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与大明同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醉寻芳
    随着二梯队渡河,对岸的喊杀声一下大了起来,且持续不断,显然敌军已经反应过来开始往河岸边增援,但慢了一拍再想守住河岸就迟了,随着三梯队、四梯队过河,加上南、北两处渡口的士兵已向中路汇聚,顿时三路成势,步步向河洲高地推进。闪舞

    等到十梯队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老高了,晨雾也完全散去,视野一下开阔。朱植默算一下应该已经有三路一万五千人过河,女真人若骑战有点难缠,但步战就是一盘菜,于是毫不犹豫地率中军跟着渡河。

    河岸边仍有一个千户队在严阵以待接应,见中军大部上岸,那千户便过来请示,想要去杀敌,朱植一挥手便同意了。那千户欢呼一声,马上率部大呼小叫着跑了。

    等到后续两过来一千人,朱植把驻守河岸接应的任务交给他们,在一千士兵的列阵护卫下登上一处缓坡举目远眺,草地上到处是人马倒毙的尸体和一滩滩血迹,已方大部已跑得不见人影,近处两三里地之内的视野尽头,偶尔有些落单的三五骑小队在追逐。

    直到辰时末,中军本部才全部渡河完毕,但士兵们都分为五百人一队去河洲内追剿敌军,朱植身边才带了五千人缓缓向前移动,好在这河洲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偶尔有些缓坡,别说树林,就是树桩子都很少见,这样敌军也无处躲藏。

    一路紧追急赶,到下午申时赶到乌拉河边时,大部队终于都在这里了,俘虏被分割成一堆堆包围看守,但士兵们看起来都有点沮丧,不少士兵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乌拉河指指点点,叹气不已。

    朱植见杨文迎了过来,便笑着问道:“怎么猛哥帖木儿抓到了没有兄弟们好像有点萎麾不振啊!”

    “猛哥帖木儿和乞烈迷甫头乘羊皮筏子跑了,我们的筏子太少,当时又没带来,臣赶到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毫无办法,真是气死人。”杨文有些郁闷地说。

    朱植无所谓地笑了笑道:“有这个战果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那就先休整一下,天黑前派人渡河,明日一早再追击吧”

    “猛哥和甫头带走的人马大概有一千多人,要不就派文廷震率三千骑追击一阵,咱们只能在此滞留两天,否则回去要断粮了。”杨文想了想回道。

    杨文挺识趣,这是在给自己的人送军功了,朱植当然没意见,随之命大部在此扎营,到酉时文廷震率部渡河而去,而战场也清理打扫,所获战果颇丰。

    此战共斩首九千五百八十级,俘虏东海女真人并猛哥帖木儿所部两万五千余人,缴获牛羊四万余头,马匹驴骡两万二千余,生皮六万多张,另有人参、虎骨、鹿茸、




第0037章 战后安排
    此战规模虽然不大,但战后扫尾工作仍然不少,首先是报捷文书走军驿先发往南京,但是俘虏、战利品、立功将士升赏如何分配的问题,都需要朱植来决定。

    事实上回师途中,朱植已与郭英、杨文等人有过私下商量。按此次战功,朱植与郭英已经身居高位,升无可升,但杨文很可能要升授正二品骠骑将军,进正一品都督,至于总兵则是差遣武官,明初是无定员不常设的。而周兴的协守副总兵,则可能要扶正了。

    至于卫指挥这一级多半只是加衔,反正千户以上对应武散官都是将军,没有大将军。千户以下都是校尉,勋官除非特别的战功,从六品武骑尉到正一品左右柱国,很少有人得到这个待遇。

    这天一早朱植在辽东都司军衙升堂,不过坐主位的是杨文,朱植与郭英则依次坐在主位右上侧桌案后,虽身份尊贵却不好喧宾夺主。而大堂中间走道放着一排的火炭盆取暖,两侧坐满了千户以上的军官。

    论功行赏,首先百户以下的军官之前已由各卫指挥或领兵的千户统计上报,经审核签署诰身并用印、换牌,此时由杨文直接发放给各卫。而千户以上地位渐高,需要统计发往南京兵部走程序,用印签诰发回辽东都司。如果职务有升调,上任之后还需要回京陛见谢恩。但此时要宣读,唱名公布一下各人的军功对应升赏,以示上官没有瞒报军功,因为这样报上去的基本都能得到批复。

    一名吏目拿着早就准备好的计功奏书朗声宣布道:“……从二品奉国将军、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辽海协守副总兵周兴此战有协从定策作战之功,奏请越阶升授从二品镇国将军、辽海总兵、辽东都司都指挥使……

