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可遇不可求的病例,回去以后需要好好研读,运用得当就是天下无价的珍宝。

    大总管梁建芳啧啧称奇,一双铁掌拍的苏小义差点吐血,越看越顺眼。大军死伤大为减少,本身就是一件大功劳。

    孙正权相信,以千骑司的做派,这样的大事恐怕早就回禀陛下知晓了




第五十四章各怀心事
    话说到这份上苏小义要是在不知道薛讷的意思,那就别和这些纨绔一起混了。

    薛讷这么说很明显是在帮刘滔说话,怕苏小义不接受他的好意。都是长安的纨绔,平日里关系好的能穿一条裤子,连去平康坊找胡姬都敢让同一女子作陪,大家的关系自然不用言语。

    “老薛说的有理,说好了啊,平康坊里的女子你们随意挑拣,只要把那大秦的女子让给我就行。不是兄弟我吹牛,你们的身板根本就驯服不了,还是得我这样的才能把她们收拾的服帖。”刘滔用拳头把铠甲拍的震天响:“一夜大战三百回合,不求饶老子决不收兵。”

    这话就是瞧不起人了,苏小义很不爽,凭什么你就能大战三百回合,老子厉害起来了时候也不是吃素的。不过看看刘滔像牛一样的身板,虽然不满,但是苏小义觉得这混蛋说的十有**是对的。

    欧洲的女人对于苏小义来说体格还是太过于健壮,他还是更喜欢娇小的女子。

    此时的欧洲基本被拜占庭帝国统治,很多欧洲女子被波斯还有大食人贩卖到大唐,欧洲的传教士也会带一些过来,其地位远不如大唐女子。

    这些欧洲来的人被大唐统称为大秦人,基本所有的女子都被卖进了青楼,姿色绝佳的自然会进入平康坊。金发碧眼的异域风情,要胸有胸,要屁股有屁股,在长安流行一时,成为勋贵子弟的首选。只要是去解决生理问题,肯定会挑选一个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的来伺候。如果是附庸风雅,吟诗作对,自然还是找青楼里的花魁。

    孙正权直翻白眼,光天化日就在大军里宣淫,成何体统那些大秦妖姬虽然让人热血沸腾,但也不能把话说的这么粗俗不堪吧。床帷之事,向来不可启齿。这些混蛋居然说的如此随意,勋贵都脸都让他们丢尽了。

    而且,色乃刮骨钢刀,孙正权对于这些混蛋仗着体魄健硕就随意寻欢作乐、整日埋首胭脂粉墙的做法很反感。

    “孙署丞,要不要一起去”刘滔朝着孙正权挤眉弄眼,一副大家都是男人没必要藏着掖着的模样:“这大秦女子和咱们大唐女子最大的区别仅凭巴说是说不出来的。你得亲自上手才能体会到个中妙处。”

    不能再和这群人一起同行,否则孙正权觉得自己读了三十多年的圣贤书就会翻车。明明是淫言秽语,却说的让人蠢蠢欲动。

    赶紧抓起马绳快又几步,看看威风凛凛的大军让自己冷静一下。

    “老苏,你说此次大军回朝,大总管真的会被责罚我觉得应该没那么严重吧,虽然阿史那贺鲁跑了,但牢山之战可是斩杀处月部万余人,俘虏六千余人,牛羊无数,战马三千匹,连处月部的可汗都被咱们抓到了,最多也就是个功过相抵吧”薛讷想到苏小义私下里的话不觉有些牢骚。

    “老薛,这话我可没说过,陛下的心思岂是你我等人敢妄加揣测的!”苏小义坚决不能承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薛讷这个笨蛋,这种话私下里说已经是犯了忌讳,揣测圣意,这种事暗地里朝堂之上的官员都在做,却一个也不能明说。只要从嘴巴里说出来就是无尽的麻烦。人人皆知的事情,都闭口不言,你薛讷名门之后,又在军中效力几年,怎么最基本的政治常识都没有

    孙正权已经说过,大军之中有千骑司身处其中,



第五十五章龙的心思
    身边那个不起眼的亲兵又消失了,算着时辰差不多也该到长安了,陛下的千骑司还是有些稚嫩,再摔打几年应该就堪大用了。

    先帝的百骑司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物,现在的千骑司,人多了,本事到底就要差些。还是太心急了啊,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千骑司,陛下的日子不好过啊。长孙无忌这个老匹夫现在权势滔天,三省六部都被他抓的死死的,一丝缝隙都没有,当真是好手段。托孤重臣,多好听的名字啊,就是不知道陛下心里是不是感觉到了危险,估计夜里也会辗转反侧吧。

