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离开了孵蛋场,朱翊钧脸上的表情带着欣慰,虽然数量与朱翊钧期待的还是有差距,但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不是吗

    “回去传旨内务府,让他们再开几处孵蛋场。”

    “朕要孵蛋场遍布整个北直隶,让北直隶的百姓都能买得起雏仔。”

    虽然政治改革暂时还不能惠及到整个北直隶,但是孵蛋场却没问题了。三个鸡蛋换一个鸡仔,这能够让百姓做很多的事情了。

    养上三五十只鸡,百姓的生活就能过的很好了。

    朱翊钧的下一站是西郊的全聚德,朱翊钧原本是想改一个名字的,可是想想还是继续用这个名字了,算是给自己留了一个念想。

    这个买卖的东家是皇后的娘家王家,这是朱翊钧交给王家的生意。

    当朱翊钧来到西郊的时候,正赶上这里的饭点。

    虽然藩王们还没入京,但是这边的购物一条街已经开了。内务府在这里汇集了很多商品,包括香皂香水等等,事实上内务府已经开始向外扩散自己的工厂了。

    比如香皂作坊,顺天府的用工实在是太困难




和大家聊聊
有人说这段没有以前有激情了,其实我也知道,这种铺垫最难写了,不想前面的斗争,开几条线,然后到地方厮杀,那样很好弄。可是现在却不一样,政策下去之后,需要的时间,改变也需要时间,得慢慢来,我状态也不太好,这段剧情可能写的不太好。不



第二百九十章 忙碌
    作为李旦的使者,李贺在大明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搭上了何家的线之后,李贺受到了叔叔李旦的表扬,地位越发的稳固了。

    当然了,糟心的事情也有,比如现在的内务府邀约。

    虽然不知道内务府邀请自己干什么,可是李贺却知道,自己没办法拒绝。

    内务府诞生之初,在意的人并不多,这个在扬州盐政改革中登上舞台的衙门,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震惊了所有人。

    从西北的毛纺织到食盐钢铁,再到各种各样的珍惜物品,无论是在江南还是在北方,内务府俨然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如果说全天下的商人都要仰仗内务府的鼻息有点夸张,可是基本上也差不多了。

    在大明经商,没人能够无视内务府,遍布长江黄河的航运商号,囊括了大明内河八成的航运业务。各地的商品发卖,没有内务府根本就行不通。

    加上内务府可以调动的银钱力量,使得内务府绝对成为了大明商业的主导。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李旦也不敢无视内务府的存在。现在内务府邀约,李贺一点都不敢耽搁,一边派人给自己的叔叔送信,一边准备去见李慎行。

    自己的这位本家,在大明商界的地位可是一时无两。

    见面地点定在了南京,李贺虽然不太敢去,可是捏着鼻子也得去。到了南京之后,李贺不得不感叹,大明的南京更繁华了。

    自从内务府调动全国的商业开始,南京就成了南北的中转站了。

    商业的繁华,自然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李贺再一次到南京,还是被震撼的够呛。

    夜幕降临,李贺坐着马车来到了南京内务府衙门。这是一家不怎起眼的衙门,门口也不高,还显得有些破旧,可是没人敢小瞧这个地方。

    在衙役的引领下,李贺进入了内务府衙门。

    会客厅里面,一种清瘦的中年人正微笑的看着自己,李旦知道这个应该就是李慎行了。连忙躬身道:“在下李贺,见过李大人!”

    李慎行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坐下说吧!”

    等到李贺坐下,李慎行缓缓的开口说道:“本官对你早有耳闻,听说你是李旦的侄子”

    李贺心中一突突,脸上却带着笑容说道:“回李大人,正是家叔!”

    点了点头,李慎行放下手中的茶杯,然后开口说道:“这就好,本官有一件事情想和你说一说,朝廷计划在北方开口岸的事情,想必你也听说了吧”

    “回李大人,小人听说了!”李贺连忙说道。

    李慎行继续说道:“朝廷想要对北方的口岸进行大建,缺一个海贸的合作对象,本官就向朝廷保举了李旦,所以本官想邀请李旦加入内务府。”

