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旗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安溪柚

    结果轮机长学习班是成立了,可从年前到年后,除了黄建国外,就只有503舰的轮机长彭军报名参加,至于其他人不是借故维修任务重走不开,就是舰艇有出海任务没办法参加,于是两个人的进修计划便一直拖到了现在。

    要不然n舰队的领导也不会把他俩派去验收g市的游船,谁让他们暂时无法进修闲得慌呢。

    所以两人肚子里的怨气就别提有多高了,之前对游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不待见,已经算是估计军地团结了,否则,早就一棒子打死了。

    不过此刻,面对游船难以想象的噪音控和震动的控制,两人的怨气早就不知道扔到那个河沟里去了,留下的只有相见恨晚的悸动。

    “所以说,我们在技术方面还不完善,可惜就可惜在这里了,要是当时我们504舰也有这样的降噪设备,何至于被苏联潜艇搞得那么狼狈。”

    黄建国一边感叹,一边摇头,看着两个降噪外壳的眼神也变得热切起来,恨不得这就上手给拆了,装到自己的军舰上。

    彭军也是一样,不过他却比黄建国要实际得多:“现在也不晚,你前两天不也听说了嘛,我们503舰的中期大修论证还没搞完,几个船舶研究所对降噪、减震方案的分歧很大,我看要定下来还不得个把月的时间。

    所以我觉得与其等那边搞出结果,咱们还不如学学人家这套成熟的东西,大舰咱们帮不上忙,摆弄摆弄小船还是没问题吧”

    黄建国沉吟着点点头:“没错,正好这条游船的建造负责人就在船上,咱们这就去找他,让他教教咱们这些东西究竟怎么搞。”

    此话一出,彭军的脸色变得有些异样,这自然瞒不过黄建国的眼睛,于是连忙问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彭军有些尴尬的揉了揉脸:“那个负责人不就是先前差点跟咱俩起冲突的小伙子嘛,咱们就这么去,会不会……”

    “嗨,我还以为你怎么了呢,原来是怕丢脸,跟自己人再怎么丢脸,也好过在海上被敌人把脸皮撕下来好看。

    你去不去我不管,反正我是要去的,他要是小心眼儿,那我也




第九十二章:心脏
    愕然,诧异,难以置信!

    当卢耶埃的话脱口而出的时候,中方的陪同人员便是如此的感受,但转眼便是无法抑制的狂喜。

    在向法国提交的海军装备的采购清单中,皮尔斯蒂克公司所生产的船用柴油机便是排在最前面的一个。

    如果问一个人,海军作战舰艇什么最重要,有人会说是武器装备,有人会说是指挥系统,有人会说是舰艇设计,只有真正懂行的人才会说,最最重要的是舰艇的动力。

    因为没有动力,就算你的舰船武器装备再犀利,指挥系统再先进,设计水平再高超,也不过是随波飘荡的浮萍,毫无价值可言。

    所以,船舶的动力才会被称为心脏。

    而中国海军却在这颗至关重要的心脏上面存在着极其严重的病灶。

    这一方面是中国当下的工业基础落后,经验差,底子薄的客观因素所致;另一方面也有所继承的苏联船用柴油机生产模式的现实弊端,再加上不必要的人为因素掺杂其中,致使中国船用动力还在走二十年前的老路。

    就拿80年代开始建造的051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作为当时中国海军最新的一款主力驱逐舰,动力系统居然还是沿用五十年代的蒸汽轮机。

    这在苏联和欧美普遍采用水平更高的燃气轮机的80年代,怎么看都有些开历史倒车的味道。

    这些中国的海军领导层难道不知道吗当然知道,但问题是知道也没办法,因为中国除了蒸汽轮机外,根本没有其他动力能够驱动四千吨级的战舰。

    或许有人问了,中国不是从苏联哪里学到船用柴油机的全套制造技术了嘛

    没错,的确是学了,可正因为如此,中国在船用柴油机上陷入了死循环,因为按照苏联船用动力的划分标准,只有在排水量两千吨以下的船舶才使用船用柴油机,超过两千吨的则使用蒸汽轮机或是更先进的燃气轮机,至于超过排水量两万吨的就直接上核动力。

    所以在苏联的体系下,船用柴油机只是小型舰船的动力主机,上了两千吨以上的战舰,就没必要再用这种制造工艺复杂且没有明显技术优势的动力装置了。

    这套模式总体上并没什么毛病,唯一的硬性要求就是应用的国家具备极强的工业基础,否则极有可能玩儿脱。

    中国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中苏蜜月时,因为有苏联的技术帮助,中国全盘吸收这个模式倒也没什么,等苏联突然撤走援助后,海军在动力方面就有些抓瞎了。

    跌跌撞撞的好不容易消化了苏联的技术,还没等进一步摸透,十年的特殊时期又接踵而至,直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船用动力一直在原地踏步。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采购海军装备时,将大功率船用柴油发动机列在第一位的原因。

