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李二暂时的遗忘让武媚保全了性命,也有了和李治相处的时间。但是她的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害怕李二有一天会突然想起来那个流言,然后杀气一起,她根本没有活命的希望。




第八十八章新的开始
    李二病了,已经半月没有早朝,做为一个征战半生的马上皇帝,李二身上的伤病终于复发。

    多年的征战过度的消耗了他的生命,虽然在贞观后期,李二连宫门都没出过,但是岁月不饶人。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李二也能例外。

    此刻的李二没有了一点天可汗的模样,没有了皇帝的骄傲,他静静的躺在温暖的床榻之上,像一个最普通的老头,安静的闭着双眼,感受死亡的来临。

    这些年他看过很多死亡,父皇的,兄弟的,孩子的,皇后的。现在终于轮到他了。

    可怕的时间啊,在吞噬了李二诸多的亲人之后,终于把那双死亡的大手伸向了这位伟大的帝王。

    孙思邈已经来过多次,然而并没有给他带来新的希望,长生不老之药终归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罢了,虽然他本来就没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当孙思邈告诉他的时候,他还是不免有些失落。

    他还有很多理想没有实现,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去做,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很快他将归于地下,见到他的父皇,见到李建成,见到长孙皇后。

    原来这就是死亡的感觉,他并没有感到害怕,只是感到孤单。下面跪着很多人,哭震天,可是他听不到,他的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底下的人像是表演哑剧一般,十分滑稽。

    太子李治已经昏过去两次,他是真的伤心了,到底是自己的孩子啊,从他的眼里能自己自己的影子,希望你以后成为一个好皇帝。我这一生过的并不开心,虽然我是皇帝,可是我做错了很多事。

    你的祖父,你的伯伯,他们痛恨着自己,现在我即将去另一个寻找他们,如果可能,我会祈求他们的原谅。

    世俗之事,以死为结。

    我不需要任何人陪葬,我的那些妃嫔们,没有子嗣的,就让他们去感业寺出家吧,不要让她们殉葬了。这辈子为我而死的人已经足够多了,就让她们或者为我祈福吧。

    你们这些大臣,跟随朕多年,可谓忠心耿耿。现在我的孩子即将成为大唐的皇帝,成为这个天下的主人,你们要像忠心我一样忠心于他。

    李氏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这位盖世英主,辗转于病榻,在终南山上的翠薇宫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天。《资治通鉴》言,上苦利增剧,太子昼夜不离侧,或累日不食,发有变白者。上泣曰:“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丁卿,疾笃,召长孙无忌入含风殿。上卧,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悲不自胜。上竟不得有所言,因令无忌出。

    己已,复召无忌及诸遂良入卧内,谓之曰:“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又谓遂良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逸人间之。”仍令遂良草遗诏。有顷,上崩。

    一代帝王李二,终于闭上了眼睛,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李二临终前放心不下的只有太子,为他做了最后的安排后,便撒手而去了。

    看来直到临终前,李二他仍十分清醒,对褚遂良的交代极富暗示性:既使遂良深明长孙无忌的功绩,又使长孙无忌明白要“尽忠于我”。

    既嘱遂良“勿令谗人间之”以示最后的信任,又让长孙无忌感受他李二最后的关怀。同时也是让遂良、无忌肝胆相照、精诚团结以辅少主。

    一箭几雕、语关数义,李二真不愧是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

    其智略权谋的运用已臻炉火纯青、收发自如、了无痕迹的境界。

    然而他还是不能抗拒大自然的规律,终于带着一颗不安的心,离开了他无限恋的人世。

    五月二十七日,长孙无忌安排李治带领飞骑、劲兵和旧将先还京师。二十八日,太予回到京城。李二的遗体用马舆载着,以平时侍卫仪仗相继而还,安放在两仪殿。

    当日,李治任命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为中书令。

    二十九日,在太极殿为李二发丧,并宣读遗诏,李治即皇帝位。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一日,在太极殿为李二出殡,并举行登基仪式,李治正式登上皇帝大位。

    李治终于成为了大唐新的帝王,成为天下新的主人。

    新帝总是会很忙,毕竟是刚上任,所有的业务都需要李治去熟悉,虽然他已经在东宫磨练了几年,但是和现在的事情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以前说到底不过是个部门经理,现在可是大唐集团的董事长,并且所有的股份都是他的,百分之一百的李氏控股。长孙无忌、柳奭、李绩之辈说的直白一点,不过就是个高级打工者而已。

    所以李治忙的昏头暗地,几欲发疯。

    以前在看父皇在处理政事事觉得虽然辛苦,但父皇总是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为何到了自己身上他会如此狼狈?

