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万历十六年基本上是过渡的一年,是发展的一年,朱翊钧也不准备在搞什么事情。

    除了一件事情之外,其他的事情朱翊钧也不太关心。

    朱翊钧关心的这件事情就是李旦,大明的这个大海盗摆不平,事情终究是不好办。不过李旦进京也有些天了,朱翊钧一直没见他。

    “那个李旦这些天在忙什么”朱翊钧看着张鲸,开口问道。

    “回皇爷,李旦这些天倒是呆的非常安心,整日流连于西市,与不少商家交谈,去了几趟内务府,好像准备和内务府合作什么生意。”

    张鲸连忙躬身说道:“因为事情涉及到了内务府,老奴也没让东厂继续查。”

    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随后笑着点了点头,张鲸这话说的很有水平,东厂不是查不到,而是因为涉及到了内务府,所以没有查。

    如果皇上让我查,那就肯定能查得到,表明了我是一个有分寸的人。

    朱翊钧对张鲸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沉吟了片刻说道:“安排他进宫吧!不然估计他就真的害怕了,别把他给吓跑了。”

    对于李旦的想法,朱翊钧也是能猜到一些的。

    说他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一旦皇上翻脸,基本上找一个理由就能弄死他。面对这样的事情,李旦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可是害怕也得表现出不害怕的样子,还得是一种甘之如饴的态度。

    朱翊钧也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可以让李旦入宫,这才让张鲸把他召进宫来。

    在得到宫里面的圣旨之后,李旦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第二天一早,李旦早早的就是把自己给收拾完毕了,然后径直来到了皇宫大内。

    “草民李旦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进宫之后,李旦第一件事情就是趴在地上磕头,然后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一丝一毫都不敢怠慢,到了这个时候,李旦也知道自己必须要讨得面前这位皇帝的欢心。

    朱翊钧点了点头,语气平和的说道:“起来吧!”

    等到李旦从地上爬起来,朱翊钧这才开口继续说道:“朕听说你在倭国颇有实力”说着朱翊钧盯着李旦,然后开口说道:“据说和一个叫做德川家康的相交莫逆”

    李旦身子一哆嗦,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皇上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这个。

    “回陛下,草民往来大明与倭国之间,与德川家康也不过是有些生意上的往来罢了。”李旦也不知道皇上问这个是什么意思,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朕听说这个德川家康的近况不太好啊!”

    “好像有一个叫做丰臣秀吉的权力很大,听说好像还在集结人马准备打朝鲜”朱翊钧盯着李旦,声音严肃的问道:“有这回事吗”

    李旦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皇上你知道这么多,真的好吗

    说的居于深宫不知民情呢您这不光是知道民情,您连倭国的事情都知道啊丰臣秀吉要打朝鲜,这个是虽然算不上什么秘密,可是也没有闹得人尽皆知啊!

    好像丰臣秀吉刚刚开始屯粮吧皇上您这就知道了

    李旦不禁想到了朝廷在北方和辽东




第三百零九章 海贸商号
    这两个人是目前和李旦合作最多的,同时也是大明在对外海贸的官方人物。一个为李旦提供大量的货物,一个收购李旦的货物。

    对于两个人的关系,李旦其实并不是很清楚。

    因为在李旦看来,何家做的事情有些脱裤子放屁了。

    内务府完全可以自己派人去收购自己的货物,也可以将货物卖给自己,双方直接交易就行,完全不用何家的人参与。

    从这一点上来看,何家人完全就没用,难道真的是因为何家的女儿长得漂亮,皇上给何家这个生意是为了照顾何家

    当然了,这个问题李旦是不会问的,也不会去打听。

    毕竟事情和他没什么关系,李旦也不想管这么多,反正不耽误自己赚钱,至于他们怎么赚钱,那就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不过今天两个人过来了,那么自然就和自己有关系了。

    虽然不知道两个人要和自己具体谈什么,但是李旦却知道,这一次的谈话很重要。基本上关系到了自己以后的方向,或者说关系到了自己以后的一切。

    自己进京来,为的还不是这一次的谈话。

    皇上让自己进宫,但是皇上什么都没说,这是正常的,说了才不正常,李旦很理解。那么接下来的李中行和何家的态度,事实上就是皇上的态度了。

    “走,进去!”招呼了一声自己的侄子李贺,李旦迈着步子向里面走了进去。

    在大厅里面,李旦看到了李中行和何家的家主何宽,两个人见到李旦也都非常的客气,笑着站起身子对着李旦拱手相迎。

    “见过李大人,见过何先生!”李旦笑着对两个人拱手道。

    何宽的女儿虽然进宫了,可是也仅仅是进宫了而已,没有得到什么册封,何家自然也就谈不上水涨船高。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时间问题。

