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狠狠的踢张大一脚,知道你他娘的在替我拍马屁,想让皇帝对我个好印象,扮演一个忠心臣子的好模样。以后记住了,皇帝来不能闭门,王福满要是来一定把门关
第三十九章要立太子了
王皇后这几日的心情很好,自从陈王李忠被立为太子以来,她的日子就过好了不少。
到底是家里的人心思多,眼看着自己的肚子不争气,这么多年也没有为陛下诞下龙子,就是个公主也好啊,起码能证明她这个皇后是有能力为李氏江山的香火绵延出力的。
找了无数名医,吃了无数草药,始终不见动静。平滑的小腹没有一丝赘肉,细腻诱人,引无数男子侧目。
可是她现在需要的不是曼妙的身体,是隆起的肚子,是腹中的孩子,那才是她立足宫中的最大依仗。
为何娘家人会匆匆的进宫,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陛下好像有废后的心思。这可是惊天的大事,虽然这样的传言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陛下为此还大发雷霆,连王福满都不敢靠近。
但是传言还是给她以及朝中的一众勋贵敲响了警钟。废后啊,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这种事也必须谨慎对待。
如果王皇后被废,那牵扯到的勋贵可不在少数,无数人都捆绑在她家的马车上,到时候谁也逃不脱。
王皇后的母亲柳氏匆匆进宫,带来了最新的办法。
历朝之中,没有子嗣的皇后数不胜数,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办法就从皇帝诸多的皇子之中过继一个过来,反正都是皇帝的孩子,谁养都是一样。
最有名也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秦国时期的华阳夫人,因为自己没有子嗣,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把嬴异人过继了过来,并帮助他登上秦国王位,自己也成为名正言顺的大秦太后,家族利益得到了最大化。
自己如果能效仿成功,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现在没有子嗣是自己最大的软肋,那些不怕死的御史总是拿这个做文章,让人着实恼恨。
现在萧淑妃已经被陛下冷落,可她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陛下的心思并没有返回到她身上,而是被那个武媚迷的神魂颠倒。
当初自己为何如此呆傻,以为帮武媚进宫,能让陛下回心转意,武媚以前不过是个小小的才人,没有强大的家族支持,能翻不出什么浪花来。进宫后还不是得看自己的脸色,等到萧淑妃彻底失宠,再找个罪名按到武媚的头上,不司也要掉层皮,到时候就在也没有人能和自己争夺陛下了。
谁知道武媚这个小贱人居然胆大包天,不知死活,得寸进尺,陛下每日下朝都会去她的宫里,还破例封了她昭仪。
真不知道这个贱人哪里好,那可是先帝宠幸过的啊,为何陛下依然不在乎即使有闭月羞花之貌又如何这宫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沉鱼落雁的女子,哪个不是豆蔻年华,含苞待放,只要陛下乐意,还不是无欲无求,没有那个女子能拒绝大唐皇帝的恩宠。
可是陛下所有的目光都停留在武媚身上,真不知道这个女人哪里好,年纪已大,姿色一般,家世也低微,还侍奉过先帝,从哪里看都没有一点能和自己相比,为何陛下会钟情这样的女人
最为要命的是,武媚进宫没多久居然就有了身孕,自己求而不得的事情在她那里完全没有阻碍。母凭子贵,即使没有陛下的宠幸,仅仅靠她腹中的孩子,也能在这宫里有一席之地。更不要说她居然生下了一个皇子,陛下日夜守候,衣不解带,
第四十章朕之所欲,权柄也
无数的大臣上书劝柬,他们的底线是武媚可以进宫,但是册封为昭仪之事万不可行,本来就不是光彩之事,再兴师动众的册封,置皇家于何地天下人又如何看待