    法国对中国有意采购本国船用柴油发动机的意向还是很上心的,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用以评估中国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缺口,以便设定谈判的底线。

    评估的结果令法国方面很兴奋,因为他们预测,中国在未来的五年内,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缺口至少在五百台。

    于是法国想都不想,就把船用发动机的底线订在十台起售,且不二价。

    而囊中羞涩的中国,只希望采购两台样机拿回去做研究,除此之外还希望法国能转让一部分技术,便于中国在国内自己制造。

    &



第九十三章:总得给点好处吧
    黄建国猜得没错,当蒙建业得知自主创新的技术,被误认为西德技术不说,还被将错就错的拿去当协商的筹码,整个人虽说没被气炸了吧,但心里总是就得堵得慌。

    好在跟到他一起的秦教授是个口才极好的人,一番大道理砸下来直接就把蒙建业给弄得没脾气了。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刻板严谨的秦教授却不想他治学那般较真儿,觉得研究出来的成果交给国家不但正确,而且光荣,要是全都为那点儿个人得失去斤斤计较的话,那还谈什么四个现代化,还谈什么国家强大。

    所以秦教授对蒙建业不情不愿的态度很是不满,二话不说就把在大学里上大课的架势给拿出来,足足讲了一节课的思想品德,中间连一句重复的都没有。

    蒙建业算是看出来了,千万别和这位谈论什么原则性问题,一个不好分分钟能跟你讲一天的思想品德。

    因此蒙建业也就不在原则性问题上较真儿了,而是趁着秦教授喝水润嗓子的机会,赶紧调整话题:“秦教授,我是真心认识到自己思想上局限,不过您也要理解我们奋进厂的难处,游船的降噪和减震技术并不是我一个人的。

    而是我们奋进厂三百多号职工夜以继日共同努力的结果,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抹杀了我们的成绩,我个人到没什么,可厂里三百来号职工该怎么想”

    秦教授是刻板,对原则性问题也非常坚持,但却不是个不近人情的人,更何况他下放劳动的地方就是船厂,很明白集体技术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真要是抹杀了,是很挫伤职工创造的积极性。

    于是下意识的蹙了蹙眉,有些犹豫起来,蒙建业见状觉得有门儿,赶紧趁热打铁的继续说道:“培养职工们的技术攻关意识比单纯的造艘船还要难,我们船厂能走到今天,就是靠着职工们团结、进取的精神。

    把游船这套降噪、减震技术交给国家,我们没意见,谁不想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谁不想国家蒸蒸日上可问题是,真要来个一刀切,对我们厂职工的积极性挫伤实在太大了。

    要知道,我们厂正在攻关大侧倾螺旋桨加工工艺的突破工作,一旦成功,我们厂就具备三叶和四叶桨的大侧倾螺旋桨的制造能力,届时船舶的降噪、减震必然会上一个新台阶,所以这个当口正应该是鼓劲儿的时候,可不能让这股气泄喽!”

    蒙建业可谓是火力全开,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把忽悠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言辞恳切,真情流露,然而揭开这番长篇大论漂亮的表皮后,剩下就是一句实在的不能再实在的话,既然付出了这么多,总得给点好处吧!

    秦教授的眉头皱得更深了,甚至还拿出钢笔,在自己的小笔记本记上几个重点,在那前面已经密密麻麻写了不少有关壳、舾、涂一体化建造模式的内容。

    如今再次提笔,蒙建业相信,眼前的这位秦教授听懂了他的话,于是蒙建业很是欣慰的端起水杯,便在这时秦教授忽然停下笔,疑惑的问了一句:“据我所知,你们厂的设备很简陋,大倾侧螺旋桨需要极高的加工精度,我很好奇,你们要用什么办法克服精度加工上的困难”

    正喝水的蒙建业差点没把一口水给喷出来,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秦教授超强



第九十四章:立了大功
    蒙建业笑着搓了搓手:“没啥特别的要求,就是想一拿来就能马上用的那种。”

    秦教授真恨不得拿出钢笔甩蒙建业一脸钢笔水,这还叫没啥特别要求,真不知道这得多不要脸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不行,这个要求我做不到。”

    “我也不要太大,两万吨的‘黄山’号我就不想了,要个几百吨的小芝麻不算过分吧”

    “你还打起了‘黄山’号的主意这还不叫过分,什么才算过分”

    “您别生气,我就要个几百吨的小芝麻,这也没办法”

    “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你要是想要干船坞,我可以舍着老脸想想办法,可浮船坞,我是半点忙都帮不上。”

    秦教授涨红着脸,中断了两人商人般讨价还价的对话,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秦教授觉得蒙建业有些异想天开,另一方面秦教授说得也是实话。

    浮船坞,顾名思义是浮在水上的船坞,正因为如此,相对于陆地上固定的干船坞,浮船坞具有相当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船舶应急维修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不过也正因为浮船坞具备种种其他船坞不没有的优点,才会成为战略价值极高的海上特种平台,被各大强国严格把控在手里。

