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在这样的体制下面,权贵资本主义绝对是最合适的了。至于权贵资本主义的弊端,其实也很好解决,那就是将矛盾转向国外。
在这个全球大殖民的背景下面,掠夺全球奉养几身,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至于以后会不会出现其他的毛病,那就不关朱翊钧的事情了,估计即便出现,也得三五百年之后了,自己骨头渣子都该烂掉了。
“既然如此,那么咱们就转移一波矛盾到外面吧!”
朱翊钧眼中带着一抹笑意,转头对张鲸说道:“来人,传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尚书明早进宫,朕要召开廷议,让他们全都来。”
廷议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外面的大臣都有些疑惑。
廷议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情,大臣们也都习惯了,可是自己家的这位陛下却不是如此。每一次廷议,搞出来的事情那都是惊天动地的。
可是最近也没什么大事情啊!
商税征收的挺顺利的,国库也很丰盈,这个时候如此兴师动众的召开廷议,这就有问题了。如果是召见内阁大学士,或许担心还少一些。
可是六部的人也都叫了,那就不是小事情了。
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晚上又有消息传来,皇上这一次叫了五军都督府的人。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文壁、定北侯戚继光、临淮侯李言恭等也都在列。
朝臣们瞬间就明白了,皇上这是要打仗啊!
看这个架势,这不是小打,这是要大干啊!
当初打西北瓦剌,皇上也没弄出这个阵势来,皇上不是要北伐吧一想到北伐,大臣们心情瞬间就不好了,实在是土木堡之变的教训太深刻了。
现在大明的情况刚好一些,府库充盈,军甲整备,这个时候打什么仗啊!
当然了,这个时候是没人说什么蛮夷偏远之地,打下来好处也不多,西北这两年都快成油库了。大家疯了一样往那边跑,全都是奔着赚钱去的。
&nb
第三百零六章 军机处
皇宫之内,文华殿。
大殿里面的气氛有些凝重,点燃的熏香使得宫里面多少有点气闷,不过却没人说话,大家都在等着朱翊钧开口,文武大臣分立两边。
朱翊钧的目光从众人的脸上扫过,然后缓缓的开口说道:“今日找诸位爱卿来,有一件大事情要说。”
听到朱翊钧这话,众人的表情又凝重了几分。
“自土木堡以来,大明深受边患滋扰,嘉靖年间鞑子打到了北京城,这是大明自土木堡之后的第二次,朕每每思之,痛不欲生。”
“我煌煌大明,任由鞑子欺辱入寇,实乃大明之耻辱。”
“自太祖成祖扫北以后,我大明对鞑子便一日不如一日。”
朱翊钧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听在大臣们的耳朵里面,却犹如巨人的咆哮。一方面是皇帝的威势,是朱翊钧的威势,另外一方面则是朱翊钧这话里面的意思。
皇上要北伐了!
虽然之前大家也有过这种想法,可是现在真切的听到皇上这样说,心里面还是震撼的不行。尤其是皇上把基调抬的这么高,这一次肯定打的不会小。
“朕自登基以来,夙夜忧叹,今日大明国力强盛,兵马强壮,朕准备兴兵扫北。”
“扫除大明长城沿线的颓势,还边境常年被袭扰的大明百姓一个安稳。”
“今日找诸位爱卿来,为的便是此时,廷议之后,五军都督府和内阁六部,便可以着手进行准备了。朕准备用两年的时间来做准备,然后兴兵北伐。”
“这两年的时间,整修道路,修整军械,囤积粮草,整训士卒。”
“以两年的时间打下基础,然后一举扫北。”
朱翊钧这话虽然有商量的意思,但是却一副已经做出了决定的架势。
大臣们半晌都没有开口,皇上要准备两年!
那可是两年,以大明现在的国力,朝廷现在的税收,这两年的准备何其庞大。这一次皇上是真的准备打大的了,一旦筹备开始,那必然是兴师动众的存在啊!
朱翊钧的目光从众人的脸上扫过,继续说道:“朕准备一扫世宗皇帝时的耻辱,重现成祖之时的兵甲,诸位爱卿可有意义”
这话一出来,下面的大臣顿时就把反对的话收了回去。
皇上都这样说了,你在站出来反对,这就不合适了。在说了,不是要准备两年,谁知道这两年会发生什么事情,可以看一看啊!
