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臣妾也是见样学样而已,每天跟在陛下身后,总能学到点皮毛。现在臣妾就是害怕事有纰漏,误了陛下的大事。
武媚才不会自我夸奖,如果是那样,那就是在找死。不管李治怎么想,她都必须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好突显出李治的伟大,只有这样李治才不会担心她会干政。
虽然此刻武媚并没有想到干政的意思,她只是想借这这个机会,让李治对她产生更大的依赖而已。
长安每天送到洛阳的奏折有满满的一大车,事无巨细,什么稀奇古怪的奏折都有。
有的奏折确实言之有物,哪个地方有事了,哪个地方闹灾了,武媚处理起来会异常的谨慎,反复斟酌后拟定几个意见,供李治选择。有的奏折就比较奇葩了,什么我家的桃花并蹄开了两朵,这预示着大唐国运昌隆,什么我治下的地方发现了瑞兽麒麟,什么雨后出现了七色彩虹,什么谁家的老婆生了三胞胎,等等数不胜数,听起来滑稽而可笑。
为了这种无聊之事居然也要写道奏折,从外地送到长安,这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不知道那些送奏折的差役,听到这样的内容后会不会骂人,反正武媚几乎要骂人了。
你们这些大臣真是闲的,天下那么多的正事你们不干,偏偏对这些无聊的东西上心,拍马屁也要拍的准点啊,你家桃花开个花也要和大唐国运联系上,还有比这更无耻的吗
就你家有桃花吗宫里的桃数多的去了,难道都不会开花
虽然武媚很反感,但是把这种事当成一种闲谈,倒也让李治能够理解天下臣子的动态。他几乎是咬牙切齿,拿着我的俸禄,居然不干人事!
但是生气归生气,不能写到奏折上,只能说以后这种事不用上奏。
意思很明显,你好好干你的工作,以后没事别瞎写奏折,朕忙的很,没功夫看你的无聊奏折。
然而根本无济于事。
过了没多久,这种奏折又会多起来。
第六章有胆来战
武媚几乎都被气笑了,还真是打不死的小强啊。
类似这样的奏折很多,根本就没有办法杜绝,你也无法惩罚他们,只能自己生气。毕竟人家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只是给皇帝你上了一道拍马屁的奏折而已,拍马屁又不是罪,你翻遍所有的律法也没有这一条。
不过时间一长,武媚反而十分享受这种过程。她看着那些拍马屁的奏折,想象着那些大臣的神情,不由生出一种我就是神的感觉。
不过武媚把这种感觉隐藏的很好,她十分清楚,这份得意舒服的感觉只能自己知道,不能言说。
批阅奏折这种事不仅没有让武媚感到厌烦,反而成为了她一项不可多得的乐趣。
朝中的大臣十分奇怪,皇帝在洛阳真的对身体好他们明显感觉的出来,送过去的奏折不管批阅的数量还是质量,明显比前一段时间要好。
也许洛阳真的适合养病,他们也没有多想,以为是李治头疼的毛病减轻了。
毕竟李治患有头疾这件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满长安的人都知道。
当然有很多大臣不高兴,他们之所以怂恿那么多人有事没事的给李治上奏折,就是为了消耗他的精力,让他筋疲力尽,无暇顾及,然后缴械投降,重新把权力下放。
不过现在看来,这招没怎么奏效啊!
而且他们弹劾李义府之事,怎么连个声响都没有已经上过很多奏折弹劾了,皇帝一点表示都没有,连提都没提过这是什么意思
大臣们的疑惑是有理的,因为李治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些弹劾奏折,武媚把所有弹劾李义府的奏折,悄悄的给藏起来了。
第一次看到这种奏折的时候武媚心里一惊,对于李义府私下里干的坏事她再清楚不过,卖官鬻爵,霸占田地这种事李义府做的不少。还顺带着打击异己。
武媚当然这种事,也十分的反感,但是现在正是她用人之际,她故意忽略了李义府的这种缺陷。而且,李义府对自己很忠心,只要自己交代的事他都会不折不扣的执行。
关键是,不管是卖官鬻爵,还是打击异己,都或多或少的有她武媚的影子在里面。比如那些得来的钱财,大部分都进了武媚的口袋。
不能让李治知道,这是武媚的第一想法,虽然她觉得李治并不会对李义府进行严厉惩处,毕竟李义府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的支持李治,可以说是她和李治的嫡系了。但是到底会到什么程度,她心里也没底,所以干脆不让李治知道。
不过武媚也觉得必须告诫一下李义府,该低调还是要低调一点,毕竟现在的朝堂还有很多猛人,被人抓住把柄就不好了。而且,李治对李义府这样的人是打心里反感的,之所以他们现在还能如此嚣张,只是因为李治和武媚一样,需要人支持而已。
而且,她和李治也必须把李义府推出来,让那些还在犹豫的人看看,靠向他们是有好处的,李义府就是最好的例子。
身在长安的李义府脸色铁青,他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敢上奏折弹劾他,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武媚只是提了一句让你收敛一点,并没有提到到底是谁。不过李义府不会这么善罢甘休,他要找出这个人,然后进行无情的打击,最好能把他干掉,让那些有此想法的家伙彻底熄火。
愤怒的李义府开始了大规模的排查,由于李治和武媚都不在长安,所以李义府十分嚣张,连最起码的遮掩都没有,俨然一副我是老大的架势。
这种作死的行为不说别人,连许敬宗都看不下去。
虽然他们两个人同属于一个阵营,但是许敬宗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政治暴发户。