    听了李慎行的话,李贺顿时一愣,邀请叔叔加入内务府

    “内务府海外商贸的管事,官职和本官相同。”李慎行又补充了一句。

    说白了,什么内务府海贸贸易管事,朱翊钧想做的就是组建大明的远洋贸易公司。形势基本上类似东印度公司,采用入股制度。

    内务府和李旦是大股东,加上朝廷的其他勋贵勋戚为小股东。

    至于这个海外远洋贸易公司干什么的,基本上就和东印度公司差不多了。殖民贸易是主流,怎么干,朱翊钧觉得不用自己教。

    只要自己给了强而有力的支持,这些人必然会干出朱翊钧想要的事情来。

    这也是为什么朱翊钧要诏安李旦的原因,他有经验,有船队,可以大大的缩小朱翊钧探索这方面的时间。至于李旦会不会听话,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

    一旦自己打垮了倭国,在倭国驻军之后,李旦就成了无本之木,他想不听话都不行。

    李贺被李慎行说的有些发懵了,内务府居然要招降自己的叔叔,虽然说的是邀请,但是意思一样,就是要招降,这个李贺就不能不考虑了。

    关键是朝廷在这方面的信誉可不怎么样。

    当年汪直号称五峰船主,地位比起自己叔叔也差不多了,被朝廷诏安之后落得什么下场,还不是被人给杀了,死的不明不白的。

    “兹事体大,小的不敢擅专,需要去信给家叔。”李贺连忙说道。

    李慎行点了点头:“也好,那你就回去写信吧!告诉李旦,本官在这里等着他来相会。”说完李慎行就端起了茶杯,一副端茶送客的架势。

    李贺也知道,李慎行找自己来,不过是为了让自己跑腿送信,肯定是不会和自己多说什么。站起身子对着李慎行躬身行礼,然后开口道:“那小的就告退了!”

    李慎行笑着点了点头,一点也没有起身相送的意思。

    以李慎行现在的身份,能让他起身相送的人可是不多了。等到李贺走了,李慎行站起身子伸了一个懒腰,准备出去逛一逛。

    李慎行也很久没到南京了,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西北,现在到了南京,需要好好出去逛一逛。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翻看着手中的奏折,看了几份之后,有些烦躁的扔到了桌子上。

    自从顺天府普及教育以来,各地的奏折就全都上来了。大明的文官,对于教育那真的是非常积极,因为这是刷声望的好机会。

    各地的官员全都是请建公塾的,数量很多。

    朝中也有不少官员赞成建立公塾,甚至有人还觉得应该向各地招募学子充作公塾老师。公务员都行,没道理其他的仕子不行啊!

    公塾老师有品级,虽然是九品,但是可以升迁。

    这对很多的底层读书人吸引力很大,比起公务员,教书育人名声好听的多,也体面,关键是一样升迁,自然引得无数人趋之若鹜。

    朱翊钧知道的很清楚,前世教师能够转干的时候,教师可是很吃香的。

    在前世大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之中有一个汉大帮,这个帮派就是以老师和学生为勾结的政治**团体。这种事情在大明要来的更普遍,也更合理。

    这个时代推崇老师,同时也推崇座师和开蒙恩师,同窗同年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和政治盟友。这一点在大明都是公开的,大家也都觉得合理。

    想了想,朱翊钧觉得自己是时候成立师范学堂了。

    有了公塾,培养老师也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以把各地地方召开公塾的事情压一压,强压是不行的,这里理由相对好一些。

    同时也能够在吸纳一批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

    在大明,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绝对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比起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地痞流氓之流根本就上不得台面。

    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减少了,不安定因素也少了不少。

    “张鲸!”朱翊钧喊了一声张鲸,然后开口说道:“传旨给内阁,百官奏折皆言应该推广公塾,朕以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当为公塾寻觅良师。”

    “朕准备在京师建立一所师范学堂,专司培养公塾老师,让内阁拿一个章程出来。”

    事实上朱翊钧也不想什么事情都和官职挂钩,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里面的弊端朱翊钧也



第二百九十一章 税律
    对于梁梦龙的说法,朱翊钧是赞同的,这个时代的官本位思想比起后世可是要严重多了。后世虽然有很多人热衷于当官,但是也不是所有人,只是比例大一些罢了。

    可是在大明,普世价值里面,除了当官就没办法出息人了。

    “所以臣以为,当给予军中大将一个身份,一个官员的身份。”梁梦龙说了半天,最后抛出了自己的想法:“臣以为这件事情交给工部来做在合适不过了。”

    “一来工部掌管营造,这是工部分内的事情。”

    “二来工部以工匠为官,反对的声音不会那么大。”

