯,这可不是宝钞,而是实打实的现钱,宁王再怎么财大气粗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钱吧。

    算上之前送来的三万多贯,加上他建王府的开支用度,就算他母亲杨妃在宫里受宠一点,多点积蓄给他,老朱也赏赐得多一些,岁禄有米七万石,钱钞六万贯,各种绸缎杂用什么的,总共可能有二十万贯左右,但要一除的话就没剩下多少才对,他哪来的现钱

    嗯……再脑补一下,宁王朱权擅谋,博学而爱读道家书籍,爱炼丹,莫非是接收了上次那一小批水泥,从中发现了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为何还要大批量订购,这说不通。但还有一个可能,他在帮别人买,或者是想做中转批发商。

    那么,他找的卖家是谁呢燕王府不太可能,四哥朱棣有钱,但绝不是冤大头;十三哥代王朱桂在大同,有点远可能还没勾搭上,难道是十九弟谷王朱惠(木字旁的惠),这倒是很有可能。

    要知道谷王、代王的母妃郭惠妃有封号,是郭子兴的女儿,在宫里的地位要高得多,所以谷王也有些骄横狂傲,其实也就是目中无人,自作聪明,他就藩宣府的赏赐和岁禄,恐怕宁、辽二王加起来还没他多。

    这么一想,朱植的目光顿时贼亮,那么,就让宁王先帮自己跑跑业务推广一下,到时再把这个生意接过来,钱还是该到自己赚。

    既然有所猜测,朱植便铺开宣纸,提笔给宁王回信,先问候寒暄一番,再诉诉苦,但对水泥的来历自然是只字不提,价格就照顾一下十六弟降为一百一十贯一桶,再勉为其难批给两百桶;雪花盐嘛,当然是海盐精炼千百遍,人力柴薪花费无数之类,价格打死也不能降,而且王府要开工,缺人手煮盐,只能批给十小引。

    这又将是两万三千多贯进帐,在旁伺候笔墨的乔玄俭嘴巴都笑歪了,乐呵呵地问道:“老奴这就将信交给杨夏,可要立即发货给他们吗”

    “不急!至少要拖个半个月,等王府奠基之礼后再给他们发货,他们不是来了五百骑护卫和七八十辆大车嘛,这人吃马嚼半个月下来你算算得花费多少,这钱让他们自己掏,当然住宿就算了。”朱植没好气地说。

    殿下!咱不能这么小气吧乔玄俭张口结舌,半晌才弱弱地说:“他们是来做买卖,可也算使者呐,这礼尚往来……”

    乔玄俭口里说着,心中也忍不住默默一算,这五百多人马半个月得吃掉五百多石粮,折算成钱就是一百多贯。到时王府奠基开工,作为宁王的使者碰巧遇上这事,怎么也要补上一份大礼,千巴贯钱的礼物都还丢面子……

    “哈哈……”想到这些,乔玄俭都大笑起来,心里不由惭愧,老奴怎么就没想这些呢。



第0027章 拍卖王妃的嫁妆
    王府奠基开工五天之后,一切都开始按部班,慢慢走上正轨,但是到七月初夏收就要开始了,王府护卫的军户们也要回去抢收小麦,若要不耽误农时,那就要掏出一定的工钱让军户们家里可以雇人佣工。

    再加上长期的粮食消耗,还要采购更多的木材,这个开支会成倍增长,虽然近期入帐五万多贯,加上山东拔付五万贯,自己带来的有六七万贯,再算上盘山工地的花费,到七月份估计就要缺钱了。

    因此,必须要先派人去南直隶淮安一带买粮,山东的粮食本身就要调付到这边来,市面上不会有多少。至于辽东本地的粮食那是不可轻举妄动的,这要用于备边。

    如果有钱,买粮当然不成问题,但朱植现在是一文钱必须要当三文钱来用,手头至少要保持三五万贯钱用作周转,那去买粮从哪里掏钱呢还有接下来要把那五万张生皮变成钱,这没本钱可不行。

    思虑再三,朱植心里有了些想法,这天下午未时,从工地回来便径直去后帐,结果王妃居然不在,问一名宫婢,说是王妃带着李尚宫她们去查看工匠们的伙食去了。郭钏现在也管着工地所有工匠民夫的伙食开支,钱粮都在她那里支取,但实际做事的当然是李尚宫。

    朱植便派宫婢去请王妃回来,自行去临时用作书房的小帐坐等,小半个时辰后,郭钏回来了,掀开小帐门帘探头朝里看了看,笑道:“怎么今日这么早就回来了,有何事呢”

    “过来坐,与你说些事情!”朱植温和地笑了笑,指着坐下长形红木拐子纹宽椅的另一头,这些家具自然也是带来的。

    郭钏一楞,迟疑了一下便转到桌案后与他并排坐下,但眼里带着异样神色,有些不放心地小声道:“那你可得老实点,不许使坏!”