他许敬宗可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虽然人损了点,但是治国的本事还是有一些的。况且他的领路人是马周,所以许敬宗并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佞臣,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抱负。
如果没有当年长孙无忌的打压,也许他会成为下一个马周,跻身朝堂,为天下苍生而奋斗,成为皇帝身边一个不可多得的大臣。
现在他虽然走了一些弯路,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但是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和李义府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李义府的目的很简单,也很单纯,就是获得高官厚禄,除此之外,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理想。兼济天下拯救苍生这和他没有一点关系。
所以许敬宗瞧不起李义府,和没有底线的人在一起,让许敬宗感到危险。所以他几乎和李义府没有什么交集,也谈不上熟悉。如果可能,他宁可不认识这个家伙。李义府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得罪了多少人。
他仗着背后是武媚和李治,完全不懂得收敛。典型的小人得志啊,这样的人注定走不了太长远,还是趁早离他远点,免得被误伤。
所以当李义府大肆的卖官鬻爵,铲除异己的时候,许敬宗总是一言不发,远远的躲开,从不发表意见,夹起尾巴做人。
相比于李义府,许敬宗更像是一个透明人,虽然他现在是宰相之一,但是他很低调,即使要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也只会悄悄的做,不会像李义府这么嚣张。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遗忘了他的存在。
连上官仪这样耿直的人都觉得许敬宗是一个老实人。
所以整个朝堂的不满情绪都集中在了李义府身上。
你李义府不过就是一个政治投机者,没有根基,没有家世,连起码的能力也没有。如果不是投靠武媚,你不过就是一个芝麻大的小官。我们为大唐出血出力的时候你这家伙还穿着开裆裤玩尿和泥呢,现在居然也好爬到我们的头上作威作福,老子不发威你当我们真的怕你啊!
有胆来战,不服就干,谁怕谁啊!
于是李义府和朝堂之上的众臣们闹的不可开交。
第七章言官
李义府当然不是一个人,如果是一个人的话人家分分钟就把他干掉了。实际上李义府的下面,有很多的人投靠。他们大多数和李义府一样,为了追逐功名利禄可以舍弃一切,做事的时候毫无底线。只要能达到目的,喊宦官阿耶都没关系。
反正又不是真的,这是他们的一致看法。这些人怎么冒出来的一部分是李义府卖官鬻爵时投靠过来的人,一部分是为了升官而主动投靠的人,这两部分人组成了李义府的班底,成了他最强大的力量。
不过这些人的官位普遍偏低,并且因为没有统一而强大的指导思想,所以显得松散凌乱。
而许敬宗就躲在一旁冷眼旁观,他幸灾乐祸的看着李义府不断作死,一言不发。李义府如果被其他大臣干掉,那最受益的,就是他许敬宗,其次才是上官仪。
他会帮上官仪对付李义府吗自然不会,许敬宗不会冒这样的风险。李义府和自己一样,都是武媚和李治的人,如果自己和上官仪一起对付李义府,那会被武媚和李治认为是背叛。一旦他们有了这样的固有印象,那就是宣判了他许敬宗政治生涯的死刑。
况且,上官仪也不屑和他许敬宗合作,这是一个顽固的老人,他佩服上官仪的正直,却不欣赏他的固执。
你们就纠缠在相爱相杀好了,我许敬宗绝对不插手。
所以有那么一段时间,许敬宗在朝堂之上一直装傻充愣,李义府问三句他才心不在焉的回答一句,还答非所问,令李义府十分奇怪。
在李义府的印象中,许敬宗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总是不苟言笑,对人和气。但是好像和谁走的都不近,不管是上朝还是下朝,永远都是一个人。
作为三宰相之一,许敬宗太低调了,让李义府有些不适应。
毕竟咱俩都是武媚的人,你这么冷淡不大好吧毕竟咱俩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伙的啊。
三个当朝重臣在殿外等候李治招见的时候总是场面诡异,气氛尴尬。
三个人就这么你看着我,我看着他,他又看着天,几乎没有话说。
有时候李义府实在有事想到找许敬宗商量得到了回答也不能让他满意。至于问上官仪,他李义府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因为得到的除了一声从鼻子里喷出来的哼,绝对不会有别的声音。
有时候李义府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许敬宗会表现的唯唯诺诺,当初可不是这样的啊!难道说当了宰相之后胆子就变因为官位的骤然升高,许敬宗可是患得患失起来了
李义府一想,还真有这样的可能,毕竟高处不胜寒啊,宰相的位置太重要,太惹眼了,无数人的眼睛盯着,稍微有点差错都会被放大无数倍,然后被御史言官喷的体无完肤。
这样的事不是没有过。事实上从他们开始当宰相开始,言官们的口水就没有停过。无论他们怎么做,都会有人看不惯,不喷上几句就显得他们没水平。
不仅是许敬宗,李义府,连上官仪都没有躲过去。
那些言官完全就是为了喷你而喷你,没有什么理由可言。
你说这是对的,他们马上就跳出来说这是错的。你说那好,错就错吧,我改。对不起,依然会有人跳出来接着喷你,你搞什么还有没有自己的一点主见你可是宰相啊,这样轻易的被别人支配你的意志,太可怕了。如果被有心之人利用,大唐就危险了!
