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这一点从军机处每年报上来的斩首数量就有非常直观的体现,那是每年都在递增,朝廷每年光人头的钱就需要一大笔。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朝廷都弥漫着开战的气氛。
眼看就要到开春了,北疆的将士又开始坐不住了,军机处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朱翊钧新年之后第一个军机处会议开始了。
朱翊钧一边走向文华殿,一边唉声叹气。
事实上三年前自己说的筹备北疆之战,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转移商税的矛盾,通过军事订单来拉动内需,然后达到拉动生产的目地。
当然了,备战是肯定要备战的,倭国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不是要打过来了。
自己囤积的军事物资,囤积的军械,到时候正好给丰臣秀吉来一下。大明的皇家海军也成军了,可以给丰臣秀吉来一下狠的。
历史上万历打丰臣秀吉,朱翊钧总有一种不尽兴的感觉。
那一战虽然打赢了,可是打的不尽兴,朱翊钧准备打一次尽心的战争。
现在的情况是,自己这个皇帝还没激动,下面的人已经激动的不行了。尤其是蓟辽和辽东的明军。当然了,京营的那些家伙也没好到哪里去。
皇家讲武堂的学生这两年有一大批进入了军营,每天就是嗷嗷叫着打到狼狼居胥山。
朱翊钧有些后悔了,当年自己许诺谁先打到狼居胥山,自己就摄封谁为大明的冠军侯。讲武堂这些兔崽子们现在一个个都叫嚣着自己要打到狼居胥山,然后勇夺冠军侯的爵位。
甚至连西北
第三百二十章 朵颜部
朱翊钧迈步走进了大殿,大殿里面的争吵戛然而止,众臣连忙站起身子给朱翊钧行礼。
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免礼,随后朱翊钧笑着说道:“诸位爱卿,坐下说吧!”
这是军机处的一项特权,也是军机处与内阁的不同,五位军机处的大臣,在军机处会议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把椅子。
这是朱翊钧提高军机大臣地位的一个表现。
在皇上面前议事,军机大臣能坐着,别小看这一点特权,这足够让无数人为之奋斗了。自古就有“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的说法,现在也一样。
“朕刚刚在外面就听到了,这里好像吵得很激烈,和朕说说,怎么了”
朱翊钧目光扫过众人,自己先开口问道,事实上朱翊钧不问,这些人肯定也是要说的。
听了朱翊钧的话,几个人面色各异,徐文壁则是直接站了起来:“陛下,是臣在说话,这是辽东总兵李成梁送来的奏折。”
对于李成梁这个人,朱翊钧的观感有些复杂,因为后世对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
很多人认为他养寇自重,把努尔哈赤的崛起归咎于李成梁的纵容。
对于这种说法,朱翊钧其实觉得有些偏颇,李成梁的确有不妥的地方,但是这么大的锅让他背,实际上是有些委屈他的。
事实上从万历开始,大明是在走下坡路的。
从万历十年之后,大明一直都是在吃隆万新政的老本,吃到万历末年,其实已经吃的差不多了。萨尔浒之败,帽子也扣不到李成梁头上。
至于是不是李成梁养寇自重,其实这种事情也不好说。
即便是李成梁弄死了努尔哈赤,蒙古人还有林丹汗,说白了,其实就是大明弱了,这才显得努尔哈赤强了。就像嘉靖年间,俺答汗那种货色也能嘚瑟的起来。
惩治李成梁,朱翊钧根本就没想过,他不觉得李成梁能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造反他不会,其他都是小问题,养寇自重,你养呗,你把努尔哈赤养起来,最好让他把整个女真全都聚集起来,省的自己还要钻深山老林去找。
事实上朱翊钧想的是先打风丰臣秀吉,然后回头在收拾努尔哈赤,然后由东向西席卷而去,从辽东一直打到西北,两边夹击,彻底灭掉整个草原的势力。
从而彻底垫定大明在北方的地位,至于是不是向北开阔,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这是朱翊钧的整个大战略,只不过有的时候战略很好,但是有些东西也不能不顾,比如下面这些人的战意。朱翊钧原本是想等着九部之战之后,大明在出手。