    辽王府指挥使司、广宁中护卫指挥使、正三品毅武将军文廷震此战有前驱先锋、追亡逐北之功,论功奏请升授正三品昭勇将军、迁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辽海协守副总兵。

    广宁中护卫指挥同知、从三品怀远将军杨成式从战有功,奏请升授正三品昭武将军,升广宁中护卫指挥使。广宁护卫指挥佥事、正四品宣威将军张全胜从战有功,奏请升授正四品明威将军,迁广宁中护卫指挥同知……

    此次论功所涉及千户以上军官一百多人,除十几个升职或迁调的,其余都是加衔,毕竟战殒出缺的几乎没有,主要是低层军官伤亡较多。

    明眼人从这些军功奏报都能看出,朱植有自己的私心,将文廷震调进辽东都司,将忠诚度不高,不怎么听话的广宁护卫王雄的得力部将调入中护卫,而将王府围子手里立功的五六个百户调进了广宁护卫。通过这次战功,将四护卫的基层军官进行了一定的调动,以后控制力就更强了。

    对辽东都司有节制权,朱植安插个把人还在朝庭的容忍范围。而四护卫名义上也是朝庭的军队,又直辖于王府指挥使司,尽管在兵部官员的劝谏下,老朱对这个机构进行虚设,但朱植就是明目张胆地做些手脚,老朱也是默认的。相反如果缩手缩脚,什么都不敢做,恐怕要被老朱怀疑驾驭能力不行。

    这时吏目终于有空喝两口茶润润嗓子,接着宣布道:“从征各卫军士的伤亡抚恤和赏钱,按说要等到明年开春由朝庭调发过来,但如今奏报来回不便,又即将越冬过年,辽王殿下体恤将士寒苦,赏额优厚支给,特意将缴获的牛羊驴骡等一些战利品全部收购,在此便先发给各卫应收赏钱收据,届时去辽王府依据领取现钱即可。”

    吏目宣读完,众将一阵欢呼,可很快又议论纷纷,有人不无担心地左右询问:“殿下这是先行垫付,可听说王府还没修建起来,手头怕也不宽裕吧”

    “你这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反正冬天又没法动工,有钱也处花,待来年开春朝庭还要发赏钱,但是肯定不会太多,殿下这多少要倒贴点倒是真的。”

    “殿下果然厚道,待俺们兄弟不



第0038章 给你个工作
    雪后黄昏的广宁城郊一片萧条,田野里积雪遍地,远处一些棚屋里有木匠在忙碌地刨削树皮,准备做王府宫殿的梁柱;密布的砖瓦窑烟柱冲天,晒干的砖瓦坯不会被冻脆,可以烧制库存,这样大部分工役还是有事可做,不至于闲着坐吃山空。

    朱植站在城头西南角远望了一会儿,转身看向城内,王府外廓墙与城墙相连,形成西南角一个小城,原计划是将南城墙再南移扩建,不过这样工程量大,暂时没动南城墙,于是王府面积再内缩,正门前就是一条夹城道到迎恩门出城。

    “这样是有点不大好看啊!不过天知道能住多久呢……”朱植嘀咕了句,声音越说越小。

    好在乔玄俭年纪大了,耳朵不是很机敏,接口叹道:“可不是么!王爷岁禄本就少,朝庭又调不出多少钱粮,要是按规制来,现在怕是还动不了工。虽说是不够大气,这不……宫殿台基都筑好了,前门、端礼门计有门房、廊房四十余间,已能住下不少人。”

    “好!省得住营帐,不然这寒冬谁能受得了。”朱植自嘲一笑,反正这王府建得再好于他来说也是个临时居所,一笔不得不浪费的钱而已。

    朱植想了想又道:“那大营既然让给了工役民夫们住,王府属官家眷和两千围子手分散到广宁周边卫城军堡去,有事就通知下,没事就熬冬吧。另外,几处工坊都要盯紧点。还有屯放在辽阳的战利品,你抽空带人去拉回来,其中牛羊马匹驴骡总计有六万多头,战马和牛要交缴一部分给朝庭,目前还不确定数目,你留一半在辽阳,其他等明年开春就赶去辽河套放养,慢慢再想法卖掉。”

    “六万多啊!这可得不少草料……”乔玄俭有点咋舌,点头道:“殿下放心!这些杂务老奴会妥善安排,殿下回京要带些什么人手和礼物,还请提早示下,老奴也好赶紧准备。”

    “嗯……这事有点杂,那回府开个单据给你!”朱植这么说,其实心里是在想着要不要带上郭钏,毕竟带女人远行会比较麻烦,但把她丢在广宁也不太好,带去京城的话或许还能让她去各处走走关系,夫人外交有时还是不错的。

