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记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向前一二一
三年多前,张半人刚来中山村不久,还没有到茶楼去说书,为了生计,他只好每天在溪桥边打坐,给南来北往的行人算卦。
一天,中山村刘氏家族的管家刘禄从溪桥边经过,他仗着酒兴,想故意刁难一下张半人,把张半人从这里撵走,以免影响中山村的村容。
“嘿!独眼龙,快给老爷我算一算,我有几个老婆”刘禄趾高气扬地走到张半人身边,眼珠泛红,大声吆喝道。
张半人心知肚明,这种算卦的人往往是寻他开心,或是寻衅滋事。遇到这样的情况,张半人一般都不会理睬,赶紧借故溜之大吉。
“老爷,我上一趟茅房,您等我一刻行不”张半人看出管家不好敷衍,于是把理由说得真实一点。
“给我算完再上茅房吧,老子也有急事!说吧,我有几个老婆”刘禄有备而来,他看出张半人想开溜。
张半人看对方得意的模样,一身穿戴很体面,看起来比较圆滑,很像一个当权的奴才,估计对方不会少于两个婆,于是张半人对刘禄伸出了三根手指。
刘禄一看,哈哈大笑,大声招来周围的人,就连从私塾放学回家的学童也被招引过来,其中就包括耿阳。
“乡亲们,快来看看这个骗子,我明明有四个老婆,他算出只有三个!”刘禄大声嘲笑道。
几个顽皮的小孩一听说张半人是骗子,捡起地上的石子就朝张半人身上砸去,大人们也不加阻止,还不停地起哄。
耿阳见张半人残疾,自己也是常年疾病缠身,同病相怜,他毅然站出来,大声叫道:
“张半人说的是对的,刘管家的小老婆早就跟别人好上了,当然不能算他的老婆!”
耿阳曾听私塾同学朱顶说,刘家管家的小老婆曾搂着刘家的护院总管,在村后树林里的草地上打啵,还露出白馒头一样的大肉团。
周围的人们听了,顿时哄堂大笑,几个痴汉甚至向刘禄求证。
刘禄顿时羞愧难当,他也知道自己的小老婆不守妇道,但这是一件十分隐秘的丑事,如今却被公然曝光,刘禄哪敢逗留,只好脚下抹油,溜之大吉。
“小病秧子,怎么不快点死!”刘禄还回头诅咒耿阳。
此事过后,张半人被邀请到逸香茶馆里坐堂说书,中山私塾距离茶馆又近,耿阳在学习之余,常常瞒着家人到茶馆里听书,一来二往,渐渐与张半人就混熟了。
张半人很佩服耿阳,夸他小小年纪就有侠义心肠,又聪灵好学;而耿阳更佩服张半人学识渊博、博古通今,两人竟成了忘年之交!再后来,张半人又将耿阳收为义子,此后两人如同亲父子。
一条宽约两丈的驿道贯穿中山村东西方向,驿道经过小溪要跨过一座拱石桥,石拱桥旁边就是古色古香的逸香茶馆,它坐北朝南,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茶馆是一座两层楼的青砖混木建筑,一楼大厅里整齐地摆放了八张方桌,靠东墙是摆放茶水点心的柜台,靠西墙是三米见方的说书台,说书台上摆着一张楠木条桌,一把红木靠背椅。
当耿怀忠走进逸香茶馆时,下午的书场即将开始。耿怀忠在中间一个空座上坐下来,他要了一壶绿茶、一碟灵香豆。
张半人已在靠背椅上正襟危坐,一只独眼扫了一眼大厅里的茶客,看到茶客还不到十个,就打算先说一些奇闻轶事。于是张半人将醒木一拍,讲述了一段圣火鸟的奇闻:
“前些天,半人给各位茶客讲了一段鲲鹏的奇闻;今天,我给大家来一段圣火鸟的故事。
“提起圣火鸟,那是一种太古时期的奇禽异兽,可它们一直存活到近代!说它是兽,它却有翅膀,能一飞冲天;说它是禽,它却有四条腿,能突奔如豹。它生子要靠产卵孵化,光是孵化就需要三百年,成长也要二三十年。一对雌鸟与雄鸟,一生只能产卵两次,每次产卵两枚,总共哺育四只幼鸟。
“圣火鸟孵化的条件十分严苛,孵化的温度比圣火鸟的体温还要高两成,因此,它们只能选择到休眠的火山口内去产卵、孵化。据说一枚圣火鸟的蛋重达半斤,传说一位修士如果炼化一枚圣火鸟的蛋,可凭空增加苦修十年的灵力!