能让武媚进宫已经是他们所能做出的最大的妥协了,天下女子何止千万,陛下正值壮年,龙性初成,如后宫女子颜色不堪,满可以寻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即使要册封妃嫔,满朝勋贵家里也有长成的女子。无数条平坦的道路可以走,为何陛下非要选择最凶险的一条
李氏虽得天下,然一直被世家大族暗中嘲讽,血统不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李氏族人。没办法,李氏一族崛起于陇右,滚烫的热血之中有鲜卑的痕迹。虽然马上得取天下,但是世家大族有自己的臭脾气,向来瞧不起李氏,觉得诗书传家方是大道,李氏虽拥天下,富有四海,却是思想上的侏儒,不屑于之为武。
太宗皇帝对世家大族的轻视十分痛恨,岁命礼部尚书高士濂、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负责修订《氏族志》,以遍刊正姓氏。
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新修订的《氏族志》“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基本贯彻了太宗皇帝的指示,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世家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
大唐最初立国之时,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关陇集团入隋后开始解体。李唐起自关中,唐初关陇集团消失。江左和代北士族,至大唐时已经没落;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经隋末战乱打击,但根深蒂固,到大唐时,仍有一定势力。
大臣房玄龄、魏徵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山东士族依然保持着他们在政治上的高位。士族势力的强大,对皇权不利,太宗皇帝尤其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皇族之上。经过数次打压,世家大族已经收敛很多,但是只要一有机会的他们就会对朝廷指手画脚。
李治封先帝的才人为昭仪,这种有悖人伦之事一旦被他们抓住,就会闹的天下皆知。到时候无法收场,李氏颜面尽失,朝廷脸上无光。弄不好就是一场滔天的风波,到时候血流成河,人头滚滚,谁被牵连其中也未可知啊!
可是武媚已经进宫,李治的决心不容动摇,上书的大臣全都被责罚,无一幸免。
宫门外跪着的臣子足足一大片,年纪轻些的倒还好,到底体力好些,跪上两个时辰虽然双腿已经失去知觉,但不至于昏死过去。
上了年纪的老臣就比较凄惨,七倒八歪的昏倒一片。太医署忙的手忙脚乱,抬走一个又抬走一个,生怕哪个倒霉的大臣死在自己的手里。
君臣之间足足对峙了两天,眼看再这么僵持下去朝廷必有大乱,身为中书令的柳奭赶紧找长孙无忌商量对策,才有了请求立陈王李忠为太子的奏折。
朝廷众臣,所忧之事是皇后因无子而被废,如果陈王进皇后宫中亲养,又被立为太子,那这件事就迎刃而解。
陛下如果同意,则册封武氏之女为昭仪也可以商量。
只要李忠被立为太子,那王皇后的后位就能稳固,即使你武媚贵为昭仪又如何刚出生的李弘到底是庶出,又有何惧
李治在太极宫大发雷霆,居然敢威胁朕这大唐江山都是我李氏的,朕不过是给自己心爱的女人一个名分而
第四十一章李忠为太子
李忠十分茫然,不知道为何有如此多的人围着自己打转,往日里侍奉自己的两个婢女脸上的笑就没断过,连那两个小内侍都是一蹦老高,走路如飞,头都快仰到天上去了。
自己的母亲掩面而泣,哭一阵,笑一阵,也不知道再想什么。
然后有更多的人进来,原来身上穿的常服被脱下来,换上了新做的衮冕,白珠垂九旒,红丝带做帽带,犀角簪导,青绵做两耳旁饰物。
