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而且你弹劾也找个靠谱一点的理由哇,你说贪赃枉法也好,你说强抢民女也好,你就是说他高德逸在朱雀大街上吐痰好不好,起码也是有违朝廷法度。

    你弹劾人家有好马不献给皇帝,这就过分了,大唐律法纷繁浩瀚,却没有一条能说明人家高德逸有罪。

    狄仁杰从心里是瞧不上御史的,这帮人整日就是想着法子整人,捕风捉影,黑白不分,听风就是雨,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弹劾的确有其事,就大肆招摇,说自己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勋,又挖出一条国家的蛀虫云云。如果错了,也梗着脖子死不承认,说自己一心为国,青天可鉴。

    整个朝堂被这群人搅闹的妖风四起,人人自危,如果不是陛下当世明君,早就被这群人带歪了。

    那妇人在大堂行如脱缰野马,衣衫不整,哭声震天,连大堂上的窗户拆了也就罢了,居然还跑到大门那里,想把击冤鼓推倒,这就过分了,堂堂长安县衙,岂能容你一个妇人如此放肆!狄仁杰对左右喝道:“此人咆哮公堂,藐视律法,来人,将此妇人拿下,重责十杖,关入大牢。”

    刚才还在地上哎呦哎呦一副快要断气模样都御史听到狄仁杰这么说气的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大胆,我乃朝廷御史,你一个区区小吏,也敢口出狂言,我要进宫面圣,弹劾裴行俭、阎立本,在他们的衙门里,居然有如此胆大妄为之徒。狄仁杰,老夫记住你了,哼!”一声冷喝,拂袖而去,那妇人也翻着白眼,恨不能咬下狄仁杰的一块肉下来。

    老御史走的虎虎生风,外面的袍子都鼓了起来,颇有一副高人之姿,一点看不出哪根骨头断了。

    阎立本的画刚到一半就看到老御史脚步匆匆而来,给李治行礼后当着阎立本的面就开始弹劾他和裴行俭,惊的阎立本手里的毛笔差点飞出去,不知道哪里又得罪了这个疯老头。

     




第三十五章金光门上冷森森
    御史对高德逸的弹劾最终不了了之,李治并不是昏庸之辈,自然能够想到御史之所以弹劾高德逸,有长孙无忌的影子在里面。问罪梁建芳,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如果高德逸再被问罪,估计左武卫会人心不稳。

    治大国如烹小鲜,需要的是耐心,是徐徐而进,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况且,你长孙无忌有什么心思以为朕会不知道

    朕已经贬了一个梁建芳,如果再罢黜一个大将,以后突厥侵扰,谁还敢替朕统兵杀敌!

    你长孙无忌想的无上的权力,朕想的,却是我李家的江山啊。

    梁建芳走的悄无声息,偌大的府邸只留下两个门房看守,其余全部跟随,千骑司远远的跟在后面,只要有异动立刻就会有人回禀。梁建芳提马而行,穿着常服,连佩刀都没带。部曲已经小心的过来的催促过几遍,怕有伏兵。

    千骑气的名声可不是一般的臭,一出大门就注意到那些影子了,即使隐藏的再好,到底还是逃不脱梁建芳部曲的眼睛。

    都是随着梁建芳上过战阵的老兵,打过无数的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物,千骑司的那点本事根本不够看。如果不是因为是陛下的人,早就跨马杀过去了。

    心里替家主感到冤屈,为大唐征战了几十年,受伤几十处,斩杀突厥人无数,立下赫赫功勋,最后竟然落得如此境地。

    郑州刺史虽说听着名字不错,可是毕竟不是长安,哪里有左武卫大将军的名头大!