    从城墙斜道下来时,老远望见兰登挑着担子过来,前面是半筐木炭,后面却是小半筐鱼。黛文挽着菜篮子,头上裹着月白色纱巾,这回身上终于换了青色短袄和粉色袄裙,但是怎么看都有点怪怪的感觉。

    朱植便站了一会儿,等兰登走近笑着招呼道:“兰登!之前出征你为何没去他们没征调你吗”

    “下官见过殿下!”兰登咧嘴一笑,赶紧放下担子,正儿八经地行了个王府属官们的谒见礼,回道:“他们没有通知,我本来想去,又担心塔丽和黛文没人照顾,所以就没去。不过最近我用王府发的俸禄买了很多书,夏长史也借了我一些,我打算全部翻译成希腊文,如果有一天能带回到君士坦丁堡,那我绝对会与马可波罗齐名了!”

    “咦你也知道马可波罗”朱植一怔,看来兰登已经与王府的官员混熟了,不由笑道:“兰登!你这个想法很不错,本王支持你!”

    “那真是太好了!殿下收藏的书都可以给我观看吗”兰登不由大喜,双目放光地大笑起来。

    靠!想得太天真,这哪能行此时的大明,无论是军政经济还是有关格物科技什么的,都不是西方可比的,一些老庄与程朱理学倒是可以安利给他们。朱植不露声色微笑道:“这你可以找夏长史,本王的藏书多宫庭之事,并不适合你。”

    “哦……这倒也是,那殿下现在有事要吩咐我去做吗如果没有的话,我要回去看书了啊!”兰登急不可耐地说。

    朱植有些好笑,从前自己做码农的日子也是



第0039章 准备回京
    朱植现在的临时居室就是端礼门内的廊房,门房他想住也没人敢让他住,这些都是出征后郭钏安排的,朱植又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不太注重这些。

    端礼门的门楼什么的是建起来了,但还没装门,廊房也是抢着建起来住人,门窗还是原木色没上漆,里外都有一股子白灰味,好歹是能凑合住下。

    李尚宫在走廊上指挥着几名婢女忙进忙出收拾东西,见朱植过来便低眉顺眼微笑着道了个万福,细声细气问道:“奴婢已命人准备好热水,殿下一路餐风露雪回来,要先沐浴吗”

    “稍后再说吧!对了!这次你家小弟升武毅将军了,有出缺就能升千户,晚上可得好好伺候……”朱植微微点头,不由多看了一眼,笑着调侃起来。

    这李尚宫三十岁余岁,肤色白净,柔和眉眼倒也耐看,丰满身材更透着成熟妇人的韵味。不过她自宫里调到王府后,经王妃允许,嫁给了一名小她十岁的围子手百户,本就是女官,虽自称奴婢,但身份地位不低,平日在王府里,也就乔玄俭与她平级,别的人可不敢当面调笑,但她丈夫在围子手军官中却是个笑谈。

    “哎呀……殿下这疯话说得真是羞煞人了……”李尚宫抬起头嗔笑一声,脸色顿时泛红,还想再说什么,转头见后面乔玄俭咧嘴怪笑,便啐了他一口,有些慌乱地转身跑了。

    朱植哈哈一笑,走进廊道转角处一间书房,里面也是空空荡荡,除了桌椅和后面一个立柜,其他什么装饰也没有。由乔玄俭研磨了一砚台浓墨,朱植提笔寻思了一会儿,先把要带的护卫和伺候起居的人手、及日用杂物与礼品清单写好,打发乔玄俭去安排。

    这些是琐事,奏报军功、王府、双台子河两岸开发治理,整个辽东都司沿海备倭水师一系列布局,还有对辽东腹地卫所军堡推进计划,对散居女真人的招抚事宜,这些尽管之前已分多次上奏,但都说得有点片面,若回京觐见不但要当朝上奏章,还要当面向老朱陈述,仅有腹案是不行的。

    再查看之前的奏章副本理清了思路,朱植奋笔疾书,将对辽东未来的规划发展分章叙述,以便到时老朱提问不至于露出马脚。

    接下来几天里,朱植去罗罗堡矿场重新规划的冶炼工坊看了看,房院都建起来了,但高炉还没完工,仍是在旧工坊冶铁,但新方法却可以先实验。

    据王雄介绍,根椐朱植之前的提议,将冶铁炉与炒铁炉串联使用,若蜂窝煤不合用,就将煤与木炭混用,以煤七成,木炭三成,另外待铁水溶流出来以方塘截留,洒点干泥灰再以人工持铁棍快速搅拌,则炼出来的就是熟铁,不但避免再溶炼,还降低成本,大大的缩减冶铁炒铁的时间。