“可惜啊……据说在两百九十多前,这种鸟曾在金陵王国出现过,从此以后,它们便销声匿迹,圣火鸟仅仅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
趁张半人喝茶润喉的间隙,耿怀忠赶紧让张半人给耿阳算上一卦。
张半人听了耿怀忠算卦的来龙去脉,沉思了几息,他马上就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算卦说书,他把醒木一扔,起身拄着拐杖,就朝中山方向奔去,比普通人疾跑,也慢不了多少。
张半人跑到中山的山脚下,回头往身后扫了一眼,发觉周围没有任何人,他将一口真气陡然提了上来,便向山顶飞射而去,那速度比之先前,何止快了几十倍!
山中的猿猴见到这个身影,纷纷向茂林深处躲去。
眨眼之间,张半人就来到中山的山巅,山巅全是青黑色的玄武岩石,除了洞口南侧一棵合抱粗的古墨松之外,山顶看不到任何其它树木。山顶呈圆形,平顶,山巅中央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山洞,那就是玄武洞,洞口的直径约二十米。
张半人沿着山洞仔细查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痕迹,玄武洞里面也毫无声息。
此时天气突变,空中刮起了狂风,北方上空浓云密布,雨云随风翻滚过来,几十息间,就飘到了中山的上空。转眼间风势大变,狂风扶摇而上,似乎要把身材单薄的张半人卷到空中去。
张半人对着漆黑的山洞口大喊:“耿阳——耿阳——在里面吗——你在里面吗”等了好一会儿,玄武洞底下没有任何回应。
第五章 张半人的挽歌(求收藏)
此时光线已经直射到洞底,山洞内更亮了;于是耿阳趁机迅速翻扒松针,石洞的北侧很快就见了底。
耿阳突然摸到了一个圆滑的东西,他快速扒开剩下的松针,发现是一枚白晃晃的椭圆形白玉石,他将那白玉石翻转了一下,又觉得它极像一枚大鹅蛋,可是比一般的鹅蛋稍大一些。
耿阳将左手托在大蛋的下面,用受伤的右手扶着它上面,将大蛋搬了出来,放到洞中央的松针上,他感觉这枚蛋大约有半斤重,蛋壳上还有几条裂缝,好像随时都会裂开。
顾不得仔细查看这一枚大蛋,耿阳继续翻找松球,仅仅翻扒了几十下,又摸到了一个圆滑的大蛋,他依旧将它搬了出来,放在先前那枚大蛋的旁边,这枚蛋的蛋壳上也有几条裂缝。
两枚大蛋一般大小,外形毫无二致,外表散发出一种粉白的光芒,俨然两颗夜明珠。
耿阳坐在松针垫上,两眼直盯着那两枚大蛋,因为他发现蛋壳上的裂缝越来越大,不到一刻钟,两枚大蛋都从中间裂开,蛋壳分裂成四五瓣!
更让耿阳惊异的是,蛋壳里分别露出一枚乳黄色的蛋核,蛋核的直径大约六厘米,温润光滑,非常柔韧,里面隐约有一丝生命的气息。
于是耿阳将两枚蛋核小心地收起来。
……
耿阳计算着自己掉进石洞的日子,已经超过五十天,骨折的右手早已痊愈,而且双手还粗壮了一些,他更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竟有十来天没有发病了!
