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事情并没有出乎徐德和李秋娘的预料,整个南直隶的税务司都忙碌了起来,各地都在办理生产许可证,那些大商人全都上门了。

    与内务府有合作的,这些商人来的最积极,也是最快的。

    然后就是其他的商人,因为不用去外地,本地的税务也可以,所以倒也没出现排队排不上的情况。无数的消息开始汇总,事情看起来井然有序。

    南京税务司衙门。

    大堂里面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翻看着手中的文书,南怀仁则是静静的看着下面的人做事,脸上的表情很淡漠,但是心里面却很紧张。

    “大人,下官这边核对完成了!”

     




第三百零四章 预料之外
    南直隶的税收可以说牵动着无数的人的心,无论是南直隶的人,还是其他省份的人。大家都在等着看南直隶怎么做,结果就是什么都没做。

    税务司和内务府这边早就准备应对一切突发事宜,然后没反应。

    内厂徐德也蓄势待发,可是依旧没有反应。

    没人跳出来反对,没人跳出来搞事情,整个生产税的征收很顺利,这不禁让无数人掉了下巴,怎么就雷声大雨点小了

    南京昌盛隆。

    徐德站在窗前,神情严肃,回头看了一眼秋娘,然后开口问道:“你确定什么事情都没有吗什么消息也没传来”

    “回厂公,一切都很安稳!”李秋娘面无表情的说道。

    徐德依旧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怪了,这些人就甘心情愿的把钱拿出来了这不应该啊!”说完徐德又问道:“没有人暗中串联”

    李三娘看了一眼自己家的厂公,您这是希望出事还是希望不出事呢

    “没有!”这一次李三娘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两个字,或许觉得这么说有些不合适,李三娘又补充了一句:“也可能是咱们没查到。”

    听了这话,徐德直接摆手,这话他都不信。

    以内厂的人手,要说查不到具体事宜或许可能,因为内厂也不是万能的,可是要说一点风声都没收到,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内厂一点风声都没收到,那就说明是真的没事。

    “这些人怎么就乖乖的交税了呢”徐德喃喃自语道。

    事实上不光徐德在问这个问题,很多人也在问同样的问题。内务府衙门,李慎行也听到了同样的问题,然后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李笃行。

    “没想明白”李慎行看着弟弟,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然后笑着问道。

    李笃行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还请哥哥赐教!”

    “自家兄弟,别弄这些有的没的!”说着李慎行一指旁边的椅子,然后开口说道:“为兄倒是咂摸出一点味道来,今天就和你说说。”

    “咱们先说为什么要反对商税”李慎行看着弟弟,然后说道。

    “当然是因为要拿钱啊!”李笃行理所当然的说道:“这生产税商业税和营业税,这都是不少钱,谁也不愿意往出拿钱啊!”

    李慎行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这三种税每个人都要交吗”

    “这个当然不是!”李笃行直接摇头:“虽然有的人家里面买卖做得到,每一样都要交,但是这样的人不多,大家基本上也就是交两种就可以了。”

    李慎行再一次点头:“原本朝廷的商税就是三十税一,取消了免税之后,这三十税一你是不是得交官绅一体纳粮的时候没拦住,这个时候拦得住”

    “拦不住!”

    沉吟了半晌,李笃行沉声说道。

    “这就完了,生产税的三十税一你有话说吗即便是免了营业税和交易税,三十税一你不还是得交那我只交生产税的人,我闹腾什么啊”

    “好处没有,坏处一大堆,被税务司盯着,你着买卖还干不干了”

    “至于剩下的两种税,这不还没收,再说了,即便是收了,那也是交易税在前面。现在的大明,最大的交易谁做主”

    听到自己大哥傲然的语气,李笃行顿时就笑了:“当然是大哥做主!”

