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第一章上官仪
此刻的武媚已经贵为皇后,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她赢了萧淑妃,赢了王皇后,赢了褚遂良,赢了长孙无忌。她已经到达了天下女子所能达到了顶峰,她应该感到无比的高兴,无比的踏实。
因为她是皇后,除了李治,再也没有人可以压制她,再也没有人可以对她横眉冷对,再也没有人可以欺负她,再也没有人可以让她害怕。
从道理上讲,武媚应该具有了完全的安全感,毕竟能够威胁到她的人已经没有了。
现在的她和当年相比,已经脱胎换骨,当年她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才人,任人摆布,唯唯诺诺。后来又被赶去感业寺,面对青灯古佛依然有人欺负他。后来进宫,成为朝堂上大臣们指责的对象。
好像她这些人,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对她指手画脚,不高兴的时候就踩她两脚,高兴的时候就踩她一脚。
她成为了天下人的出气筒。
现在她终于成为了皇后,终于把她的所有敌人都干掉,本以为能够安静的睡觉,不会再有那些噩梦。可是现在她依然在半夜时候被惊醒,吓出一身冷汗。
依然没有安全感,那种被人支配的恐惧依然没有消散。
这是为什么
我的内心到底在害怕什么
武媚想来想去,终于发现,她害怕的那个人,是李治,这个给予了她一切的男人。
为此,武媚总是小心翼翼的让李治高兴,竭尽全力的让自己表现更好,让李治离不开自己。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媚内心的惊恐也与日俱增,她很担心有一天李治会厌倦她的容颜,那样的话到时候她该如何自处
她没有强大的家世,没有支持她的众多大臣,到时候李治身边年轻貌美的女子想要取代她武媚的地位,她又该如何应对
每次想到这些武媚就无法入眠。
为了防止这一天的到来,武媚尽力的在朝堂之上安排自己的人,比如说李义府就是一个忠心鱼她的人,而许敬宗,也可以为她所用。
关于上官仪,武媚也是多次的想要拉拢,但是好像上官仪并不热衷于投靠武媚,反而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看不上她这个皇后。
这让武媚很意外,好你个上官仪,老娘我又没得罪过你,你凭什么看我不顺眼我好言好语的在李治面前给你说好话,你却在鄙视我,这就是无缘无故的恨了。
武媚猜测的没错,上官仪确实瞧不起武媚,从武媚进宫的第一天起上官仪就瞧不上她。
上官仪是一个遵循守旧的人,看不惯所有有违礼法之事。在他看来,武媚勾引李治已经罪大恶极,居然还在太宗皇帝死后从感业寺出来堂而皇之的进宫,这是给整个大唐抹黑。后来更是怂恿李治废掉了王皇后,这样一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厚颜无耻之人,怎么能做皇后她有什么资格母仪天下
最让上官仪不满的是,武媚居然杀死了萧淑妃,杀死了王皇后,害死了褚遂良,害死了长孙无忌,这是怎样一个蛇蝎心肠的女人啊!
这样的一个女人,能够做皇后吗
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上官仪并不去长孙无忌一派的人,他只是一个固执己见,只会低头做事,不会拍上官马屁的人,所以他并被长孙无忌所待见。
但是上官仪依然要为长孙无忌感到冤屈,因为在他看来,长孙无忌没有谋反的心思,他所做的一切,都使得大唐越来越强大。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武媚你迷惑皇帝,害死了长孙无忌,结果呢,你是高兴了,却害了整个大唐。
睁开你的眼看看,现在的朝堂乌烟瘴气,处处溜须拍马,全都是投机的小人。
许敬宗、李义府之流居然也能舔居相位,我羞与之为伍。
如果不是为了大唐江山,老夫才不会和他们一起做事。
这两个滚蛋只知道卖官鬻爵,清除异己,争权夺势,贪赃枉法,完全没有一点为臣子的样子。
武媚啊武媚,这就是你看中的人,什么东西!就因为当年他们支持你做皇后
呸!