    其实这种土法就是明朝后期才被人们偿试出来,而现在似乎还没有普及,朱植也就提前拿出来了,不过还有一种不用坩锅而淋铁氧化的炼钢技术只能待新工坊高炉建起来再试验,现在朱植没时间了。

    煤矿场没去,但看王雄拿出的焦炭有点半焦的样子,因为做不出锅炉,就做了一个大铁箱装煤块烧烤,这样没办法完全隔绝空气,煤块脱气、脱水效果不是很好,煤块里对冶铁有害的焦油也没能完全烘烤干净,所以就只能算是半焦,也叫兰炭,但比用煤冶铁,温度还能再提升一千度,算是可用了。

    王雄发现了焦炭的不同,颇有些兴奋,现在不用朱植强令,他已经自己就在用半焦冶铁试验,冶出来的铁比原来的好,但还没达到朱植的理想效果。

    &



第0040章 齐王朱榑
    辽东湾的冬季都是北风,铅风海船行驶速度很快。朱植特地爬上船舱顶蓬,手扶桅杆居高临下远望后面的几艘船,发现这种铅风海船的张帆模式比较合理。

    明初的官用船只名目繁多,但总体可分为沙船、福船、广船、鸟船四大类,这铅风海船便属于沙船,船长八丈六,宽一丈五,与运河上的大黄船差不多。三根桅杆并不是在船中心线平行的,而是首桅稍矮偏右,中桅为主桅偏左,尾桅与首桅等高又偏右。帆是席帆和布帆,挂帆是从下向上升,这样三桅左右张开,受风均匀,若遇大风则可迅速解缆降帆。

    而这年头西方的帆船挂帆是从上向下挂的,而且是横帆、三角帆,张帆又前帆挡后帆的风,甚至还没有水密隔舱技术,直到后来的满清中期,中式帆船仍远远领先与西方帆船。

    朱植对风帆战舰其实研究不多,只是曾玩过一款航海的网游,这才对风帆海船有过相关的了解,如今想要自己造船就发现所知技术有点不够用了。

    船队航行了一天才到达复州卫五十寨驿城外海小码头,因为朱植和王妃身份尊贵,操船的船军们担心晚上行船出事,便靠岸休整,待次日早上再启航。于是从复州卫南下到金州湾又用了一天,再到登州卫仍是一天,这速度算是超快了,要知道后世机动轮船从辽东到山东都需要六小时。闪舞

    此时的登州卫还没建水城,港口就在城北天然的u形海湾内,两岸码头停满了各式大小船只,朱植虽眼馋也没办法,率李子明等护卫与郭英、杨文登岸,登州知府与指挥使闻讯,带着一群文武下属打起仪仗赶到码头迎接,双方一寒喧引见,朱植对指挥佥事戚斌颇感兴趣。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个戚斌应该是戚继光的五世祖,此时据介绍祖籍定远人,才二十五岁,表字从庄,其父戚祥战殒于云南,是以年纪轻轻便袭父职。

    朱植是藩王要适当避嫌,不好与郭英、杨文一起住府衙客馆,只好把府衙附近两家客栈全包下了,晚上的接风宴他自然不便掺和,否则知府大人都不够资格陪席,不过朱植却支派徐元炳、李子明两人跟着去了,目的当然是与登州府的文武官员熟络一下,好为以后挖人调要战船做准备。

    结果徐元炳晚上喝好了,李子明也没有让朱植失望,把戚斌带进了朱植的客房前厅中,这种场合朱植换了一身普通便服,外披皮裘,也没带冠就由侯二陪同着转出前厅。

    李子明正在向戚斌瞎吹征讨女真的战事经过,见朱植出来,两人一齐起身见礼。朱植点头微笑,示意二人免礼落坐,自行在上位坐下,语气和蔼地问道:“戚佥事袭父职几年了可曾从征参与过实战”

    “末将自小习武,袭职才三年,曾随齐王殿下练兵,也参与过临清秋操,可惜一直不得机会上战场,如今登州卫主要备倭,其实没啥战事,小打小闹吧!”戚斌笑着回道。

    朱植点点头,既然此人愿意来见,他也就不打算转弯抹角,笑道:“这么说戚佥事对水师作战防倭应该有些心得,本王在辽东也打算备倭新置一卫所,可并没有懂得海战能统领船队的合适军官,如果戚佥事愿意,本王可以调你过去,你看如何”
1...8910111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