    李慎行摆了摆手说道:“是内务府做主,你不交纳交易税,那你就没办法和内务府做生意。不和内务府做生意,你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那就是“势”,这就是大势所趋。”

    “当今陛下,文有满朝大臣,武



第三百零四章 预料之外
    南直隶的税收可以说牵动着无数的人的心,无论是南直隶的人,还是其他省份的人。大家都在等着看南直隶怎么做,结果就是什么都没做。

    税务司和内务府这边早就准备应对一切突发事宜,然后没反应。

    内厂徐德也蓄势待发,可是依旧没有反应。

    没人跳出来反对,没人跳出来搞事情,整个生产税的征收很顺利,这不禁让无数人掉了下巴,怎么就雷声大雨点小了

    南京昌盛隆。

    徐德站在窗前,神情严肃,回头看了一眼秋娘,然后开口问道:“你确定什么事情都没有吗什么消息也没传来”

    “回厂公,一切都很安稳!”李秋娘面无表情的说道。

    徐德依旧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怪了,这些人就甘心情愿的把钱拿出来了这不应该啊!”说完徐德又问道:“没有人暗中串联”

    李三娘看了一眼自己家的厂公,您这是希望出事还是希望不出事呢

    “没有!”这一次李三娘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两个字,或许觉得这么说有些不合适,李三娘又补充了一句:“也可能是咱们没查到。”

    听了这话,徐德直接摆手,这话他都不信。

    以内厂的人手,要说查不到具体事宜或许可能,因为内厂也不是万能的,可是要说一点风声都没收到,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内厂一点风声都没收到,那就说明是真的没事。

    “这些人怎么就乖乖的交税了呢”徐德喃喃自语道。

    事实上不光徐德在问这个问题,很多人也在问同样的问题。内务府衙门,李慎行也听到了同样的问题,然后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李笃行。

    “没想明白”李慎行看着弟弟,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然后笑着问道。

    李笃行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还请哥哥赐教!”

    “自家兄弟,别弄这些有的没的!”说着李慎行一指旁边的椅子,然后开口说道:“为兄倒是咂摸出一点味道来,今天就和你说说。”

    “咱们先说为什么要反对商税”李慎行看着弟弟,然后说道。

    “当然是因为要拿钱啊!”李笃行理所当然的说道:“这生产税商业税和营业税,这都是不少钱,谁也不愿意往出拿钱啊!”

    李慎行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这三种税每个人都要交吗”

    “这个当然不是!”李笃行直接摇头:“虽然有的人家里面买卖做得到,每一样都要交,但是这样的人不多,大家基本上也就是交两种就可以了。”

    李慎行再一次点头:“原本朝廷的商税就是三十税一,取消了免税之后,这三十税一你是不是得交官绅一体纳粮的时候没拦住,这个时候拦得住”

    “拦不住!”

    沉吟了半晌,李笃行沉声说道。

    “这就完了,生产税的三十税一你有话说吗即便是免了营业税和交易税,三十税一你不还是得交那我只交生产税的人,我闹腾什么啊”

    “好处没有,坏处一大堆,被税务司盯着,你着买卖还干不干了”

    “至于剩下的两种税,这不还没收,再说了,即便是收了,那也是交易税在前面。现在的大明,最大的交易谁做主”

    听到自己大哥傲然的语气,李笃行顿时就笑了:“当然是大哥做主!”

    李慎行摆了摆手说道:“是内务府做主,你不交纳交易税,那你就没办法和内务府做生意。不和内务府做生意,你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那就是“势”,这就是大势所趋。”

    “当今陛下,文有满朝大臣,武



第三百零五章 准备刚一波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折,表情有些复杂,不知道是失落还是欣慰。

    欣慰是因为自己这么多年的布局,到了现在终于见效了,商税这个坎过去之后,自己对大明的掌控就真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了。

    从这一刻开始,大明的羁绊基本上就消除掉了。

    失落是因为这一次自己憋着要干一票大的,可是人家不给自己这个机会,自己还没动手,他们就怂了,仿佛一拳打在了空气上。

    朱翊钧只是记得万历的矿监被废除了,税使被打死了。

    可是事实上初期的时候,事情并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前期大家也没有全都站出来反抗。只不过宦官征税的弊端很大,使得官绅受不了了。

    官宦到了地方,他们也不是按照规矩办的人。

    他们办事很简单,只有一条,那就是捞钱。捞到的钱财,一部分送进了宫里面,用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以便自己继续捞钱。

