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深红高墙如何地位卑微如何得不到陛下宠幸如何和现在的感业寺相比,都已经好出太多。

     




第六十章武媚的修罗场
    能改变环境之人寥寥无几,放眼满大唐也没有几个这样的厉害之人。但是环境却能轻易的改变一个人的心性,连一年的时间都用不到。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而且这个时间并不会很长。

    来到感业寺不过月余,武媚就深刻的感到了人心的变化。那些惹不起婢子和宦官的夫人、妃嫔们,只能在女人堆里寻找已经失去的优越感。以寻衅滋事这样最低级的手段来引起人的注意,寻找以前被人环绕的虚无焦点。

    用一个烂大街的冷笑话来形容此刻的武媚在贴切不过。吃饭睡觉打豆豆,她武媚就是那个倒霉的豆豆。

    她也不知为何,感业寺女人很多,年老者有之,年少者有之,色衰者有之,色媚者有之,位高者有之,为卑者有之。自己既不上,也不下,既不是最丑,也不是最美,为何自己就成了众人的目标。

    即使她日后当了皇后,做了皇帝,成为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想起在感业寺的情形时,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是一个人,年轻力壮的武媚自然不会吃亏,打架而已,不会可以学呀!打不过别人,我还不能防守了

    可是真到动起手来,才发现打架的本质不是力气多寡,而且双方的人数。

    看着黑压压的人群,武媚很丧气,欺负人可以,但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吧打我一个人而已,犯得上来十几个人

    那些原来高高在上的夫人、妃嫔也就罢了,你们这群御女、宝林、采人,当年在宫里的地位还不如我呢,怎么也跟在那群夫人、妃嫔后面瞎起哄

    人类的奴性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再去除,有没有个十几年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况且万恶的封建社会就是以奴役人为基础而建立的。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表示人从野蛮进化到了文明。但是社会不是割裂的存在,总是不断的抛弃和继承。

    而人的物我特性使得他们把奴隶社会最精髓的东西继承了下来。

    奴性。

    几千年来人类始终无法彻底抛弃。君不见,诸如黑煤窑、黑矿场之类的新闻常见报端,就是最好的解释。

    奴性是人类心底至黑至暗的存在。压迫者以此为存在的意义,被压迫者身处其中而不自知。

    现在已经不是在宫里了啊,在这里大家都是半斤八两,并什么你们还要听那些人的话

    是夫人如何是妃嫔又如何在这感业寺,你还能指望出去不成

    可是被人拿捏惯了的宝林、采女,依然唯唯诺诺,看对凶悍的夫人们,连头都不敢抬起来,甘心充当打手。

    把她的房门都挤破了。

    外面的婢女和宦官没有要插手的意思,站在外面幸灾乐祸,时刻准备加一把火。

    感业寺太无聊了,有人打架这样的好事当然值得一观。如果能打出血来,就值得痛饮三杯。

    一个人的力量注定是弱小的,即使你武力值超群,面对众多飞过来的鞋子和拳头也是无济于事。

    不要以为每个人都是高手,虽然武媚觉得自己的手脚并不弱,单打独斗的话完全可以可以打倒一个人。但是面对群殴这种场面她还是缺乏经验,根本应付不过来。

    她尽量的把身体蜷缩在一起,减少挨打的地方。当年太宗皇帝曾教她剑法,虽只有一次,却让她难以忘怀,成为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

    那是太宗皇帝说过,挨打的时候不要反抗,不然只会激起打人者更强的**,力量只会更大。

    话说的一点没错,武媚蜷缩的身体看上去随时有昏过去的可能,头发散乱,眼中带泪,脸上有伤,看上去让人十分舒心。

    一群妇人满意的走了,骂骂咧咧,本以为可以好好的欺负一番,扫扫晦气,没想到是一个软柿子,还没打呢就吓破了胆,完全没有成就感。



第六十一章不可逾越的天堑
    感业寺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两年来好像没有一个人来过。

    这里仿佛已经被彻底的遗弃,连院中的蚂蚁都还是两年之前的蚂蚁。武媚蹲在地上,呆呆的看着那个黑乎乎的蚂蚁洞。

    这是两年前的蚂蚁吧

    这种无聊的问题当然没有人回答,在距离她十步之内没有一个人,问了也是白问。

    打人的新鲜感并没有维持多久,武媚坚持执行的不抵抗政策让所有以欺负她为乐的人感到索然无味。

    欺负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乐,当这样简单纯粹的目的都无法达到之后,她们去武媚住处的次数骤然减少。

    除了衣服变脏,房子有了灰尘能想起让武媚来打扫之外,其他时间根本就想不到这里还有一个叫武媚的才人。

    第一年的最初几个月不好过。

    等到第一年快要过去的时候就习惯了不少。

    现在是第二年,武媚看看院中吐出新芽的柳树,终于熬过了一年啊!

