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沉吟了片刻,梁梦龙心里面就有了决断,躬身说道:“陛下圣明烛照,此议大善。”
听了梁梦龙的话,朱翊钧顿时就松了一口气,大笑着说道:“好好,既然如此,那这件事情朕就着爱卿去办理,按照爱卿所奏,先从军匠开始。”
“军匠则先从军改之地开始,爱卿一定要尽心。”
梁梦龙连忙躬身道:“是,陛下,臣定然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所托!”
看着梁梦龙离开的背影,朱翊钧叹了一口气,自从自己穿越而来,到今年已经十五年了。十年潜伏培养人手,五年小心翼翼的试探布局,今天终于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
“成与不成,在此一搏了!”朱翊钧面容严肃的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的京城可以说是多事之秋,原本过完年还好好的,可是自从法纪司开始抓人,事情就开始变得乱套了。
贪污八十贯以上判处绞刑,皇上要严行大明律,百官惊慌失措。
内阁出了修改大明律的提议,事情也就导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刚开始是争吵,是上书,可是随着局面的僵持,事情开始向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而去了。
&
第二百六十九章 请正本清源疏
?
朝廷争论的如火如荼,新儒学也被大肆宣扬,原本这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虽然都是大事情,但是大家都没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可是当有官员开始推崇新儒学,并且大肆奔走呼吁的时候,事情一瞬间就变了味道。
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只是一些底层官员,可是随着规模的扩大,还是让无数人眼珠子掉了一地。当御使和六科给事中开始上书,并且大赞新儒学,风潮就掀起来了。
这些人本来就是风宪官员,朝廷喉舌,他们一开火,威力自然不同凡响。
没过几天,清流词臣也站出来了,不少人也开始大肆宣扬新儒学,鼓吹正本清源,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心学弟子,改换门庭没有丝毫的难度。
各地的心学大家,也开始发声,并且准备进京,参与这一次的盛世。
总之就是一团乱,直接把大家都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事情变化太快,根本就不给人反应的时间,一时之间,整个京城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内阁值班房。
几位内阁大学士又聚在了一起,除了首辅大学士申时行,次辅余有丁,还有方逢时之外,新晋的内阁大学士曾省吾也在。
王锡爵在山西还没回来,倒是躲过了京城的风风雨雨。
申时行看了三个人一眼,开口说道:“诸位,京城最近闹的很厉害,不知道诸位对这个新儒学如何看”
显然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内阁要有一个态度了。
新儒学究竟是捧还是踩,内阁不能不做声。如果是捧,那就要大肆鼓励宣扬,并且在科举之中推行和体现,在官员之中大肆推行。
如果是踩,那就要把新儒学打成打成异端学说。
不说驱逐抓人,估计也差不多了,最起码也要向皇上建言。
听了申时行的话,几个人都没说话,他们有不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已经明朗化了。新儒学摆明了就是皇上在推动,傻子都看得出来。
李贽进京好几年了,公务员那边名义上是吕慎行在推动,可是实际上却不是。
大兴县那边的改制,李贽也是参与了的,如果没有皇上的赞成和推动,一个小小的李贽怎么会有这样的能量,新儒学既然已李贽为首,那么足以证明这件事情就是皇上在推动。
在这个结论上在做出推断,那就简单了,恐怕整件事情都是皇上在推动。
从法纪司到大明律,一切的一切都是皇上的手笔。
知道了这件事情,那臣子能做的选择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赞成皇上,一个是反对皇上。赞成自然没的说,跟着鼓吹新儒学,跟着鼓吹四民平等,跟着修改大明律。
不赞成,那就反对呗,上书反对,斥责新儒学。
至于后果,那也不用说了。赞成的飞黄腾达,不赞成回家抱娃,看皇上的架势,基本上是不会妥协了。加上这两年皇上行事越来越霸道,估计这一次要下狠手了。
“我倒是有些想法。”曾省吾这个时候先开口了。
对于曾省吾来说,他是皇上的近臣,比起申时行和余有丁要近,虽然他是张居正一手提拔的,可是真正将他提拔到高位的,那是皇上。
“这个新儒学,倒是有些可取之处的。”曾省吾也不去看其他几个人,直接说道:“时移世易,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
“汉之所以强盛,皆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果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何来强汉何来横扫匈奴追亡逐北”
“张阁老在世之时,已经拉开了大明改制的篇章,只不过做的不彻底,只能算是开了先河。当今圣上英明睿智,远超汉武,大明革新改制,当开大明中兴盛世。”
“赵武陵王胡服骑射,齐有管仲改制,秦有商鞅变法,等到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汉强与中外,可见变法维新,实乃富国强兵之道。”
曾省吾的话说的其他几个人都满意的点头。
你看看,其他百家还是不行,还得咱们儒家,咱们儒门弟子当自豪。反正百家已经被儒家按在地上摩擦摩擦的消失了,咱们怎么说都行了。
“至于新儒学,其实也算不上新儒学,乃是崇古之儒学,荀子亦为儒门先贤啊!”