    另外一部分则是自己贪污了。

    捞钱的方式就更简单了,基本上就是怎么能捞钱就怎么捞。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设卡,在沿江、沿河、道路桥梁处都设置了重重关卡收税,而且多多益善。多如牛毛的税收使商家已无利可图,商家纷纷停产,经济几乎陷入停滞。

    宦官们及其随从出任矿使后往往与地方地痞无赖相勾结,在地方上欺压官民、掠夺富户、为非作歹。并把掠夺的巨额税额私自截留,中饱私囊。

    有人统计,万历二十年到三十三年,矿使向国库上缴银两三百万两,私自截留所得倍于上缴之数。

    这样干下来的结果就是富户不在经营,生产陷入了停滞,工人失业。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大明,土地兼并很严重,很多没有土地的百姓选择进城务工,而进城务工,也的确是百姓的一条新活路。

    在江南之地,这种情况就更严重,大明朝人口在五十万到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那真是的遍地都是。像扬州、苏州、南京、京城这样的大城,人口都在三百万以上。

    当然了,这里面有没有官商借机倒逼朝廷的情况,那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更多的原因则是简单粗暴的征税政策,税可以收,但是要有限度。在收税的同时,要开发新的产业,要让他们有钱赚。

    最关键的一点,一旦工人失业了,那么要为他们找到新的出路,让他们有办法谋生。

    在这几个方面,朱翊钧其实早就做了安排。

    首先是开拓新产业,内务府的存在完全保证了这一点,同时保证了商路的畅通。加上先收地税,有钱了之后,以地税的钱来拉动内需。

    要知道朝廷改军户制为募兵制之后,每年养兵的钱,那就大了去了。

    每年军方的采购,那都是各种商人你争我夺的大单子。围绕着内务府和朝廷采购,朱翊钧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商人集团。

    或者说是权贵商人集团,这个时代抛开权贵去玩商业,不现实。

    大明的体制,朱翊钧能够想到的最好方式就是权贵资本主义了。你一个皇帝,你不玩权贵资本主义,估计也就没人和你完了。

    至于会不会爆发什么资本主义民主革命,朱翊钧觉得自己这辈子是看不到了。

    当然了,朱翊钧觉得权贵资本主义的难点在于阶级固化,如果底层人能够找到通向权贵的道路,那么相对的这个制度就能好很多。

    以军功和科举做官成为权贵,这是朱翊钧安排的路,行不行的,试试再说吧!

    朱翊钧如果去搞一个人民民主革命,那他的脑子才是抽搐了。

    有了权贵资本的支持,商税的事情其实就简单很多了,比如各地的勋贵勋戚,又或者是各地的官商,他们都愿意维护这个制度。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内务府的单子,接单的就没一个简单的,基本上全都是权贵资本。很多官员都从这里面获得了大量的利润,比他们免税的利润大多了。

    单单是西北和蓟辽每年的粮食布匹等等的采购,江南一大半商人都被拉过去了。

    军方的订单那是一年比一年大,谁会在这个时候脑抽的和内务府闹翻。三十税一而已,给了就给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句话,朱翊钧现在拳头大,跟着皇上干,好处多。

    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缓缓的开口道:“魏国公府这一次如何”

    “回皇爷,魏国公府这一次十分的配合,不但派人配合了税务司和内务府,魏国公府的产业也都第一时间配合了朝廷的商税。”

    “同时魏国公府还放出了消息,凡是不支持商税的,不按时交纳商税的,魏国公府就不在和他们合作。”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自从内务府成立,江南的采买大单,魏国公府不说弄去了三分之二,也绝对弄去了三分之一。

    现在魏国公府盯着的是军改,是南京的军改。

    一旦南京的军改开启,那么魏国公府发财的机会又来了。

    贪污军费什么都是小儿科,单单是军需供给一项,那就足够魏国公府赚的盆满锅满的了。在这方面有人能和魏国公府竞争吗完全没人啊!

    采买军械粮食蔬菜,那都是钱,魏国公府估计数钱数到手抽筋。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苦笑着摇了摇头,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自己这么干对不对,也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不可预知的后果。

    但是朱翊钧知道,自己是皇帝,是帝王,大明是封建君主制。
1...224225226227228...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