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也不知道公输家是怎么改进的,捣鼓了许久造出的东西并不能让人满意。只要在车轴上包裹一层铁皮,在车轮的中间安装上粗壮的弹簧,再抹成一层油,就能解决。不需要和后世一样精巧,只要有五成效果,就能节省不小的力气,牛车的寿命也会成倍增加。

    草图已经画好,就放在家里的书房,给张大看过,那家伙为人处事精明的很,但动手能力不是一般的差,拿着草图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苏小义画的是什么。

    又找来了昭国坊的匠户,看过草图的匠户惊为天人,趴在地上指天发誓,说自己绝不会泄露草图哪怕一根线条,只求能饶他性命。

    家中有老母幼子,望参军怜之。说的悲痛欲绝,楚楚可怜,鼻涕眼泪都流到地上了。

    苏小义不知所以,张大蠢蠢欲动,终于没有忍住,一把揪住匠户的衣衫,询问缘由。

    匠人如实回答,此等惊天之物他一个小小的匠户实在没有那样的本事制作出来。怕只有公输家的巧手耗费数月方可制成。

     




第五十二章试毒的混蛋
    还是叫巨石好,巨石强森啊,多拉风的名字!

    苏小义钻进牛车,大狗手里的鞭子扬起一个漂亮的圆弧,在半空发出一声清脆之音,壮硕的黑牛立刻知趣的哞哞两声,拉着木制的大车吱嘎吱嘎的往朱雀门而去。

    张大郁闷不已,巨石这是什么莫名其妙的名字

    参加朝参的文武大臣早已进宫多时,此刻估计正在太极殿上挨着个的向李治回报工作。

    朱雀门外的守卫无精打采,哈气连天,已经值守了一夜,只要再等上半个时辰,就会有另一队人前来轮换。

    该来皇城各衙门当值的众官吏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一一验过鱼符,进入幽深的皇城。

    孙正权已经等候在门外,路过的人都过来打招呼,脸上洋溢着谄媚的表情,一番嘘寒问暖。到底是神医,地位超然的很。面对过来的人,孙正权一概点头不语。人很多,如果每个人来孙正权都说上两句,这一天他就别想去太医署了。

    玄武门的守卫很好奇,不知道今日为何孙署丞在朱雀门左右徘徊,看样子似乎在等人。

    苏小义的牛车缓缓而来,大狗把头扭回去:“主人,朱雀门到了,孙署丞在那里,看样子是在等主人。”

    孙正权远远的看到苏小义的牛车,急忙向大狗招手。今日是苏小义第一次进宫当值,有很多规矩需要告诉他。毕竟宫里不像外面,稍有不慎就有违例的危险。

    守卫见孙署丞等了半天的人居然是一个面生的年轻人,都大为奇怪。互相打听了一下都不知道此人是谁,想来是哪家的小郎君,得了恩典初来宫里当值。孙署丞应该是受人之托,领着来人不让他乱跑。

    接过递过来的鱼符,上书苏小义,左武卫行军参军兼太医署博士。

    守将立刻恍然,原来是苏参军,失敬失敬。守将冷冰冰的脸立刻热情洋溢,刚才还威武不凡的高大身躯此刻矮了一截,躬身把鱼符递回来:“薛小公爷早有嘱托,说苏参军今日是第一次进宫当值,无故不得刁难。

    鱼符勘验无误,苏参军请进。”

    孙正权每日都会从朱雀门进入太医署,依然需要勘验鱼符。熟归熟,规矩不能变。如果守将漏过一人,明日就会被抓去大狱。

    牛车被大狗赶回去,苏小义手里的食盒落到了孙正权手里,用鼻子闻一下,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

    师父庖厨的本事,真是无人能及啊!

    可惜是送给陛下的,自己也就能看看。

    很想替陛下试毒,可惜不是自己份内之事,只能仰天长叹。那个替陛下试毒的内侍今日有口福了。

    宫里试毒的规矩自古有之,这样古老的传统已经延续了几百年。虽然现在更多的是摆设,但是依然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皇帝的饭食,再小心都不为过。虽然自大唐立国到现在,试毒的内侍已经换了无数人,但一个都没有被毒死,反而吃的白白胖胖,脑满肠肥。

    这可能是宫里最轻松的差事了,每天的差事就是跟着皇帝身后,只要皇帝想往嘴里塞东西,试毒的内侍就拍拍肚子,先抢过来咬上一口,从无遗漏。

    连武媚亲手做的糕点和羹汤都不能例外。

    每次武媚做饭食的时候都要额外多做一些,不然还不够试毒的内侍吃。

    你以为内侍仅仅是尝一口别天真了,宫里早有规制,内侍每次品尝皇帝的饭食,每种食物需吃到腹中



第五十三章古人诚不欺我也
    苏小义第一次见识到了太医署的厉害,本以为就是几个人而已,没想到人家太医署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孙正权这个署丞权力不小哇!