    “说得我好像有多无礼似的,如今就是说说话而已,想来钏儿你嫁入王府也一年多了吧”朱植伸过手去揽住她的香肩,神色平和地微笑道。

    “今日是怎么了说话凭般肉麻。”郭钏一听,手里抓着白色手帕掩嘴笑了起来,啐了他一声又道:“妾身刚过府那会儿殿下也是这般称呼的,不过在外你不许这么叫。”

    “呵呵……在这里叫又没人听见,你还害羞了”朱植听得老脸一红,摸了摸鼻子,见郭钏身子微微倾斜依偎了过来,顿时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试探着问道:“我也记得,那时你带来的嫁妆很多,好像有两三万贯钱的样子吧”

    “嗯!是呢……钱等等……”郭钏一下醒悟过来,立即坐直了身子,一脸警惕地看着朱植道:“殿下你该不会是打起了妾身嫁妆的主意吧这可不行!”

    “咳咳!钏儿你怎么能这么想呢”朱植一惊,没想到她反应这么大,连忙一把握住她的手道:“现在王府开工正缺钱,你那些嫁妆的钱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先拿出来支用一下,等王府建起来,有水泥厂和盘山井盐的财源,你还怕我还不上你这点钱。”

    郭钏一想也是,她还记得杨夏买水泥那次运进大营的几大车官银和铜钱,当时她震憾得无以复加,虽然她家里从不缺钱,但也没一次见过那么多的,便点了点头道:“唉……可妾身那些嫁妆很多都是金银首饰,有些还是宫里的姑奶奶赏赐的,现钱却只有几千贯,这些够吗”

    郭钏的姑奶奶也就是郭英的妹妹,嫁入宫里的郭宁妃,鲁王朱檀的母亲,所以朱植其实在后宫里也是有关系的,与鲁王朱檀既是兄弟,还是表亲。这没办法,老朱喜欢搞联姻这一套拢络勋贵,可有时候这并不是好事。

    朱植心里大喜,笑道:“有几千贯也是好的啊,那你先挑一下,把喜欢的首饰和现钱都留下一部分,用不上的都打包,我让人拿去南直隶拍卖了再买粮食回来,嗯……南直隶夏收要早,得赶快一些。”

    “那好



第0028章 靴帽虽暖,不及我皮
    这天下午,田易从辽东回来,路过盘山停留了几天,徐元炳让他带回了盘山的工程进度情况。因为王府开工,朱植又卖了一些水泥给宁王,现在盘山工地的水泥用量有点供给不上。

    不过另一方面说来,也是因为杨文从辽阳补给了几万石粮草,从海州卫和盖州卫、定辽左卫调了三万军户,加上中、右两护卫一万多人、充军罪户一万,总共五万多人施工,这个速度当然快了很多,双台子河北岸的河堤将要峻工。

    因为现在辽河进入涨水期,双台子河是辽河支流,自然也跟着涨水,南岸河堤就没办法分段修建,从沙岭驿、吴家坟西北面到河海口全长一百二十里,一开工就是全面筑高一道土堤拦水,再在土堤后面修建河堤,这就要慢得多。不过这两项工程都上报到南京,夏收秋收之后怎么也还有几批钱粮运过来,入冬前应该可以峻工,明年全力备倭,那就轻松多了。

    可朝鲜李氏埋头在北界一带修筑堡寨,屯积粮食,招抚女真散居部落,试图蚕食大明在鸭绿江以南与摩天岭高地之间一大片区域。另外一路则在图门江以南,沿海岸线向长白山挺进,想要把明军逐过图门江,从而进入辽东腹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照这形势发展下去,夏收之后可能要敲打一下李氏,顺便灭掉猛哥帖木儿这根辽东搅屎棍,那武定侯郭英就要提前去辽东备战,朱植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

    趁着这段时间有点空,朱植先去牵马岭东北的罗罗堡炒铁场、旗架山煤矿场看了看,这些都是广宁护卫王雄辖地内的事,但人工少产量也低。

    这时代冶铁技术非常成熟,已经使用了高温竖炉,用煤和木炭混合燃烧冶炼,并用上了鼓风机,不过竖炉和煤都有待改进,炼出来的也还是生铁,打制王府和盘山工地上用的铁钉、刀、斧、锄头、铁锹等工具需要多次锻打,用时下的话说就叫炒铁。

    罗罗堡的铁矿场和铁器工坊规模都太小,炒铁军户们都很忙碌,要扩建都比较麻烦,只能以后再选址另建工场。朱植暂时没空管,先去城东五十里的架子山下选了块地,召来铁、木工匠各二十名,泥瓦砌匠一百名,两千杂役人手修建一所长宽各两里的军堡。

    当然驻军是次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也可随意点,外墙一丈五尺高,底下厚两米,顶上一米就可以了,里面的空地是用来修建皮具厂和仓库,这里属于左护卫孙晋的辖地,此人会做买卖,优先投资一下。

    朱植只是把任务布置下去,实际操作这些事情的当然是孙晋,看着用来修建王府的小青砖和石料、木材运过来,他有些担忧地问道:“殿下!这样会不会拖慢王府的兴建进度这个皮具厂建起来,那以后是不是也可以制造铠甲”
1...56789...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