    一行人浩浩荡荡,全部加起来有近百口。这次是出远门,不知道几年才能回来,部曲连家眷都带上了。

    临行前几个人就已商量过,如果途中遇到伏兵,舍下所有人的性命不要,也要护家主周全。

    从太平坊一出来就沿着大街朝金光门一路西行,片刻不耽误。早行的百姓被惊的四下躲藏,战战兢兢,不知道是哪家在出行,居然全都满脸杀气,横刀随时准备出鞘,居然还有几个人手握弓弩,箭矢上弦,时刻准备射杀靠近之人。

    金光门已开,门下是驻守的兵卒,城门之上的箭楼影影绰绰,能隐约看到发着寒光的箭矢。

    “家主,前面已到金光门。”一个大汉回身说道,同时把手里的横刀又用力握了握。手心有些出汗,总感觉刀柄握在手里不够紧实,把手抽出来,在衣服上用力擦一把,握在刀柄上顿时踏实了许多。

    “没我号令,不许拔出兵刃。”梁建芳轻踢一下马肚子,就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三个冷脸大汉紧紧跟在身后,小心的观察着四周,只要有箭矢飞来,就会毫不犹豫的挡在梁建芳的身前。

    金光门的守卫是识得梁建芳的,不久前大军归来,梁建芳身披重甲,手持马桀,身后旌旗蔽日,那面硕大的梁字大旗呼啦啦的上下翻飞,煞是醒目。

    大军凯旋,百姓迎出去数十里,那时的左武卫大将军威风凛凛,身后红色的披风煞是惹眼,几万大军紧随身后,威武雄壮,好不霸气。

    况左武卫大营就紧临金光门,身为左武卫大将军的梁建芳,进出金光门的次数数不胜数,他们这些金光门的守卫又岂会不识!

    只是今日大为不同,大将军被贬出长安,这样的消息早就传了出来,闹的人尽皆知,长安城里流言四起,万民生疑。

    最没有秘密可言的就是朝堂,任你想尽一切办法也不能把所有事情都遮掩下



第三十六章武媚的危机感
    已经萌生退意的梁建芳此刻无比失落,本以为自己默默的离开长安就会让陛下放心,可是看着架势,只怕金吾卫会一直护送自己到郑州吧。也罢,正好路途遥远,有金吾卫精兵在侧,省却了他不少麻烦。

    “刺史莫要见怪,某奉旨而来,定会保刺史周全,此去郑州山高路险,虽数十部曲不能解为难于万一。陛下恐有歹人不利于刺史,特着某领五百精壮之士以壮声色,令宵小之徒望风而遁。”

    那郎将抱拳而言,让梁建芳不由一愣。宵小之徒虽然他梁建芳被贬了,但也是大唐的刺史,放在一方也是高高在上的三品大员,何人居然有此等胆量,敢招惹他梁建芳

    听这郎将的意思,陛下是知道有人对他梁建不利所以才派金吾卫来的。只是自己能相信眼前之人的话吗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梁建芳已经见过太多的尔虞我诈,谁又能断定,眼前的郎将不是宵小之徒呢

    五百人的一支军队,想要杀掉他们一行人太容易了,连半个时辰都用不到。

    自己的部曲不过数十人,能拿刀的奴仆加起来也不过三十余人,其余皆老幼妇孺。五百人一个冲杀,生者估计十不存一。

    郎将没了话,梁建芳一阵沉默。谁都没有再言语,空气中难得的静谧。没有人催促,梁建芳拧着眉头,在思索着郎将之言的可信度。

    身后的部曲小心的安抚着胯下的战马,努力不发出一点声响,这是一个决定百人命运的时刻,任何的打扰都可能影响到梁建芳的判断,前方到底是一片坦途还是万丈深渊,无人知晓。

    沉默并不代表无话可说,更不代表拒绝,而且无声的对话,需要极大的耐心去倾听方能理解其中奥妙。

    郎将似乎忘记了来意,抬头望天,一副高人之状,已经打定主意,只要梁建芳不开口,他就不言语。

    这当然不是他的本意,这是曹仁特意交代过的,是陛下的意思。虽然不明其中缘由,但是一个好的奴仆首要的本事就是听话。说是不多言就决不多说一句。

    两个人似乎就准备这么沉默以对,大有看谁更有耐心的意思。

    郎将身后的兵卒巍然不动,虽然心里好奇万分却连眼角都不敢转动一下,生怕坠了金吾卫的名头。

    梁建芳身后的部曲更是时刻警惕,一步不敢前。

    相持了足足半个时辰,梁建芳到底还是认输,这个混蛋看来已经打定主意不说话了。这么僵持着可不行,他不出长安城没事,我不出长安城可就是抗旨啊,这罪名担不起,也不敢担。长孙无忌因为陛下把自己贬到郑州正心生不满呢,自己在闹出一个抗旨的罪名,那不是给人送刀吗