    李治啊李治,难道你真的忘了当年的誓言了吗

    当年的花前月下依然历历在目,虽然永远无法言说,但武媚不得不承认,当年的李治确实给了她些许的温暖,让她在那幽深寒冷的深宫之内,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情。

    至于说有违人伦,这样的论调她根本就不在乎。她不过比李治大几岁而已,没有一丝血缘相连,男欢女爱,天经地义之事。那些迂腐的礼官自己家中有数不尽的小妾,凭什么对自己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刚来到感业寺的时候她确实心灰意冷,对李治已经不抱任何幻想。虽然李治曾答应过她,一定会把她救出感业寺,但是谈何容易

    这可是太宗皇帝的旨意啊,谁敢不尊强大如长孙无忌者也不敢对太宗皇帝的旨意有所异议。

    李治即使是皇帝又能有何办法

    所以武媚那个时候对李治其实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希望之所以是希望就是因为有实现的那天,实现不了的只能称之为愿望,而愿望之所以是愿望,就是因为根本就实现不了。

    古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着浓烈的仪式感。鸿雁传书、吟诗作赋都是小儿科,孔明灯燃、插萸登高也属寻常,每年的清明、重阳、上元,都是古人最为重要的节日。

    所有这些节日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纪念先祖,不如说是向上天表达自己的愿望。

    两年啊,绕是武媚再有耐心,那点飘渺不定的希望也该破灭了。

    毕竟把先帝的女人从感业寺弄出去,还要进宫,这样的高难度动作不是一般人能够操作的。

    即使李治是皇帝又如何太宗皇帝的那道旨意像一道天堑一样横在李治和她之间。

    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啊,自己和故事的主人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江再长,总是有距离的,徒步也好,骑马也好,乘船也好,总归有相聚的日子。只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忠贞,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美事总会不断的上演,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轶事。

    可是太宗皇帝的那道旨意远比长江要艰难的多,几乎不可逾越。

    李治不仅要面对朝中的重臣,还要考虑天下的悠悠之口。

    稍有不慎,就为成为大唐天大的丑事。

    皇家威严不容践踏,如果有人要给皇家脸上抹黑,不仅是朝中的大臣们,仅仅是李氏一族就会闹翻天。

    武媚呆坐半晌,注视着铜镜中美丽的脸庞。岁月易逝,美人迟暮,这张绝美的脸颊要不了几年就会生出皱纹,吹弹可破的皮肤会松弛发暗,曼妙的身体会老态龙钟。到那个时候,即使李治有办法把她救出去,



第六十二章你是什么道
    李白诗名传天下,连玄宗皇帝都被折服,召入宫中御前侍奉。

    多大的荣耀啊,李白一脚踹飞了逆旅的大门,大笑而去,随口两句就是惊天之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逆旅的老板恨的咬牙切齿,你李白踢坏我家的大门,是需要赔的!

    我们的嫡仙人以为自己要一步登天了,心中的理想抱负不日就能实现。

    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一言定万人生死,十指握天下苍生。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可是一年过去了,李白的心从火热到温热,从温热到不热,最后从不热到冰凉。终于悲剧的发现,即使他的诗写的再好,也无缘朝堂。家国大事,不是写写诗就可以,也不是一腔热血就可以,需要的是政治智慧。