曾省吾这话更是说的几位大臣的心坎里面去了。
新儒学怎么行,难道让我们这些大臣去附和李贽之辈那怎么可以,面子往哪放。这崇古就不一样,这谁都行,以自己这些人的实力,以自己这些人的声望,以自己这些人的门生故旧,必然能够把自己鼓吹成崇古表率。
李贽,还是去玩泥巴,有了这一点,自己这些人就能成为表率了。
曾省吾前面的话,让自己这些人有了台阶可下,汉之所以强,在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大明如果想像汉那么强,那么也应该更加的尊重儒术。
但是,我们不应该学宋儒,而是应该学汉儒,学董仲舒才行。
曾省吾的话其实没说透,只是开了一个头,但是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了。这么一说,这不就找到根子了,申时行捋着胡子,满意的点头。
“曾阁老之言,皆为正理,我们大明当学强汉,而不学弱宋。”
“宋儒腐朽愚昧,乃羸弱之学,当弃之。”说到这里,申时行对着上面抱了抱拳:“我大明圣天子在位,远超汉武帝,我大明却不如大汉,何也”
“盖因宋儒腐朽羸弱,不如汉儒强大。”
“我等正应匡本清源,学汉儒,弃宋儒。”
申时行的话让在场的四个人眼睛都是一亮,当真是好想法。这样一来,足以将李贽的什么新儒学给打压下去,你们新儒学,不还是打着心学的旗号,说到底不还是宋儒。
宋儒不行,宋儒如果强大,那宋朝为何那么羸弱
你得学汉儒,一下子就把话语权给拿过来了。至于汉儒是什么,还不是一个小姑娘,自己这些人怎么打扮就怎么算。
拿回了话语权,以自己这些人的实力,难道还拿不出皇上想要的思想来
李贽一边呆着去,自己这些人才是主流,他们才不相信皇上非李贽不用。实在不行,那就把李贽的思想拿过来,然后套上汉儒不就行了。
要知道汉朝之时,儒家学派很多,与百家打的也厉害。
吸收百家的儒门学派一大堆,怎么也能找出来源。这样一来,先贤典籍有了出处,事情就好办多了。加上大学士推行,官员倒戈起来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比起李贽,自己这些人优势太大,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到时候自己四人必然能够惶惶然列于史书上,说不定还能弄一个中兴四学士的名号。皇上赞成,下面的人吹捧,简直就是毫无风险的好买卖。
看看董仲舒,吾等当效仿先贤,此为正道。
至于之前所学,抛弃掉也就是了,什么心学理学,还不都是宋儒,我们应该崇古儒,学汉儒,把宋儒直接扫进垃圾堆里面。
 
第二百七十章 人没脸天下无敌
?
当然了,朱翊钧也看出来了,申时行这份奏折,主流是拍大明的马屁,拍自己的马屁,什么中兴圣主,盛世开端,反正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想要表达的态度就一个,虽然我没有和您说的一样,但是我和您是一伙的。
高举双手,大喊:“陛下,别开火,自己人!”
提出来的理论,那叫一个深得朕心,朱翊钧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虽然这味道有些熟悉,这不就是那些儒生吹捧大清康乾盛世的套路。
什么崇古,什么废宋儒,学汉儒,说白了就是一句话,陛下,你想让臣怎么做
朱翊钧看了半天,简直再一次刷新了朱翊钧的下限,简直太不要脸了。可是自己还不能不接着,人家臣子是好心,人家说的也有道理。
自己还想着怎么用心学,怎么改儒学,简直太肤浅。
自己一个后世人,文艺复兴这样的大旗,居然没举起来,简直丢了穿越者的脸。看看人家大明的官僚,高举复兴古儒的大旗,玩着自己的套路。
“生姜还是老的辣,官员还是老的狡猾啊!”朱翊钧感叹了一句,伸手将申时行的奏折放到一边:“这个臭不要脸的劲头,朕,不如也!”