    当今皇上和皇后感情稳定,皇后又为皇上诞下了大皇子,后宫稳定的很,何家的女儿想做大事是不可能的,但是封妃或者是贵妃,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李公!”李中行和何宽两个人也都很客气的还礼。

    三个人分宾主落座,上了茶,稍稍寒暄了一阵子之后,话题就逐渐的转移到了正事上面来。开口的是李中行,何宽在一边配合说明。

    “李公,内务府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成立一间大明海贸商号。”

    随着内务府的推广,商号在大明已经深入人心了,大家合资聚股成为商号,在大明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这一点无论是李旦还是李中行都知道。

    这两年各地的商号发展的很迅猛,很多朝廷还没有开始注册商标和营业证的地方,有些人都开始主动去找税务司注册了。

    因为无论是内务府还是其他衙门,大家都愿意和注册的商号合作。

    很多时候军方和朝廷的订单也是唯商号论,没有在税务司注册的,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你。商号的出现,也使得各地商人的联合进入了新阶段。

    在这个时代,同乡会商会就已经出现了,各地大城市的会馆就是这种商会的雏形。

    现在有了商号,大家更方便合作,使得各地的商业非常的繁盛。

    李旦知道内务府有成立海贸商号的想法,但是他不知道朝廷是怎么一个打算,现在听到李中行这么说,心里面一下就提了起来。

    看了一眼李中行,李旦直接问道:“李大人,不知道这件事情内务府准备怎么安排”

    现在李旦心里面也很担心,因为内务府如果狮子大开口,事情就会很难办。如果不同意,事情



第三百一十章 昭仪
    李中行也看了一眼李旦,见他答应了下来,直接捋着胡子,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事情就好办了,事情这么顺利,真的是太好了。”

    事实上无论是李中行还是李旦何宽,三个人都明白,这一次的商谈根本不在商谈本身,戏都唱在了戏的外面,而不是在这里。

    “关于海贸商号的事情,内务府占股两成。”

    “剩下的六成,何家四成,李公三成,后续的扩股你们两家均摊,股份转让需要征得另外两家的同意,这个没问题吧”

    李中行微笑着看着两个人,然后直接开口说道。

    李旦听了这话有些不敢相信,倒不是因为太难以接受了,而是因为条件太好了。这件事情让李旦心里面有些没底,内务府的态度这么好了吗

    这么久以来,李旦和内务府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内务府算不上贪婪,可是这些人下手可是一直都挺狠的,这一次居然没压着自己想了想李旦也就明白了,这怕是宫里面的意思啊!

    “李公不满意吗”李中行看着李旦,笑着问道。

    李旦连忙摆手:“满意,怎么可能会不满意,只不过如此一来,不是让两位吃亏了吗如果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两位尽管提。”

    事实上这件事情自然是朱翊钧安排的,目地也很明显,为的就是绑李旦上车。

    到了这个层面上,经济利益已经算不上首位的,比起海贸对生产的拉动,比起海关税收,比起海外殖民地的获利,这里多占少占一成都不算什么。

    朱翊钧自然是清楚这一点的,他的目地也不是为了和李旦抢生意,或者帮着内务府做生意。

    “李公误会了,这都是皇上的恩典,我等怎么敢挟恩图报。”李中行连忙说道,甚至直接把话给点明白了,这里可是有一个何宽,鬼知道他会不会把消息送进宫里面去。

    再说了,大明东厂内厂锦衣卫无孔不入,李中行可不想自找麻烦。

    这个时代又不是后世,这个时代的情报部门那可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手段都用的出来。李中行现在都很小心,生怕被人给打了小报告。

    “既然事情定下来了,那么就这样,剩下的事情咱们慢慢谈。”

    何宽在一边补充道:“今日我和李大人就叨扰李公了,在李公这里叨几杯好酒,咱们好好庆祝一下,预祝咱们生意越做越大,钱越赚越多。”

    “好好,如此甚好!”李旦也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

    三个人互相笑着,然后吩咐人去安排酒菜,然后开始了庆祝。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站在大殿里面,听着张鲸的汇报,脸上的表情丝毫不变。事实上自从李旦答应进京之后,事情就已经在朱翊钧的预料之中了。

    李旦既然答应了,自然就不会轻易反悔,否则就是彻底和自己和大明决裂了。

    “传旨给李旦吧!”朱翊钧想了想,然后直接吩咐道:“让人将李旦的册封给传下去,内务府那边给李旦一个大管事。”

    “何家的何宽也给一个大管事的职衔,何家的女儿封昭仪吧!”

