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与大明同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醉寻芳

    “嘿!你脑子还挺活泛,那是当然了!从草原上换生皮又便宜,各卫所的铠甲不够用就自己造一点,也可以修补,多余的生皮就钉制各种靴帽、皮带、皮裘、酒囊、热水袋、皮包、皮筏子啥的卖到山东去,也能赚不少钱了。”

    朱植赞赏地大笑,他记得郭钏就曾用过热水袋暖脚、暖手啥的,其实还有一项更重要的装备他没说出来,比如热气球就可以用皮革来蒙制,但是这可能不会好,也许用做雨伞的油布效果更佳,但没试过却是不清楚了。

    孙晋大笑道:“哎唷!听殿下这么一说,末将真觉得这一个坐地生财的好门路,到时进生皮材料啥的都不用弟兄们跑路去贩运,那朵颜三卫的蒙古人还不得自己送上门来,这价钱还能好好说道说道了。”

    “这就不妥了,蒙古人来发现了他们会自己做,尽管




第0029章 快给本王烧烧烧
    相比于广宁城池狭小,大宁城周长足足有二十四里,是广宁的两倍那么大,宁王朱权自从年初之藩就开始改建王府,此时工程进度已进行到一半,如果顺利,到明年就可以全面峻工。

    城内的大宅院行宫里,朱权坐在正堂桌案后听完都知宦官张济的禀报,良久狠狠地一拍桌案,满脸恼怒地讥讽道:“可恶!可恨!孤的好十五哥啊!你可真是钻进了钱眼儿里,让孤知道了水泥的妙用,如今又卡着不卖,这不是故意刁难想抬价么”

    “可不是么如今没有了水泥,干活儿的工匠们都觉着那墙砌得不牢靠,可奈何辽王又不肯卖……”张济一脸委屈,又有些好笑地说:“上次两百桶卖了一半给谷王,那可是两百贯一桶哎,可谷王殿下也是个妙人,居然还派人来买,现在该如何打发”

    若是朱植听到这话简直要惊掉下巴,他是完全想不到,宁王居然丧心病狂地将水泥的价格卖到了两百贯一桶。

    “那有何说道的谷王可是在修筑宣化城,王府还没动工呢……”朱权翻了个白眼,面露若有所思之色,接着又道:“张大伴!你说……本王是不是走错了方向,这水泥看起来并没什么特别,明明其中掺杂了石灰,可这个配方为何总试验不出来否则谷王的生意接过来,那就能很快回本了啊。”

    “是这个理儿!但是奴婢此去并没有见到水泥工场,楞是没打听到一点水泥配方的消息啊!”张济苦着脸道。闪舞

    朱权毫不在意地一挥袍袖,冷笑道:“那又如何,本王不缺钱,你马上召集人手,先给本王烧石灰,其他的看是什么材料,待本王慢慢炼制,总要探索出配方来。”

    “奴婢遵命!可辽王那边还要不要派人去河北运过来的粮食越来越往宣府谷王那边倾斜,大宁这边又快缺粮了啊!”张济愁眉苦脸道。

    朱权气急,怒吼道:“缺粮就运盐去朵颜三卫买羊充粮,水泥也还要买,再转手卖给谷王,那个该死的杨夏不是会来事吗,让他再去把配方弄到,这次买不到五百桶就别回来!”

    “好嘞!奴婢这就去安排!”张济躬着腰退出大堂,提起袍服下摆小跑着去忙活了。

    大宁城北有一道横亘的山岭,辽时称为七金山,蒙古人则称为彻彻儿山,山脚下一些丘陵地区遍布青灰色的岩石,宁王府修建所需石料场便在此处。

    离采石场不远处一座小山坡下浓烟滚滚,密集分布着许多的土窑,其中正在烧制石灰,因为此处的岩石是青灰色的石灰石,烧制出来的石灰品相很不好,呈现出一种灰色,并不雪白,这让朱权很不满意,但又没什么好办法,若从别的地方采购,转运花费太大,便只能自己烧。

    在这窑区另一边山脚下有个单独的小窑,旁边还有两排房屋一座大院,此时一队车马来到院外,宁王朱权从马车上下来,径直步入院中,里面忙碌的一些军户纷纷见礼。朱权并不理会,快步进了里屋,里面是一个宽敞的梁架大厅,并没有分隔出房间。

    大厅一头靠墙处是一堆堆颜色各不一样的石块,旁边空地上还有一堆黑泥,此时一名杂役正赶着一头套了辕的耕牛在黑泥里践踏着发出滋滋的声响,更有一种刺鼻难闻的气味。而在另一边角落处,还堆着几种鲜活的草药,以及一些锯断的短木、青紫两色的竹筒。

    大厅靠西一头则有几座灶台锅釜,上面以陶管相连,正有白气袅袅而升。灶台下几名生火忙碌的黑衣道士听到动静纷纷注目,但又很快低下了头,其中一名身着青色道袍,身前纹有白色阴阳鱼图案的五十来岁道长躬身执礼道:“贫道紫虚见过宁王殿下!”

