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第三条:非家中独子!

    第四条:工钱一月两贯,出海另算。

    第五条:……”

    张华零零总总的提出了是个要求,最后还来了一句话:出海有风险,加入需谨慎!

    这些条件要是放在几个月前,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有兴趣,因为除了工钱一个月两贯有吸引力之外,其他的都不去去作坊上工。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即使是张华给船员画了不少的条条框框,南洋贸易的院子外面还是聚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群。

    有华庭县本地人,有从义乌招募过来的,有从淮南道和江南道各地自行来到华庭县的人。

    这个年代,虽然大唐算是中国上下几千年之中比较稳定富足的年代,但是底层的老百姓生活困顿的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底层百姓还是处于没有办法吃饱饭的阶段。

    吃饭问题在中国绝对是个大问题,哪怕是到了后世的新中国,这是在二十一世纪才真正的解决绝大部分人的吃饭问题。

    即使如此,国家也给耕地保护设置了红线,怕的就是没有办法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华庭县最近大半年,到处都在新建作坊,到处都在施工,对人手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这也就变相的导致了做工收入的提升。

    再加上土豆和地瓜已经开始种植,鲸鱼肉、大黄花鱼肉、海带等各种产出,在华庭县,只要你愿意干活,吃饱肚子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

    这个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被传递到了周边州县。

    谁家没有几个人穷亲戚的

    谁家早年不是从别的地方搬迁到华庭县的

    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各家各户都在呼朋引伴的叫人来华庭县。

    有些作坊主甚至会愿意给介绍帮工到自己作坊的人提供一些奖励,这就进一步的刺激大家呼唤亲戚来到华庭了。

    “伯爷,来报名的人太多了,怎么办”

    路斌最近陷入了痛苦的烦恼。

    作为南洋贸易本次出海的实际负责人,他分到了超过万贯的奖励,一下成为富甲一方的人物。

    他自己梦寐以求的出海也实现了,并且看样子很快就会有新一轮的出海,船队的规模也会同步的扩大,他的人生将彻底的走向上升通道。

    不过南洋贸易成为热门话题之后,三姑六婆,左邻右舍,但凡是能够和自己扯到点关系的人都开到自家,为的就是能让自己帮忙安排人进入南洋贸易。

    这个也算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了,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要一个人发达了,周边就会有一些人攀附




第342章 有点后悔
    培养一个熟练的船员,需要的时间绝对不是一天两天。

    南洋贸易首批船队出海回来之后,在总结会上张华已经抽调了几名识字的船员作为新成立的南洋海事学院老师,用来培养后备人员。

    当然,南洋海事学院本身也才草创,一切都还没有进入正轨,张华还在招募一些文士来学院教授文化课程呢。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海员,特别是哪种懂得研究海图、记录航海日志,自行分析解答各种海洋问题的人才,识字基本上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你不识字,那么未来在南洋贸易这个体系内的上升空间也就有限了,这一点张华也在不断的灌输给大家,增加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陆斌,这样吧,你安排一个考核,这些报名想要加入南洋贸易的,你首先就让他们参加一个游泳考核,对于考核不过关的,本次就直接不接受;不过,对于识文断字的人,如果愿意加入,我们全部都可以先接收;然后就是那种有经验的渔民可以优先招募。这次我们的船队扩大了,更是在长崎、和歌山与奈良都建立了据点,需要的人手还是比较多的。再考虑积累一部分人员的话,先招募一个两千人是没问题的。”

    好不容易打开了这种局面,张华肯定是希望能够越来越好。不过到现在为止,想要迫切加入南洋贸易的人,基本上都还是以穷苦出生的人家为主,很少有读书人愿意干这一行

    ……

    地球离开了谁都照转,南洋贸易船队从倭国回来的事情虽然给华亭县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这个消息传播出去之后还有各种深远的影响在里面,不过华亭县的老百姓们的生活慢慢的总归还是恢复到了平静。

    而有了上百万贯税收收入的华亭县,也开始大刀阔斧的开始了城市建设。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是华亭县设立商税税率十税一的比例的时候给出的宗旨,当初虽然没有哪个商人跳出来反对,但是也没有几个人真的认可这句话。

    不过,当马周这个县令开始安排人员将华亭县主要的道路全部铺设成水泥路,开始扩建各处蒙学,开始安排人员专门去打扫各处道路卫生的时候,大家总算是觉得自己交的税有点意义了。

    当初张华向李世民要了华亭县,觉得自己似乎占了大便宜的李世民可是亲口承诺了华亭县的税收在未来十年都是不需要上交的,即使是十年以后,也是只需要按照其他州县一半的比例上交。

    所以华亭县现在可谓是财大气粗。

    按照张华的理念,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生钱,也就是说华亭县收了这么多税,得赶紧把钱花出去才行。