只不过这些东西,朱翊钧没法和其他人说。
“定国公在说话那就和朕说说,这是出了什么事情了”朱翊钧笑着问道。
徐文壁直接将奏折拿了出来:“李总兵在奏折里面写了一件事情,一个月以前,鞑子侵犯我大明辽东,这是李总兵的请战奏折。”
朱翊钧接过张鲸递上来的奏折,翻看了一下,然后就放到了一边。
这份奏折并不出奇,基本上和以前的也差不多,反正就是想开打了。事实上明军的边将是有一定自主权的,出兵一两万人出去打一架,根本就不用请示。
显然李成梁这不是想小打,而是要大打,他准备出兵灭了朵颜部。
朵颜部和大明的纠葛可以说非常的深了,朵颜部其实就是原本的朵颜三卫之一。在洪武年间,朵颜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为塞王宁王所统辖,在诸王中,以北方诸王的势力最大。
永乐年间,兀良哈三卫建立,只不过兀良哈三卫早在初建卫所的第二年就已叛走,并受到明军征讨。永乐次北征鞑靼时也发现有兀良哈人加入鞑靼军。
土木堡之变之后,三卫开始南下,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
三卫蒙古人从西拉木伦河到辽河流域全面展开攻势,向南推进。到了万历年间他们终于来到明朝长城边外驻牧。
此后,兀良哈三卫驻牧地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颜。自锦州、义州历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
朱翊钧当然知道朵颜卫在什么地方,基本上就是后世辽宁西部。
包括喀左、阜新等地,以及葫芦岛的宁城一直延伸到内蒙古的赤峰。事实上在朱翊钧的战略里面,如果要开打,第一个打的也是朵颜卫。
拿下朵颜卫,向北可以打科尔沁,向西北则是可以打察哈尔。
显然李成梁早就看朵颜卫不顺眼了,现在手下有人,自然是打一下。
看完了奏折,朱翊钧也没开口说话,事实上他就是在琢磨,要不要搞一家伙。丰臣秀吉还没来,下面战意高昂,总压着也不是个事。
打一下朵颜卫,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用京营出兵,以现在辽东的实力,出兵打一下朵颜卫为题不大。现在的问题是让谁去打,是让李成梁自己干,还是让戚继光去干。
让戚继光去干,当然是为了熟悉一下,然后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
让李成梁打,那是因为他是辽东总督,位置和官职都合适。现在他又积极请战,你让戚继光去,恐怕会挫伤了李成梁的积极性,这个不好。
“诸位爱卿有何想法”沉吟了片刻,朱翊钧看向了下面的五位军机大臣。
第三百二十一章 打
英国公张溶一开口,所有的目光全都转向了他,包括朱翊钧。军机处的五位大佬里面,英国公张溶的地位绝对是最高的。
一来英国公府的地位摆在那里,二来英国公府后继有人。
虽然英国公府人丁并不兴旺,长子无后,次子病病殃殃的,但是英国公府第三代出了一个狠人,那就是张维贤,基本上已经预定了未来军方第一人的存在。
不但自己能力强,而且深的皇上的信任,一旦老人退下去,那么张维贤必然会得到重用。
“臣以为北伐是一个大战略,朝廷为此已经准备了好几年了,难道就为了一个朵颜部轻启战端臣以为不妥,朝廷现在还没有准备好了。”
“打可以,不是现在,也不是光打一个朵颜部。”
英国公张溶的话一出来,大殿里面瞬间安静了不少。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向了另外几位军机大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戚继光。两位国公虽然地位高,可是谁都知道,现在的大明军方第一人是戚继光。
虽然这两年戚继光年岁大了,不怎么管事了,可是人家的地位摆在那里。
那是生生打出来的,是大明军方活着的传奇,这一点很重要。皇上最信任的将领是谁,肯定是戚继光,这一点很关键。
另外两位军机大臣,一个是内阁大学士曾省吾,一个是工部尚书梁梦龙。
这两个人也都不简单,不但知兵,而且也是皇上信任的大臣,很多时候他们说话要更好使。至于锦衣卫都指挥使李彪,这种事情他基本上是不参与的。
“臣以为该打!”