李忠像是木头人一般由着来人摆布,完全不知道因由。母亲把他拉过来,亲昵的抚摸着他白皙的脸庞,过了今日,自己的孩子就没大唐的皇太子,真是苍天有啊。自进宫以来,见到陛下的次数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本以为此生韶华易逝,不想居然能诞下皇子,寂寞空虚的日子一下子有了希望。只要李治长大成人,她这辈子也就足愿了。
太极门外人头攒动,等着宫门打开,今天是陈王李忠册封太子的日子,这是他们文官极大的胜利。
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太极殿,有司设群官之次位,展县,设案,陈车舆,皆如皇帝之冠。
司沐大夫裴融为宾,齐侍中崔季舒为赞冠,王福满煌煌之音传遍太极门的各个角落:“请中严。”
群臣鱼贯而入,裴融、崔季舒先后而入,给事黄门侍郎裴泽手持幡节、尚书左丞封孝琰引制书案。
李治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出自西房,即御坐。宾、赞入就位。典仪曰:“拜。”在位皆拜。侍中及舍人前承制,侍中降至宾前,称“有制”。
侍中曰:“将加冠于李忠之首,公其将事。”李忠少进,北面再拜稽首,辞曰:“臣不敏,恐不能供事,敢辞。”侍中升奏,又承制降,称:“制旨,公其将事,无辞。”公再拜。侍中、舍人至卿前称敕旨,卿再拜。侍中曰:“将加冠于公之首,卿宜赞冠。”
黄门侍郎执节立于宾东北,西面。宾再拜受节,付于主节,又再拜。中书侍郎取制书立宾东北,西面,宾再拜,受制书,又再拜。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皆再拜。
王福满手持竹节制成的古书宣旨:“朕奉太上皇遗诏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为宗室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反锁复杂的加冕流程让李忠头脑昏沉,背了一天的话终于说完。
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李忠已经满头大汗。毕竟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又没有得到细心的教导,此刻突然成为所有人目光的焦点,不免心虚不已。
虽然宫里就学有大儒教导,起点无比之高,但是任何地方都有亲疏之别,宫里也不能免俗。李忠虽然为皇子,然因为母亲在宫中地位不高,顺带的,他也不怎么招人待见。
宫里授业的大儒也是俗人,虽不至于故意为难,但李忠的课业向来是放任自流的,大儒从不过问。可能在他看来,李忠最好的归宿就是安静的做个皇子,年过十六后被陛下赶去封地吧。
穿在身上的衣服很不舒服,远没有他平时里穿的锦袍松快,腰间的玉佩白润无暇,雕刻着四爪
第四十二章大宴
宫里大宴群臣,三日不停,随时吃随时走,流水宴的规模很大,最顶级的勋贵自然有最好的位子,太极殿里三省六部的官员还有各卫戍大将军,从外地赶来长安的刺史,挤的满满当当。
那些官位低一些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进太极宫,能在殿外有你的一个地方已经是极大的殊荣,至于案几上有多少吃的就看你的眼力和手速了。
宫中的婢女十人一队,足足有几十队,穿梭在群臣案几的缝隙之中,整只的烤羊,最好的烈酒,各种美味的点心,新鲜的花果,应有尽有。
正是丰收时节,冬日里难得一见的青菜各种各样,寻常的青菜不入眼,自家的菜园子里有的是。
夹起一颗嫩绿的青菜,没怎么见过,问过婢女才知道这菜叫莴苣,不是中原之物,乃是西域的菜色。玄奘法师自西域回返长安之时带回来的种子,只有宫中种了五亩地,其他地方别说有,听都没听过。
尝一口,清爽脆嫩,十分可口,旁边是一小碟的黄酱,沾一下放入口中,莴苣独有的清香伴着黄酱的香咸充满口腹,果然是难得的青菜。
莴苣名字有些奇怪,到时候找宫里的熟人问问,看有没有多余的种子,带回去也种上两亩。反正家中有的是地方,让奴仆挖点地种上,以后饭食也能多道青菜。