    权力的争夺从来就是残酷的,陛下初登大宝,前朝老臣的辅佐不可避免,但也埋下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即使长孙无忌是陛下的舅舅也逃不脱。现在长孙无忌大权独揽,陛下心里不可能波澜不惊平淡如水。通往权力的道路上没有亲情可言,只有你死而我活了下来。

    现在就有了这样的征兆,陛下开始对武将下手,一半是出自心里的忧虑,另一半恐怕也有来自长孙无忌的无形压力吧。

    对于李治,梁建芳始终觉得他并不是别说所说的那样优柔寡断,仁孝敦厚有之,但无君王之气度。先帝何等睿智之人,阅人无数,偌大的李唐江山又岂会交到一个庸者手里。

    此次征讨突厥,虽说统兵大将为长孙无忌草拟,陛下只不过点头表示赞同,但他还是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更多的让他感觉到长孙无忌的举荐不过刚好顺了陛下的心意而已。

    大唐疆域辽阔,虽虎狼环伺,然先帝威严犹在,十二卫兵强马壮,偶有战事,大军推将过去犹如摧枯拉朽般将犯唐之敌尽数诛杀。是以四海升平,稳如磐石。此刻撤换贞观老将,虽有隐忧,但火候也掌握的不差,除了长孙无忌,陛下对朝堂动静的了解,觉不是外人看起来的那般平庸。

    再过上两年就会好些,武将被压下去了,最高兴的还是长孙无忌吧,这个老狐狸打的一手好算盘。就是不知道在最后时刻,他是否还会笑的出来。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只怕等他回过味来的时候陛下已经游龙在天了吧。无情最是帝王家,长孙无忌何等聪明之人,却被眼前的繁花似锦蒙蔽了双眼,先帝对亲兄弟都不手软,当今陛下又怎会在乎一个舅舅

    龙就是龙,即使暂时被束缚住了利爪,也依然是龙。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一旦腹下利爪伸展,恐怕就是一场腥风血雨。也罢,自己为大唐征战四方,杀人无数,身上伤口一十三处,对得起先帝的恩遇了,垂暮之人,何不效仿李绩,关起门来,颐养天年,管他日月轮回,天地变换。世事评说,以待后人吧。

    骆弘义返回了庭州,依然做他的庭州刺史,陛下的旨意一到,就迫不及待的驾马狂奔,一刻不想停留。和军中相比,庭州简直就是神仙住的地方,骆弘义再也不觉得自己待在庭州委屈了。

    人最怕的是比较,以前和中原之地的刺史比骆弘义就觉得自己这个刺史简直和流放无疑,吃穿用度皆不能与之比。在大军之中待了几个月,终于发现庭州城也挺好的,虽然吃食差了点,风沙大了点,美女少了点,油水薄了点,但进出有骏马,吃喝有奴仆,异域风情的胡姬换了一茬又一茬,也算逍遥自在。比在军中爬雪卧冰强了无数倍。

     



第五十六章近乡
    距离长安越来越近,大军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按照这样的速度,一天不会少于百里。

    车轮滚滚,旌旗蔽日,想着不日就能返回家中,大军上下一片喧嚣。

    寒冬终于过去,官道两旁的枯草有变绿的迹象,偶尔一颗百年柳树的枝桠之上吐出一片嫩芽引来众人的围观,啧啧称奇。

    熬过了苦寒,人终于在白日里感受到一点热度,满眼望去不再是无尽的白色。脖子下的破羊皮子不用时刻遮在眼上,以防止被茫茫白色刺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大军行进不得进城,连过二十余城皆莫能入。虽然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叫卖的小贩,连雨也没有下一滴,但是远远望去隐隐的绿色还是让人心旷神怡。

