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倒是张维贤提起了三边的事情,反而多少有些担心。

    三边局势复杂,有很多投降的蒙古将领,在那边军改,难度要大得多。加上面对土蛮青海部,局势很严峻,张维贤多少有些担心。

    朱翊钧倒是不怎么担心,因为土蛮青海部面对的不光是大明。

    在他们的身后是刚刚崛起的莫卧儿帝国,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

    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而基础则是印度教。

    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帝国在其子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现在则是莫卧儿帝国崛起的时候。

    反正朱翊钧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去和莫卧儿帝国去刚正面。

    战损大,补给线长,打下来好处又不多,至于地下土地蕴含是有矿藏之类的说法,现在又不能开采,有什么用。等上几十年,自己收拾了北边东边在西进也不迟。

    当然了,这些朱翊钧是不会对张维贤说的。

    青海那边的蒙古诸位为什么老实,一来是明军这个时候还很能打,二来就是因为崛起的莫卧儿帝国,比起大明,莫卧儿帝国更让他们寝食难安。

    倒是经过张维贤的提醒,朱翊钧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能打,可以做点生意啊!

    要知道莫卧儿帝国的地盘可是不小,半个印度加上中亚的一部分,他们的好东西可不少,和他们贸易好像挺不错的,可以打通路上丝绸之路。

    想了一想朱翊钧就打消了这个问题,因为投入太大,收入太小,让民间自己去弄吧!

    比起海贸和殖民,向西利润太小了,不过等到以后倒是可以打过去。

    聊完了西北的事情,朱翊钧便把蓟辽改制的事情告诉了张维贤。比起其他的地方,蓟辽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那里有土蛮,也有养寇自重的李如松,还有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

    根据御马监传回来的情报,努尔哈赤已经快要统一建州女真了,最迟也就是明年的事情。

    辽东的大小官员全都对此视而不见,也不知道他们是太喜欢努尔哈赤,还是努尔哈赤演戏演的太好。辽东的局势正在变得复杂,是时候把手伸过去了。

    “在家休息一个月,然后去蓟辽上任吧!”

    “先从蓟州开始,稳固好基本盘,然后在图谋保定,最后定辽东。朕要在蓟州建立蓟州军区,你是第一任将军,好好干。”

    “军政分离的事情,朕不是第一次和你说了。”

    “这一次在蓟州,你来做这件事情,给天下做一个榜样,好好干,别让朕失望。”说到这里,朱翊钧伸手拍了拍张维贤的肩膀。

    张维贤连忙跪倒在了地上:“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重托!”

    “好,起来吧!”朱翊钧伸手将张维贤给搀扶了起来,随后笑着说道:“京城到通州的水泥直道修通了,明天你赔朕去看看吧!”

    “是,陛下!”张维贤连忙躬身答道。

    第二天,朱翊钧去视察了新修建的水泥直道,坐在马车上,丝毫感觉不到颠簸,这让朱翊钧大感满意。木头轮子的马车,即便是加了减震,那也颠簸的厉害。

    现在却不一样了,马车非常的平稳,朱翊钧撩起车帘,看向道路的两边。

    虽然没有栽种各种树木,但是朱翊钧已经让人去弄了。当然了,不会是后世的观赏树木,而是杨树和柳树,插上一个树枝就能活。

    相信过几年之后,这里将是一条绿树如茵的道路,定然美不胜收。

    视察了道路,朱翊钧回到了宫里面,宣布开修北京到天津的道路,同时开修的还要北京到蓟州的道路,做准备的则是北京到锦州。

    道路采取了分段承包制,由内务府下属的路桥司承建,分包给各地的商户。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入冬
    万历十五年的年末,朱翊钧下了最后一道圣旨,郑王朱厚烷进京,钦赐郑王府,赏店铺十间,田地千顷,银币十万。

    其他的别人看来都不多,但是千顷良田,绝对是大手笔啊!