一只烤羊腿上面居然撒着胡椒粉,太奢侈,一众官员看的眼睛都直了。从没想过今日的大宴之上居然能吃到胡椒。惹不起惹不起,到底是皇帝啊,财大气粗。可不是一只羊腿啊,少说也有上百只,每只上面都撒上胡椒,我的天,起码也要几百贯铜钱。
今天真是大手笔,这可是国事,花的是户部的钱,不知道高尚书有没有心疼。
胡椒这种稀罕东西就不是一般人能吃的起的,听说产自摩伽陀国。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地方,找遍了大唐所有的地图也没有发现这个摩伽陀国在什么地方。
西域的那些胡商也不知道怎么找到摩伽陀国的,用骆驼载满了胡椒进入长安,成为众勋贵哄抢之物。
一斤胡椒就能换两颗东海珠,价格都贵到天上去了。
寻常自家不舍得吃的胡椒此刻居然磨成粉末撒在羊腿之上,而且都是往厚里用,不由对宫里的御厨心生好感。对嘛,这才是御厨,好东西就该用足才行,不然饭食根本就不入味。
把婢女推开,一把抢过一只羊腿,用刀太麻烦,还是直接上嘴比较合适。武将的吃法向来粗狂,羊腿上插着的那把小刀只会碍事。
一块一块切下来吃,那是那些酸文人的做派,文邹邹的,吃块肉都规矩多的很,嚼一口赞三声,闭上眼睛冥想,一副高人状,大有羽化的架势,真把自己当神仙了。
翻一个大大的白眼表示严重鄙视,继续啃下一块羊腿。
薛讷已经连揍了四个混蛋,抢吃食抢到老子的头上来了,把纨绔的脸都给丢进了。武将为了一只羊腿战做一团,仰天长啸的要大战三百回合。文臣一边伸着指头哀叹有辱斯文一边偷偷把旁边案几上的那碟桂花糕塞进了袖子里。
太极宫里就要文雅有序的多,到底是大唐最顶级的勋贵,见过的好东西数不胜数,不就是烤羊腿嘛,不就是胡椒粉嘛,我家库房里的胡椒粉储藏了足足十斤,还缺这个
莴苣的味道不错,陛下时不时的会赏赐一捆,虽然有虫子咬过的痕迹但是这份皇恩让无数人羡慕。
现在正是莴苣长势最好
第四十三章天选之子
大宴三天的皇宫酒气冲天,拉酒的牛车就没有断过。从宫里存酒的地窖到太极宫有三里的脚程,一坛美酒重达五十斤,内侍根本抱不动,只能用牛车。
太极宫的油灯就没灭过,每隔两个时辰就会有婢女过来添油。几百盏油灯把太极宫照耀的恍若白昼。
李治并没有待太久,仅仅是在刚开始的时候露了下脸,接受群臣的朝拜。
立陈王为太子确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本来想借着皇后无嗣打压一下她身后的勋贵,没想到柳奭和长孙无忌想了这么一个阴损的法子,把年仅十岁的陈王给牵扯了进来。
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送不到他后退,再说哪里又有退路呢
武媚在宫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脸宠溺,这是她的孩子,她和李治的孩子。本来今日在太极宫加冕太子的应该她的孩子,而不是什么陈王。
那个女人的地位如此卑微,她的孩子有什么资格立为太子!
一切顺利根源都是压着自己一头的皇后,那个愚蠢的女人何德何能,居然舔巨皇后大位,没有惊天的容貌,没有过人的智慧,没有母仪天下的雍容,没有化为绕指柔的温情,不过是仗着家世而已。
即使你的家世再强大又如何只要自己牢牢抓住皇帝的心,这皇后的位子早晚都是我的。
昭仪这不过才是开始,等着吧,柳奭、长孙无忌、褚遂良,你们这些渐渐老去的臣子已经不堪大用,不过是立了一个庶出的皇子为太子而已,又不是皇后所生。
这样的硬伤早晚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助力。
许敬宗的法子不错,满朝文武又不是铁板一块,对长孙无忌等人不满的大有人在。这些人渴望被重视,渴望官位高升,渴望有大树可以依附。
皇帝不就是最大的大树么,能让皇帝满意,升官这样的事还不是小事一桩。
大唐最不缺的就是郁郁不得志的官员,只要自己稍微表示出一点重视,就能让他们感激涕零,成为自己手中的刀,冲锋陷阵,虽死不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