    针灸药理这些最基本的就算了,居然连按摩一科都有,还有按摩博士、医工、助学,真是让苏小义惊为天人。

    最让苏小义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有凶科,苏小义看了一下,和巫师差不多,号称能驱除恶鬼。

    这也算是御医的一种

    不敢嘲笑,只能恭恭敬敬的请教,不敢有一丝不屑流露出来。

    古人对于鬼神向来坚信无比,连孔子都不敢明目张胆的说天下无鬼神,鬼神在人心这样的老实话,只能半遮掩的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驱鬼这样的举动到大唐这里已经流传了很久,自人类从树上跳下来,开始制造工具开始,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

    对太阳的崇拜,对电闪雷鸣的恐惧,对群居生活的依赖,鬼神这样的概念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埋入了骨子里。

    后世的宇宙飞船都在月亮上登陆了,人们心中对鬼神的敬畏还不是依然存在当某国的总统在就任时把手摁在圣经之上以耶稣的名义发誓时,算不算是最光明正大的对鬼神的崇拜

    太医署有学子三百,这样的数字着实让苏小义意外。大唐的太医署并不仅仅是治病救人,同样也担任着培养新一代御医的任务。

    从其规模和分类来说,与其说太医署是皇家的医院,不如说是皇家的医学院更加贴切。

    这帮太医署的学子运气好哇,有薪俸拿,还能跟着大唐最好的御医学最好的医术,比后世不知道强了多少。

    当然,这样的好事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每一个来太医署的学子,无不身怀绝技,在来太医署之前可能就已经是名震一方的医者了。

    如果没有足够大的信念支撑,这些人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医术过上富足的生活,虽不能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没有一点问题。

    金钱和权力上的成功万中无一,甚至十万中无一,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不是超级勋贵就是人中龙凤,最不济也是大奸大恶之徒。更多的人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没有一点声响,没有一丝涟漪,仿佛从来没有来过。百年之后不会再有人记得你的模样,你的声音,也不会记得你的故事。

    作为历史的尘埃,能在活着的时候衣食无忧,已是无数人最殷切的愿望,并为之不懈努力。即使是后世,真正能做到衣食无忧的又有多少人

    不管是为了名利还是心中悬壶济世的情怀,能放下身段,远赴长安,历经磨难进入太医署,苏小义就佩服不已。

    三百人的规模很大,一座书院能有百人已算是不小,更何况是鼎鼎大名的太医署。

    孙正权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他从哪个门进的宫城,已经一个时辰有余,看看头顶的太阳,估计还得小半个时辰。

    太医署位于皇城一隅,紧挨着景风门,三进的大院子,院内古木参天,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苏小义现在太医署门口探头探脑,伸着脖子好奇的往里面瞅。屁股上挨了一脚,那声充满磁性,独特的阴柔让苏小义一愣,让后脸色迅速的转变。

    王福满捏着苏小义的脖颈,阴测测的说道:“你可是圣人亲封的太医署博士,为何如胆小如鼠,到了太医署的大门徘徊不进莫不是刚才进皇城的时候被皇家气度吓怕了胆”

    和这种人就不能沟通,也不知道为何,王福满这种从来没有笑脸的人居



第五十四章二桃杀三士
    自从文王被拘而演周易之后,我们的先人就对五行有着异乎寻常的狂热,从婚丧嫁娶到取名称号,无不被五行所支配。连出门都要看看黄历今天是不是吉日。如果上面写着大凶,不宜出门,主人家就会闭门不出,连喂养的家畜都会被结结实实的栓在厩槽里。

    苏小义觉得今日的黄历上肯定写着大凶,禁足类似的话,要不就是今日命里犯小人。

    五行全缺这种事应该不会发生,但是肯定缺了点什么,不然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处境。

    好心好意给李治弄的饭食连一句夸赞都没得到,反而让王福满带来了他的口谕。

    堂堂的皇帝啊,口谕说的不伦不类,近乎骂街,引的太医署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面前这个温润如玉的年轻人到底是哪家的孩子,居然能让陛下如此上心。

    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教训自家人的语气,完全没有见外,真是羡煞旁人。

    这才是陛下真正宠信之人,远比那些花团锦簇的赞誉之词要实在真实的多。

    苏小义躬身塌背,一副受惊的模样,口中一个劲的嘀咕着微臣惶恐。眼睛滴溜溜的四下乱转,想从王福满的脸上看出点李治的心思。

    结果有又被踹了一脚:“小小年纪,滑如池鱼,一盒饭食就想行贿圣人,这无本的买卖做的连我都自叹不如。只可惜啊,好好的饭食被你摆弄的不像样。

    快凉透了不说,就那么一个屁大点的食盒能装多少东西宫里人多,难道让圣人每个人都分出一片肉

    见者有份,你既有庖厨的本事,想要向圣人进点孝心,就思虑周全。别的不说,圣人的妃嫔、皇子来了,圣人总要有所表示。

    虽然圣人是天下之君,但也是为人夫,为人父。你仅想到了圣人是君,却为想到圣人也是一家之主,精美的饭食再好,却不能全圣人天伦之乐。分明有离间之嫌,古人二桃杀三士,你也想效仿”