    朱翊钧倒是不怎么在意,千顷良田也没多少,出产也未见得有多少。反倒是那十间店铺,那才是朱翊钧的重赏,那可是大明京城bd的店铺。

    很快就入冬了,虽然事情很多,但是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推进。

    顺天府的改制也进行的很顺利,礼部官员也开始在顺天府各地行走,开始在各地进行教育改革。各地的学堂也都快速的建了起来,速度非常的快。

    建造学堂的地皮,朝廷出了,但是建造的花费,基本上都是当地大户捐助的。

    不说内务府的那些商人很积极,其他的大户也都很积极,很简单,那就是为了表现自己。加上大户有捐建学堂的例子,也倒是不怎么难。

    老师则是公务员调拨的,一共两百二十三人。

    有的学堂就只有一个老师,学生多的则是两个。

    至于教材,朝廷也都印刷了准备了,当然了,这些教材都是要反复使用的。说白了就是一本教材这届用完了,留下来给下届学生。

    不像后世你用完了只能拿回去卖废品。

    后世的免费教学为什么不免费书本费,因为投资太大,国家出不起。每一届都那么多的书,每一届用完了全都换新的。

    国家要是免了书本费,那得多少钱往里面扔啊!

    学堂准备了练字室,就是一个个大方形大木台子,里面是细沙,学生在里面练字,而不是真的在纸上写。即便是书写课,也是用水写,而不是用墨。

    虽然简陋异常,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能有一个免费求学的机会,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当然了,这么干也有富户看不下去了,本地捐资助学的人士也出来了,多少能够改变一点。至于免费午餐计划,米饭大饼加土豆。

    像后世的什么牛奶肉就不要想了,每个月吃两次肉,初一十五各一次。

    校车是没有的,学生基本上要走十里地去上学。比起后世人,一百米也得坐车,这个时代的孩子,七八岁走个十里还是能走的。

    条件很简陋,但是这是朱翊钧能够做到的最好了。

    即便是如此,朱翊钧在顺天府的百姓之中,声望也是如日中天,圣明不过当今天子的说法已经被人们接受了。外出打工,家里养鸡养鸭养鹅,这是朱翊钧带给顺天府百姓最大的变化了。

    学生的招募也很快也开始了,明年年初正式开班。

    朱翊钧让人准备了不少衣服,全都是粗布麻衣,款式也很差劲,但是这是校服。这也是朱翊钧为贫困孩子准备的,同时还有贫困助学金。

    各个县城的县学也进行了改制,接受从各地公塾考上来的学生。

    至于考不上来的学生,学了一些算学,还识字,他们的前程也不会继续土里刨食。哪怕是去当兵,也会比别人当得好。

    单单是顺天府教育这一块,朱翊钧砸进去一百多万银币。

    年底,公务员考试再一次开考,这一次招募三千人,但是考试难度却更大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秀才聚集到了北京城,最后统计的报名人数足足有四万多人。

    震惊了朱翊钧,也震惊了大明的官员,这也代表着公务员制度正在被读书人所接受。

    进入十一月,大明开始下雪了,郑王一行人进京了。

    七十岁的郑王朱厚烷被接进了皇宫,面见朱翊钧。

    看着想要下跪的朱厚烷,朱翊钧连忙走过去,一把搀扶住了朱厚烷。这位郑王,从大的辈分排行上,这是朱翊钧的爷爷辈。

    “传旨,郑王以后君前免礼,入宫无需通报,钦赐御辇,入宫不下辇。”

    还没和郑王说话,朱翊钧先传旨了,站在朱翊钧身后的张鲸连忙说道:“是,皇爷,奴婢这就让人去准备!”

    “来人,给郑王赐坐!”朱翊钧点了点头,再一次吩咐道。

    郑王朱厚烷脸上的表情倒是没什么变化,他这辈子经历的事情太多,早就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了。不过他却抬头打量了朱翊钧,脸上带着笑容。

    十九年的牢狱生涯,郑王朱厚烷什么棱角都磨掉了。

    不过看到朱翊钧的时候,他还是有些激动,毕竟这位少年天子可是能被天下传颂为圣明天子的。声望直追太祖和成祖,中兴明君的帽子已经戴上了。

    从他对自己的作为来看,单单是这份气度,已经比世宗皇帝强很多了。

    “臣谢陛下!”郑王缓缓的开口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郑王不必客气,咱们是血脉宗亲,郑王又是藩王表率,朕想见郑王之心已久。”

    朱翊钧和嘉靖不一样,嘉靖是没安全感。

    毕竟当年他就是藩王之身继位,对藩王警惕之心很重。这也是为什么郑王只是劝谏他不要笃信长生,就被他圈禁了十九年。

    海瑞大骂嘉靖,最后也不了了之了,关键是郑王的身份。

    不过在朱翊钧看来,这位郑王也不是什么有野心的人,估计是实在看不下去嘉靖皇帝折腾了。真心上奏折,然后落了那么一个下场。

    “陛下过誉了!”郑王笑着摇头:“老朽残破之躯,怎当的陛下赞誉。”