    基督耶稣传授三个人理财赚钱的方法:他给第一个人五袋金子,给第二个人两袋金子,给第三个人一袋金子,然后给他们设定偿还的期限,看他们如何利用这些金子来赚取财富。

    第一个人利用五袋金子做了投资,很快又净赚了五袋金子;第二个人利用金子做生意,也净赚两袋金子,第三个人为了保证安全,把金子埋在地下。

    期限到了以后,三个人各有不同的来到耶稣面前汇报自己的结果。耶稣对前面两个人进行了奖赏,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天国的快乐。耶稣问第三个人,你为什么没有收获。

    那个人说,我知道你到期后肯定还要收回金子,还要收我的利息,你是不劳而获,我才不给你效力呢耶稣说,你是个懒惰的人,是个不可救助的人。你既然知道我要收回金子,那我就



第343章 税赋
    “玄龄,你看看这个秘奏就知道了!”

    房玄龄也算是李世民的老部下了,所以看到他疑惑的表情,李世民干脆直接把手中的奏折递了过去。

    虽然这个秘奏理论上是只有李世民自己有资格查阅,毕竟百骑的存在虽然不是秘密,但是作为直接听从于李世民的间谍力量,有很多东西还是不方便让人知道的。

    不过,李世民对房玄龄那是真的知根知底,再加上秘奏中的事情也算是和房玄龄能够扯到一些关系,毕竟在大唐朝中,大家都把张华当做是房玄龄的人。

    “华亭县四月份税赋收入一百二十二万贯。”房玄龄其他的内容都没有留意,但是这句话却是像是火光一样牢牢的印在了他的眼中。他不由得揉了揉自己有点干涩的眼睛,还以为是眼花了。

    一个月的税赋收入一百二十万贯,这是什么概念啊

    大唐去年的税赋收入是多少,房玄龄是最清楚不过了,即使把所有的东西折合成铜钱,也就不到两千万贯,这还是大唐所有州县一年的上交朝廷的税赋收入啊,每个月也就是一百六七十万贯而已。

    现在华亭县一个月的税赋居然快要赶上其他所有州县加起来的收入了!大唐有一千多个县,华亭县原本只是其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下下县,张华去了不到一年之后,现在居然成为大唐税赋收入最高的县

    到底发生了什么

    房玄龄忍不住把手中的秘奏从头到尾的认真看了一遍。

    “这海外贸易难道真的利润如此巨大”房玄龄觉得这封秘奏的内容颠覆了自己的认知。虽然之前华亭县又是鲸鱼肉又是鲸油蜡烛,还大量出产海盐等物品,房玄龄已经在心中不断的调高了对华亭县的预期了。

    但是到了现在,才真正的发现,原来这些产业在华亭县的税赋收入占比之中,居然也就是一个零头。

    当然,四月份的税赋可以认为是一个特殊情况,毕竟不是每个月都会由海船载着大量的金银从海外回来。但是即使是四月份之前,华亭县每个月的税赋也有差不多二十万贯,比长安城一个月的税赋都少不到哪里去。

    “难怪当初张华那小子宁愿一分钱不要,也要通过修建长安到洛阳的水泥路来换取华亭县独家海外贸易的权利啊,看来这海外贸易搞好了,着实是一个来钱的营生啊,以前怎么就没有人能够想到呢。”

    李世民一想到张华让船队出海一趟就运回来上千万贯的金银,相当于大唐一年的税赋,就觉得眼红的紧,不是李世民自己需要那么多钱,而是大唐这个版图辽阔的王朝,有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了。

    “陛下,要不让张华把华亭县的税赋上缴一半给朝廷当初许诺华亭县十年之内不用上缴税赋,是没有考虑到张华那小子的吸金能力这么强呢。”

    在房玄龄看来,让当今天子都眼红你的钱财,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哪怕他对李世民的德行很有信心,房玄龄也觉得张华应该把一部分的收入运到长安来。

    于公于私都是如此!

    “朕金口玉言,哪能随便反悔让华亭县上缴税赋的事情休要再提。不过,华亭县对各种商业交易征收十税一的事情,倒是可以考虑。看来我们以前都是太过于小看商贾们的力量了。”李世民端起手边的互助香茶喝了一口之后说道。

    一直以来,大唐的税赋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租、庸、调。

    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



第344章 还是要出征
    富兰克林说过:“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不能避免,税收与死亡。”

    税收对人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马克思说过:“打倒税收的背后,就是打倒国家。”

    税收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就是这样对人民和国家无处不在又无比重要的税收,却一直伴着无休止的争论与不解。

    有一个人曾这样感叹道:“世上最难理解的,就是所得税。”