你如果沉默以对,那只会被喷的更惨,你不说话是什么意思你这是默认自己做错了还是说你看不起我们这些言官宰相肚里能撑船啊,我不过给你提了点意见你就黑着一张脸,恨不能杀了我。你这点胸襟根本就不配做宰相,如果我全家出了事,那一定是你指使人干的,诸位同僚,请为我作证。
我擦,这屎盆子扣的,让你直接无语,你不仅不能揍他,还得派人保护他全家。言官的仇人太多了,万一这个时候他被人杀了,那这屎盆子就扣定了。
所以李义府有绝对的理由怀疑,许敬宗是被言官们喷怕了,因为那些言官要是喷起来根本就不要命。官你宰相不宰相,先喷了再说。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总能找到你的弱点,经常让你无言以对。
自从许敬宗变得低调以来,言官对他的攻击少了许多,和李义府还有上官仪比起来,差了可不止一倍。
有时候上官仪被喷的厉害了,会大声怒吼,许敬宗也是宰相,你们怎么不喷他
他算个屁的宰相,连话都不敢说,喷他太没有挑战性了,简直是对我们言官的侮辱。
这个理由让上官仪都没脾气。
可是不管是李义府还是上官仪,都没有看到私下里许敬宗给言官们的好处。
言官的日子很不好过,权力很小,他们的指责就是找人麻烦,干的是得罪人的活儿。所以得罪的人不少,又没有什么灰色收入,仅仅那点俸禄,养家糊口真的很难,日子过的很是清贫。
这种物质上的劣势加剧了他们对其他官员的敌意。
凭什么你们可以有灰色收入凭什么你们做生意就有人给开后门
我不高兴,我看不惯,我仇视富人,我要发泄,所以我要揭露你们的丑恶嘴脸。
大部分的大臣都对言官敬而远之,能不搭理绝对不搭理。
但是许敬宗不一样,他经常在私下里对言官们进行送温暖活动,每逢节假日都要带着东西钱财走动走动,看看他们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并送上节日的问候。
有时候有发财的机会,还会拉上他们,虽然得到的钱财不多,但是绝对比俸禄多。
正是这种日积月累的行动才让言官们对许敬宗感激涕零,好感倍增。
还是许敬宗把我们当人看啊!他们由衷的感叹,你看李义府,你看上官仪,什么时候拿正眼瞧我咱们
不能比,真的不能比。
第八章互相伤害啊
许敬宗就是用这样的小恩小惠,赢得了言官的拥护。但是许敬宗心里明白,他的目的绝对不是让言官们感激自己,而是要让言官们的怒火对准李义府和上官仪。
言官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嫉妒心强,自尊心强,攻击心强。许敬宗和李义府上官仪完全不同的做法在言官眼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在感激许敬宗的同时对李义府上官仪的不满也在同步增加。
人家许敬宗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我们,你李义府上官仪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许敬宗同样是宰相,差别也太大了吧
人性是贪婪的。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的**并不会很大,一个馒头,一顿饱饭,都能让他们感到满足。
可是当他们走了一个馒头,一顿饱饭之后,他们的**就会大大增加,远远超过他们的能力。
现在的言官就是这样。他们的**已经被许敬宗慢慢的培养了起来,并且把矛头直指李义府和上官仪。
这种没有来源的恨很正常,世界上从来就不缺这种恨。
当李义府和上官仪在朝堂之上被言官喷的无力招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许敬宗的杰作。反而觉得许敬宗唯唯诺诺,为了不得罪言官,居然连工作都不错了,话也不敢说了。宰相做到这个份上,真的是太窝囊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