上官仪的不合作让武媚十分头疼。
现在投靠她的人真正有才能的人几乎没有,李义府不算,他是一个小人,这点武媚清楚的很。这种人让他咬人可以,做正事就算了,根本就没那个本事。
许敬宗有几分才能,但是这个人还没有完全投靠过来,这是一个有城府的人,深谋远虑,老谋深算,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武媚很欣赏上官仪,不仅因为李治看重他,还因为相比许敬宗和李义府,上官仪身上充满正气。
从心里来说,武媚自己十分厌恶李义府之流,她也希望自己身边都是上官仪这样忠心耿耿、有能力有威望的老臣。
但是问题是,她这个皇后向来就被很多人所诟病,正人君子瞧不起她,有威望的大臣不屑与她为伍。只有那些为了名利权势的小人才会不顾礼义廉耻而追随她。
这些人没用吗
不,这些人用处大的很,只是都拿不上台面。
这些犬牙就是武媚的大棒,刀剑,看谁不顺眼直接就让这些人冲过去,各种办法多管齐下,找出你的短处,然后一击必中。
此时的武媚离不开这些人,毕竟,此刻的她虽然已经是皇后,但是看不惯她的人依然很多,她需要一些人的支持。
否则的话势单力薄的她很有可能被别的女人给拉下来。
而这段时间李治忙于政事,无暇顾及她,更让武媚抓狂。
她的不安在升级,她的担忧在加剧。如果说以前她的敌人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话,那么此刻,她的敌人就是时间。
李治忙于政事让武媚觉得自己处在失宠的边缘,毕竟她已经不在年轻,现在的她,已经是一个三十岁的女人了。
虽然她的容貌依然美艳,她的身材依然傲人,她的皮肤依然光亮,但是她已经三十岁了啊,三十岁的女人还能让一个男人爱几年l0ns3v3
第二章后继无人
宫里又来了新人,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是个个美貌无双,豆蔻年华,正是女子最美好的年龄,武媚确信,李治在面对这些新人的时候根本就把持不住自己。
虽然这些新人根本威胁不了武媚的地位,她一个眼神过去,就能轻易的让她们消失。但是武媚心里还是酸溜溜的,再大度的女人,看到自己的丈夫把其他女人抱在怀里心里也不会好过。
而且这段时间她总是噩梦不断,刚开始会梦到自己死去的女儿,然后会梦到很多死去的人,鲜血淋漓。最近几天,她总是梦到王皇后和萧淑妃,这让她无比愤怒。
这两个死去的女人,居然敢跑到我的梦里来,着实可恨!
你们活着的时候我都不怕,你们死了有什么好怕的!
武媚尽力的说服自己,不用怕这两个死去之人。
第一次梦到的时候,她以为是偶然,是自己内心的那份不安和愧疚在作祟。
第二次梦到的时候,她以为是昨夜的延续,并没有放在心上。
第三次梦到的时候,她猛然一惊,这也太蹊跷了。
第四次梦到的时候,她的内心是惊恐不安的,但是她多年的杀伐之气让她内心充满了愤恨,你们两个死去的人居然还跑出来吓我,罪该万死。
等到第五次的时候,武媚崩溃了,她实在受不了这份恐惧,王皇后和萧淑妃满脸是血的出现在她面前,身下是那个硕大的酒缸,她们惨叫着,怒吼着,挣扎着,悲愤着,让武媚冷汗如雨。
这宫里是呆不下去了。
武媚不顾李治的劝阻,执意离开了长安,去了东都,也就是洛阳。从此之后的武媚就以洛阳为家,很少再回长安。
武媚走了,李治感觉很无聊,也很空虚,他自己呆在空荡荡的宫里,连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
刚开始他觉得也没什么,现在的他忙的昏天暗地,哪里有时间去儿女情长
可是距离武媚离开长安还没十天,李治就无法忍受了。
现在的李治需要的不是**上的欢愉,而是精神上的抚慰。
朝事繁杂,无人诉说,李治有无数的牢骚需要发泄,需要人倾听。
下面的大臣时刻盯着他,揣摩着他的心思,准备投其所好。
不要说和这些人说说心里话,就是正常的君臣对奏也不能太过频繁,君王的心思需要隐藏,否则就失去了威慑力。
至于宫里的那些妃嫔,她们唯唯诺诺,只会挖空心思的讨自己欢心。本来就处在一个不平等的位置,哪里可能谈心
找来找去,好像也只有武媚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她并不会因为自己是皇帝而太过于小心谨慎,因为她不仅是自己的皇后,更是自己的妻子。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李治把所有人从脑子里过了一遍,发现只有武媚能做一个倾听者。
唉,武媚啊,好好的你跑到洛阳做什么长安挺好的啊。
李治烦闷不已,看着眼前如山的奏折感觉不到一点希望。
王福满!李治几乎喊的歇斯底里,不行了,这些奏折根本就看不完,每天都是这样谁受的了
更何况,李治近段时间一直感到剧烈的头疼,太医署丞孙正权已经来看过很多次,药开了不少,但是依然没什么效果。
如果能休息一下就好了,李治又怀念起长孙无忌来,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能帮我处理一下这些无关痛痒的奏折,那该多好!