    已经三个月了,当李治终于慢慢习惯了这种忙碌,习惯每天四更起床,上朝听取众人每天的汇报,习惯每天都熬夜看奏折,习惯一整天都顾不上吃利几口饭。

    当凌厉的寒冬终于过去,春天发芽的山坡变得绿油油之时,李治才猛然想起来,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武媚了。

    不仅是没见过武媚,好像这几个月以来,他没有如果一个妃子的寝宫,连皇后那里好像都没去过。

    我不会是出了什么生理问题吧?李治大惊,赶紧解开衣服仔细查看。还好,还好,东西还在。

    他暗暗喘口气,然后又是一惊,已经几个月了,自己居然一点这样的念头都没有,这是个大问题啊!

    赶紧召孙正权过来把脉。

    正在家中休沐的孙正权听到皇帝召见,不敢耽误,连鞋都没顾上穿就直奔宫中。

    路上顺便打听了一下皇帝到底是何病症,王福满不好回答,如此隐蔽的问题不能宣扬,还是请孙正权亲自瞧瞧为好,只能打着哈哈催促他快走。



第八十九章投胎的重要性
    孙正权细细的给李治把脉,不敢大意,眉头紧缩,一只手捻着胡须,想着可能的病症。李治被孙正权如临大敌的举动惊的不敢动弹,生怕一个不小心病症加重。

    时间过的异常缓慢,终于在李治快要忍不住爆发时孙正权结束了诊断。

    回禀陛下,陛下身体康健,威猛壮硕,脉象强劲,面色红润,并无生病之兆。思来是陛下这些时日朝事纷杂,心头不愉造成。待微臣开一副安身汤,陛下休息两日,当可无虞。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李治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回到了肚子里,这下朕就放心了。如果做了皇帝身体却出了问题,那玩笑就开大了。李治忍不住暗暗白了孙正权一眼,没事你把脉把这么长时间,胡子都掐断了好几根,差点吓死我。

    王福满是最懂李治之人,晚上告诉太极宫的婢女,油灯不要添太多的油,让陛下早些休息。

    此刻的李治需要的是女人的安慰,已经三个月没有近女色了,在这样下去,别说后宫的嫔妃,估计朝中的大臣都会坐不住。

    他贴心的派人告诉萧淑妃,陛下今晚回去她的寝宫,好好准备。

    大喜过望的萧淑妃狠狠赏赐了前来报信的小宦官,萧淑妃身边的贴身婢女把一个晶莹剔透的珠子塞进了小宦官之手,出手阔绰,让他咋舌不已。

    焚香沐浴,添花加锦,萧淑妃洗洗的洗过身子,又用鲜花熏过一遍,再命人把锦被也用熏香熏过,还拿出了珍藏的**香。

    为了验证孙正权的结论,李治对一些不重要的奏折暂且扔到一边,王福满在前面领路,直奔萧淑妃寝宫而去。

    听闻李治的去向王皇后大发雷霆,她不敢生李治的气,只能把所有的怒火都对准萧淑妃。

    这样的次数越来越多,等到后来王皇后悲剧的发现,她好像已经失宠了。

    萧淑妃日渐隆起的肚子是对她皇后之位最大的嘲笑。

    不用别人提醒,王皇后甚至能感受到宫里婢女私下里的白眼。

    她可是皇后啊,从太子妃到皇后,几年下来她不仅没有得到李治的欢心,连肚子都不争气。少数的几次恩宠她都没有把握住,不然哪里轮得到萧淑妃在宫里耀武扬威。

    孙道长瞧过她的病症,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让她如坐针毡,犹如晴天霹雳。

    连孙道长都没有办法的事只怕无人能治她的病症了。

    她的母亲已经进宫多次,每次都带着各种方子,但是无一例外没有效果。

    她已经放弃了能生一个孩子的希望,连孙道长都没办法的事,其他的庸医不足为论。

    这日她的母亲再次进宫,却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一个美艳无比,美到让她自惭形秽的人,妖月。

    一个女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听着就透着一股邪气。

    出于本能,她对这个女子异常的排斥,不仅是嫉妒她的美貌,而是她的无理和智慧。

    自己可是大唐的皇后,妖月这个女人见到她居然不参拜。

    一介贱民,见到本宫为何不行礼?王皇后很不满,尤其是看到母亲对她礼遇有加,比见到皇帝还客气周到。

    自己话刚出口就被母亲喝住,不得无礼,这可是母亲求了很久才请妖月娘子进宫来帮助你的。

    她能帮自己?王皇后一愣,难道你会医术?

    我不会医术,但是能让陛下回心转意,妖月款款而作,笑意盈盈,你不想听听我的办法?