    这个死活搞不懂所得税的人,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不管是哪个朝代,税收制度都不是一层不变的,并且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到后世也是如此。

    “陛下,大唐的税赋制度刚刚稳定下来还没有多久,贸然改革风险太大,微臣建议还是先观望一下华亭县的表现。毕竟张华也才去华亭县不到一年,以后会怎么样还很难说。”

    房玄龄是张华在朝中最大的支持力量,但是正因为如此,他倒不想把张华再一次的放到大家的眼光之下。历朝历代,涉及到税收改革的,就没有几个人能够善终的。

    华亭县现在是张华的小天下,有了李世民的默许,怎么折腾都不怕,但是其他州县的情况和华亭县的并不一样,把华亭县的方法水平展开的话,十有**是要水土不服的。

    “说的也是,那就再看看吧。不过张华这小子,出去已经快一年了,华亭县有他的得来属下马周帮忙照看,也出不了什么大乱子。前阵子无忌还和我提议让勋贵子弟都去参与到今年的征伐突厥之战当中,他还专门提到了张华,朕现在想想,刚好让张华回来,我们好详细的了解一下华亭县的情况,到时候刚好又能赶上出征突厥。”

    不管是李世民也好,房玄龄也好,都不认为让张华随军出征突厥是对他的一种惩罚,所以长孙无忌才敢光明正大的提出他的建议。

    虽然房玄龄有点担心,但是于公于私都很难提出反对的理由。毕竟,张华使长安城勋贵之中少数的没有军功的人,这是一个硬伤。

    “也好,张华对突厥问题上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让他回长安,到时候一起参与征伐突厥也行。不过他毕竟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让他冲锋陷阵估计够呛。”

    “玄龄,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你舍得让他去冲锋陷阵,朕海舍不得呢。到时候让他负责后勤或者其他的非战斗任务就行。好男儿就得去战场上见识一番,要不然总是缺少一点气概。”

    李世民自身从十几岁开始就征战沙场,要不是现在朝中大臣全部反对自己自己御驾亲征,他还真的想马踏突厥营地,报当年渭水之盟那个屈辱呢。

    “听说张华在华亭县训练了几百号南洋贸易的护卫,微臣倒是好奇到底训练的怎么样,陛下不妨到时候让他带着这些护卫一起出征,也算是给他多一层安全防卫。”

    既然没有办法反对让张华随军出征突厥,房玄龄自然是要尽最大的可能减轻张华面临的危险。但是,一旦上了战场,很多事情就不是房玄龄能够左右的了,唯一能够保证的就是让张华周边的护卫力量变得强大,这样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才会增加。

    “没问题,张华这小子总是能够有各种出人意料的主意和做事方法,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他还会练兵,朕倒是对那些



第345章罗
    新罗于6世纪初制定国号,取“德业日新,网罗四方”之意。

    房遗爱带着船队在百济盘桓了数日之后,继续沿着海岸往北,没几天就到达了新罗的金城。

    “张大哥的海图还真是很准啊,原来新罗就在这里。”

    站在“威武雄壮房遗爱号”上,房遗爱看着眼前有点类似于大唐州县的城市,感叹了一把。

    这个时候的朝鲜半岛,还是属于三国时期,北边是高句丽,实力最为强大,西南边是百济,实力仅次于高句丽,处于东边的新罗算是实力比较弱的。

    不过,唐初的时候,新罗是属于朝鲜半岛三个国家之中和大唐关系最好的。当天,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一向都是白眼狼,哪怕是新罗现在和大唐关系很好,后面在大唐的帮助下甚至联手灭掉了高句丽和百济,但是一转身,趁着大唐和吐蕃国大战的时候,新罗立即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身,开始攻占大唐占领下的原高句丽和百济故地,最终一统朝鲜半岛。

    所以张华对这几个国家都没有什么好印象,当初给房遗爱他们介绍的时候也都把自己的态度展露出来了。

    和在倭国与百济的时候差别不大,来自大唐南洋贸易的三艏海船来到金城之后,很快的受到了新罗人的热情接待。

    房遗爱这次来新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验证航道,顺带着把船上最后的一批货物卖个高价之后就要回国了。所以也懒得去啰嗦,把水晶制品等直接摆出来之后,就准备看新罗的贵族们能够出得起什么价钱了。

    这个时期的新罗,是没有什么大商人的,即使是所谓的商人,也都是新罗国内的大家族子弟,可以说说新罗还处于原始社会刚刚转为封建社会没有多久的阶段,国内奴隶贸易还非常的盛行。

    昆仑奴,新罗婢!

    这是长安西市的人市之中最受欢迎的两类奴仆,而来到大唐的新罗婢,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奴隶贸易的方式到来的,这可比后世的黑奴贸易要早的多了。
1...9596979899...154
猜你喜欢