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要不要犒赏如何犒赏给谁犒赏回师了怎么升官升几级
无数的问题萦绕在李治的头脑里,让他久久不能抉择。
下面的大臣当然有很多主意,都说的有理有据,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做最后的决定。有的人觉得必须增兵,理由罗列了一大堆。有的人反对增兵,理由同样写了长长的十几条。
矛盾吗矛盾。
有错吗
都没错。
那怎么处理
当然是皇帝做决定。反正其中的利弊我们已经说了,至于怎么做,那是皇帝的事,我们都没意见。
所以李治只能硬着头皮把那些奏折一道一道的详细研读,再结合边境过来的战报,来做最后的决定。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李治对打仗不熟悉,所以做决定的时候不免有些心虚。毕竟这可是举国的大事,关系到大唐的国运,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关系到大唐千家万户。
深夜的李治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武媚想问又不能问,只能陪着李治一夜又一夜的苦熬着。
慢慢的,李治开始和她说起自己的苦闷,自己的不易,大臣的滑头。
武媚是一个非常好的倾听者,她从来不发表意见,总是安慰着李治,让他重新看到希望。
再接着,李治对就一些事情问问武媚的看法,毕竟,李治也需要做一个参考,即使没有任何价值,至少让李治有一丝心理上安慰。
武媚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她有着天生的灵敏嗅觉,并且对大局的把握极为精准。
所以当李治问她的建议和意见时武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李治大受启发。
正是在武媚的帮助下,李治挺了过来,没有被压垮。
他很庆幸,哼,果然关键的时候还是要靠自家人啊,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们一个个滑不粘手,根本就靠不住。
有了武媚的帮助,李治慢慢的对国事得心应手,心里也有了底气。
有时候李治偷懒,直接把奏折推到武媚面前,让她代为处理。
最开始的时候武媚吓的面色惨白,噗通一生就跪在地上,哭的梨花带雨,陛下,后宫不得干政,臣妾给您出主意已经是坏了规矩,您再把这些奏折让臣妾看,如果让大臣们知道了,岂不是要骂死我
武媚懂规矩,知进退,让李治大为受用。皇后起身,这是我让你看的。再说了,我们在宫里做什么,那些大臣又不知道。
这两年你应该看的出来,那些大臣全都尸位素餐,把所有事都往我这里推,太不像话了,他们这是在看我的笑话。我不能让他们得逞。
再说了,皇后天生聪慧,很多事提的建议很好,这些奏折上都是小事,你就辛苦一下,代我处理了。我实在忙不过来了,你总不能看着我被累死吧。
李治的坚持让武媚稍稍心安,她翻看着一道又一道的奏折,做了决定后问下李治的意见,如果李治觉得不妥,她再进行修改。
这样一天下来,李治顿时感到轻松不少,他不用再动脑筋,武媚对政事的处理很有见地,偶尔有瑕疵的地方也是无关痛痒。
真是一个贤内助啊,李治舒服的躺在柔软的床上,满脸温柔的看着武媚,得此一女,夫复何求啊!
在李治的指导和要求下,武媚进入角色很快,那些无足轻重的奏折李治就直接让王福满送过来,由武媚操作。
刚开始只有几本,慢慢的越来越多。
李治似乎终于找到了他理想中的状态,困扰了他几年的心事,居然在无意中,迎刃而解了。l0ns3v3
第四章我有分寸
武媚刚开始战战兢兢,毕竟她这种做法可是严重违例的,说的严重一点,这就是后宫干政啊,你一个皇后居然也敢翻看奏折,还动笔批示,这是窃取皇权,会被杀头的。
所以当李治让她处理的时候她本能的有些抗拒和退缩,毕竟她好不容易才当上了皇后,又没有什么人支持,如果被大臣们知道后以此为借口对她发起进宫,她还真没有太大的依仗和招架之力。
可是慢慢的武媚喜欢上了这种感觉,那些奏折对于李治来说是无尽的麻烦,但是对于她来说,就如泉水甜浆一样,让她欲罢不能。
这种掌握一切的感觉,真好。
你随便动一动手指,就能决定无数人的生死。
就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这才是真正的权力的味道!