耿阳一出生,吃药比吃饭还多,病情却日益加重。这五十天来,他滴药不沾,病情反而好转了。
更让耿阳困惑的是,即使没有一丝阳光照射到山洞里来,他也能看清楚洞底水里青苔的茸毛!可遗憾的是,耿阳还是无法发声说话。
难道是那些松子治好了自己的病耿阳思忖,他已吃下三百六十七颗美味的松子,洞内再也找不出半颗;或许那两枚大蛋的蛋壳是顶级的灵药
耿阳看向剩下的两片蛋壳,蛋壳里面有一层厚厚的粘膜,它和蛋壳黏在一起,嚼起来清香爽口,就像吃美味佳肴。五十多天以来,这种蛋壳成为了耿阳的主要食物,耿阳每天只要吃上一小片蛋壳,整天都不饿,还浑身有劲。
……
耿怀忠一家人满怀希望地等了一个月,耿阳还没有回来,这一段时间,耿怀忠到梁家去打听过两次,管家朱厚都说,还没有青石道长和耿阳的讯息。
耿怀忠一家人怀着焦急、痛苦的心情,又熬过了了二十来天,可是依旧没有耿阳任何音讯,一家人开始绝望了。
夏至后的第五十一天下午,耿怀忠没心情去田地里干活,正在自家院子里修理农具。此时梁府管家朱厚走进了院子,神色凝重。
“有我儿子的消息了,梁管家”耿怀忠迎了上去,急切地问道。
朱厚长长叹息了一声,然后点了点头,他缓步走进中间的堂屋。耿怀忠搬过来椅子,请梁管家坐下,又赶紧让妻子斟上了凉茶。
“今天上午接到青石道长弟子的口信,说耿阳已经投胎转世走了,请你们夫妻俩别太伤心!”管家开门见山说道,伸手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递给了耿怀忠,“这十枚金币是道长和村长的一点心意,你们全家节哀顺变吧!”
夫妻俩虽然早就知道耿阳活不长久,可是突然听到噩耗,他们还是非常悲伤,特别是刘贞,转眼间就成了一个泪人。
管家朱厚见此情景,随便劝解、安慰了几句,就匆匆告辞离去。
耿然从外面回家,知道了哥哥的噩耗,便张开小口,顿时哭声喧天。
张半人赶到耿家,听到耿阳去世的消息,就丢掉拐杖跌坐在地上,一只独眼泪水朦胧,悲伤不已,他张口哭诉了一段挽歌:
幼年罹难长奔波呀,
九死一生患病魔啊。
聪明绝顶命不长哦,
不见尸骨泪更多啊。
我俩同是沦落人呀,
徒留家仇空蹉跎啊!
……
张半人真情涌动,右手拍打着地面,头颈不停地俯仰,哭诉的声音苍凉悠长,似乎有一片凄云惨雾在耿家上空升起。
那些围观的邻居也忍不住潸然泪下;刚刚收住口的耿家人,听到张半人的挽歌,又开始悲哭哀嚎……
悲痛过后,耿怀忠夫妻两人想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他们投奔到中山村,本来就是为了耿阳,如今耿阳走了,耿怀忠和妻子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回北原灵国的老家去。
仅仅几天时间,耿怀忠就变卖了田地,可是留下房屋、家具却没有变卖,全部无偿送给了张半人,以报答张半人对耿阳无微不至的关怀。
张半人见耿怀忠执意要走,也不便强留,毕竟落叶要归根。于是他在逸香茶馆备办了一桌酒席,为耿怀忠全家饯行。
耿怀忠几杯酒下肚,就已半醉,堂堂男子汉又涕泪纵横,刘贞也泣不成声!
