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但是曾省吾依旧有办法,以礼治国乃是儒家主张的,那么失礼就是大罪,这个是普世价值。曾省吾主张将礼用律法的行事固定下来,并且颁行天下。
虽然有些强词夺理,但是朱翊钧在意的不是这个,而是曾省吾真的弄出一个解释来。
四位大学士,申时行高举崇古大旗,弃宋儒,学汉儒,然后其他三位大学士,每个人都阐述了一个方面,使得崇古派的学说有了来源,有了考据。
当然了,这些思想都是朱翊钧注水,李贽总结的,现在都被这几个臭不要脸的给拿去了,然后还做出一副发扬光大的趋势。
从儒门需要变革直接变成了儒门本就是如此,只不过宋儒走歪路了。
一切都是宋儒的错,如果不是宋儒腐朽羸弱,大宋至于落得那般下场北地沦于膻星,中原板荡,自东晋南渡五胡乱华之后,中原最大耻辱。
至于宋代的诗词,宋代的文化,宋代的经济,有吗没看到。
反正大宋就是弱的一逼,没骨气,看看我们大明,看看我们太祖,双手重开大汉天,看看我们大明的天子,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
天子都如此了,我们怎么能学腐朽羸弱的宋儒,我们得学汉儒,这才配得上圣明天子,这才配得上中兴盛世,快点来我崇古学派学汉儒吧!
将四份奏折放到一边,朱翊钧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世事无常啊!”感叹了一句,朱翊钧站起身子伸了一个懒腰,随后开口说道:“张鲸,摆驾坤宁宫,朕要去看看皇后。”
&nb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朝会 下
?
李彪和王用汲决定了之后,整个京城的锦衣卫和税务司就动了起来,全都冲到西郊的园子和寺庙里面,对第一批总计二十一家园子和寺庙进行了查封。
西郊的严打正式开始了,只不过关注的人并不多。
原本能够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放在这个时候,居然没有引起丝毫的波澜,这也是挺神奇的一件事情。不过现在大家的目光都在朝廷即将举办的大朝会上,倒也就能理解了。
自从朱翊钧宣布大朝会的事情之后,朝廷上下的目光就全都集中在这件事情上了。
随着徐德回宫,戚继光回京,以及张维贤回到五军都督府,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气氛的凝重。虽然京城没有戒严,但是街上各个衙门的人都有一种严阵以待的感觉。
东厂的密探不时在街上晃荡,虽然什么都不做,可是也够吓人的。
顺天府的人也都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搞得京城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终于到了大朝会这一天,有资格参见的文武百官全都穿戴整齐的准备上朝。勋贵这边,连久不露面的英国公都穿戴整齐上朝了。
作为勋贵一系的定海神针,英国公张溶自从张维贤得到皇上重用之后,基本上就不参与政事了,也很少露面,可是这一次他也出现了。
这位老国公虽然年岁不小了,可是身子还算硬朗。
原本大家以为英国公府自张溶身后,怕是要没落,毕竟张溶的长子身子孱弱,至今无子。二子也是一个不成器的,谁都没想到人家儿子不争气,但是孙子却深的皇上宠信。
文官这边自然就是四位大学士领衔了,申时行一身大红的蟒袍走在最前面。
文武大臣分列两厢,张鲸则第一个走上了御阶,手中的浮尘轻轻的甩了甩,张鲸大声的喊道:“皇上驾到!”