    昭仪在后宫之中已经是很高级的等级了,在往上就是嫔了,然后就是妃,妃之上则是贵妃。在昭仪的身下还有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何宽的女儿进宫之后就是美人,这一次升为昭仪,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擢升了。

    当然了,升为昭仪,代表着何家的女人在后宫之中终于有了一定的地位了,而不是之前没什么地位也说不上话的人。

    “是,老奴领旨!”张鲸连忙躬身答应。

    &n



第三百一十一章 万历十九年
    冬去春来,转眼已经到了万历十九年的正月。

    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这几年的日子还是挺好过的,或者自从万历年开始之后,百姓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过,尤其是在顺天府京畿之地的百姓。

    生活好了,富人多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自然也就多了。

    踏春,虽然算不上什么新兴的活动,但是这两年的踏春的确比以往更加的繁盛,人们也更加的热衷于踏春。一来春日徐徐,微风轻拂,出去走走对身心有好处。

    虽然现在日子有些早,还有些春寒料峭,但是依旧无法阻挡大家的热情。

    二来,京城西郊这两年修建的特别好,百姓也愿意出去走走。

    自从三年前京城开建了第一条水泥直道,这三年陆陆续续的又修了很多。整个京城周围基本上已经是遍布水泥直道了,尤其是京城通往西郊的水泥直道,那是修的最好的。

    沿着京城向西郊的水泥路,来往很多的马车。

    在水泥直道的两侧,三年前栽种的树木已经长起来了,虽然不是那种很高的,但是也有碗口粗细了,春日的阳光照射下来,树影婆娑,也是有几分意境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京城的勋贵勋戚官绅子弟,甚至是各个学府的子弟,大多数也都愿意到西郊来游玩。在这里面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景点,它的名字叫做功臣庙。

    功臣庙是四年前开始建造的,刚开始的也不是特别的吸引人。

    只不过四年后的今天,这里总被人提起,也成为京城西郊非常有名的景点。学子游客不断,大家都想着去功臣庙看一看。

    因为这里是对外开放的,所以游客很多。

    在前往功臣庙的路上,一辆四轮马车缓缓的前行,前后都有护卫,每一位护卫都带着刀,甚至有的还带着弩箭,放在以前这是奇特的景色,可是放在现在,在意的人并不太多。

    这两年随着各地的藩王进京,藩禁也开的越来越厉害,带着护卫的子弟也多了起来。

    皇族子弟也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情,当然了,闹事的也不少,被惩处的也是一大堆,京城的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了。

    倒是这种四轮马车,这两年可以说非常非常的流行。

    无论是拉货用的,还是出门游玩,这种四轮马车都非常的受欢迎。自从水泥直道修筑完成之后,四轮马车已经发展成一个新的产业了。

    随着贸易的繁盛,道路的畅通,大明对马匹的需求与日俱增。

    虽然西北马匹进入大明的也不少,可是还是不够,大明就仿佛一个胃口巨大的巨人,无论来多少都能吞的下。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在鼓吹北伐了,为的就是马。

    马车之中,朱翊钧斜靠着,透着跳起来的车帘向外看。

    这三年朱翊钧的生活过的相对轻松,因为他一直都在修养,自从开征商税之后,朱翊钧就没有在提出过任何一项大的政策。

    大明这几年一直都是在消化之前的政策,无论是政治上文化上还是经济上,皆是如此。

    作为皇帝,朱翊钧这几年的存在感并不高。

    倒是朝廷的事情比较多,今天这边修路,明天那边挖河,反正事情都安排完了,朱翊钧盯着他们去做就好。只不过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种平静不过是表面上的平静。

    大明的这位少年天子就仿佛潜龙一样,收缩了自己的爪牙,也不露头,只不过不时探出爪子比划两下,然后又收回去。
1...226227228229230...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