“圣明无过陛下!”
五军都督府这边,临淮侯李言恭第一个站了出来,随后撩起衣服就跪倒在了地上,以头杵地说道:“臣愿意为王师前驱,为陛下扫平北疆。”
众人倒是没觉得奇怪,临淮侯一脉很久以来都是如此了。
为了光耀门楣,重新拿回先祖的荣光,临淮侯府一代一代的奋斗,到了这一代,终于看到了曙光了。尤其是这一次开战,更是一次大机遇。
“臣戚继光愿意请战!”戚继光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
其余的勋贵大臣也全都站了出来,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态度问题,支持皇上打仗是必须的。再说了,打仗那是有好处的。
上一次打西北,不但军功爵位赚的盆满锅满的,后续的商业收益也是大的很。
西北的收入早就让无数人眼红了,这一次在打,必然也是收入很大的。比起西北,北边和辽东,那绝对是好地方,那都是钱。
他们根本就没有反对的理由。
文臣这边,申时行第一个站了出来:“臣等愿为陛下前驱!”
其他的文臣也都站了出来,躬身道:“臣等愿为陛下前驱!”
当然了,这话也就是听听就罢了,他们顶多就是在后面筹备后勤。不过这个态度是好的,是能够让朱翊钧满意的。
朱翊钧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朕心甚慰,诸位爱卿免礼吧!”
等到众人全都站起来,朱翊钧缓缓的开口说道:“既然诸位爱卿全都同意,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下面说另外一件事情。”
“此次乃是国战,加上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重。朕准备成立一个衙门,名为军机处,专司筹备此次之战。”
“朕将从五军都督府以及内阁大学士六部之中抽调人手,进入军机处。”
“一来参与军机以防泄密,二来也可以更快更好的统筹此次之战。至于军机处设立在何处,朕觉得文华殿就可以。”
朱翊钧的话一出来,下面的大臣们脸色就各异了。
这个军机处的设立,说起来还是挺突然的,大家一时间也不明白皇上究竟是作何打算。虽然皇上是为了防止泄密,同时为了更好的统筹战事。
可是在场的大臣也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还是从这里面听出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自从皇上登基以来,朝廷新设的机构很多,从最早的武备司到后来的法纪司,这些虽然都是新设的衙门,但是实际上都是在现有的规则和框架之内。
至于京营的改制,那个更不算什么,只是皇上收拢军权的做法而已。
可是这个军机处却不一样,这个衙门明显是要凌驾于五军都督府和内阁之上的。说是统筹战事,可是现在没有战事,只是筹备。
这里面就牵扯到了军械粮草,士卒兵员,这就涵盖了钱粮调拨和人员任命。
朝廷里面最大的两个权力是什么一个是钱,一个是人事权,其他的都是虚的。一旦入了军机处,那么就代表获得了这两项权力。
&
第三百零七章 落定
虽然身为内阁大学士,可是曾省吾的地位实际上还是略微有些尴尬的。倒不是说他在内阁的排名有些靠后,而是因为现在的内阁构成。
如果曾省吾是内阁次辅,或许还会好些,可是他不是。
曾省吾为了军改去了西北,在那边耽误了很久的时间,使得他现在内阁排名靠后,而实际上内阁之中,申时行、余有丁和王锡爵是同年。
虽然不至于大搞结党营私,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三个还是会相互声援的。
这对曾省吾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情,虽然他有皇帝的支持,可是光支持也是没什么用的。这一点曾省吾清楚,身为皇上的朱翊钧也清楚。
可是这一次设立军机处,这对曾省吾来说就是一个大机会。
首先他懂军政,因为他以前就干过,加上这一次西北军改的功劳,在加上皇上的信任,曾省吾对自己入军机处信心十足。
一旦入了军机处,自己的地位必然会大幅度的提升,比起申时行都不会逊色。
有了这个好处,曾省吾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现在梁梦龙站出来支持,曾省吾自然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曾省吾也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军机处的设立,乃大善!”曾省吾掷地有声的说道。
随着曾省吾的话,其他的人也都站了出来,开口附和起来。
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目光一直盯着申时行等人,意思很明显,你们也得拿一个态度出来。到了这个地步,申时行自然不会再反对。
“臣等复议!”