第二天,耿怀忠为张半人留下了自己家乡的地址——北原灵国金堂王国韶华城木荣镇,然后就带着妻子女儿离去了。
……
从在山洞底部发现了两枚大蛋,到吃完最后一片蛋壳,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
近二十天以来,随着蛋壳逐渐减少,耿阳一直在观察这个山洞:四周都是坚硬无比的玄武岩岩石,找不到一丝缝隙;从洞底到洞口,少说也有九百米。
如意耿阳的眼力变得非常锐利,几乎能看清楚洞内所有的状况,除了几只小昆虫跳进洞里之外,他再也没有见到任何外来的活物。
唯一的希望就在洞内那七八根藤蔓身上,它们曾救过耿阳一命:把掉进洞内的耿阳给兜挂住了。否则耿阳直接摔到山洞底部,即使山洞底部有厚厚的松针缓冲,也会摔得粉身碎骨!
这些藤蔓被耿阳的身体牵扯下来,至今还没有爬上去。要是能抓住那些藤蔓,就有希望爬出山洞,耿阳寻思道。
可要命的是,那些藤蔓距离洞底还有二十米的距离;洞壁光滑、垂直,爬上去是不可能的;大声叫喊、引来外人救援,喉咙却发不出半点声音;剩下的只有飞上去,或者跳上去!想到这里,耿阳苦笑不已,他又不是鸟。
飞是不可能的,跳跳三十厘米高有什么用!耿阳从小体质虚弱,连八岁的妹妹都跳得比他高。虽然他已经十二岁多了,但单薄的身子骨跟八岁的孩童差不多!
现在病好了,也许能跳六十厘米高了吧
第六章 顿悟(求收藏)
耿阳爬上了一些,一只手抓住青藤,另一只手伸进小洞口,绕着洞里面了一圈,他到青藤的根须在小洞内,感觉洞内更大一些。
于是耿阳仔细观察小洞口,终于发现青藤下面有一块石头,挡住了大半个洞口!
耿阳惊喜不已,只要把洞口下边的石头搬掉,也许就能从这个小洞爬出去!
经过仔细观察,耿阳判断石头左右两边可能有裂,因为青藤的根须扎入了岩石里。于是耿阳刮掉洞口下边的青苔,只见两条小裂显露出来,他无比兴奋,这果然是一块能搬动的石头!
耿阳摇了摇石头,发现石头还有一些松动,于是使劲往外面扳,却扳不动,试了几次都枉然,原来石头被卡住了。
怎么办耿阳稍一沉思,想出了好办法:把石头先往里面推,使卡住的地方松动,也许就有机会。
耿阳于是故技重施,把身上的力量挪移灌注到左手中,对准石头一推。
“嘭!”
“呼——”
石头倒下了,而耿阳抓住的那根青藤却被拔了出来,他的身体直往下坠!
耿阳手疾眼快,伸手往旁边一抓,立即逮住了另一根青藤,一颗心几乎跳了出来。
耿阳沿着另一根青藤爬上来,发现洞口离身体右侧还有近两米远,即使伸出右手,也还有半米多的距离。他苦笑着,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耿阳寻思道。
一阵风在洞内旋动,耿阳的身子晃了晃,耿阳机灵一动,也许可以像荡秋千一样荡过去……
耿阳终于爬进了小石洞,洞内上下也就三十厘米的宽度,但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虽然他已经十二岁多,但身子骨还跟八岁的孩童差不多,耿阳不禁庆幸自己长得瘦小。
虽然洞内非常黑暗,但是耿阳的眼力无比犀利,能将里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横洞的洞壁很光滑,还有一些向下面倾斜。
耿阳爬过十几米的距离,就见横洞变得越来越大,他向前再爬了七八米,耿阳就可以直起身体行走了,他仅走了一百多米,山洞却突然拐了弯,竟然垂直向下。
耿阳趴在上面的洞口边往下一看,竖洞下面有一块平地,可能是一个大洞穴,它距离山洞拐弯处有十六七米高。如此的高度,下面又没有厚厚的松针叶,如果随便跳下去,非死即残!耿阳思忖道。
耿阳先前曾跳跃了二十米高,那是他将全身的力量灌注到了双腿中,并且下面还有厚厚的松针,可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而往下跳应该是减缓向下冲撞的力量,其动作跟跳跃完全相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