    朱权用袍袖扇了扇鼻端,满脸厌恶之色,勉强伸手虚扶道:“紫虚道长免礼,忙活了这么多天,还是没有进展吗”

    “殿下明鉴!既然称为水泥,又是青灰色的土灰,沉而不扬,粘而不腻,那么必是草木灰与石灰混合调配,可究竟是哪种石头烧成的灰,这可不好探明。按贫道多年炼丹的经验来看,能烧成水泥的,必用矾石、慈石、白礜、曾青、丹砂此五石炼制研磨成粉,再与普通石灰混配,或许可成矣!”紫虚道长扳着手指头细数道。

    朱权皱了皱眉,沉思片刻又问:“或许炼



第0029章 快给本王烧烧烧
    相比于广宁城池狭小,大宁城周长足足有二十四里,是广宁的两倍那么大,宁王朱权自从年初之藩就开始改建王府,此时工程进度已进行到一半,如果顺利,到明年就可以全面峻工。

    城内的大宅院行宫里,朱权坐在正堂桌案后听完都知宦官张济的禀报,良久狠狠地一拍桌案,满脸恼怒地讥讽道:“可恶!可恨!孤的好十五哥啊!你可真是钻进了钱眼儿里,让孤知道了水泥的妙用,如今又卡着不卖,这不是故意刁难想抬价么”

    “可不是么如今没有了水泥,干活儿的工匠们都觉着那墙砌得不牢靠,可奈何辽王又不肯卖……”张济一脸委屈,又有些好笑地说:“上次两百桶卖了一半给谷王,那可是两百贯一桶哎,可谷王殿下也是个妙人,居然还派人来买,现在该如何打发”

    若是朱植听到这话简直要惊掉下巴,他是完全想不到,宁王居然丧心病狂地将水泥的价格卖到了两百贯一桶。

    “那有何说道的谷王可是在修筑宣化城,王府还没动工呢……”朱权翻了个白眼,面露若有所思之色,接着又道:“张大伴!你说……本王是不是走错了方向,这水泥看起来并没什么特别,明明其中掺杂了石灰,可这个配方为何总试验不出来否则谷王的生意接过来,那就能很快回本了啊。”

    “是这个理儿!但是奴婢此去并没有见到水泥工场,楞是没打听到一点水泥配方的消息啊!”张济苦着脸道。闪舞

    朱权毫不在意地一挥袍袖,冷笑道:“那又如何,本王不缺钱,你马上召集人手,先给本王烧石灰,其他的看是什么材料,待本王慢慢炼制,总要探索出配方来。”

    “奴婢遵命!可辽王那边还要不要派人去河北运过来的粮食越来越往宣府谷王那边倾斜,大宁这边又快缺粮了啊!”张济愁眉苦脸道。

    朱权气急,怒吼道:“缺粮就运盐去朵颜三卫买羊充粮,水泥也还要买,再转手卖给谷王,那个该死的杨夏不是会来事吗,让他再去把配方弄到,这次买不到五百桶就别回来!”

    “好嘞!奴婢这就去安排!”张济躬着腰退出大堂,提起袍服下摆小跑着去忙活了。

    大宁城北有一道横亘的山岭,辽时称为七金山,蒙古人则称为彻彻儿山,山脚下一些丘陵地区遍布青灰色的岩石,宁王府修建所需石料场便在此处。

    离采石场不远处一座小山坡下浓烟滚滚,密集分布着许多的土窑,其中正在烧制石灰,因为此处的岩石是青灰色的石灰石,烧制出来的石灰品相很不好,呈现出一种灰色,并不雪白,这让朱权很不满意,但又没什么好办法,若从别的地方采购,转运花费太大,便只能自己烧。

    在这窑区另一边山脚下有个单独的小窑,旁边还有两排房屋一座大院,此时一队车马来到院外,宁王朱权从马车上下来,径直步入院中,里面忙碌的一些军户纷纷见礼。朱权并不理会,快步进了里屋,里面是一个宽敞的梁架大厅,并没有分隔出房间。

    大厅一头靠墙处是一堆堆颜色各不一样的石块,旁边空地上还有一堆黑泥,此时一名杂役正赶着一头套了辕的耕牛在黑泥里践踏着发出滋滋的声响,更有一种刺鼻难闻的气味。而在另一边角落处,还堆着几种鲜活的草药,以及一些锯断的短木、青紫两色的竹筒。

    大厅靠西一头则有几座灶台锅釜,上面以陶管相连,正有白气袅袅而升。灶台下几名生火忙碌的黑衣道士听到动静纷纷注目,但又很快低下了头,其中一名身着青色道袍,身前纹有白色阴阳鱼图案的五十来岁道长躬身执礼道:“贫道紫虚见过宁王殿下!”