    这帽子扣的太大了,苏小义赶紧否认,连话头都不能往下接。

    也不知道王福满到底在想什么,这种能让人肝胆俱裂的话说的稀松平常,这是他自己在吓唬自己还是李治的意思

    世界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就是人心,朝夕相处之人都不能让人放下所有的戒备,更不要说像王福满这样的大监,其心思之深,恐怕李治都琢磨不透。

    不过有一点李治是可以肯定的,王福满对他基本上是忠心耿耿。忠心这种东西不需要证据,也拿不出证据,只能日久见人心。

    如果一个人拿出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他的忠心,那么直接抓起来杀掉吧,那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忠心都是刻意为之。

    人是复杂的物种,人心更是复杂的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连后世最厉害的心理学家也不能说自己参透了人性万分之一。

    一桃杀三士,这种理由的可以杀头的,这话要是传出去还不知道会有多人闹腾。

    离间陛下啊,杀一百次都不为过。

    小心的问下王福满:“陛下对饭食可还满意”

    王福满惊奇的看向苏小义,他十分的确定自己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而且苏小义也不是突然有了耳聋之症,更加没有失心疯的症状。

    “传言苏家郎君心思之滑,脸皮之后,世所罕见,以前我还不信,总觉得一个年轻人,能有多少歪心思。脸皮再后还能不知廉耻不成那日在苏府



第五十五章资本的魔力
    人性本恶,善的一面可以尽情的宣扬,热烈的表露,恨不能天下共之。恶就算了,除了自己坚决不能再第二个人知道,那是自己心底的魔鬼,邪恶无比。当着诸人只能用厚厚的墙壁把它关押起来,不透一丝光。

    那是自己的失乐园,别人的禁地。亚当和夏娃就是上帝心中的失乐园,结果闯进来一条毒蛇,搅乱了上帝小心翼翼的安排,释放出了他心底最大的魔鬼。

    李治是大唐的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只不过心中的那份恶隐藏的更深,也更大。

    他的恶需要朝臣的提防,掺杂了权力之欲的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到,也有足够的心理预期。

    只不过李治有足够的耐心和隐忍的本事,长孙无忌咄咄逼人,戴着那顶托孤重臣的帽子四处招摇。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滔天的权势。

    武将一个个闭门不出,既不想得罪皇帝也不想被长孙无忌钻了空子抓住把柄死咬着不放,在家里修身养性。

    弱势守成,李治的恶被长孙无忌一派围堵的密不透风,无处发泄。只能找几个不开眼的倒霉蛋来疏导一下,不然长期的郁闷会让人发疯。

    身为大唐的掌舵人,年轻的李治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即使多年的耳睹目染,加上太宗皇帝的悉心教导,已经对国事有了诸多的了解。

    但是骤然接手,压力还是海山倒海的威逼而来。

    每个夜晚李治都难以入眠,想着如何才能摆脱掉那些重臣,想着如何让大唐帝国更加强盛,想着如何干掉那些反叛者,想着如何让自己的皇位更加稳固。

    他彷徨着、压抑着、痛苦着、无奈着、焦虑着,心里无数的话只能闷在心底,无人诉说。没有一个倾听者,也不能有倾听者,帝王之术告诉他,皇帝的一切都应该是模糊的,神秘的,让人捉摸不透的。

    即使如武媚这样这样的女子,依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虽然自己沉迷她的身体,她的一颦一笑都让自己感到人生的美好。

    可是皇帝注定是孤独的,他的美人是江山,而不是寻常女子,所有的心事只能站在太极宫最高的地方,俯瞰着万里江山,呢呐自己的情愫。

    每个人都羡慕他这个皇帝,乞丐以为皇帝最好的好处就是能填饱肚子,贱民以为皇帝最大的好处就是他是良家子,普通百姓以为皇帝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参加征战,没有赋税徭役,低微的官员以为皇帝最大的好处就是他就是最大的官,勋贵以为皇帝的最大好处就是整个江山都是他的。

    他们都没有错,如果这些是好处的话,那他确实拥有这些。但是福兮祸之所依哇。

    自己的本家李耳在千年之前就说过这个道理,可是这些人都选择性的进行了遗忘。或许他们没有遗忘,而是从来就没有记起,巨大的利益和诱惑遮住了他们的双眼,让他们只顾奋不顾身的向前,却没有看到路上的陷阱。

    对于资本家,马克思有过最精辟的描述:资本会逃避动乱和纷争,是胆怯的。这当然是真的,却不是全面的真理。像自然据说惧怕真空一样,资本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的情况。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

    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百分之二十,就会活泼起来;有百分之五十,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百分之百,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动它们。
1...2223242526...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