    朱翊钧看着梁梦龙,他终于知道梁梦龙前面为什么要说那么多的理由了,显然就是为了最后的说法在做铺垫,好让自己同意由工部来做这件事情。

    在六部之中,工部一直都不是那么受待见的衙门。

    一旦军中大将有了工部的官员身份,那么工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手伸到军中去了,这样一来对于工部来说,绝对是权力上的扩张。

    随着礼部开始建立公塾,礼部的权势大涨,显然工部这是有想法了。

    不过朱翊钧诧异的倒并不是这个,为自己的部门争夺更多的权力,这不光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事物,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朱翊钧诧异的是军匠为官的提议,即便是工部的官,估计也会引起很大的波澜。

    显然梁梦龙不会不知道这一点,那么梁梦龙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建议呢朱翊钧想一想也就明白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自己一直以来的政策,崇汉儒,尊百工,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口号,可是下面的人已经看出苗头了。梁梦龙这是在顺着自己的意思做事,希望有所表现。

    朱翊钧心里面感叹不已,自己终于也得到了这种待遇了。

    登基十五年了,亲政五年了,这还是朱翊钧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待遇。自己这边还什么都没说,也没表态,下面的人就把事情做出来了。

    “爱卿的提议很好!”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

    这个时候自然要给梁梦龙鼓励,这算是崇汉儒重百工的具体政策。朱翊钧自然是要支持,也要用梁梦龙树立一个榜样。

    “爱卿可有具体的办法”朱翊钧看着梁梦龙,开口问道。

    “回陛下,臣有!”梁梦龙连忙说道。

    梁梦龙没有丝毫的犹豫,心中大喜,自己果然赌对了。沉吟了片刻,梁梦龙开口说道:“臣以为当在工部成立百工司。”

    “专司工匠册籍,为朝廷征调和培训工匠。”

    “同时掌管全国工匠的考核,对工匠进行品级核定。”

    “根据不同的品级进行录取,同时给予不同品级工匠不同的待遇。工匠品级与官员等级相同,与待遇挂钩,可是适当的比文官低一些。”

    “比如见官面跪,子女可入皇家学堂或者师范学堂读书,犯案需要撤掉品级方可用刑等等。”

    朱翊钧看着梁梦龙,心里面忍不住赞叹,古人的智慧当真是不可小觑,一旦思路打开了,什么办法都来了,这不就是后世的待遇吗

    廖原对这一点可是记忆的很深刻的,因为这个政策在后世可是正经的大行其道过一段时间。

    无论是国企还是学校,又或者医院,全都是有待遇的,基本上也都是和公务员等同的。比如正科级待遇,正处级待遇,与梁梦龙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在军中甚至有文艺军衔,唱歌的少将大家也不是没见过。

    朱翊钧不禁想难道后世也曾经面临和自己一样的困境不管后世情况如何,梁梦龙的提议在大明绝对可行,能够大大提高工匠的地位。

    当然了,对于顶层的士绅和读书人来说,还是不入流。

    可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就很好了,有品级的官员,你还想怎么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会慢慢接受这件事情。

    等到工匠贡献大,或者品级高了,可以入皇家科学院。

    到时候自己可以加一个皇家科学院院士的头衔,享受内阁大学士的待遇。这也算是给工匠为官的官员一个最高的理想,可以大大的刺激大明的百工。

    当然了,这可能要很久,但是这不失为一条好办法和道路。

    军中的那些军匠对这些肯定感兴趣,虽然出去赚的多一些,可是有官当,何必去给人打工在这个时代,这种想法绝对主流。

    “臣准备在军中先试行工匠品级制度。”梁梦龙沉声说道:“在有了经验之后,可以推广到全国。”

    听完梁梦龙的话,朱翊钧半晌没开口,只是看着梁梦龙。过了很久,朱翊钧点头说道:“既然爱卿有想法,那就按照爱卿说的做吧!”

    “这件事情就交给爱卿了,爱卿不要让朕失望。”

    梁梦龙听到朱翊钧这话,连忙够躬身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等到梁梦龙走了,朱翊钧笑了,这件事情解决掉了,真的是去了自己的一块心病。至于梁梦龙能不能做到,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

    实在是梁梦龙过往的履历太过惊艳了。

    自从做官开始,梁梦龙干的就是事实官,从地方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梁梦龙干的第一件出名的事情就是治理黄河,嘉靖年间黄河决口。

    梁梦龙为河南副使,总领河务。其在治河过程中,“考箕诲锺,与卒同力,昼不敢庐,夜枕帻席衣而处河上”。
1...218219220221222...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