在申时行的带领下,其他人也跟着附和道。
“既然爱卿们都同意了,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关于军机处人选的设置,朕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趁着今天就和诸位爱卿说一下。”
“军务处设立六位军机大臣,参与军机,设立行走大臣若干,为参谋办事之员。”
“至于具体谁入军机处,朕需要好好思量一下!”
对于军机处,朱翊钧是没打算廷推的,也没打算征求谁的意见。说白了,内阁的那一套全都给朕拿走,什么非翰林不得入阁,内阁之内论资排辈的,这些统统都不要。
军机处这个衙门,朕说的算,人选朕自己来定。
事情很快就尘埃落定了,廷议也就散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面,朝廷的大事主要有两件,其中一件就是皇上设立军机处的事情,使得朝廷山下的人都在想,谁人能够如军机处。
六部九卿没人不想入军机处,这可是一个大衙门啊!
虽然不知道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的衙门,可是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至少在备战北伐这两年,这个军机处必然会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衙门。
地位上甚至会赶超内阁,没人会不在意。
第二件大事情就是藩王进京。
经过将近两年的筹备,晋王一脉终于开始大规模的进京了。十几位藩王终于从山西出发了,很快就会达到京城,进入西郊皇城的王府。
事实上这件事情朱翊钧并不怎么关心,因为不用他操心。
王锡爵真的是一个有才能的事情,这一年多他软硬兼施,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在没闹出什么乱七八糟事情的情况下,终于搞定了晋王一脉。
随着晋王一脉的进京,大明的藩王进京正式开始了。
这也代表着大明皇室的压力会骤然减少,各地的王爷也会陆续开始进京了。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坐在龙书案的后面,手中拿着笔圈圈点点的,琢磨着进入军机处的人选。事实上军机处这边的人选很难选,六个名额朱翊钧其实觉得有点多。
 
第三百零八章 皇上知道的很多
c_t;随着军机处大臣名额的敲定,事情也正式进入了筹备期,朱翊钧本人也陷入了沉寂期。每天除了安稳的呆在皇宫里面,基本上什么都不做。
皇上不做事情,朝廷也就安稳了下来,至少官员们都安稳了下来。
当然了,安稳了下来不代表事情不做了,随着军机处的成立,锦衣卫的拆分也提上了日程,随后就是各地巡城御史衙门建立。
伴随着的还有大明十三道反贪司和法纪司的建立。
朝廷的商税推行也很顺利,在南直隶正式推行之后,江南的其他省份也都推行了下去。朱翊钧的想法果然是对的,利益引导的作用很大。
自从朝廷成立了军机处,开始筹备北方战事,军方的各种订单订的飞起,各地的商人全都忙着在这里面分一杯羹,根本就没人会脑袋被墙撞了一样去反对商税。
京城的钢铁厂也正式开建了,无数工人开始进场。
三边那边,张学颜也传来了消息,那边的军改进行还算顺利。
虽然那边种族复杂,大部分都是投降的士卒,但是当兵有粮吃终究是好事情。加上贸易的展开,西北之地的生活也好了不少。
张学颜严惩了一些汉族的官员,平息了当地的矛盾,做的挺不错的。
蓟辽军改在张学颜和蓟辽总督吴兑的主持下进行的也非常的顺利,整件事情进入了第二阶段。到年底估计也就差不多完成了,明年就可以进行辽东的军改了。
晋王一脉的藩王陆续进京,开始入住西郊的皇族城。
朱翊钧打造的大明第一个cbd终于展现出威力来了,地价一日三变,每一间铺子都是涨的很厉害,进京的藩王们整日游玩,各种奢侈品买的飞起。
要知道大明这些藩王,家底都是不薄的。
虽然哭穷的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底层皇族比较惨,他们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加上这次的产业置换,大部分藩王兑换到的都不错,尤其是西市的铺子。
到了明年,其他的地方的藩王也可以迁过来了。
顺天府的公务员制度进展的很顺利,年底就可以进行的第二次招生,明年大概就能推行到整个北直隶,转过年推行到北七省问题也不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