武媚没有感到一丝厌烦,她总是拿着奏折仔细的研读,思考着这道奏折代表的分量,从来不会随意的做出决定。
一天下来非但没有感到疲惫,反而让她兴奋异常。
连李治都大为惊奇。
本来还以为武媚不愿意,毕竟批阅奏折这种事,实在太枯燥了。
李治以为武媚之所以表现极大的兴趣,是为了不让他感到内疚,毕竟她可是皇后,不能干政的,为了李治,她可是冒了很大风险。而且,谁愿意干活啊有这个时间出去散散心,放放风筝,踏踏青,多好的事,批阅奏折什么的,能把人无聊死。
所以李治越看武媚越顺眼。
有时候李治心疼的看着武媚埋首在奏折堆里,拧着眉头思考该如何批示,还贴心的让人做一碗参汤来给她补补。
可是武媚居然受到了惊吓,说什么也不肯呆在宫里了。
她可是皇后啊,总不能出去住吧,只好去了东都洛阳。
武媚走了,李治非常的不习惯,他又陷入了无尽的繁忙之中,刚开始他还能耐着性子,可是两天下来就撑不住了。
人只要懒惰起来就会产生无穷大的惰性,再从新变得勤奋,会非常的困难。
于是撑不住的李治只能借着头疼需要静养的理由也追去了洛阳。
武媚啊,我来了,那些繁琐的朝事,还是你来处理吧,我实在受不了。
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来,李治在干掉了长孙无忌之后似乎进取心变得没有那么强了。
其实不是,他的进取心依然很强,只不过他需要一个人来分担一下他庞大的工作量。
之所以选择武媚也是被现实情况给逼的,如果朝堂之上有一个人能有武媚处理政事的能力,李治也不会这样。
把所有的事都捞到自己身上,真的抗不住。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使是李治这样的皇帝也会累,会烦,会想歇一会儿,会想喘口气。
权力是个好东西,但是也得有命用啊!累死了一切都没了。
所以李治决定去洛阳,休息一下是真的,还有一个他没说的理由是,找武媚。只有她可以帮自己处理那些烦心的事儿。
有时候李治也在感慨,为什么自己手下就没有几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呢
他父皇的时候,真是人才济济,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名动天下的人物。
到了他这里,人才明显的有些断档,老的老,小的小,还都才能不足。
不然他也不会这么费力。
不过还好,他有一个武媚,虽然不能帮他治国平天下,至少可以帮他分担点烦心事,让他可以空出一定的时间来思考一些重要的事情。
此时的洛阳已经比几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观,至少看上去不那么破败了。
长安夏天太热,冬天又太冷,而且人也太多。
李治想一个闲暇时间可以放松的地方,找来找去发现洛阳是个好地方,所以一道命令下去,在洛阳修建一座行宫。
皇帝想盖个房子,不是多大的事儿,而且这个时候的大唐帝国十分有钱,修建一处行宫并不是承受不了。
而且李治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就是在原来隋朝宫殿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再修饰一番,就可以了。
武媚已经等在洛阳城外,她早早的就起来梳妆打扮,出城迎接。
今天李治就会到,武媚自然不敢怠慢。
事实上她还是有些意外的,现在大唐正在对外用兵,他应该呆在长安才是,怎么来洛阳了
妖月依然在武媚身边,不过此时的她躲在一个小角落里,正在认真的学习做饭食。
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武媚成功登上了皇后的位置,接下来就是要说服武媚接受他们的教派。
一路走到现在,她已经疲倦不已,她决定等到任务完成,就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孤独终老,一个人都不要见。
李治出现了,当他下车看到武媚的一瞬间,心里的那块大石头顿时落了地。
陛下,现在正是多事之秋,您不怎么来洛阳了武媚不解的问道。
皇后有所不知,正因为朝廷事多,我才必须来洛阳啊,你不在长安的这几天,奏折都快把太极宫填满了。
现在朝廷正在用兵,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边疆,可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大臣们,没一个能干事的,吵架的时候一个个厉害的很,处理事情真是一步三回头,说的头头是道,最后发现一句有用的话都没说。连个主意都没有。
屁大点事都要写道奏折让我定夺,真不知道要他们这些人有什么用。李治终于可以找个人倒苦水了。
所以就想到臣妾了武媚温柔的听着李治发牢骚,然后有些调皮的问了一句。