随着这一声喊,朱翊钧从后面走了上来。
今天的朱翊钧没有穿常服,而是特意穿了冕服,腰间压着天子剑。目光从跪着的大臣身上扫过,朱翊钧面无表情的坐到了龙椅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大臣们三拜九叩之后,朱翊钧大声的说道:“众卿免礼!”等到文官都站起来之后,朱翊钧才继续开口说道:“今日朕召开大朝会,想必诸位爱卿也知道要做什么了。”
“今日舆论沸腾,朝廷上下关于学说的讨论异常激烈。”
“朕今日召爱卿们前来,准备为大明定百年国策。是继续按照以前的思想行事,还是推崇诸位内阁大学士的崇古学说,废宋儒,学汉儒。”
“亦或者是推崇新儒学,请诸位爱卿讨论讨论。”
朱翊钧的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人站了出来,乃是御使陈刚。自从都察院成立了法纪司和贪腐司之后,都察院其他御使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大家都看得清楚,皇上这一次是要重要法纪司和贪腐司,而其他的御使基本上都被投闲置散了。
一旦皇上下了废除风闻奏事的圣旨,那么自己这些人的结局也就注定了。原本御使和各科给事中基本上都绝望了,谁想到这个时候爆发了思想之争。
这件事情爆发出来之后,这些科道言官一下子就找到了方向。
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如果能够在这一次的事件之中刷足了存在感,那么说不定会被皇帝重用,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于是这一次的思想之争之中,跳的最欢的就是这些科道言官。
陈刚站出来之后,大声的说道:“起奏陛下,臣以为思想之争乃大明兴亡之争,不可不慎重。纵观古今,思想变革可有”
“当然有,汉重儒术,遂有汉室之强。”
听到陈刚这话,朱翊钧顿时松了一口气想,显然这是支持申时行崇古学派的。这就让朱翊钧放心不少,这要是被反对派打了第一炮,那后面就不好办了。
看了一眼站在前面的几位内阁大学士,朱翊钧自嘲的笑了笑。
自己还真是关心则乱,现在自己可不是自己一个人,这个崇古学派和学汉儒的主张是他们四个提出来的,现在最着急的应该是他们。
一旦事情通过了,他们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名留青史绝对不为过。
事情要是失败了,这四个人估计直接就被打回家了,这一点是他们无法接受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最想事情通过的,自然也就是他们四个。
那么他们自然不可能不做安排,加上自己的安排,问题不大。
在陈刚站出来痛陈了一番厉害之后,又有几个人接连站出来了,基本上也和陈刚一个意思,全都支持改制,支持推崇崇古学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站出来的人越来越多,级别也越来越高。
虽然偶有杂音,可是基本上都淹没在了赞成的浪潮里面。
“臣以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大明到了今时今日,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吏部侍郎沈鲤站在大殿之上,大声的说道。
今时今日,吏部没有上书,沈鲤暂代,他急需功劳稳固自己的地位,即便不能够在吏部扶正,调任六部的其他部升任尚书也是好的。
这个时候,沈鲤自然不会和朱翊钧作对。
“废宋儒,学汉儒,此乃我大明盛世中兴之始,臣请陛下废宋儒,学汉儒!”说着沈鲤直接跪在了地上,以头杵地。
有了沈鲤的带动,大殿上其他的官员也全都反应了过来。
黑压压的跪下了一大片,全都大声的喊了起来,一时间声势震天。
朱翊钧依旧没说话,而是转头看向了依旧站着的勋贵和几位内阁大学士,缓缓的开口问道:“还有哪位爱卿想说说”
“老臣有话说!”这个时候英国公张溶站了出来。
撩起衣袍,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跪下,张溶大声的说道:“盛世将临,中兴有望,此乃大明历代先帝兢兢业业之功劳,此乃大明忠臣良将前赴后继之功劳。”
“此乃陛下英明神武圣明烛照之功劳。”
所有人都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英国公张溶,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张溶,这为公国爷久不出来,这一出来难道就为了拍皇上马屁的
英国公张溶不理会众人,继续大声的说道:“今日陛下雄心壮志藏于胸腹,当有远超汉唐之志,创建至今未有之盛世王朝。”
“大明今日之思想,大明今日之制度,已经不足以为陛下尾翼。”
“臣请陛下改弦更张,正本清源,开万古新篇章,创万古未有之强大王朝。”说到这里,英国公张溶以头杵地,大声的说道:“为此,臣甘愿粉身碎骨,为陛下之阶。”
随着英国公这话,勋贵那边顿时站出来十几个,全都哗啦啦的跪下了。
“臣等愿意粉身碎骨,为陛下之阶。”
大明勋贵久不出声了,这一次站出来,气势还真是惊天动地的。事实上大明的这些勋贵虽然势弱,可是随着军方的崛起,他们的威势已经不同了。
勋贵这边的震撼还没过,那边戚继光也站出来了。
在戚继光的身后,则是京营和禁军的将领,如果是勋贵代表的是传统的军方势力,那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顺天府经济圈
?