    俘获的几万只羊此刻都变成了兵卒身上的御寒之物,虽然羊皮的膻味儿扑鼻而来,样式也歪歪扭扭,但胜在实用。比麻布衣物更能遮挡寒风。

    羊肉自然成为大军不可多得的军食,每日用大锅煮上开水,从牛车上卸下早已宰杀好的肥羊,剔除筋骨,放入草药,只需等上半个时辰就是一锅上好的美味。

    羊肉最为肥美的高脂入口即化,咬上一口满嘴肥油,顶的上三个麻饼。不知为何苏参军却一脸嫌弃,从来不尝一口。反而对剃下来的羊骨情有独钟,细细的用清水煮过,放入草药、香料、居然还有一根胳膊粗细的松树枝,不放粗盐,等到彻底煮熟之后再涂抹上一层上好的青盐,让人心生敬佩。

    青盐啊,除了孙署丞有,整个大军根本就看不到一粒。如此金贵的东西苏参军居然用来调味,看着羊骨上细细一层的青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众人不仅咽了口唾沫,看这羊骨的模样,虽然没有冒出油来,但一股清香飘来让人食指大动。

    大狗凑过来想过来分一根,被苏小义一脚踹走。一共只有十根,孙正权给的青盐勉强够用,以大狗的惊人食量,半只羊吃进肚子都不在话下。

    住在野外虽然多有不便,但有肉裹腹那可是难得享受的日子。平日里一年到底也就在上元节的时候勉强能有几片肥肉吃,还是最为肮脏的猪肉。

    一盘热腾腾的蒸猪肉端上来,然后把肉片搅碎,浇上蒜泥,往嘴里一送,顺边流油,舒服的让人直哼哼。

    现在大军每天都能吃上羊肉,虽说每个兵卒分到的不多,但也架不住日子长。肚子里有了油水,人都胖了几分,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铠甲穿起来都有些紧了。

    现在的苏小义有一个仆人,一匹马,这个开局像极了后世的某款游戏,可惜自己没有十米长的大刀,也爆不出来逆天的装备,只能漫然四顾,不知自己在这里是否能活的长久。

    毕竟不是法制社会,百姓对官员都压榨习以为常,如果没有人压榨反而觉得不自在。

    孙茂就是这样,一天能往苏小义这里跑八次,都快成为他的亲兵了。如果不是大狗拦着,孙茂还打算给苏小义守营帐呢。

    一个参军居然也敢让兵卒守夜,除非是活的不耐烦了。

    给了孙茂两颗珠子,一颗是给他的,一颗是给死去的张三久的。珠子是老梁给的,小小的一袋子,没仔细署过,大概有三十多颗。看袋子的样式应该朱邪孤注的财产,被老梁拿来借花献佛了。

    &nb



第一章长安
    长安这个名字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名字,人们更多的是赋予这个名字独有的梦想和美好的向往以及无上的繁华和包容一切的气度。

    当寒风褪去,春风拂面,空气中带着一丝暖意,早晨的太阳温度高了一些,大军脱去披在身上的羊皮时,长安终于隐隐约约的向苏小义露出了它的一角。

    传说中的灞桥就在眼前,苏小义轻踢一下马肚子,胯下的汗血马就轻快的走了过去。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熏。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

    长孙无忌的诗写的朗朗上口,当年那个阻止太宗皇帝入城的霸尉早已换了又换。此刻年轻的霸尉站的笔直,于不远处兴奋的看着归来的大军。

    霸水河的冰还未完全融化,几株枯草冒出了水面,两旁的柳树一直延伸到远处,最终变成一片烟雾之色。无数的诗词歌赋神话了这座足足四百多米长桥,柳树的指条被不断的折断又不断的吐出新芽,终于成了历史中难得的风景。

    此刻的长安是唐帝国的中心,那里有当今天下的皇帝李治,有对权力充满**的武则天,还有此刻正在镇守玄武门的薛仁贵,闭门不出的李绩,垂垂老矣的程知节,精于算计的许敬宗,投机取巧的李义府,老谋深算的长孙无忌。以后还有狄仁杰,上官婉儿,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苏小义突然有些恐惧,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足以闪耀历史,值得大书特书。

    可是这些能在史书中留名的生猛之人每一个都不是等闲之辈,稍有不慎就会把人得罪的死死的,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左武卫行军参军,实在不敢想象在和这些人扯上关系的时候到底会是怎么一副呆傻模样。