朱翊钧也不是傻子,他怎么会看不出来,申时行这么干,摆明了就是要把李贽一脚踢开。说白了就是抢夺话语权,这种操作简直如神来之笔。
如果真的让新儒学崛起,申时行他们这些人,早晚被扫进垃圾堆里面。
可是现在人家直接给你玩了一个崇古,直接把话语权抢夺过来。比起李贽,申时行他们这些人优势太大了,位高权重,门生故旧遍天下。
无论是出于巴结上官,还是出于尊师重道,你捏着鼻子也得认。
比起李贽的新儒学,朱翊钧相信,这个崇古学派,只要自己点头,估计瞬间就会成为大明的主流思想。什么理学心学,全都会被扫到垃圾堆里面。
当年汉武帝重用儒家,强盛一时的黄老学派在哪里直接给打成方士了。
人家好好的道家学派,直接跑去摆摊算卦修仙得道了。墨家今何在全都完蛋了,儒家在内斗上,在打击异己上,强的没边。
当然了,这也和儒家臭不要脸,无限跪舔有直接的关系。
从古至今,儒家都调整过多少次了各种理论各种调整,统治者喜欢什么咱们就来什么。朱翊钧算是看明白了,你即便不想用也不行,捏着鼻子得用。
什么新儒学,玩蛋去,我们崇古派才是正道。
伸手拿起第二份奏折,这份奏折是内阁次辅余有丁的。
这份奏折也很绝,写的是孟子,大肆论述孟子的学说,直接讲的就是民贵论,至于君轻的论述,有没没看到啊!
儒家连以德报怨都能给你曲解,何况一个君轻说。
从孟子的民贵说之中,直接衍生出了四民皆本,百姓皆为陛下百姓,陛下乃天子,代天牧狩,岂可将百姓分为高低贵贱
百姓皆为陛下之百姓,自然要一视同仁,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以身份划分,而是应该以他的思想和作为来划分,此乃孟子民贵说。
朱翊钧看着余有丁这篇长篇大论的学说,直接把李贽的四民皆本给打没了。这哪里是你的主张,这明明是孟子的学说。
至于有没有道理,朱翊钧不知道,反正余有丁的论述是长篇大论,有理有据有节。
放下余有丁的奏折,朱翊钧这一次拿起了方逢时的奏折。打开看了一眼,方逢时则是换了一个方向,大肆称赞荀子学说。
从人性本恶的主张里面,延伸出了天欲学说。
说白了就是人的**是天生的,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成年了要娶妻,此乃天地轮回的正道,即是天道,所以人之**便是天欲。
什么存天理灭人欲,简直就是异端邪说。
当然了,方逢时还提出了修养的问题,人为人,有**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伤害他人来满足的自己的**,此乃恶欲。
方逢时将**分为善欲和恶欲两种,认为善欲当弘扬,恶语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来遏制。
至于什么事善欲,什么是恶欲,陛下,这件事情您怎么看
朱翊钧看着这份奏折,顿时无语了,你们这是要把李贽给踩死啊!申时行大肆抨击宋儒,推崇汉儒,开复古学派之先河。
余有丁直接捧臭脚,以复孟子学说为旗号,打的却是四民平等的牌,大拍自己这个天子的马屁,天子代天牧狩,焉能对百姓不一视同仁
方逢时打着复荀子学说的旗号,直指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大肆鼓吹天欲。将**一分为二,善欲当弘扬,恶欲当通过修身来摒弃。
至于何为善欲,何为恶语,那就得看什么**对大明的统治有利了。
朱翊钧把三分奏折放到了一边,心里面叹了一口气,这三个臭不要脸的。伸手拿起曾省吾的奏折,朱翊钧倒要看看最后这位说的是什么。
翻开曾省吾的奏折,朱翊钧看了一眼,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你们这是不给李贽活路啊!
曾省吾的奏折里面,写的内容也是非常不要脸的,他穿凿附会,直接把墨家的思想给拿过来了,第一条就是重视百工。
反正朱翊钧也不知道曾省吾怎么整理的,反正就是整理出了汉儒重百工。
在百工之后,曾省吾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认为有法可依是正确的,既然制定了法律,那么就要执行,如果法律不合时宜,可是修法,但是不能枉法。
这个实在是没法考证,法家的思想你怎么说,他也不能变成儒家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