    就这样,武媚这个名字再次传入了宫里,也让王皇后想起了这个人。

    妖月说的云淡风轻,王皇后听的却如有惊雷。她不可思议的看着母亲,又看看妖月,如果这是真的,那也太可怕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虽说无人得见,但是可信度至少有七分,只要去一次感业寺,一试便知。

    如果真是这样,为何已经一年过去了,陛下连提都没有提过,更没有出宫过一次?可见武媚并没有得到陛下的欢心,即使有这种事,可是时过境迁,陛下恐怕早已不再留恋。

    皇后,你知道为何你千般努力,扔不得陛下恩宠吗?就是因为你根本不懂陛下之心。先帝曾当着众臣夸赞陛下忠孝仁厚,你以为这样的评价如何?

    以先帝之睿智,他识人绝无差错。忠孝仁厚,从这几个字里面你能看到什么?如果你连陛下念旧情都看不出来那你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或许你是一个合格的皇后,但是作为一个男子的妻子,你真的很失败。

    妖月是一个睿智的女人,不然也不会让尊贵的柳氏尊为上宾。她既然这么说就基本上没有大的差错。

    王皇后哑口无言,被妖月说的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是啊,她是李治的妻子,正儿八经的明媒正娶,从太子妃到现在的皇后,位不可谓不尊,势不可谓不胜。

    可是她并没有利用好这样优势,反而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可是皇后,家世又好,不管是娘家还是舅舅家,在大唐都举足轻重,贵不可言。有这样的家族背景,即使李治贵为皇帝,也要礼让三分。

    从成为太子妃那刻起,她就知道这桩婚姻充满了政治智慧,她和李治的感受都是次要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尤其是她,根本就没有一点选择的权力。

    在大多数人看来,她的运气真的不是一般的好,能入得李二的龙眼,亲自选为太子妃,那是多大的荣耀!多少女子求而不得的事,连想都不敢想,而她却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全天下所有女子梦寐以求的事。

    投胎真的很重要,重要到你努力了无数次无数年,也不及人家刚出生所拥有的一切。

    贫寒的你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奋斗,碰了无数次壁,摔了无数次跟头,挨了无数次骂,加了无数次班,吃了无数次泡面,住了无数次地下室,你依然买不起房子,直不起腰,活的毫无尊严。不敢生病,不敢住院,不敢休息,不敢辞职,不敢恋爱,不敢吃一顿好饭,不敢买一件好衣。

    只因为你的贫穷。



第九十章婚姻不等于爱情
    王皇后就没有这样的担忧,她出身高贵,家中世代为官,皇家颇为倚重。从她一出生就已经注定她的不平凡,即使不嫁给李治做太子妃,也会嫁给某个皇子或者某个勋贵子弟。

    可是她也有烦心事,只不过她的烦心事不是柴盐油米酱醋茶,而是花前月下诗酒花。

    普通百姓的生存艰难之事不是她考虑的,她也不会考虑。

    从小接受的教育就告诉她,她的未来是高高在上的勋贵,为了家族强盛而用力,纵使牺牲身体也在所不惜。

    男人为了家族不是上阵杀敌就是入朝为官,女子为了家族自然而然就是政治联姻。这是她们的宿命,是她们最终的结果。

    无人可以改变。

    李二贵为大唐皇帝,为了江山稳固依然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更不说她们这些勋贵。

    和文成公主相比,她已经好太多,起码不用万里远嫁,让一个土蛮成为自己的丈夫。听说吐蕃的人很矮很黑,身上长满了虫子,一年都不洗一次澡。

    太可怕了!

    如果家族让她嫁给这样的人,她一定会选择自杀。

    高傲的她不允许那些野蛮人来玷污自己的身体。

    她梦想的夫君,是一个伟大的英雄,可是要驾着七彩云彩来娶她的。

    所以当父亲说李二下旨让她嫁给李治为太子妃时她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已经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甚至高出她的期望。

    她见过李治,知道那是一个仪表堂堂的男子,虽然好像没有他的哥哥有魄力,但是在一帮皇子之中,也算是出类拔萃。不然李二又怎能选他做太子?

    存在即合理,李二既然看重李治,就证明他必有过人之处。

    所以她基本上是满意的,家中的所有人都跑过来恭贺她,太子妃啊,以后就是皇后,王家还从来没有过皇后呢。

    不管对于王家还是柳家,这都是政治上的盛事对于李二这么做的目的,他们心知肚明,但是这是双赢之事,这桩婚姻对于他们而言,利益真的太大了。王家和柳家一跃而成为大唐最顶级的勋贵之一。至于说成为李治政治上助力,这是应有之义,帮助李治,就是帮助他们自己。

    这就是政治婚姻的魅力所在,明知道婚姻的背后并不纯粹,充满了各自的利益,但还是义无反顾的进行。至于婚姻的两个主角,两个年轻人而已,他们的感受根本不用考虑。
1...3334353637...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