是啊,在长安的时候,你可以帮着我处理一些无足轻重之事都让我可以静一会儿,也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边疆战事。结果你非要来洛阳,没办法,我只好追过来了。
陛下,您让臣妾翻看奏折,这真的不太好。毕竟我是皇后,如果被大臣们知道了,指不定把我说成什么呢。
他们那些混蛋知道个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有分寸,你是我的皇后,你不帮我谁帮我
可是我怕有人说我干政,这罪名我可不敢接。l0ns3v3
第五章学个皮毛
干政
李治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这是我让你处理的,谁敢乱说
此时的李治有强大的自信,他是大唐的皇帝,武媚一个女子怎么可能干政再说了,她一个女子如何干政有我在,她能干的了政左右不过都是一些朝廷琐事而已,又不是军国大事。
而此时的武媚也确实有这样的担心,现在的她,并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成为华夏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连自己皇后的位置能坐多久都不知道。
她当初最大的野心也就是皇后大位,现在她的野心实现了,只不过心里的那份不安依然没有消散。她认为这是多年的心病,只要时间再长一些,她就可以克服自己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毕竟,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即使高贵如李治,不是也时常担忧着自己的未来吗他是皇帝,大唐的江山是他的,他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关心大唐的江山。可是他不知道这个伟大的帝国会走向何处,不知道他的决定让是对是错,不知道边疆战事会不会赢,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想谋取他的性命。
未来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危机感,不是吗
这个时候的武媚,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皇后位置的稳固,讨李治的欢心而已。
她深知一个女子仅仅依靠美色是不可能长久的牵绊住男人的心的,更不要说这个人是皇帝。
皇帝从来都不缺少美色,即使再美貌的女子几年之后皇帝也会厌倦,更不要说她这样三十岁的女人。她可是比李治大好几岁啊!
这种挥之不去的危机感也许来源于此。
为此武媚也在想办法增加李治对自己的依赖,美貌已经不行了,最多再过两三年,她的美貌就会消耗干净,她会从一个美丽的女人变成一个残花败柳,脸上会有皱纹,皮肤暗淡,肌肉松弛,即使用再多的时间梳妆打扮也无济于事。
老了就是老了,想要再回年轻,只能是幻想。
这次李治不辞辛劳的赶来洛阳,让武媚倍感意外,她恍惚之间好像抓住了什么。
李治对自己依然是依赖的,这种依赖不是来自于**之欢,而是自己帮他处理国事的能力。
武媚知道,李治是一个刚强的人,远不是外人认为的那样柔弱。
不然也不会宁可赶来洛阳来找她也不会向群臣低头,让他们看他的笑话。
可是李治头疼的毛病越来越严重,看不了两个时辰奏折就会支撑不住。
而她武媚,成为了他唯一的依靠。
得出这个结论让武媚惊喜不已,这种依靠远比她的美貌更加可靠,更加长远,更加稳定。
黑暗中透出了一丝光,武媚的眼前又开始明亮起来。
她尽心的处理每一件李治交代给他的事,从不敢懈怠,每次处理完毕后都要向李治详细的汇报,让李治心里有数。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为了维护李治作为皇帝的权威,这点连武媚十分清楚。
虽然他们是夫妻,但更是君臣。
李治可以说不用这么麻烦,你看着处理就好,但是武媚不能真的这样做,否则就是逾越,就是没把李治放在眼里。这种低级错误武媚是不会犯的。
武媚的做法让李治十分受用,他终于不用再看那些成堆的奏折,不用去想着怎么回复。
武媚做完后只要给李治念一遍,他就能知道个大概,偶尔不合适的地方他提上一句,武媚就会尽心修改。
皇帝就该怎么做!李治休息了几天,精神大振,头也不疼了,还能骑马去郊外逛上两圈。
而武媚处理政事的能力确实不一般,她的速度很快,一目十行,根本就不用逐字逐句的研读,只需要扫上几眼,马上就能知道这份奏折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连李治都叹为观止。
皇后,你如果是一个男子,我就让你做宰相,李治拿武媚开玩笑,我都没想到,你居然这么能干,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