只不过以大明现在的资源,以及现在的交通环境,想要一起开建多个经济特区是不现实的。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以京城为中心,打造一个环京城的大顺天府经济圈。
当然了,比起后世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等大规模的高大上建设不同。
朱翊钧的大顺天府经济圈层次就低多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看了一眼下面认真听的大臣,朱翊钧沉声说道:“朕准备将整个建设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务吏治,一方面是民生经济,一方面是文化教育。”
“先说政务吏治!”朱翊钧伸手拉过自己的大黑板。
这玩意朱翊钧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用了,以前他总是在上面写一些自己的想法,可是这段时间,朱翊钧一直忙着,这一次他又把大黑板给拿出来了。
“首先,在官员吏治方面,由都察院法纪司和贪腐司牵头,成立顺天府法纪司分司和反贪腐分司,专司监察整个顺天府的吏治。”
“无论是底层小吏,还是有品级的官员,皆有检察权。”
“法纪分司和反腐分司受双从节制,一方面受到顺天府尹的节制,一方面受到法纪司和反腐司的节制,严打吏治。”
“从末品小吏开始打起,小吏猛如虎,不可不察。”
朱翊钧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随后又接着说道:“下面说吏治的第二点,公务员制度将在整个顺天府铺开,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下乡。”
“要走到田间地头去,要去实地解决百姓的需求,无论是收税还是处理案件,不可全都依赖当地的里正地保,成立新的农桑衙门,推广新作物,开垦田地,修筑水渠。”
“这方面的事情,交给张爱卿负责,朕会不时派人去查。”
张国彦连忙走了出来,躬身说道:“是,陛下!”
朱翊钧点了点头:“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方面,经济建设,朕准备在顺天府推广畜牧养殖,建造养殖基地,推广会新的养殖方法。”
这个时代的猪肉还是臭养,完全不科学,猪肉依旧上不得台面。
即便是如此,普通的百姓也吃不起,这个要不得,朱翊钧准备建立大型的种猪培育基地,大量的培养种猪,传播新的饲养方式,使得百姓能够养猪。
随着土豆地瓜玉米的推广,百姓的餐桌要向肉食转化。
“建设大规模的养鸡场,进行人工孵蛋,降低雏鸡仔的价格,让百姓能够卖的鸡,吃得起鸡蛋。”朱翊钧指着黑板,大声的说道。
这一点是朱翊钧非常看重的,相比较起来,猪的成本还是高。
鸡鸭鹅却不一样,吃不起其他人的肉,咱们就用鸡鸭鹅这样的家禽来代替,肉吃不起,那就吃蛋。即便蛋也吃不起,还能养着卖点钱。
像鸡鸭鹅这样的家禽,好养,孩子们也能跟着放一放。吃的也少且繁杂,青草什么的都可以,不用非得喂粮食,这是好处。
这个时代影响家禽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孵蛋技术,没有大规模的人工孵蛋,单单依靠老母鸡抱窝,那能孵出多少鸡蛋来,自然价格就下不来。
一旦采取人工孵蛋,雏鸡仔的价格自然会下跌。
建立大型的孵蛋厂,低价格将雏鸡仔鸭仔鹅仔卖给百姓。至于多了会不会价格低了,朱翊钧连后续的办法都想好了。
真到了那个地步,由内务府出资,建立大型的连锁饭店。
名字朱翊钧都想好了,就叫“京城第一烤”,主卖烤鸡烤鸭和烧鹅。
到时候以官方的身份推广,以朱翊钧现在的实力,必然能成为大明新兴食物。或许这里面没多少利润,但是对百姓来说,这都是好事情,一点点收入就能做好多事情了。
京城常住人口接近两百万,这里面的商机大了去了。
官员勋贵,加上即将到来的藩王宗室,可以说全都是非常强力的消费群体。加上自己打通天津港之后,将会开始与朝鲜和倭国的贸易。
加上北方的战场一旦开打,需要的物资就多了去了。
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消耗不掉,不说其他的,给京营的士卒每人一只鸡,那就是二十多万只。现在京城的士卒,每天也就吃米饭炒土豆。
“建立油坊,推广大豆种植,建立水磨坊,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百姓多赚钱。”
朱翊钧看向了内务府顺天府的管事廖斌:“这件事情交给廖爱卿去办,一句话,全都给朕弄起来。不要想着赚钱,赔钱也没关系。”
“如果办不好,你自己掂量吧!”
现在可不是后世,办不好还推诿,在大明朝,你推诿一个看看。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哪一个时代比自己现在更集中的了。
廖斌连忙躬身答应:“是,陛下,臣明白。”
朱翊钧点了点头:“现在咱们说最后一项,文教!”
“朕准备在京城成立医学院,大量招收学徒,首批数量定在一千人,后续每年都会进行招收。”朱翊钧直接开口说道。
“咱们大明的第一家医院京城皇家医院过两天就要营业了,到时候爱卿们可以去看一看。”朱翊钧笑着说道:“朕还给爱卿们谋了福利。”
这个福利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病少收钱,凡是当朝官员,根据品级都可以享受医保报销。品级越高,报销比例也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