    李白的诗天下无双,可是政治智慧几乎为零。

    注定他只能是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政治家。

    论写诗,他无人可比,论治国,他无比他人。

    李白对上天赋予他的才华没有充分的理解,简单的以为只要诗写的好就能出将入相,好不风光,真的大错特错。

    他的这种强烈的自我暗示害了他。

    此时的武媚才没有心情理会李白是谁,也不会听说大唐还有这么一号人。她的所有心思都在李治身上。

    感业寺的大门敞开着,可是那个熟悉的身影总不出现。

    就在她以为最后的希望破灭,准备破罐子破摔之时,却意外出现了转机。

    那日正在河边洗衣服的武媚遇到了一个女人,准确的说是一个美丽的女人。

    平常的相遇并没有什么奇怪,美丽的女人武媚见的多了,不说别处,仅仅是感业寺就有一堆。

    可是来人却堵住了她的去路,还说出了她的名字,连她心里想的事都说的分毫不差。

    被人窥探心事自然会异常的愤怒,更何况武媚的心事是决计不能让人知晓的,否则她根本活不过今晚。

    在怀中隐藏了两年的匕首终于见到了光。没有任何的犹豫,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武媚手中的匕首只直那女人的脖颈。

    干脆利落,毫不犹豫。

    杀人这种事说起来容易,真要实施起来你才会发现异常的艰难。

    且不说对方会不会束手就擒一动不动的随你斩杀,就是真的一动不动,你能不能下得去手还是一回事。

    寻常人别说杀人,就是杀只鸡都是心惊胆战,久久不敢动手。

    何也

    自己心理那一关过不去。

    毕竟是一个活物,而不是一株野草。

    二次大战胜利后为何有那么多的人得了战后创伤综合症,说到底还是心理的那道坎过不去。

    毕竟没有经历过,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直接就是终极挑战,杀人。这种心理承受能力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可是武媚动起手来毫不拖泥带水,让来人的眉毛不由的挑了几下,有些意外。

    武媚已经被她观察了很长时间,大约半年有余,最初隔着很远见到的时候感觉也就是一个姿色绝佳的美人而已。

    除此之外好像没有一点可圈可点的地方,被打了那么多次从不还手,所有人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随意辱骂。

    她甚至怀疑,教中的长老是不是选错了人,区区一个胆怯的女子,有能力让大唐皇帝回心转意

    直到武媚亮出匕首,她才发觉,这个女人并没有自己想的那般柔弱不堪,反而心智坚若磐石。

    被人打骂从不还手,自己说破了她的心事就立刻痛下杀手,这份心智着实厉害。

    匕首随身,可见时时都在防备,她信不过任何人,这是她对武媚下的断语。

    仿佛是一组慢镜头,春意盎然的野外,野花盛开,河水绻绻,



第六十三章我不是磨镜
    武媚从未想过给自己带来帮助的会是一个外人,一个完全的陌生人,一个她从未见过的人。

    难道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无缘无故的爱武媚的大脑不由茫然了一下,然后决然的摇摇头,不可能的,无缘无故的恨自己见多太多了,可是这无缘无故的爱,她还从未见过。

    来人定是有所图,不是财就是色,要不就是权。

    世人舍命追逐的,不在乎这三种,再无其它。

    财自己没有,她一个感业寺的尼姑,哪里还有一文铜钱

    权她进宫十几年自己都没有体验过权力的滋味,又如何能帮助别人获得权力

    莫不是色吧

    武媚分析了半天,最后得出来这样的结论。她意味深长的看着眼前这个身材婀娜,脸蛋俊美的女人,这该不是一个百合

    当然,百合这个充满内涵的词语在当时还很纯洁,并没有被人们赋予别样的色彩,武媚当时想的是另外一个词语,磨镜。

    想到这里武媚不由的一阵颤戾,顿时倍感恶心。虽然眼前的女人异常美丽,但是她的取向很正常,这点早就已经得到证实。

    她不反感李二,也不反感李治,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是磨镜武媚试探的问道。虽然早就听过这种事,但是真人她还是头次见。

    这样的女人居然有这样的癖好,真是太浪费了,不知道又会有多少男子心碎。

    来人可能是没想到武媚居然说出这样一句无厘头的话,漂亮的眉头不由皱了皱。心里的潜台词是,怎么宫里的人都这么开放

    磨镜这样充满歧视性的话都能说的出来,看来自己的见识还是太少。

    武才人也不问我是谁不问我来自哪里不问我为何要找上你

    来人实在不好回答武媚充满暗示的问题,只好硬生生的把话题往别的地方转,虽然一点都不自然,但是她也没办法。

1...2425262728...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