让谁都没想到的开口的居然是工部尚书梁梦龙。
梁梦龙先开口也不是关键,关键是他支持了徐文壁,这就让人没想到了。徐文壁自己都没想到,有些诧异的看向了梁梦龙,想听听他怎么说。
“北伐是大战,的确不值的为了朵颜部擅动。”
“可是臣以为正因为北伐是大战,那就应该打。我大明边关多年没打过大仗,如果骤然起大战,无论是对士卒将军,还是地方转运官员,全都是巨大的考验。”
“臣以为在大战之前,先打朵颜部也无不可。”
“一来可以练兵,二来可以彰显朝廷的决心,所以臣赞同定国公的话,臣以为此战该打,但是臣以为不能光打朵颜部。”
“朵颜三卫,全都打,兵出蓟州、锦州和沈阳,三路人马齐头并进,直取朵颜三卫,一战而定三卫。进可取察哈尔,北上可取科尔沁。”
梁梦龙说的更大胆,但是也有自己的理由。
“朝廷一旦出兵攻打朵颜部,难保其他两部不会出兵,既然如此,索性就从朵颜三卫开打。如果察哈尔和科尔沁也出兵,那就直接打一场大会战。”
所有都有些震惊的看着梁梦龙,谁都没想到这位工部尚书要玩一把这么大的。
“臣以为梁尚书之言有礼!”
梁梦龙的话音刚落,坐在梁梦龙上首的曾省吾也开口了,他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该打。
“诸位大臣应该都知道,察哈尔的布延彻辰垂垂老矣,快死了,臣以为趁着这个时候打,时机正合适。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布延彻辰年前做的事情。”
曾省吾这话一出来,在场的人脸色都变了。
布延彻辰年前的确做了一件事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布延彻辰拿出了一样东西,用来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这样东西就是传国玉玺。
历史上这枚传国玉玺落到了皇太极的手里面。
是真是假没有定论,但是大明没有传国玉玺,这是真的。传说也是被蒙元给带到草原上
第三百二十二章 调兵 上
整个大明瞬间就被战争的阴云笼罩了起来,大明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被调动了起来。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瞒不住人的,只不过要打仗的事情还是没公开。
朝中知道这一次要打朵颜三卫的也就是内阁和六部的几位重臣。外面的人虽然不知道这是要打哪里,可是要打仗是肯定的了。
京营不轻出,这个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这一次右营十万大军出动,统帅还是戚继光,这要是不打仗就怪了。
事实上不用什么情报,猜也能猜得到,毕竟朝廷这两年的敌人可不多。西北即便是有战事,也犯不着动用十万人的大军。
那么就只剩下北边和辽东了,大家现在能想到的就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扫北。
这件事成祖干过,虽然有土木堡之变,可是这一次没人觉得朝廷会重蹈土木堡之变的覆辙。朝廷这两年兵强马壮,那是有目共睹的。
加上统兵的是谁那是戚继光,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打败仗。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大大小小的商人全都开始传递消息,这个世界上神经最敏锐的就是这些人了。他们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商机,看到了赚钱的机会。
西北这两年就是一个大金矿,北方草原和辽东那也是啊!
比起西北,这两个地方无疑更吸引人,大军还没起行,不少商人已经起行了,他们的目的地就是辽东,锦州沈阳成了他们最想去的地方。
紫禁城,文华殿。
朝廷在备战,朱翊钧每天都在文华殿坐镇,保证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到及时的处理。现在朝廷的头等大事就是打仗,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边。
朱翊钧其实没什么事情,因为事情到了军机处,基本上就能得到解决。
在这种时候,改革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了,虽然很忙,但是却不乱,每一件事情都能找到人处理,各负其责,基本上不会出漏洞。
七天之后,十万大军的第一批三万人正式开拔。
定国公徐文壁也随着这支大军出发了,他目的地是锦州,是去会和李成梁的。锦衣卫和御马监的人也一同出发了,御马监大太监张诚也跟着去了。
大明现在的太监三巨头,张诚张鲸和徐德,这一次张诚亲自坐镇辽东,一方面是为了情报调动,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监察。
蓟州,总督衙门。
蓟辽总督吴兑,这个人其实很有名气,也很有威望,从当官开始就围着军事打转。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现在年纪大了,当的四个字评价:老而弥坚。
吴兑当年捐资入国子监,嘉靖三十七年、三十八年连举乡试、会试,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绝对是考霸一级的存在。
初入官场,授兵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湖广参议、蓟州兵备副使,干的都是军事上的事情。巡抚宣府的时候,参加了俺答汗的封贡,也打过仗。
与瓦剌的三娘子是好朋友,曾经传过绯闻。
据说当年三娘子给吴兑跳舞,直接趴在了吴兑的怀里面,与徐文长也有交情。吴兑能打仗,同时也有大局观,是一个难得的人物。
此时坐在蓟辽总督的衙门里面,吴兑眉头微皱,面容严肃。
在吴兑不远处,一个人坐在那里喝茶,但是面容也同样严肃。这个人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年纪,身上的官府是五品文官的官服,但是他身后站着的却都是士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