    朱权用袍袖扇了扇鼻端,满脸厌恶之色,勉强伸手虚扶道:“紫虚道长免礼,忙活了这么多天,还是没有进展吗”

    “殿下明鉴!既然称为水泥,又是青灰色的土灰,沉而不扬,粘而不腻,那么必是草木灰与石灰混合调配,可究竟是哪种石头烧成的灰,这可不好探明。按贫道多年炼丹的经验来看,能烧成水泥的,必用矾石、慈石、白礜、曾青、丹砂此五石炼制研磨成粉,再与普通石灰混配,或许可成矣!”紫虚道长扳着手指头细数道。

    朱权皱了皱眉,沉思片刻又问:“或许炼



第0030章 煤与焦炭
    这天一大早,马车驶进皮具厂正门,在衙署前停下,乔玄俭怀里抱着一个红漆小木箱从马车里下来,转头就见赶车的田易正坐在车辕上仰头看着门头匾额和对联“嘿嘿”直乐。

    乔玄俭瞪了田易一眼,怀抱木箱单手一背,一扬下巴冷哼了一声,抬头看了看门头匾额,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皮天下这要是湖广人的口音,皮就通“赔”,可不就成了“我赔天下”这还要得

    乔玄俭暗暗寻思着,待会儿回去一定要劝殿下给这儿换个匾额,否则这要是被有心人一宣扬,殿下可就要被圣上责骂,韩娘娘非怪罪老奴不可啊!

    “咦乔老公前来,必是殿下有何吩咐吧快请里面坐!”孙晋从正堂里出来,一眼就看到乔玄俭,满脸堆笑招呼道。

    大明的宦官,如果是年纪大又有一定地位的,往往才被人敬称为公公、老公什么的,若是一般的宦官,则只称为侍儿、小黄门儿之类的。实际人们自称,一般都是自称为俺,北方则自称为咱,并没有自称为我的。

    乔玄俭点了点头,迈步跨上台阶,边走边笑道:“这事儿稍候再说,皮具厂如今募到了多少皮匠分为几个组殿下之前吩咐要改组车间,划分什么流水线作业,这事儿做得如何了呢”

    “呵呵……乔老公可放心回禀殿下,如今皮具厂有四百二十名皮匠做工,分为刮毛硝制组、药炼洗染上漆组、裁剪组、缝钉组、画花组、鞋底组、辅料包装组,一共七个组管制作,这一摊子可不就是流水线可铺得大了反倒俺一个人忙得脚不沾地,得请个帐房、请个总管事的才行,孙某还得管卫所的事啊!”孙晋有些无奈地苦笑,引乔玄俭落坐,招手示意一名亲兵上茶。

    “哟!这倒是,俺回去定与王爷说上一声。”乔玄俭点点头,将小木箱放在了桌案上打开,露出里面满满一箱的图纸,笑道:“殿下差俺过来,就是送这一箱皮裘图样,该怎么做,殿下也在里面都有交待,孙指挥照着做就行了,有啥不懂的可自行去向殿下请教。”

    “好咧好咧!还望乔老公在殿下面前美言几句,早点找来分担事儿的人才好。”孙晋看了看桌上一箱图纸,有些发愁地请求道。

    乔玄俭端起亲兵刚上的茶勉强抿了一口,感觉这粗茶味道并不好,但也不好表现出来,随之起身告辞。

    乔玄俭回去找到朱植的时候,朱植正在旗架山煤矿场下的矿工大院外,一大片场地外站着许多矿工在看热闹,乔玄俭挤进人群,就见场地上堆放了巨大的一堆干土,矿工们用板车推来被打成黑粉末一样的黑煤,朱植正在教矿工们将干土与粉煤混合成另外一堆。

    另有半人高一大堆混配好的,则有几名矿工将煤土堆捞平挖成坑,再倒几桶水进去人工搅拌得又粘又稠,用铁锹挖下几大块在地上拍平,早等在一旁的一名小工头手里拿着一个长柄铁模,照着拍平的泥煤饼就是一铁模按下去,再缓缓提起,顿时就是一个藕筒状带孔的泥煤饼。