    中国在浮船坞领域起步比较晚,除了五十年代在苏联的帮助下建成了几座千吨级的小型浮船坞外,一直到七十年代初期都没有太大的进展。

    直到1974年,中国才建成下水一条两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从而第一次拥有万吨级的浮船坞。

    可尽管具备机工、木工和电工车间,拥有维修万吨船舶的能力,但相较于国外的先进浮船坞,“黄山”号还有不小的差距。

    然而即便如此,“黄山”号与其他浮船坞一样,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因此由船舶总公司和军委后勤部实施双重管理,并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日常使用细则,别说是下放到船厂自行使用,就是外借都是天方夜谭。

    秦教授是有不少同学和同事在船舶总公司和军委任职,可在浮船坞问题上,还是觉得那点面子不够用,毕竟那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不是那个人能轻易动得的。

    所以拒绝蒙建业也就理所当然了。

    蒙建业要说不郁闷那是不可能,奋进厂急需兴建船坞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可问题是修造一个船坞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如此长的空白期奋进厂该怎么办难道成天干看着船坞施工,然后集体喝西北风

    正因为如此,奋进厂虽然确定了船坞修建的目标,但却迟迟没有开工,就是怕原有的露天船台被挤占后,连维持船厂的生计都没了,所以在找不到合适的造船场地,船坞自然不可能动工。

    蒙建业对这件事还是很上心的,毕竟船坞的情况直接影响未来奋进厂发展的方向,可问题是蒙建业也没什么好办法,所以这事儿就这么拖了下来。

    直到在游船上遇到了秦教授,蒙建业对船坞蠢蠢欲动的心便开始萌发,而船上的军委领导借着游船降噪、减震技术将错就错的机会给法国人挖坑,更是犹如催化剂一般,让蒙建业萌发的心芽彻底放飞了自我。

    这要是不抓住机会敲一笔狠的,就真的没天理



第九十五章:中法合作
    龚双勤说得没错,众人乘坐的这条游船的确是立了大功,至少在表面是这样。

    得益于卢耶埃的“误解”,回到会客舱的龚双勤便抓住这个漏洞,尽可能的暗示卢耶埃,中国正在与德国的mtu公司展开合作。

    卢耶埃对此表示很担忧,于是在船用柴油机出售数量和技术转让方面做出了让步,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真诚的法兰西绝不会把同样真诚的中国朋友拒之门外。

    双方的话说得都很漂亮,表达的态度也都发自肺腑,但各自心里却清楚,事情要是真的这么简单就太好了。

    是的,事情的确没那么简单。

    作为船用柴油机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的mtu公司以其精湛的工艺,出色的品质,对法国的皮尔斯蒂克公司形成极大的优势。

    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mtu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最新款大功率船用柴油机,迅速成为欧洲、南美甚至亚洲民船和军舰的主要动力。

    尤其是在法国极其看中的欧洲市场,随着意大利、西班牙、丹麦、荷兰和挪威相继开建新式主力驱护舰。

    法国的皮尔斯蒂克很想在这波造舰狂潮中分一杯羹,奈何自家的东西直接被德国的同类产品碾成了渣渣,最终也没捞到多少订单。

    这让法国皮尔斯蒂克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毕竟只靠本国的那点儿订单根本养活不了皮尔斯蒂克公司这只“独角兽”。

    于是法国人便把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国,只可惜那时的法国人还有些放不下架子,所以双方在船用发动机领域的并没取得多少进展。

    直到皮尔斯蒂克公司竞标荷兰“卡雷尔多尔曼”级导弹护卫舰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失败后,法国方才意识到,要是再不做改变的话,皮尔斯蒂克公司极有可能在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走向破产。

    于是法国人迅速调整策略,一方面与rb、韩国这样势头极强的造船大国合作,积极开拓民船配套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同中国、巴西这类域外的地区强国寻求突破,占领更广阔的的新兴市场。

    正因为如此,在卢耶埃离开粤城前,就已经接到来自法国国内的电报,要求他在适当的时机促成中法在大功率船用柴油机领域的合作。

    所以卢耶埃在游船机舱里的那番夸张的惊讶,与其说是忌惮西德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为自己找了个适当的借口,尽管细想起来这个借口很蹩脚,但至少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负责协商的龚双勤当然清楚卢耶埃心里那点儿小九九,将错就错不过是做个顺水推舟,别看中国现在没多少钱,可头脑却精着呢,就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问题,中国可不单单只考察法国一家。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就通过驻欧洲各国的大使馆,对几家实力较强的船用柴油机生产商做了极为细致的调查工作。

    经过比较,最终才选择法国的皮尔斯蒂克公司。

     

    ; 这可不是因为法国在贸易上的灵活多变戳中了中国的g点,而是因为法国海军长期使用大功率柴油机的传统,不但让法国在这领域独树一帜,更符合当下中国现有的实际国情。
1...1920212223...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