    “敢问将军名讳”梁建芳忍着一肚子气问道。

    “无名之卒而已,不敢污刺史之耳。”

    “陛下体恤臣子,拨金吾卫之兵以全梁某之身,老臣感激涕零,虽万死不能报陛下于万一。望将军归朝后代老臣谢过陛下。”

    “好说,某一定禀告陛下刺史拳拳之心。”

    不用多说,梁建芳深深的扫了一下眼前的郎将,心里冒出一个词来,千骑司。眼前这个郎将回答的如此干脆,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那可是觐见陛下,能随时禀报的人怎么可能会是金吾卫一个小小的郎将。

    先帝的百骑司,到当今陛下的千骑司,人数恐怕不止是多了十倍而已。金吾卫里面的郎将都变成千骑司了,其他卫戍里面混入的千骑司恐怕也不



第三十七章皇帝也要吃猪肉
    李治走了,带走了苏小义家的厨娘,空气中飘荡的肉香到底没有逃过李治的鼻子,听说居然贱民所食的猪肉,让他大为惊奇。

    到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问自己的臣子讨饭吃这种事不能做。作为侍奉李治多年的大监,早就猜透了李治的心思。王福满仅仅一个眼神扫过去,门外的张大就立刻意会,手里拿着一传铜钱就夺门而出,直奔杀猪铺子。

    什么也别问,你这铺子上挂着的半只猪我全要了,还有木盆里的那些猪肉,一并带走。直接送到苏家,永兴坊,紧挨着延禧门。

    一串铜钱扔在案几之上,哗啦啦的像是最动听的歌声,让那个三百斤重的屠夫喜笑颜开。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贯铜钱啊,卖半只猪,他赚大发了。永兴坊好说,连担子都不用,屠夫双手抓住红白相间的猪肉,轻轻一甩,百斤重的猪就抗在了肩上。

    脚步如飞,张大紧紧跟在身后,生怕屠夫一时兴起冲过了坊门,撞进延禧门,那里的守卫可不认人,没有进宫的腰牌,任何人胆敢靠近城门十步,杀无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羽林卫那帮人天天喊着手痒,恨不能每天抓住几个冲撞宫门的家伙来练练手。

    羽林卫专司护卫皇宫,每天的工作极其枯燥,不是值守宫门就是挎着横刀在皇城里巡查,连个歹人都见不到,横刀一年下来也见不了几次血,没意思啊!

    驻守在城外的左武卫鼻子都快翘到天上去了,每次遇到都嘲笑他们羽林卫是娘们,没见过血。

    因为这个打了无数次架,打来打去也没什么意思,人家说的不错,羽林卫真的没见过几次血。长安城里不是金吾卫,就是巡城的武侯,那些手握兵刃的倒霉蛋早就被抓光了。

    敢来宫门撒野的人一个没遇到,那些上朝的大臣倒是不少,可是人家那是觐见陛下,即使是跪在宫门口,那也是向陛下请罪,他们羽林卫别说驱赶,连问都不敢问。

    能让太尉解下衣衫披在身上的能是简单的人物趁早闭上眼睛装作没看见,反正天大的事压下来有郎将在,自己操那份心做什么

    让屠夫直奔永兴坊,三百斤的肥肉颤巍巍的像绸缎一样荡漾着,肩上的猪肉狰狞不已,吓的路人纷纷躲避。

    巡街的武侯连刀都抽出来了,想看看是哪个不开眼的混蛋居然敢在街上闹市,却看到一座肉山冲将过来,肥胖的脸上笑的眼睛都看不到,只漏着一张血盆大口。

    李治没有进厨房,君子远庖厨,他是大唐的皇帝,自然更不能进。就跪坐在院子里优雅的喝茶,袅袅的热气从茶盏里冒出来,李治小小的嘬上一口,闭眼品味,满脸都是享受。

    也不知道王福满从哪里找出来的茶具,生火的炉子,竹子制成的砧板,精铁打造的刀具,还有一大堆瓶瓶罐罐,颜色各异。到底是皇帝用的东西,那瓷罐的颜色用色很足,均匀透亮,一看就是官窑烧出的精品。