    &n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万历十六年
    朱翊钧把郑王送到了王府,同时还在王府里面吃了一顿饭,然后才回到了皇宫里面。这是朱翊钧万历十五年最后一次出宫了,之后基本上连朝都不上了。

    这里就出现了一件事情,根本没人弹劾朱翊钧不上朝的事情。

    显然大臣们也不想皇上上朝,实在是皇上太能搞事情了,累了一年了,休息一下也好。这个时候,大家都乖一点,别刺激皇上了。

    放假、封衙,然后过年,开年大朝会,这一切朱翊钧做了十五年了,也没什么可说的。

    转眼间就到了万历十六年的二月,春寒料峭的日子。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自己面前的王锡爵,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自己这位大学士可真的是辛苦的很。在山西呆了小一年,终于搞定了晋王一系的藩禁事宜。

    哪个王府先迁,王府产业怎么赎买,这一切全都做好了之后,王锡爵才回京。

    比起去山西的时候,王锡爵整个人都清瘦了不少。

    倒是斗志昂扬的样子让朱翊钧很喜欢,山西开藩禁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成定局了,下一步就是藩王的迁徙了,最先走的就是晋王。

    “爱卿辛苦了!”朱翊钧将王锡爵搀扶了起来,笑着说道。

    “这都是为臣的本分!”王锡爵连忙躬身道。

    朱翊钧笑着点了点头:“为臣的本分,如果天下的官都能记得本份二字,那该多好啊!”说着朱翊钧又说道:“爱卿很不错。”

    “藩禁这一块朕就交给爱卿了,三年的时间,慢慢来!”

    王锡爵连忙躬身道:“是,陛下!”

    等到王锡爵走后,朱翊钧对身边的张鲸说道:“准备好了吗”

    “回皇爷,准备好了!”张鲸连忙开口说道。

    “那就走吧!”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

    今天朱翊钧是准备出宫的,他要几个地方看一看,第一个地方就是孵蛋场。自从去年开始,孵蛋场就一直在孵蛋卖,基本上也不怎么赚钱。

    出了皇宫之后,朱翊钧的马车很快就出了城。

    走在水泥直到上,虽然早春的天气还是有些凉,但是朱翊钧的心情还是很好。马车停在孵蛋场的外面,张鲸带着人去找管事的,朱翊钧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孵蛋场距离京城并不远,算是在京郊,交通倒是很方便。

    朱翊钧下车之后,四下看了看,这还是他第一次到孵蛋场来。这里面积倒是不小,人也不少,不时有人从孵蛋场里面出入。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从孵蛋场里面跑了出来,见到朱翊钧之后直接就跪了下来。

    “臣李琦参见陛下!”

    朱翊钧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起来吧!朕今日到这里看看,你带着朕走走看看。”

    “是,陛下!”李琦连忙答应道,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李琦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皇上居然会驾临这里,小心翼翼的在前面带路。一边给朱翊钧介绍道:“陛下,孵蛋场总共有三个区域。”

    “这边是孵鸡蛋的,那边是孵鸭蛋的。”

    在李琦的介绍下,朱翊钧详细的走遍了孵蛋场,还和孵蛋场的伙计聊了聊,然后才带着人到了孵蛋场的值班房。

    “自从去年到现在,孵蛋场总共出了多少雏仔了”

    李琦连忙答道:“回陛下,孵蛋场自从第一批出雏仔到现在,总计出了鸡仔两万三千六百二十八只,鸭仔一万四千六百七十八只,鹅仔一共八千四百三十二只。”

    听了李琦的话,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

    能够精准的报出数字,显然李琦是用心在做的。

    “陛下,之前是因为蛋少,孵蛋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过了年就不一样了。第一批卖出去的雏仔,应该就快要开始生蛋了。”

    “这些雏仔开始生蛋,那么蛋的数量就会大幅度的提升。”

    “臣已经给内务府上了文书,要求扩建孵蛋场,上面已经批复了,银子也下来了。这一次臣准备建造一座年孵鸡蛋二十万只,孵鸭蛋十万只,孵鹅蛋八万只的孵蛋场。”

    朱翊钧看了一眼李琦,笑着说道:“不错,很不错。”回头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笑着说道:“赏,回去给提一品。”

    李琦连忙跪倒谢恩道:“臣谢陛下!”
1...217218219220221...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