    乔玄俭看了看左右,用胳膊碰了碰一名年老矿工问道:“那些黑煤混了泥土可还能烧得着这为啥要做成藕饼一样的呢”

    “俺也不晓得,听大伙儿说是为了更好烧,说这个叫煤球儿!也叫蜂窝煤,可不就是蜂窝窝一样”那老矿工咧着嘴笑道。

    这掺合了泥土还能更好烧乔玄俭有些惊奇,见场地中那小工头这会儿又换了一个更大的长柄铁模,按压出来的蜂窝煤个头儿有西瓜切成段那么大,中间的圆孔也大了一些,但不知这些蜂窝煤要怎么烧才好。

    其实煤炭的出现很早,到大明时已不稀奇,普遍的称之为煤,正统时于谦的诗句就有“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的形容描述。

    “行了!从今天起,你就负责带队将煤块打碎成粉,再制成煤球晒干,先供炒铁场用着试试看,以后人手多采煤量大,还可以卖出去,明白了么”



第0031章 坏大事的朝鲜
    马车到罗罗堡铁矿场外的时候日近正午,提前被通知的王雄也正骑着马过来,正与矿场管事在门谈,见朱植的车马队过来,便上前相迎。

    几人寒暄一番,在王雄的引路下,朱植先与几人到矿场管事的大院随意用过午膳,然后到管事的签押房与王雄、矿场管事赵千户乔玄俭等四人分主从落坐,随从守卫进来上茶后退去,好方便主人谈话。

    朱植将乔玄俭带来的小木箱放上桌案,指着小木箱开口道:“这是炒铁场的改建草案,里面已经写明了本王规划的建议,主要是对矿场采矿设施、冶炼房院布局、冶炼高炉、燃料煤炭、冶铁工人的选用等进行全面另建改组,也就是说,再建一个冶炼场,采矿场则需要改建。”

    “可末将觉得现在冶炼出来的生铁已经不错了,扩建一下可以,但另建一座冶炼场似乎没必要啊!”王雄有些不理解,心中难免有些抵触。

    朱植微微笑道:“王指挥!你之所以敢说你现在冶炼的生铁不错,那是因为你没见过质量更好的出炉精炼碳钢,也就是说,通过高炉冶炼出来的铁水冷凝后就能达到百炼钢的强度,你见过么”

    “这……这不太可能吧据末将所知,就算是朝庭将作监和工部直管的矿场冶铁,也比末将这冶炼的生铁好不了多少。”王雄有些震惊,可不相信这是真的。

    事实上,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当然是不可能的,朱植只是在给王雄画一个大饼,不过这时代的土高炉与冶炼工艺确实可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得到比较纯的渗碳工具钢。

    朱植早就知道他们不会相信,便严肃道:“你要知道罗罗堡这座矿场的铁矿石可是赤铁矿,也就是矿石杂质含量低,纯度非常高,好的铁矿石可能达到一斤矿石出半斤铁,照你这么做下去便是大大的浪费。所以,不管你是什么想法,你必须……照本王的规划方案来做,有困难可以随时来禀报,本王尽可能地满足你的要求,如何”

    “既然殿下执意如此,末将自然是照办,但钱粮人力末将可就帮不上忙了。”王雄尽管心中一百个不愿意折腾,但也没办法,只能先应下,可想了想又犹豫道:“可殿下也清楚朝庭盐铁专营的制度,辽东炒铁场可不止广宁这一处,一旦质量与产量提高,朝庭怕是会打主意。

    朱植大笑起来,信心十足地勉励道:“不说水泥厂、皮具厂的事,盘山的井盐你是知道的,你只要把煤铁这一摊事做好,其他一切问题本王来解决。”

    王雄的担心并非多余,可朱植觉得,只要自己有充足的理由扩大冶铁规模,老朱那里也很有把握通过,因为老朱的小农经济思想很重,并不懂理财。

    早在洪武十五年时,河北广平府磁州知州王允道上奏,建议老朱将前元时磁州本地一座年产量百万斤的铁矿场官营,结果反被杖责流放岭南。

    而老朱的理由是:朕闻治世天下无遗贤,不闻天下无遗利。且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

    这就是老朱“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的养民、抚民国策。还有一个是因为军户、匠户的制度,若矿场官营则需要至少数万的移民转籍为匠户,意味着粮税户减少。

    这样的思想政策下,大明朝庭主要看内库铁量储备是否够用,若够用则大量放开矿场给民用,只收取三十分之二的课税。一旦不够用,则由地方官员申请收回重新官营一段时间。
1...678910...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