    胯下骏马踟蹰不前,众人却顾不上苏小义的胆怯,已经到了灞桥,只要交了军令,就能回家团聚,大军刚刚征讨归来,再不进人情的将军也会允许兵卒回家见见家中妻女。

    此时在长安轮守的是右威卫,左武卫和左骁卫只要回到营地进行军令的交接,收回虎符,大总管进宫面圣,陈情征讨详情。大军各路人马就可原路回家。

    长安城的人早就翘首以盼,有实在心急的早已在灞桥等候,此地距离长安城还有二十余里,在没有汽车,没有地铁,连个自行车都没有的时代,二十余里的路并不算近。

    有妇人带着孩子现在桥边翘首以盼,远远的注视着大军不敢上前。想看看自家的男人是否平安归来,不求战功显赫,只求平安无事。

    每个人都怀揣着最好的愿望,希望等了许久的人能出现,但注定有人欢喜有人忧。

    一个面色憔悴的妇人身后牵着两个孩子,怀中还有一个三岁左右的稚子,正伸长了脖颈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

    不等苏小义看清楚来人模样,身后的孙茂已经提马飞奔,两里的路程不过几个呼吸战马已到那妇人面前,不待战马停稳当孙茂就用力一登,身体一个翻滚就跳下马来,引来百姓的惊呼声和兵卒的叫好声。

    旁边的薛讷恨的牙痒痒,拳头握了握到底还是忍住没有动手。孙茂这个蠢才,胆敢这样下马,腿不想要了。像他这样下马,稍有个闪失腿就废了。薛讷可不想看到大军都到长安了还有人无故废了一条腿,说出去会被笑死。

    &nbs



第二章孙正权的嘱咐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古人对灞桥美景总是竭尽赞美之词,胸中所有的情感都会喷涌而出,生恐遗漏了哪个角落。然而现在灞桥的美景无人欣赏,全被大军急促的脚步声遮掩。

    过了灞桥就是长安,只要踏上长安的地界,就算是回来了,哪怕这里距离城门还有二十里路。

    平日里被精心照料的战马此刻被牛皮鞭用力的抽打着屁股,已经跑都飞快马上的主人还是嫌弃太慢。战马哀鸣一生,再次尝试加速。再快就要飞起来了,四只蹄子踏在灞桥之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它实在不明白,在草原的时候都不嫌弃自己慢,为何此刻到了家门口反而觉得慢了。

    动物的思维很简单,无法理解家的意义,更无法想象从战场上回来的人对家这个概念有着怎样的执念。

    大狗是第一次来长安,从他出生到被抓到左武卫,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草原。在他眼里,天永远蓝的,草永远是绿的,地永远是看不到尽头的,房子都是毛毡做的。从未想过这世上居然有如此宏伟的地方。

    隐约可见的城墙绵延不绝,宽阔的马道有十丈宽,眼前白色的石桥让他着迷,白色的石头上雕刻着精美的飞禽走兽,桥头之上居然还有两座石刻的公羊。

    平日里天塌下来都不在乎的大狗此刻扭扭捏捏,看看自己破烂的衣服,再看看自己手上厚厚的一层秽物,还有身上飘来飘去的羊膻味,凑到苏小义的身边局促的说道:“主人,咱们以后就住在这座城里”

    苏小义眯着眼睛望着这座古老的城池,“是,以后这里就是咱俩人的家。我在这里是孤家寡人,你再这里也是举目无亲,正好看看这长安到底有几多斤两。”

    大狗的感情突然迸裂,苏小义随便的一句话,便让这个如山的大汉当场嚎啕大哭,如雷的嘶吼引来无数道好奇的目光,都想知道哪个家伙脸皮居然如此之厚,能当着这许多人哭出来。

    孙正权斜了苏小义一眼:“刚才这话实无道理,至我这个高徒于何地我还比不上你的一个奴仆”

    苏小义发现孙正权这个家伙耳朵出奇的好使,隔着八丈远都能听到,他不应该当什么署丞,千骑司才是他的归宿。

    别看身边有一堆医工围着,有好事者还把刚刚写出来的歪诗呈上,请他品评一番。可这家的心思全在这边,生怕自己在长安迷路或者和哪个纨绔打起来。

    距离长安尚有百里孙正权就开始给苏小义普及长安最基本的常识,从坊数一直到朝堂局势,无所不谈。自己的师父当然有天大的本事,但身处尘世,就要遵守尘世的礼法,特别是朝堂之上的人和事,稍有不慎,就是天大的祸端,无尽的麻烦。
1...1112131415...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