    王福满慢条斯理的煎着茶,动作娴熟流畅,没有一丝停顿,一气呵成,一看就是煎茶的高手。

    孙正权双眼迷离,闻着煎茶袅袅的热气十分享受,作为爱茶之人,孙正权对煎茶有自己的心得,茶叶、炉火、刀具、泉水、生姜、羊脂,每一样都有差异,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粗盐或者青葱,细细煮过,不说饮,仅仅是这一套流程下来就足够人心旷神怡。

    本以为自己煎茶的手艺在长安无人能出



第三十八章先知的感觉
    百斤重的半只猪只剩下了一堆啃过的骨头,薛讷连锅里的汤都不放过,喝的口吐白沫才满意的打一个饱嗝,让张大找只大盆过来,准备把剩下的汤汁打包带走。

    李治就文明的多,到底是皇帝,吃过的美味太多,虽然苏小义做饭的手艺确实让他大为意外,几只盘子里的肉鲜香滑嫩,让人食指大动,但是吃起来文雅的多。

    排骨很嫩,先用油炸过一遍,外皮焦脆,里面肉质肥嫩,李治用筷子夹起一块尝试着咬一口,然后就感受到其中的滋味,手中筷子不觉加快了速度。

    可能是对猪手存有极大的误解,李治很排斥这道菜,一口都没有尝。迂腐的古人呐,这道菜可是猪肉的精髓,改天再弄几个卤猪蹄,如果到时候你还忍得住,那才是真神人也!

    干菜扣肉李治最为喜欢,这道菜不用苏小义动手,自家的厨娘就会,已经教过两遍,手艺已经掌握了有八分。

    张大很会拍马屁,王福满一个眼神过去,连屁股都没抬一下,张大就死命的从厨房搬出来最大号的食盒,上中下三层,每一层都塞的满满当当,除了猪手,其他的一样都没放过。

    本以为马屁拍的恰到好处,在张大弓着腰身讨好的送过去的时候,不成想屁股上挨了一脚。

    委屈不已的张大眼泪汪汪,不知道哪里做的不对。直到看见王福满又从厨房拎着一个食盒出来,把七八个猪手放进去,张大才恍然大悟。

    自己只顾着皇帝了,把人家王福满给忘了,不挨揍才怪。

    苏小义对张大谄媚的行为十分不齿,不就是李治嘛,小爷我都还没拍马屁呢。以后家里的规矩再多一条,不准乱拍马屁,坠了苏家的名头。

    走的时候指名道姓的要带走厨娘,吓的厨娘直打摆子,天呐,进宫给皇帝做饭,这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

    头磕了八百个还是没逃过李治的魔爪,皇帝说话向来说一不二,不容更改,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

    厨娘痛不欲生,哭的几欲昏厥,看不下去的王福满让张大去拿十贯钱过来,顺手塞到了厨娘怀里。刚才还哭天抢地的厨娘立刻喜笑颜开,说一定把饭食做好云云,脸色转变之快让苏小义目瞪口呆。

    金钱的力量果然无比强大,能让人战胜所有的恐惧,一个从未见过皇帝,没去过皇宫,甚至连县衙都没去过的妇人,在十贯钱的诱惑下,居然敢只身进宫给李治做饭食,这样的胆魄苏小义自认没有。

    别说伺候李治吃饭,对去太医署他都极度排斥,如果可能,他一辈子都不想和李治产生任何交集。

    伴君如伴虎,一个不小心人头就会落地,况且宫里还有武媚这条雌龙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将一众朝臣掀翻在地。万一被误伤,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厨娘跟着走了,李治在前面打着饱嗝,说下次再来的时候如果还能听到苏小义私议君心,一定赏他几棍子。

    王福满跟在身后,出门的时候告诉张大,那两个食盒派人送到延禧门,宫里的婢女会过去拿。还有厨房里的那几个蒸猪手的笼子不错,再加上那口大祸,一并送到宫里去。

    宫里做饭食的器物不少,但是这几样东西少见,直接送过去,省得再找匠人了。

    厨娘没了,厨房新作的蒸笼和大祸也没了,一顿饭吃的苏小义差点破产。
1...1819202122...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