这些琐事本来不会程到他的面前,许敬宗他们就能处理。
但是因为长孙无忌的例子就在眼前,他们的内心非常担忧。通过长孙无忌这件事,他们已经在心里有了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李治对权力的追求是狂热的,几乎和李二有的一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样一个皇帝面前,你还想着自己对某件事做出决定,这纯属是找死。
于是就出现了现在奇怪而诡异的情况,所有人在李治面前都勤勤恳恳的干活,所有的想法都隐藏起来,所有的事都不做决定,而是事无巨细统统交给李治来做决定。
其实这里面也有众大臣的小心思,这是一种策略,是大臣们为了最后权力的争夺而进行了一种退让。
有时候退让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他们在赌,赌李治肯定会被这些琐事给弄疯,最后他自己就放弃了,为了大唐帝国的正常运转,他自己会做出妥协,把权力重新分配给臣子。这样的话权力重新下放,朝堂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可以说这种策略是十分实用的,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皇帝都不喜欢当劳模,即使他们对权力充满渴望,也不喜欢每天三更睡五更眠的,那太辛苦了,做皇帝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可能有很多,但绝对不是为了受虐。
像朱元璋那样的受虐狂实在是太少了。
李治虽然喜欢权力,喜欢掌握一切的美好感觉,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喜欢做事的人。他的理想状态是,所有事自己清楚,大事自己做决定,小事臣子来扫清,然后做好汇报就行。
他需要的是这样的一个人,有长孙无忌的才能,但是没有他的野心,踏踏实实的做事,不争权夺利。
可是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可以用。
上官仪太勉强了,他倒是没有野心,但是威望不足,处理政事的能力也差强人意。
其他人就更不足为论。
这和李治最初的预期严重不符,当初他认为,即使找不到类似长孙无忌的这样一个人,那我就多找几个。质量不够数量才凑,工作总不至于落下。
可是国家大事的处理向来就不是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而是最后的决策在谁手里的问题。
所以不管李治提拔几个人做宰相,都始终无法达到他最初的设想。
这个时候的李治,在内心里是无奈的,他需要一个人站出来为他分担繁杂的国事,可是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已经被吓到了,连长孙无忌这样的巨无霸都被李治干掉了,他们如果还想着占有权力,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l0ns3v3
第三章迎刃而解
李治真的想要翻桌,不干了!老子不干了!他像一头发怒的雄狮般在太极宫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没有人理解他的烦闷,也没有人来安慰他,更没有人敢安慰他。
他李治是皇帝啊,无所不能的皇帝,谁有资格安慰他而且,在他们心里,皇帝是用不着安慰的,你已经是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整个天下都是你的,说一不二,想要什么都能立刻得到,你有什么好烦闷的要烦闷也应该是我们烦闷才对,我们整天要装着努力工作的样子,小心谨慎,不敢出错。还要猜测陛下你的心思,生怕哪件事做的不好丢了头上的官帽。
我们容易吗
在他们眼里,皇帝是无所不能的,是可以不睡觉、不吃饭、不苟言笑的机器。
反正他们该做的事已经做的,在奏折上写的清清楚楚,用不用,怎么用,同意不同意,这都是皇帝的事,和他们无关。
可是李治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人,他有血有肉,有怒有笑,有喜有悲。有高兴的时候,也有郁闷的时候,有巨大的压力,也有感情的缺失。
此刻的李治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武媚去东都了,李治一肚子的话无人诉说,武媚对李治感情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的武媚,对于李治而言不是**上的关系,而是精神上的支持者。
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大唐帝国对外用兵一直没有停止,这让李治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打仗从来就不是小事,需要慎之又慎,每一个决定都牵扯到帝国的命运,朝堂之上的一个决定,直接关乎前线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生死。李治的压力太大了,他不是马上皇帝,李二当年戎马半生,亲手杀过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打仗是家常便饭,对于李二而言,用兵轻车熟路,整个帝国没有一个人能糊弄了他。
但是李治不一样,他没有去过前线,没有带过兵,对用兵的理解仅仅限于闲暇时看过的那几本兵书。从未进行过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操作。
他不用亲自带兵,但是他需要通过一道又一道的边境奏折来对战争做一个最粗糙的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他在做一个决定时才会心里有底。
要不要增兵要不要换将要不要撤兵要不要增粮草打不赢怎么办打赢了又怎么办打个平手又怎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